施力物体是力量的发出者,受力物体是力量的承受者。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力都是成对出现的。有力就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两物体间通过不同的形式发生相互作用如吸引、相对运动、形变等而产生的力,叫作用力。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定义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定义为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④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同时增大、同时减小。

【力的三要素和力作用效果的关系】

1、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的关系: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相同,力的大小不同;

2、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方向的关系: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力的方向不同;

3、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方向的关系: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力的作用点不同;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力的示意图: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3、力的示意图画法:(1)先找力的作用点(可以是起点也可以是终点);(2)确定力的方向,沿力的方向画一段线段;(3)标上箭头、力的方向和力的符号及大小(如果没有大小不需要写了)

什么是施力物体?什么是受力物体

对别的物体施加的力的物体叫施加物体。受到别的物体施加的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如甲物体给乙物体一个向左的推力,甲是施力物体,乙是受力物体。
不过力是相互作用的,当甲给乙一个向左的力的同时乙也给甲一个向右的力。所以对向右的力而言乙是施力物体,甲是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什么意思

当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时;
被作用的物体(也就是受到这个“力”的物体)就是受力物体!
施加这个“力”的物体(力的来源体)就是施力物体.!
比如:人推小车,以小车为研究对象时,车受到人的推力而前进,所以把它称为受力物体,而“人”就是施力物体.当我们以“人”为研究对像时,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推车,必然受到车给人的反作用力!此时人就是受力物体。车就是施力物体。
这就是说,研究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时,是具有相对性的,研究对象不同,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也不同!

如何区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区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可能有力的作用,如用手提水桶;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如磁铁和铁钉相隔一定距离也会有吸引力.

2、在分析物体受力时,一定要找出施力的物体,如果没有施力体,这个力就不存在.如:正在空中向前飞行的子弹,受到重力和空气的阻力,地球和空气是施力体,子弹是受力体.有人说,因为子弹正在向前飞行,所以它还应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作用,这是不对的,因为找出不推力的施力物体.

扩展资料:


力的知识点: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前者是受力物体,后者是施力物体.如马拉车时,马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

2、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而单独存在;只要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平常所说,物体受到了力,而没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是存在的,不管是直接接触的物体间的力的作用,还是非接触的物体间的力的作用.也不管是宏观物体间力的作用,还是微观物体间力的作用,都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3、力的作用: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叫做力的作用.

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这是为了纪念英国科学家伊萨克-牛顿而命名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