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大夫是西周,春秋时国王及诸侯所分封的臣属。规定要服从君命,担任重要官职,辅助国君进行统治,并对国君有纳贡赋与服役的义务。但在其家内,为一家之主,世代掌握所属都邑的军政大权。

《国语·鲁语下》中写道:“卿大夫朝考其职,昼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庀其家事而后即安。”一般情况下,卿的地位较大夫为高,卿的田邑较大夫为多,并掌握国政和统兵之权。在西周时期,属于第三的贵族,其非嫡长子是士大夫,为西周最低的贵族。

卿大夫是什么意思

卿大夫(qīng dà fū)西周、春秋时国王及诸侯所分封的臣属。规定要服从君命,担任重要官职,辅助国君进行统治,并对国君有纳贡赋与服役的义务。但在其“家”内,为一“家”之主,世代掌握所属都邑的军政大权。

卿大夫最初是西周时期分封制度下的一个分封级别。在西周的分封制中,天子分封土地给诸侯治理,诸侯再将自己的土地分成小块交给卿大夫治理,卿大夫下面还有士,卿大夫在自己的领地内具有世袭统治权,同时效忠于诸侯。东周时期,在诸侯王脱离周天子控制崛起的。同时,卿大夫阶层也开始崛起,许多诸侯国也出现卿大夫控制诸侯国政治的现象。

比如孔子时期的鲁国朝政便是在季氏三家卿大夫的把持之下,甚至一些卿大夫干脆弑君自立。秦统一六国之后,由于分封制已经被郡县制所取代,卿大夫这个封建领主也便不再存在。“卿大夫”这个词分裂为“卿”和“大夫”,均是官职名称。“卿”是仅次于“公”的官职级别,秦汉朝 廷“三公”之下设“九卿”,如大理寺卿、 太常寺少卿等。

卿大夫是什么职位

卿大夫西周、春秋时国王及诸侯所分封的臣属。

大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秦汉以后,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备顾问者有谏议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等。

至唐宋尚有御史大夫及谏议大夫之官,至明清废。又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明清高级文职官阶称大夫,武职则称将军。宋徽宗政和年间重订官阶时,在医官中设置“大夫”官阶,故今仍沿称医生为大夫。明、清职事官不用大夫为官名。

清代官衔:

文官分大夫、郎、佐郎三种,武官分将军、都尉、骑尉、校尉四种。文官大夫为五品以上官员,郎为正六品至正八品官员,佐郎为从八品以下官员。

一品:光禄大夫(正),荣禄大夫(从)。二品:资政大夫,通奉大夫三品:通议大夫,中议大夫。四品:中宪大夫,朝议大夫。五品:奉政大夫,奉直大夫。六品:承德郎,儒林郎。七品:文林郎,征仕郎。八品:修职郎,修职佐郎。九品:登佐郎,登佐郎。

卿大夫是什么官

“大夫”是古代的官名。古代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后来成为一般任官职者之称。秦汉以后,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等 清代官衔 文官分大夫、郎、佐郎三种,武官分将军、都尉、骑尉、校尉四种。

卿大夫是什么官

大(dà)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秦汉以后,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备顾问者有谏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等。至唐宋尚有御史大夫及谏议大夫之官,至明清废。又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清朝高级文职内官阶称大夫,武职则称将军。

卿大夫与士大夫有什么异同

士就是一个普遍的贵族阶级,就是凡是贵族出身的男子都是士(包括卿大夫),卿大夫是比士更高级的贵族爵位,卿大夫也比士更容易获得官职。

打个比方:就像西方的骑士制度那样,所有的国王、大贵族都是骑士,但是普通拥有骑士身份的人也有很多。士就像骑士、男爵那样的下层贵族但广义上可以代表所有贵族、卿大夫是伯爵、公爵那样的大贵族领主,他们广义上也是士,但比狭义上士要有权利的多。

卿大夫与士大夫的区别是什么?

卿大夫与士大夫的区别为:

一、指代不同

1、卿大夫:卿和大夫。后借指高级官员。

2、士大夫:封建时代泛指官僚阶层,有时也包括还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二、侧重点不同

1、卿大夫:卿大夫是比士更高级的贵族爵激,卿大夫也比士更容易获得官职。

2、士大夫:士就是一个普遍的贵族阶级,凡是贵族出身的男子都是士(包括卿大夫)。

三、引证用法不同

1、卿大夫:范文澜 《唐代佛教·引言》:“南朝大夫有谈玄(玄学也是一种麻醉剂)的习惯。”

2、士大夫: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曾思懿是一个自小便在士大夫家庭里熏陶出来的女人,自命知书达礼,精明干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