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世纪中叶到本世纪末,如不采取减缓环境负面变化的措施,全球蔬菜和豆类的平均产量将分别降低35%和9%。,我相信这个研究是有道理的,但这预设也有一定的不合理性,面对一个渐变的环境变化,人类不会坐以待毙,无非要应对的就是环境变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缺水这三个问题。人类一直在育种,通过选育、杂交、转基因等手段,可以培育出更适应新环境的作物品种。另外:应对温度的变化,种植带可以北移,比如热带水果现在可以种到温带去,寒温带可以变成新良田。应对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对蔬菜有很强的增产效果,虽然浓度升高可能会因为长太快影响营养价值,但不太可能会降低产量。应对缺水,现有的农业科技条件下,这并不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大田作物更困难一点,不是所有的耕地都能找到合适的水源来灌溉的。但蔬果是高附加值作物,可以负担得起精细化生产,可以在不缺水地区通过LED人工光源多层种植,可以用远距离调水、海水淡化水等等。总之,这种在极端假设之下的研究,就把他当作是最坏情境。环境变化的坏处,我看并不体现在对蔬菜、豆类的影响上。

乌克兰玉米蔬菜大幅减产,与哪些因素有关?

乌克兰玉米蔬菜大幅减产,主要与现在的俄乌冲突局势、乌克兰的经济状况以及农业物资紧缺等原因有关。随着俄乌冲突愈演愈烈,当地的武装冲突不断,战争带来的残酷和破坏力一览无余。大量的乌克兰难民涌入欧洲诸国,劳动力的短缺也是造成玉米蔬菜减产的重要原因。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聊一聊关于乌克兰玉米蔬菜减产的事。

1、俄乌局势冲突不断,大量难民逃离乌克兰。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统计,目前已经有接近500万乌克兰难民逃离到西欧诸国,未来可能会有1000万难民逃离,其中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作为一个农业国,大量的难民逃离,无疑会对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乌克兰本身是一个农业国,农业人口的减少,带来的粮食减产不可避免。

2、经济环境恶化,高投入的玉米蔬菜种植被放弃。

随着战争的继续,乌克兰当地物资紧缺,通货膨胀高企,玉米和蔬菜相对而言投入较高,对于恐慌的民众而言,高投资的玉米蔬菜种植并不稳定。因此像向日葵、大豆、荞麦等农作物,相对而言投资较低,即使受到战争影响,损失也不会特别大。

3、肥料的短缺和禁运,导致玉米蔬菜减产。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农业生产常用的肥料是氮肥、磷肥和钾肥,恰好这几种肥料的最大出口国是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目前两方势力处于敌对状态,自然不可能向乌克兰出口这些肥料。缺乏肥料的支撑,像玉米这类农作物的产量将会大减,这也是玉米大幅减产的原因之一。

对于无辜的乌克兰民众而言,这场战争简直就是晴天霹雳,但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如今的悲剧只有自己承担。期待世界和平,俄乌战争尽快结束。

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因素

1、气候

热量、光照、降水、季风等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是影响农作物分布与农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不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要求不同的气候条件,而气候条件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一个地区农业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因素。

水分:年降水量小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除有灌溉水源外,一般不能发展农业。

2、地形

不同的地形区,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有利于实现农业的水利化和机械化,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地耕作不便,且不易于水土保持,但适宜发展林业和畜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垂直化,多样化;地形复杂的则适合多种经营。

3、土壤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种类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例如我国东南丘陵广泛分布着酸性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等。土壤的肥沃程度也对农业的影响较大。例如我国东北平原(黑土)、华北平原(钙质土)等地土壤肥沃,水稻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提高作物产量

1、良种

优质的种子可以增加产量,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2、化肥

可以除虫增产,需要的土地就相对较少,但对环境危害很大,会减少土地的使用寿命;

3、机械

用农业机械代替手工播种和收割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获取更大的效益。

4、灌溉

科学的灌溉技术,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决定。如:以色列缺水,发明了滴灌的方法。

扩展资料

农作物主要种类

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油料作物、蔬菜作物、花、草、树木)、工业原料作物、饲料作物,药材作物等。能大批长成或大面积收获,供盈利或口粮用的植物(例如谷物、蔬菜、棉花、亚麻等)。

1、粮食作物

以水稻、玉米、豆类、薯类、青稞、蚕豆、小麦为主要作物;

2、油料作物

以油籽、蔓青、大芥、花生、胡麻、大麻、向日葵等为主;

3、蔬菜作物

主要有萝卜、白菜、芹菜、韭菜、蒜、葱、胡萝卜、菜瓜、莲花菜、菊芋、刀豆、芫荽、莴笋、黄花、辣椒、黄瓜、西红柿、香菜等;

4、果类

有梨、青梅、苹果、桃、杏、核桃、李子、樱桃、草莓、沙果、红枣等品种;

5、野生果类

有酸梨、野杏、毛桃、山枣、山樱桃、沙棘、等;

6、饲料作物

如玉米、绿肥、紫云英等;

7、药用作物

有人参、当归、金银花、薄荷、艾蒿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业区位因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作物

环境问题 地理 急!!

全球变暖的原因很多,概括以后有以下几点:

1.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酸雨危害因素

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目前,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酸雨也在迅速发生、发展。

7.物种加速绝灭因素

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资源,而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8.水污染因素

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纪以来,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形成了新鲜淡水的供与需的一对矛盾。由此可见,水污染的处理将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

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

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也将带来危害。

10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的变动

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行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危害是

全球气候升温将致全球农业减产。原因如下:全球变暖会使较为寒冷的高纬度地区的农作物生长期延长,产量相应增加。但是气温的升高也会使中纬度地区极端天气增加,地表的蒸发加大,地下水位下降,旱情趋于加重。气温升高会使低纬度的高温和伏旱加剧。这些都会造成中、低纬度地区粮食产量下降。而世界上主要产粮地区是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的耕地面积有限,因此高纬度地区所增加的粮食产量远远不能补偿其他地区粮食的减产。

全球暖化南太小岛即将没顶。全球暖化使南极和北极的冰层迅速融化,海平面不断上升,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即使海平面只小幅上升1米,也足以导致5600万发展中国家人民沦为难民。而全球第一个被海水淹没的有人居住岛屿即将产生——位于南太平洋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岛屿卡特瑞岛,目下岛上主要道路水深及腰,农地也全变成烂泥巴地。

农地积水疟疾肆虐。穿着传统服饰向来乐天知命的卡特瑞岛人,几百年来遗世独立,始终保持着传统生活模式,但他们却因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造成全球暖化,令他们将面临被海水淹没的命运。卡特瑞岛环保人士保罗塔巴锡说:‘他们已经持续被海洋力量攻击,还有持续不断的洪水,原有的地区都被改变了,被破坏殆尽,几乎所有的地方都被海水淹没了。目前,岛上原来的主要道路现已水深及腰,原来种植椰子树的农地也全成了烂泥巴地。更不堪的是,招致蚊子苍蝇丛生,疟疾肆虐。专家预测,过不了几年,卡特瑞岛将被完全淹没在海里,全岛居民迁村撤离势在必行。

亚马孙的亚马逊雨林逐渐消失。而位于南美洲、全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逊雨林正渐渐消失,让全球暖化危机雪上加霜。号称地球之肺的亚马逊雨林涵盖了地球表面5%的面积,制造了全世界20%的氧气及30%的生物物种,由于遭到盗伐和滥垦,亚马逊雨林正以每年7700平方英里的面积消退,相当于一个新泽西州的大小,雨林的消退除了会让全球暖化加剧之外,更让许多只能够生存在雨林内的生物,面临灭种的危机,在过去的40年,雨林已经消失了两成。

关于北京的环境问题

关于今年北京不下雪的问题,是因为降雪是由几个因素决定的。除了要有冷空气南下以外,还需要水汽条件,从北京的角度来说,水汽主要来源于两条渠道。一条是由西南暖湿气流从长江以南带来的水汽,尤其带来的降雪,往往具有雪量较大、降雪时间长的特点,也经常成为北京地区降雪的主力因素;而另一条水汽来源,则是由偏东风气流从渤海、黄海等地区带来的水汽,不过由于其通道输送长度比较短,其降雪特征为雪量小。西南暖湿气流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而今冬的大气环流有些异常,造成了孟加拉湾水汽很难输送到我国大陆;另外冬季大陆季风控制北京,大陆季风比较干,空气中含水量低,今冬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较为频繁,路径偏东偏北,除东北外,我国大部地区空中气流以西北气流为主,也就是大气环流在中纬度地区盛行西北环流,西北气流为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雨雪天气。

从历史来看,北京市的冬季降水量一直不大,12月至第二年2月的降水量通常约10毫米,因此冬季没有降水的情况也不能说不正常。追溯历史,上一次出现几乎没有降水的冬季是1970年。不过今年冬季从2008年10月24日开始,城区内便没有出现过降水的情况,确实非常罕见。去年12月至今,先后有4次寒潮天气横扫本市,但都是以大风降温为主。今年冬季北京主要盛行的是西北风,这就不利于这两股水汽的输送。而偶尔通过大气环流变化形成的东风或西南风,今年也基本没有形成,所以水汽输送基本上就断掉了。

目前大部分气候学家认为全球变暖,会造成极端天气的增加。随着全球性变暖,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正在增加,不过全球性变暖如何影响极端天气的出现,之间的必然联系是什么,目前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关于沙尘,如果旱情持续下去,降水异常少,土壤失墒快,很有可能在立春之后,北方地区历来的春季沙尘暴现象次数会相应增多,北京当然也不例外。而且北方地区气温高,气压较低,一旦有强冷空气来袭,水平气压梯度力加大,引起大风天气,更易导致沙尘天气。

另外,根据“大寒小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等民间谚语,有可能北京今夏发生旱灾,不过现在全球气候异常,到底怎样很难讲。

地球升温使地球在多个方面发生了变化,其中的一些变化本身也会抑制地球升温的趋势。

其一,地球升温使地球上的部分冰雪消融,全球液态水总量增加。而液态水的比热高于冰雪,因温室效应而增加的热量因为地球上液态水总量增加而未使水的温度显著上升,因温室效应而增加的热量虽然使地球上的岩石、土地等温度显著上升,但由于其与地球上的液态水发生热交换,使整个地球不再显著升温,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温室效应,延缓了地球上冰雪的融化。

其二,地球升温使地球上的绿色植物生长旺盛,其光合作用比地球升温前吸收了更多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主要部分),固定了一部分温室气体,使这部分温室气体不再阻止地球上的热量向外辐射,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温室效应。

地球升温使地球上液态水总量增加,绿色植物吸收更多温室气体,反过来延缓了地球升温的趋势,有利于达到均衡。当然,随着地球升温趋势的缓解,地球上液态水增量和被吸收的主要温室气体增量越来越小,如果不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地球又会升温,在地球上引起新一轮的液态水总量增加和绿色植物生长峰值,再次延缓地球升温的趋势。所以,在不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情况下,上述均衡会交替地形成和打破,如此循环使地球气温较之以前发生更大的波动,而不是单调递增;而如果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或将排放的温室气体固定,可平复地球气温的波动。

世界上的森林主要分为寒带(北方)森林、温带森林和热带森林三类。据专家介绍,今天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大自然经过8000年的进化才逐渐形成的。今天,所有的原始森林都沦为伐木业大规模开采利用的目标。在热带地区,许多现在已荡然无存的森林就是在过去的50年被砍伐一空的。仅1960年至1990年,就有超过4.5亿公顷的热带森林被吞噬,占世界热带森林总面积的20%;还有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在砍伐、农田开垦和矿产开采中退化。

而且,全球的非法砍伐和非法木材产品交易还在继续加剧,尤其是在拥有热带森林的发展中国家和政府执法不力的俄罗斯等国。而国际市场对廉价木产品的需求,又进一步恶化了这一状况。

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摄氏度(2.5~10.4华氏度)。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0,000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全球环境带来潜在的重大影响。

我们的呼吁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请节约使用每一滴淡水。

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请多种植树木减慢沙化。

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请不要再用一次方便袋。

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请不要随意扔废旧电池。

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请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请每人都爱护花草树木。

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请您积极宣传保护环境。

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请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 食:

一、4月22日地球日吃素一天。(畜牧业消耗大量的谷、豆类,也消耗 大量珍贵的水;为了放牧牛只及饲养猪只,牺牲原始森林,造成温 室效应。

二、少吃(在家烹煮、外食分量恰到好处,吃不完打包回家)

三、禁食一日(体验体内环保滋味)

四、拒用保丽龙,并要求自助餐店或coffee shop使用纸杯(保丽龙是一种致癌物质,它同时破坏保护地球的臭氧层。喝咖啡的保丽龙杯子、 自助餐盘子,几百年后还是垃圾,继续污染环境)。

五、拒绝购买高山茶、高冷蔬菜(高山茶、高冷蔬菜让台湾的森林消失、破坏山地水土保持,无法发挥储存水分的功能,又大量使用农药与肥料,污染水源与水库的生态)。

◎ 衣:

一、认识衣料来源: 1.选购天然棉、麻等自然材质(有机性的),才可回收再生。 2.依洗标来购衣及保养衣服,以延长衣服的寿命。

二、需求量的决定,依:洗衣的次数、家中的容量、生活方式、 经济状况等四要素来决定购衣频率,尽量控制好,不要超量(重质不重量)。

三、旧衣新穿要诀:

1.自我的认知:体态、肤色、生活型态的考量。

2.找出流行的重点:如长短、色调等,一般以简单、好的剪裁(立体 裁剪)最能表现出人与素材的互动关系。

3.配件因体积小、变化多、效果佳、收藏较易,如围巾、别针、皮带 ,少量的衣服即可靠配件来凸显穿衣艺术的效果。

◎ 住:

一、多用二手家俱(无论买房子、租房子,多利用二手家俱,既可回收再 利用、节省资源,若能在办公室、社区、网路举办定期二手旧货交换的跳蚤市场,既环保,又可互助,增进人际间的情谊)。

二、多用植栽绿化来做居家布置(居家勿做过度性的装潢布置,应以简单、天然为原则。居家布置不必然要人造的材料,不妨多用生态性的自然材料。多种花草盆栽,尽量用本土性的树种,家中有庭院的多留天然性的泥土,少用水泥、或硬质性的铺面)。

三、请用器皿盛水,洗果菜、碗盘、刷牙、洗脸,以节约珍贵的水源(中国是全球排名第十八位缺水国,目前南台湾已陷入严重干旱,但我们目前的使用水的需求量却已经到达民国100年的标准。法国目前节约用水的宣导政策是「一星期洗一次澡」;如果我们的用水量持续恶化,我们也将面临相同的处境。

四、房间之电源、冷气集中使用(尽量少一间房间开一部冷气,人少时尽量集中办公,减少冷气、电灯用量)。

◎ 行:

一、走楼梯,不搭电梯(住在大楼者,无论在办公室、或家里,若您不赶 时间,不妨试著安步当车,试著不搭电梯,改走楼梯,既节省能源,又可运动健身)。

二、出门多走路、骑单车、利用大众运输系统、少开车和骑机车。

◎ 其他:

一、如果您饲养宠物,请拒绝购买猫狗防虫圈(当您丢弃猫狗防虫圈,其杀虫剂的成分,对地球的杀伤力很强,并会对动物的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

二、拒绝购买用动物做实验的产品(大量残忍无谓的动物实验计划,除浪费纳税义务人的税金,造成自然基因遗传的问题之外,亦对台湾生态 环境与重大卫生问题没有太多的协助与改善。

三、拒绝拿取或使用气球(气球是非常难分解的化学品,它造成地球上严重的污染,除此之外,当气球飘走,可能导致野生动物(老鹰,鲸或海龟等,误食而死亡的现象)。(注:我国从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倡导消费者重拎布带子、重提菜篮子,减少使用塑料袋。)

转基因食品对人及生物环境的影响

关于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大辩论。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转基因生物的释放可能对环境质量、生态系统或生态平衡产生不利的影响。一些科学家认为,转基因生物在自然界中释放将污染自然资源库,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对生态环境产生难以预料的冲击,其潜在威胁不亚于核扩散。具体表现有:(1)转基因作物本身可能会转变为杂草。(2)转基因作物的基因漂流可能会导致新型杂草产生。(3)转基因作物可能会导致新型病原体产生。(4)转基因作物可能会对生态系统中的非靶标生物造成伤害。(5)转基因生物可能危机生物的多样性。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系统来说是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外来物种,其引入可能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破坏,产生无法估量的损失。 第二,转基因生物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严重的可能致癌和其他遗传病。(1)转基因生物可能含有毒性。(2)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3)转基因食品可能产生对抗生素的抗药性。(4)转基因食品可能会改变食品的营养成分。(5)转基因食品有可能会降低生物的免疫力 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及经济合作组织这些国际权威机构都表示,人工移植外来基因可能令生物产生“非预期后果”。即是说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足够的科学手段去评估转基因生物及食品的风险。 �6�1国际消费者联会(成员包括全球 115个国家的250个消费者组织)表示“现时没有一个政府或联合国组织会声称转基因食品是完全安全的。 为了确保环境安全与人类健康,中国政府已经建立了高度科学的、严格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与管理体系。经政府批准进口或商业化种植的每一个转基因植物品种或产品都是通过严格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的食品安全性与环境安全性评价的。目前筛选出来的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健康不具有危害,也尚无发生因转基因引起的食物过敏事故。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一样安全,在长达10多年的应用中没有发生因转基因引起食品引发的病症。这进一步说明了转基因产品是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的,转基因产品是安全的。吃转基因食品安全吗?(转中国营养学会)

转基因食品又称基因改良性食品,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将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细胞中的基因取出,插入到农作物、动物或微生物的细胞中,使其获得它不能够自然拥有的某些良好特性,由这些转基因生物制成的食品称之为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按来源大体分为三类:①转基因植物性食物,如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马铃薯、南瓜、西葫芦和木瓜等;②转基因动物性食物,如转基因鱼、猪、鸡、羊等;③转基因微生物食品,指利用转基因微生物的作用而生产的食品,如转基因微生物发酵制得的葡萄酒、啤酒、酱油等。按转基因的功能又可分为5型:①增产型,通过转移或修饰相关的基因达到增产效果;②控熟型,通过转移或修饰与控制成熟期有关的基因使转基因生物成熟期延迟或提前,以适应市场需求;③高营养型,增加食物营养素的含量,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④保健型,通过转移病原体抗原基因或毒素基因至粮食作物或果树中,人们吃了这些粮食和水果,相当于在补充营养的同时服用了疫苗,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⑤新品种型;通过不同品种间的基因重组可形成新品种,由其获得的转基因食品在品质、口味和色香方面具有新的特点。

由于转基因食品具有增加食物资源、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强化食物的保健功能、减少食品农药残留、改善食物的品质等优势,因此转基因食品在短短几年中得到飞速的发展。目前美国转基因食品多达4000多种,占加工食品中的60%左右。英国7000多种婴儿食品,巧可力、冷冻甜品、面包、人造奶油、香肠、肉类等产品中可能含有经过基因改造的大豆副产品。在其他国家上市的食品中,转基因食品也再不陌生。我国转基因食品尚未规模生产,但近年来进口的转基因作物以及初级加工品数量猛增。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从1996年进口的转基因大豆1.38万吨,到1999年飙升至164.3多万吨,2000年达557万吨,2001年则接近900万吨。目前我国进口大豆主要用做加工原料,生产豆油、豆腐、豆奶等制品。在我国百姓的餐桌上,转基因产品也相当可观。

转基因食品引入了外源基因或修饰内源基因,打破了物种之间的界限,可能对上万年才形成的生态平衡造成意想不到的作用,因此人们对转基因食品心存疑虑。尽管迄今尚未发现转基因食品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实例,但也不能证明转基因食品完全无害。目前认为转基因食品可能的潜在危害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致敏性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世界上90%以上的食物过敏是由大豆、花生、坚果、小麦、牛乳、鸡蛋、鱼和贝类8种食物引起的,此外尚有160食物曾有过引起过敏反应的历史。在转基因操作中,有可能加入一些无食用历史的过敏原。如果将编码这些蛋白的基因导入作物中,可能使转基因食物产生过敏反应。

2、抗药性 目前转基因工程中,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应用的最为广泛,其本身并无安全性问题,但通过基因水平转移,有可能将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传递给人肠道中的微生物,并在其中表达,获得抗药性,这就可能影响口服抗生素的药效,对健康造成危害。为了彻底消除这一因素的潜在危险,科学家正设法在转基因植物食品中避免使用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特别是不用与临床上使用的抗生素抗性编号相同的标记基因。

3、致毒致害作用 1998年苏格兰Rowett研究所Arpad Pusztai博士报道,用转雪花莲凝集素(GNA)基因的抗虫马铃薯饲喂大鼠,引起大鼠体重严重减轻,免疫系统遭破坏。1999年,Arpad Pusztai博士又同病理学家Stanley Ewen一起研究了转GNA基因抗虫马铃薯对大鼠胃肠道不同部分的影响,结果发现,大鼠胃粘膜、腔肠绒毛以及肠道的小囊长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该试验虽经英国皇家学会组织专家评审,发现该研究存在试验动物数量不足,大鼠饲料单一等严重缺陷,认为该结论缺乏真实性,但却引起了媒体与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心,由此引发了国际上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争论。

4、增强食物中的毒素和抗营养因子 有许多食源性生物本身能产生大量的毒性物质和抗营养因子,以抵抗病原菌和害虫的入侵。如豆类中含有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和生氰糖苷等。传统食品中这类毒性物质和抗营养因子的含量较低,或者在加工过程中可以除去,因此并不影响人体健康。但转基因食品中,特别是抗虫转基因作物的产品,则有可能增加这类物质的含量或改变了这类物质的结构,使其在加工过程中难以破坏,造成对人体的危害。目前虽然没发现转基因食品由于增加了有毒物质或抗营养因子而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但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因此需要对这类转基因食品进行严格的毒理学评价。

生物技术特别是基因工程将是本世纪经济科技发展的关键技术。发展转基因食品是解决人类粮食短缺的一条重要途径。任何一项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都有它的两面性。如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同时引起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核能的开发提供了巨大能源资,同时也制造出了能够毁灭人类的核武器;农药使农作物大幅度的增产,但同时也对人畜和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转基因食品也不可避免出现负面影响,但科学的发展总会有办法解决其所产生的潜在危害。人类将有一个更加快乐幸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