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因为硫酸钠有吸湿性,暴露于空气中易吸湿成为含水硫酸钠。

硫酸钠是硫酸根与钠离子化合生成的盐,硫酸钠溶于水且其水溶液呈弱碱性,溶于甘油而不溶于乙醇。无机化合物,十水合硫酸钠又名芒硝、高纯度、颗粒细的无水物称为元明粉,暴露于空气容易吸水生成十水合硫酸钠,十水合硫酸钠俗称芒硝。元明粉,白色、无臭、有苦味的结晶或粉末, 有吸湿性。外形为无色、透明、大的结晶或颗粒性小结晶。主要用于制造水玻璃、玻璃、瓷釉、纸浆、致冷混合剂、洗涤剂、干燥剂、染料稀释剂、分析化学试剂、医药品、饲料

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的物质是什么?

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可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可吸热。在溶解过程中,溶质的微粒-分子或离子不仅要互相分离而分散到溶剂中去,同时,溶解于溶剂中的溶质微粒也可以和溶剂分子生成溶剂化物,在这一过程里要放出热量。

当吸热多于放热,例如硝酸钾溶解在水里的时候,因为它和水分子结合的不稳定,吸收的热量比放出的热量多,就表现为吸热。

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就降低,反之,当放热多于吸热,例如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在水里的时候,因为它和水分子生成了相互稳定的化合物,放出的热量多于吸收的热量,就表现为放热,所以溶液的温度显著升高。

溶解度影响

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则与此相反,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溶解度与温度的依赖关系可以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氯化钠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缓慢增大,硝酸钾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而硫酸钠Na2SO4的溶解度却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固体和液体的溶解度基本不受压力的影响,而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与气体的分压成正比。 物质的溶解度对于化学和化学工业都很重要,在固体物质的重结晶和分级结晶、化学物质的制备和分离、混合气体的分离等工艺中都要利用物质溶解度的差别。

氯化钠溶解是吸热还是放热

食盐溶于水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电解质(如食盐、硝酸钾、硫酸)溶于水时,为了克服晶体中的离子键要消耗能量(对硫酸是克服分子间作用力,并使它电离),产生的离子跟水分子发生水合作用时要放出能量,两者的能量差就是该物质的溶解热。
物质溶解,一方面是溶质的微粒——分子或离子要克服它们本身的相互之间的吸引力离开溶质,另一方面是溶解了的溶质要扩散到整个溶剂中去,这些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所以物质溶解时,要吸收热量。溶解过程中,温度下降原因就在于此。
在溶解过程中,溶质的微粒——分子或离子不仅要互相分离而分散到溶剂中去。同时,溶解于溶剂中的溶质微粒也可以和溶剂分子生成溶剂化物(如果溶剂是水,就生成水合物),在这一过程里要放出热量。
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溶解时;
1、放热: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可放热;与水反应的碱性氧化物(CaO、BaO、K2O、Na2O等)放入水中可放热;
2、硝酸铵溶于水可吸热;
3、大多数物质在溶解时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如蔗糖、氯化钠、硫酸钠等。

硫酸钠溶解度为什么会随著温度增加而逐渐下降

32.4℃以下,结晶为Na2SO4·10H2O,
Na2SO4·10H2O = 2Na+ + (SO4)2- +10 H2O, △H>0 . 正反应吸热,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促进溶解。即随著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
32.4℃以上,结晶为Na2SO4。
Na2SO4 = 2Na+ + (SO4)2- △H<0 . 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抑制溶解。即随著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
总的来看,硫酸钠溶解度随著温度升高,先增大而而后减小

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初中化学优质资料下载,适合各阶段老师教学,学生日常辅导,中考冲刺,技能提升的学习。

硫酸钠溶于水的现象?

硫酸钠的化学式为Na2SO4,硫代硫酸钠是硫取代了其中的一个氧而形成,故名硫代硫酸钠,其分子式为Na2S2O3(分子量为158),常以五水合物存在,Na2S2O3·5H2O(分子量为248)
它是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化学性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跟酸能反应.
Na 2 S 2 O 3 + H 2 SO 4 =Na 2 SO 4 +H 2 O + SO 2 ↑ + S ↓ 
有较强的还原性,常用于除去织物漂白后残留的氯气,也常作卤素的解毒剂:
Na 2 S 2 O 3 +4Cl 2 + 5H 2 O=2NaCl + 2H 2 SO 4 +6HCl 
在照相技术上常用作定影剂.
制取方法:
称取2g硫粉,研碎后置于100mL烧杯中,用1mL乙醇润湿,再加入6g Na2SO3,30mL水,放入磁子,置于磁搅拌器上,调好转速,加热至沸腾,保持微沸40分钟以上,直至少量硫粉漂浮在液面上(注意,若体积小于20mL应加水至20ml以上),趁热过滤(应将长颈漏斗先用热水预热后过滤),滤液用蒸发皿蒸至溶液微黄色浑浊为止.冷却,即有大量晶体析出(若放置一段时间仍没有晶体析出,是形成过饱和溶液,可采用磨擦器壁或加一粒硫代硫酸钠晶体引种,破坏过饱和状态).减压抽滤,并用少量乙醇(5~10mL)洗涤晶体,抽干,放入40℃烘箱烘40min.
一开始就用乙醇润湿,所以考虑到减少其他杂质的混入,乙醇是有机溶剂,可以用来洗涤.使得到的晶体更纯
它是一种硫代硫酸盐,制备方法是:将Na2S和Na2CO3以2:1的物质的量之比配成溶液,然后通入SO2,反应大致可分三步进行:
1)、Na2CO3和SO2中和生成Na2SO3:Na2CO3+SO2=Na2SO3+CO2
2)、Na2S与SO2作用生成Na2SO3和H2S:Na2S+SO2+H2O=Na2SO3+H2S H2S是一个强还原剂,遇到SO2时析出硫
3)、Na2SO3与S作用生成Na2S2O3:2Na2S+Na2CO3+4SO2=2Na2S2O3+CO2
溶液蒸浓后,冷却至293-303K时即析出Na2S2O3晶体,利用上述方法制得的硫代硫酸钠中常含一些硫酸钠和亚硫酸钠等杂质.
制备硫代硫酸钠的另一种方法是:在沸腾的温度下使亚硫酸钠溶液与硫粉反应:
Na2SO3+S=Na2S2O3

氧化钠,氢氧化钠,硫化钠,硫酸钠加热熔化克服的作用力

氧化钠,氢氧化钠,硫化钠,硫酸钠加热熔化克服的作用力:碱和盐如果发生反应,必定生成另一种碱和另一种盐,交换成分,不可能变出硫酸和氧化钠。

首先,硫酸不易挥发,所以两个生成物之间就会反应,其次,氢氧化钠是强碱,易容与水,只有难溶于水的碱加热才会分解成对应的氧化物和水,最后,而这也不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有没有可以脱离反应体系的物质生成。

物理性质

常温下纯品为无色或微紫色的棱柱形晶体,工业品因含杂质常为粉红、棕红色、土黄色块。具有臭味。溶解于冷水,极易溶于热水,微溶于醇。工业品一般是形不同结晶水的混和物,又含有不同程度的杂质,除外观色泽不同外,密度、熔点、沸点等亦因杂质影响而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