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宗政僻,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 穆宗怠于朝政,曾经询问柳公权如何才能将书法发挥的尽善尽美,柳公权对答道:写字,先要握正笔。用笔的要诀在于心,只有心正了,笔才能正啊。皇上当即正色改容,知道他是以书法来劝自己。
柳公权心正笔正文言文
1. 《柳公权心正笔正》阅读答案
翻译:柳公权云:“心正则笔正。”要知心正则无不正,学诗者尤为吃紧。盖诗以道性情,感发所至,心若不正,岂可含毫觅句乎?昔有人问余曰:“谚云‘歪诗’,何谓也?”余戏之曰:“诗者,心之言、志之声也。心不正,则言不正,志不正,则声不正,心志不正,则诗亦不正,名之曰‘歪’,不亦宜乎?”
柳公权说:“心术端正了,用笔才能端正。”要知道心术端正了,那就没有什么不能端正的,学写诗的人尤其要注意。因为诗歌是用来抒发性情的,情感激发而泄于笔端,如果心术不正,怎么能拿起笔来思索诗句呢?以前有人问我说:“俗话说‘歪诗’,这是什么意思呢?”我戏谑地对他说:“所谓诗歌,是内心的表白,志向的抒发。心术、志向不端正,那么抒发、表达出来的东西也就不端正,也就是说,如果心术、志向不端正,那么写出来的诗歌也就不正,所以叫它‘歪’诗,不对吗?”
是这个吗?
穆宗时,以夏州书记入奏.帝曰:"朕尝于佛庙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拜右拾遗侍书学士.帝问公权用笔法,对曰:"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帝改容,悟其以笔谏也.
唐穆宗时,柳公权夏州书记的身份入奏。唐穆宗问:“我曾经在佛庙见到你的笔迹,想见你有很久了。”随即拜柳公权为拾遗侍书学士。唐穆宗问柳公权书法如何用笔,柳公权回答说:“心思端正则用笔才能端正,这样才成法度。”唐穆宗改变了脸色,明白他是在以书法下笔来进谏。
(这是叫《柳公权笔谏穆宗》)
谢谢能帮助你+分咯
2.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心正笔正”的柳公权——女儿给我当老师(五)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极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他的书法笔力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位大书法家直言进谏的故事.唐朝出了好几位书法名家.如:盛唐时期的颜真卿、晚唐时期的柳公权、初唐时期的欧阳洵.人们将颜真卿遇柳公权并称“颜柳”,并用“颜筋柳骨”来形容他们的字.颜筋柳骨:指颜、柳两位书法家的书法挺劲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也泛称书法极佳.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铁骨铮铮,深得世人钦佩.——这句是体态语.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有一次柳公权在写字,穆宗皇帝问:“你的字怎么写得这么好呢,能告诉我书法的秘诀吗?”柳公权毫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法出自内心,只有心地正直才能写出好字来!这确实是柳公权写字的“法”.但在此时此刻,他作为穆宗的“书法指导”,向穆宗说这样的话,显然是有弦外之音的.原来,柳公权是在告诉穆宗,写字和治理国家一样,都必须“心正”.难怪当时正沉溺酒色的穆宗半天没有说话,脸色都变了.这个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真诚在于柳公权以自己的书法心得来打动穆宗,希望穆宗能够律己清政;大胆则在于他毫不虚伪做作,直言答对.如此劝告,自然是对穆宗的一次不小的触动.——借书法秘诀劝告穆宗律己清政.十几年后的一天,穆宗之子文宗再与柳公权等人谈话时说到自己的龙袍已经洗过三次,在场众人立刻赞颂文宗简朴的美德时,只有柳公权一言不发.当文宗问其原因时,柳公权答道:“陛下,您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应当选用贤能,罢黜不肖之臣;还应接受劝谏,赏罚分明,这才能使天下真正和乐光明.至于穿一件洗过几回的衣服,只不过是细枝末节罢了.”这番话显示了“心正笔正”的柳公权又一次机智大胆的直言.此后,他一面写出一个个筋骨秀挺的好字,一面讲出一句句有利国家的直言,直到去世.“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柳公权以“心正”练成了流芳百世的“柳骨”,而更以“心正”给历史与后人塑造了一个正直敢言的良臣的形象.下面我们为课文分一下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柳公权是唐朝著名的大书法家,与颜真卿并称“颜柳”.第二段(第2—8自然段):用具体事例来说明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深得世人钦佩.字好——做人(铁骨铮铮).(第2自然段)1.借书法秘诀劝告穆宗律己清政.(3、4)2.借穿衣这件事,劝告文宗正确用人,赏罚分明.(5—7)3.做了谏议大夫后,继续向文宗正直敢言.(8)第三段(第9自然段):柳公权为历史和后人塑造了一个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文章通过描写柳公权几次对皇帝直言进谏的故事,表现了柳公权刚直不阿、正直敢言的优秀品德.好词结构紧凑 骨力秀挺 洒脱 颜筋柳骨 弦外之音 名正言顺 流芳百世好句他的字结构紧凑,骨力秀挺,洒脱而有法度 ,对后世影响极大.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铁骨铮铮,深得世人钦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 读《“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有感作文读完《“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这篇文章后,我拍案叫好,好一句“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的说法,这番话更加反映出了柳公权正直、铁骨铮铮的诤臣风采,显示了“笔法出自内心,只有心地正直才能写出好字来”的柳“法”。
“心正笔正”是柳公权一生的写照,他以“心正”练成了流芳百世的“柳骨”,又以“笔正”给予后人塑造了一个书“法”姿势。 这不正是我们实际生活正缺乏的吗?写字时应心灵平静,要以简短的时间消除所有的杂念。
生活中有人写字潦草,有人写字整洁,这就是重要因素。 有时我也会把字写得乱七八糟,那是因为心不静,就如雾里看花的分忧,水中看月随涟漪不断徘徊是水波。
于是,我会静下心来,缓缓拿起笔,以心正笔正的观念,描下一个个整洁的字体。一次又一次的触动,对我写字的功底打下了坚硬的基础。
读了《“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我感悟深刻:心正则方能顾全大局,笔正则心美。虚伪做作,绝非“罢黜”的结果。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的唐代书法家是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的唐代书法家是柳公权。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说的是书法,意思是写字要用心去写,只有心正,才能写出好字来。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时穆宗荒纵,为之改容,悟其笔谏也。
本义是谈书法,写字要用心,只要心中端正,下笔就是好字。其实是比喻,说皇帝,要心正,做出的事也是利国利民。更可以引申为做人做事,其心端正,行为自然端正。
柳公权简介
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官员、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是楷书书体的总结者和创新家,他在研究和继承钟繇、王羲之等人楷书风格的基础上,遍阅近代书法,学习颜真卿,溶汇自己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楷书,为后世百代楷模,成为“唐书尚法”的突出代表之一。
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柳公权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是什么意思?
解释:旧时认为书法的优劣与字人的品性有关,心正写出来的字就端正。
出处:后晋·赵莹《旧唐书·柳公权传》:“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拼音:yòng bǐ zài xīn xīn zhèng bǐ zhèng
典故: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时穆宗荒纵,为之改容,悟其笔谏也。
释义:本义是谈书法,写字要用心,只要心中端正,下笔就是好字。其实是比喻,说皇帝要心正,做出的事也是利国利民。更可以引申为做人做事,其心端正,行为自然端正。
扩展资料:
原文:
公权字诚悬。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元和初,进士擢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李听镇夏州,辟为掌书记。穆宗即位,入奏事,帝召见,谓公权曰:“我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遗,充翰林侍书学士,迁右补阙、司封员外郎。穆宗政僻,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历穆、敬、文三朝,侍书中禁。
公绰在太原致书于宰相李宗闵云家弟苦心辞艺先朝以侍书见用颇偕工祝心实耻之乞换一散秩乃迁右司郎中。文宗思之,复召侍书,迁谏议大夫。俄改中书舍人,充翰林书诏学士。便殿对六学士,语及汉文恭俭,帝举袂曰:“此澣濯者三矣。”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帝留而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澣濯之衣,乃小节耳。”时周墀同对,为之股栗,公权辞气不可夺。
帝谓之曰:“极知舍人不合作谏议,以卿言事有诤臣风彩,却授卿谏议大夫。”开成三年,转工部侍郎。尝入对,上谓曰:“近日外议如何?”公权对曰:“自郭旼授邠宁,物议颇有臧否。”帝曰:“旼,太皇太后之季父,在官无过,自金吾大将授邠宁小镇,何事议论耶?”公权曰:“以旼勋德,除镇攸宜。人情论议者,言旼进二女入宫,致此除拜,此信乎?”
帝曰:“二女入宫参太后,非献也。”公权曰:“瓜李之嫌,何以户晓?”因引王珪谏太宗出庐江王妃故事,帝即令南内使张日华送二女还旼。公权忠言匡益,皆此类也。
译文:
柳公权字诚悬。从小就喜欢学习,十二岁就能写作辞赋。元和初年,考中进士,出仕做了秘书省校书郎。李听镇守夏州,征用他做掌书记。唐穆宗即位,柳公权入朝上奏政事,穆宗召见时,对柳公权说:“我在佛寺中看到你的笔迹,想念了很久。”
当天就封他为右拾遗,充任翰林侍书学士,后又升为右补阙、司封员外郎。唐穆宗不务政事,曾经问柳公权用笔怎么样才能尽善尽美,柳公权回答说:“用笔全在于用心,心正笔法就正了。”皇帝脸色一变,知道柳公权是在借用笔的道理进行劝谏。柳公权经历穆宗、敬宗、文宗三朝,都在宫中担任侍书之职。
他的哥哥柳公绰在太原任职,写信给宰相李宗闵说:“我的弟弟苦心钻研文章和书法,先朝任用他为侍书,这种职务和占卜小吏没有什么区别,我内心实在以此为耻,请给他调换一个闲散职位。”于是升任右司郎中。文宗思念他,又召他为侍书,升任谏议大夫。不久又改为中书舍人,充任翰林书诏学士。
有一次文宗在便殿召见六位学士,说起汉文帝的恭谨俭约,文宗举起自己的衣袖说:“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学士们都纷纷颂扬皇帝节俭的品德,只有柳公权没说话,皇帝留下他询问原因,他回答说:“君主应该起用贤良的人才,贬退不贤之人,采纳谏言,赏罚严明。
至于穿洗过的衣服,那只不过是小节罢了。”当时周墀一同答对,替他感到害怕,柳公权语言的气势却没有改变。皇帝对柳公权说:“我一直以为舍人不适合做谏议,因你论事有谏臣的风度,回头就封你做谏议大夫吧。”开成三年,柳公权调任工部侍郎。
柳公权曾入朝答对,皇上对他说:“近来外边在议论些什么?”柳公权回答说:“自从郭旼被任命为邠宁节度使,舆论颇有褒贬之辞。”皇上说:“郭旼是太皇太后的小叔叔,在职位上也没有过错,从金吾大将去做小小的邠宁节度使,有什么事可议论的呢?”柳公权说:“凭郭旼的功绩和品德,任命为节度使是合适的。
人们的议论,是说郭旼把两个女儿献入宫中,因此才得到这一官职,这是真的吗?”皇上说:“他的两个女儿进宫是来看望太后的,不是进献。”柳公权说:“这种瓜田李下的嫌疑,怎能让家家户户都知道呢?”他趁机举王珪劝太宗送庐江王妃出宫的先例(来说明利害),皇上立即派南内使张日华把郭旼的两个女儿送回郭旼家。柳公权忠正直言匡正补益,大都和此事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