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观认为教育乃是生命与生命交流的过程,是生命意义逐渐显现的过程。生命教育应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依据生命发展的动力,引导生命走向完整、和谐与无限的境界,保证生命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并促进生命不断超越。

内涵可概括为三点:其一,生命就其本身来说是自由的、平等的。真正的教育要把学生看成是真正的人,尊重学生的自由与个性。其二,生命是具体的、独特的,而不是抽象的。每一个生命都有其不同的天赋、兴趣、气质、冲动等,每一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其三,就个体而言,生命具有自发的不断向上发展的驱力。教育

什么是生命化教育

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从生命教育近四十年的实践历程来看,它首先是从人们要求控制青少年自杀率不断上升的这一残酷现实开始的,是作为预防未成年人自杀的权宜之计被提出来的,然而人生命的全部不仅仅是生物的躯体,自然的生命仅仅是人生命存在的前提和物质载体,真正让人和动物区别开的是人类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因此我们在考察生命教育的内涵时就要从多个层次入手,不仅要教育未成年人珍爱生命,还要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价值。这是人的生命形态和特征的本质要求。
人的生命可以分为这样几种形态。首先是生物性生命。即人首先是作为自然生理性的肉体生命而存在的,这一点是和自然界的广大生物一样必须具有的基本属性。其次是人的精神性生命。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有高于动物的意识活动,有超越生物性生命的精神世界。人不但要思考如何活下来,还要思考如何更好的生活。只要人在世界上存在一天,大脑就不会停止思考,人类就要创造、就要超越,就要更好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最后是人的价值性生命。每个人在一生中都要思考诸如“为何活着”的问题,这就是人对于生命意义发自内心的追问,是人对价值生命的一种诉求。人的价值性生命为人的生存夯实了根基,加足了动力。
⒉生命教育的内涵
河南大学的刘济良教授在全面考察了国内部分学者的重要观点后提出,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

生命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由此获得身心灵的和谐,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
从最根本的意义来说,生命教育乃是一种全人教育,它涵盖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和这一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既关乎人的生存与生活,也关乎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乎人的本性与价值。生命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通过生命管理,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我自己”,都能最终实现“我之为我”的生命价值,即把生命中的爱和亮点全部展现出来,为社会、为人间焕发出自己独有的美丽光彩。

什么是生命教育

从最根本的意义来说,生命教育乃是一种全人教育,它涵盖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和这一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既关乎人的生存与生活,也关乎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乎人的本性与价值。

生命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通过生命管理,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我自己”,都能最终实现“我之为我”的生命价值,即把生命中的爱和亮点全部展现出来,为社会、为人间焕发出自己独有的美丽光彩。

生命的自然属性也即自然生命,决定着人的生命长度,即寿命的长短;生命的社会属性也即社会生命,决定着人的生命宽度,它是以文化为内核和根基,从零开始不断拓展的;生命的精神属性也即精神生命,决定着人的生命高度,它并非纯粹指人在成功的顺境中所能达到的高度,人在失败的逆境中所处的低谷,因为生命的深刻体验和灵性的深层次激发,也构成了富有意义的生命高度的一部分。生命长度、生命宽度和生命高度统一在一起,共同凝成了人的生命亮度,也即个体生命“我之为我”的生命亮点。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因此,生命教育应该成为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教育理念,是在充分考察人的生命本质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人性要求,它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

“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生命化教育是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我试着从solo理论的五个分层去回答。
一层前结构:模模糊糊一大片不清楚,似乎懂又不懂
二层单点结构:是对生命的教育,而不是分数的简单追究,是站在儿童成长的角度去看待成长。
三层多点结构:1.因为生命是陪伴。2.因为生命是成长。3.因为生命的本质是追求幸福。
四层关联结构:人生是一条漫长的过程,先是生命,保障生命的健康,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我们要有规律健康的习惯。二是生长,我们要学习各种本领,用最科学的方法,三是生活,生活是一本大书,有很多课堂上无法解决的问题要让我们去面对,让自己生活得更好,需要态度、格局、勇气,让自己变得坚强勇敢有爱。
五层是抽象拓展:周国平等大师说,一切教育的本质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的本质是自学。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前对这句话不是很有感触,张文质老师说有规律的生活比信仰更重要,因为正是这种日复一日的坚持,才早就不同的人生的轨迹。那么生命化的教育就是让培养生命变得更加美好和幸福的习惯,从而让生命更美好。从被教育到自我教育,一路生花。
当然这样得理解是片面的。从一叶一叶,到一枝一枝,或许就这样慢慢勾勒出生命之树的样子。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我自身的提高,看法也会不一样。但是这个不能有太多的强求。在实践中就会有不同的思考。
晚上听了一个分享,有不同地域的老师实践与思考,还有张老师的深刻的点评,让心会让你安定。收获如同涟漪一层层激荡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