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选择,是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指市场的某一方如果能够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而使另一方受损,倾向于与对方签订协议进行交易。

逆向选择是保险公司面临的又一大问题,它与道德风险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保险市场上,想要为某一特定损失投保的人实际上是最有可能受到损失的的人。

保险公司的赔偿概率将会超过公司根据大数法则统计的总体损失发生费率,这就是保险公司的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是什么意思

逆向选择:是指违背正常规律而生成的客观存在。事与愿违,事物发展选择了与常规相反的方向。

解释此词常见的例子:保险公司希望健康人来投保,理赔少,收益高。但健康人不愿投保,身体欠佳的人愿投保,结果投保人结构是:高比例体质欠佳或亚健康者向低比例健康者的排序。事物作出了“逆向选择”。

某种商品降价没旺销,也是“逆向选择”的实例。

学界认为,逆向选择源于信息不对称,主动利用“逆向选择”思维有可能带来道德风险。

什么是逆向选择?它是如何产生的?应如何解决

1. 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2. 他的产生体现在,在产品市场上,特别是在旧货市场上,由于卖方比买方拥有更多的关于商品质量的信息,买方由于无法识别商品质量的优劣,只愿根据商品的平均质量付价,这就使优质品价格被低估而退出市场交易,结果只有劣质品成交,进而导致交易的停止。

3.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打假”问题,关键是解决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舍此可能越打越假。

拓展资料: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和常规不一致的现象。本来按常规,降低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提高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有时候 ,降低商品的价格,消费者也不会做出增加购买的选择,提高价格,生产者也不会增加供给的现象。所以,叫“逆向选择”。

在金融市场上,逆向选择是指市场上那些最有可能造成不利(逆向)结果(即造成违约风险)的融资者,往往就是那些寻求资金最积极而且最有可能得到资金的人。

通常来说,市场本省是有淘汰高价格、低质量商品的能力。比如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我们对“每家企业都面临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的解读就是企业如果定价高于市场价格,那么没有人会买,于是这家企业就会被淘汰掉了。再比如,如果有一组用途相近(代替性强)的商品卖同一种价格,人们会偏向于选择其中质量较高、价格较低(成本更低)的一种产品,于是质量差的产品也就被市场淘汰掉了。

关于逆向选择的研究中一个思维误区还在于没有使用中立的2+2思维方式,而是把选择局限在消费者对保险商品的选择方面。用2+2的观点来看,任何交换都是两个选择者+两种商品,选择是双向的,甲乙双方都在对对方的商品进行着价值研判和选择。由于信息不对称的现实存在,双方的选择都是所谓逆向的,并不局限于持有货币商品的一方。买和卖是相互的,只看到持币买方的逆向选择而看不到卖方的逆向选择,不能不说是受到了狭隘的1+1思维方式左右。

因此,从2+2的视角看,所谓逆向,不过是逆交换对方之向,而对于选择者自己来说,趋利避害的原则和理性人特征从来都没有被违逆过。由于逆向选择其实是一种十分正常的选择,因此不值得经济学家大书特书。

其次,“完全信息假定”包含着错误的客观价值论思维。交换之所以可以发生,就是因为价值的主观性造成的价值认知的差异所在,如果双方对同一事物的价值认知完全是客观的,那么就是相同的,也就没有了交换的动力所在。理性人是趋利避害之人,等价交换就等于是交换中就没有了所趋之利了。

什么是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将会干预市场的有效运行,导致市场交易的低效率或无效率。

在一般商品销售市场上,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是逆向选择的根本原因,而基于产品质量不确定性基础上的市场信息差别是逆向选择的直接诱惑因素。当市场商品以不同质量交换时,买卖双方都将以同样方式按照产品质量将产品进行分类,但是.只有卖主能够观察到他们所销售的每个单位产品的质量,而买主在购买产品前不能确切了解每个单位产品的具体质量,最多只能够了解这类产品质量的平均分布。由于没有其他任何方式使买主确定每个单位产品的具体质量,这样,低质量产品住住将伴随着优质产品一起销售。从买方市场看,在这样的市场中进目前人们还没有找到一种有效解决逆向选择的方法,但是,逆向选择的概念对于认识和解释经济行为中的许多现象是非常有力的。例如,在一般消费品市场上,某些消费者具有明显的购买高价格商品的偏好。因为这些消费者认为低价格的卖主不会销售高质量商品,而在高价格的商品中一般将包含高质量商品,因此,消费者为了使自身逆向选择的范围缩小,往往选择购买高价格的商品。但是,这种偏好也可能进一步刺激卖主将较低质量的商品作为高质量商品来出售。

行选择是不利的。在此条件严,我们称买方市场为逆向选择。

目前人们还没有找到一种有效解决逆向选择的方法,但是,逆向选择的概念对于认识和解释经济行为中的许多现象是非常有力的。例如,在一般消费品市场上,某些消费者具有明显的购买高价格商品的偏好。因为这些消费者认为低价格的卖主不会销售高质量商品,而在高价格的商品中一般将包含高质量商品,因此,消费者为了使自身逆向选择的范围缩小,往往选择购买高价格的商品。但是,这种偏好也可能进一步刺激卖主将较低质量的商品作为高质量商品来出售。

什么是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最经典的例子,是二手车市场。

二手车市场,即旧车交易市场。照我们通常的想法,既是市场嘛,一边有卖车的,一边有买车的,大家公平交易,是不会出啥问题的。比如,你这辆二手车使用的年头比较短,性能和质量还不错,就应该也能够卖一个好价钱。反之,性能和质量比较差,就应该也只能卖一个不好的价钱。

是这样吗?不是的。假如有一辆较好的二手车,准备进场交易。这车究竟质量怎样,性能如何?应该说只有卖车人最清楚。但买车人就不同了。他从来没用过这辆车,车子质量究竟如何,他可以说是两眼一摸黑,浑然不知。怎么办呢?为了慎重起见,也为了防止风险,买车人必然要尽量杀价,本来值10万元的,他只出8 万。卖车人呢,明知道我这车完全可以值10万的嘛,偏要我8万元出手,当然不干。

一个坚持要价,一个拼命杀价。僵持的结果,自然是谈不下来。最终,这辆好车只好退出市场,不卖了。

一辆辆好车,陆续退场,剩下的车质量越来越差。而车的质量越差,买车人就越要杀价。就这么着,经过卖车人与买车人一轮又一轮博弈,最终,二手车市场只能是一天天萎缩,甚至倒闭关门。

这就是事与愿违,也就是经济学家说的逆向选择。

二手车市场的经典案例,是美国经济学家、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克洛夫在他那篇著名的《次品市场:质量、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中详细介绍的。

说罢二手车市场,我们再来看看贷款市场和保险市场。

大家知道,银行的一大业务是向企业提供风险贷款。但是,向哪些企业提供贷款?提供贷款后,哪些企业能够按期还款?哪些企业不能按期还款甚至永远也还不了这笔账?银行事前并不知道。从贷款方说,对于那些行事风格比较稳健,成功率比较高因而还款能力也较强的企业,当然是优先贷款的对象。然而从借贷方说,这样的企业出于其一向的稳健风格,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花较高利息借款的;恰恰是那些平时比较喜欢冒险,而冒险就有可能失误甚至连老本也赔光因而也就无法还款的企业,更喜欢花较高利息到银行贷款。这就出现了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这大概也是现今商业银行呆坏账高居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保险市场也是这样。身体比较健康,平时不大患病的人,一般是不愿意到保险公司购买健康保险的;恰恰是那些身体不大健康,平时老爱生病的人,更愿意购买健康保险。由于保户的总体健康水平很低,保险公司赔给保户的钱,就会大大高于他们按照正常人平均得病率所收取的保费。这就出现了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的事例,生活中还有很多。比如人才市场、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等,总之,只要有市场,只要进行交易,就可能出现逆向选择。

为什么会出现逆向选择呢?根本原因在信息不对称。即,买方和卖方所掌握的信息不一样。信息不对称的结果是,要么,交易不能做成(如二手车市场);要么,做成了也是不公平交易,掌握信息多的一方占了便宜,不掌握信息的一方吃了亏(如信贷和保险市场)。

怎么办呢?人类要生存,必然有交换。没有市场,谈何市场经济?二手车市场也好,信贷和保险市场也罢,都是要开办下去的。最佳也是最终的解决办法,就是尽量使交易双方信息对称,愈是信息传递和沟通得充分,愈是有利交易的达成,也就愈有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