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体字结体严谨端庄,笔画遒劲峻拔、独具风神,表现出杨柳的气质。

柳体是指唐朝最后一位大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的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字的总称。 柳体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谨。“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柳公权书法特点是什么?

柳公权书法特点是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老而不枯、润而不肥、仪态冲和、遒媚绝伦。笔画均匀硬瘦、棱角外露、富于变化、避免单调重复。

柳公权的书法以瘦劲著称,用笔斩钉截铁,深透魏碑书法的用笔之道,尤其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他的“大刀片”似的捺画和骨头形状的竖画的起笔,他的楷书的结构也十分严谨,一丝不苟,在平正中去险绝之势。后世不少著名的书法家学习柳体楷书,比如被称为神笔的王铎,以及清代末年著名书法家溥儒。

柳公权书法的地位

柳公权是唐代晚期著名的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以楷书最为著名,他的楷书出自颜真卿,并和颜真卿齐明,并称为“颜柳”,因为他的楷书比较瘦劲,颜体楷书比较丰腴,二者又并称为“颜筋柳骨”。

据说唐文宗非常喜欢柳公权的书法,把他招为侍书,当时的民间也就穿着“柳体一字值千金”的说法,当时的朝鲜甚至派专人到长安去购买柳公权的楷书作品,作为礼物送给他们的君主。书法里“心正则笔正”这句话也是柳公权说的。

柳公权的书法有什么特点

无论行书还是楷书,柳体都以刚劲著称,不愧为“颜筋柳骨”。柳公权是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一起来看看柳公权的书法有什么特点,欢迎查阅!

柳公权书法的特点

柳公权书法特点是字体结构非常的遒劲,且每一个字都非常地严谨,给人一丝不苟地感觉,笔画非常地均匀,也不单调,反而有着很多的变化,中部比较紧收,让人感觉他的书法严谨中有着非常开朗、开阔地姿态。

柳公权是唐朝时期的诗人、书法家,他的书法最被人熟知的,就是楷书,刚开始是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后来又开始看唐代名家的书法,然后在自己的书法中吸收了颜真卿、欧阳询的长处,并加上自己的创新,就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柳体”。

柳公权的“柳体”给人的感觉非常的劲健,后世对于“柳体”有“颜筋柳骨”的美誉,柳公权的书法完全可以跟颜真卿相媲美,所以人们也称他们为“颜柳”,同时,柳公权也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三位书法家合称为“楷书四大家”。

关于柳公权书法特点

柳公权书法特点,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刚从艺宴商城那里看到以下几点:柳公权楷书的笔法劲练、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老而不枯、润而不肥、仪态冲和、遒媚绝伦。笔画均匀硬瘦、棱角外露、富于变化、避免单调重复。横画大都方起圆收、骨力劲健、起止清楚、短横粗壮、长横格外瘦长,神采清秀。竖画顿挫有力、挺劲瘦长、凝练结实、撇画锐利,捺画粗重稍短而踢起,用笔干净利落。总体上内敛外拓、中宫收紧、四肢开展,于严谨中见疏朗开阔的风姿。

柳公权的著作

柳公权亦工诗,有出口成章之才,文宗称其“子建七步,尔乃三步焉”。《全唐诗》有其存诗五首,《全唐诗外编》存诗一首,《全唐文》、《唐文拾遗》亦有收录其作品。

柳公权简介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历仕宪、穆、敬、文、武、宣、懿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咸通六年(865年)卒,享年八十八岁,赠太子太师。

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自创“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美誉。

唐朝是一个文学艺术发达、艺术天才辈出的时代。光是在书法艺术的领域,就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张旭、颜真卿等大批书法大师。中晚唐时期的书法家柳公权,是足以和这些著名书法家齐名的一位。

柳公权是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朝廷官员,哥哥是唐代名臣柳公绰。柳公权从小喜欢读书学习,尤其喜欢练习写字。据说,他练习书法异常勤奋,因为长年累月紧握笔管,以致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因为胳膊肘经常蹭着桌面,所以那个部位的衣服也被磨破,补了一层又一层。

经过刻苦的读书习字,柳公权成为著名的书法家。元和初年(806年),年近三十岁的柳公权考上了进士,担任地方官吏。一次,唐穆宗在一座佛寺里看见柳公权的字,觉得秀美端庄,十分喜爱,立即召他到长安任职。

柳公权为人刚正不阿,不善于逢迎。一次,行为荒淫无度的唐穆宗问柳公权写字时如何运笔。柳公权严肃地回答道:“正确运笔的 方法 ,取决于用心。如果你的心正直端庄,你手里握着的笔自然就能运行正确,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唐穆宗听了,知道他是借谈论笔法来规劝自己,不禁面有愧色。

到了唐文宗在位的时候,有一次,几位学士受皇帝召见入朝。唐文宗和他们谈论汉文帝节俭的品德,就举起自己的衣袖说:“我身上的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现在还在穿。”众位学士纷纷颂扬文宗的品德。唯有柳公权一言不发。

文宗问他为何不说话,柳公权说:“君主最应该注意的,是任用品德好、有才能的人,听取他们的劝诫;远离不正派的小人,罢免佞臣。至于穿洗过的衣服,这只是小事,不值得放在心上。”在场的人听到这一直言不讳的议论,吓得浑身发抖,生怕柳公权得罪皇帝,引来杀身之祸。不料唐文宗说:“我知道你这个人有谏臣的风骨,那就任命你为谏议大夫吧。”

后来,在唐武宗时期,柳公权官至太子少师,人们尊称他为“柳少师”。

柳公权的书法自成一格。他最先是学习王羲之的字体,随后又学欧阳询和颜真卿的字。他从颜体字中吸取了雄壮的特点,融合了北碑字体棱角分明的特点,创造出清爽、秀丽的楷书字体,人们称为“柳体”。柳体字的字形正如柳公权的为人一样,一丝不苟、铁骨铮铮。评论家们把他的字与颜体字并举,称为“颜筋柳骨”。

由于柳公权书法造诣深厚,名声远扬,当时的贵族达官、外国使者都不惜重金向他求字。公卿大臣们在家庙中立碑时,也要求得柳公权亲笔所写的字,以便刻上碑文。如果碑上刻的不是柳字,就会被认为是不孝的行为。柳公权的字在当时的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与其他艺术家一样,柳公权完全沉浸在书法艺术中,对世俗的事情关心不多。他常年为皇亲贵戚写字,得到不可计数的金钱和礼物。家里的仆人看准他不留意财富管理的性格特点,偷走了许多。有一天,柳公权无意中发现一筐银器不见了,就审问主管的仆人,那仆人假装毫不知情,柳公权也不再追究,只是笑笑说:“那可能是银器长了翅膀飞走了吧!”但他非常珍视自己搜集而来的书画作品和名贵的文房四宝,把它们 收藏 得很好。在他眼里,这些才是无价之宝。

柳公权的传世作品很多,其中最能代表“柳体”风范的是《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尤其是《玄秘塔碑》,在历朝历代都是影响最大的楷书范本。

柳公权其人其字,都值得后人长久地追慕和缅怀。


柳公权的书法有什么特点相关 文章 :

★ 柳公权书法特点有什么成就

★ 柳公权的书法有什么特点

★ 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代表作品介绍

★ 柳公权毛笔书法赏析

★ 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人物介绍

★ 柳公权钢笔书法作品图片欣赏

★ 柳公权楷书繁体书法作品图片

★ 柳公权精美的书法作品图片

★ 柳体楷书书法作品精选

柳体特点

柳体特点: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

柳体是指唐朝最后一位大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的柳公权(778-865)的书法作品字的总称。 柳体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要说柳体的特点,就是以“骨力”取胜,也就是世人所说的“颜筋柳骨”。这说明人们欣赏颜、柳只有肥瘦的明显差异,而在结构上则差别不大。柳体继承了颜体的结构特征。尽管如此,颜体和柳体的结构还是有所不同的。

颜体的点画横细竖粗,左右对称的竖画多呈相抱而形成外紧内松之势。而柳体的点画安排,处处用意,处处严谨。尤其留意中宫的紧密,形成他的内紧外松的结构特征。颜体的夺人之处在于他的气势,柳体的夺人之处在于它的精严。

柳公权的书法简介

柳公权书法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也由于他作品独到的特色。

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构严谨,有着“颜筋柳骨”的说法。“书贵瘦硬方通神”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

他书法在唐朝当时即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茍。

柳楷书的笔法劲练,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老而不枯,润而不肥,仪态冲和,遒媚绝伦。笔画均匀硬瘦,棱角外露,富于变化,避免单吊重复。

扩展资料

成就:

柳公权是楷书书体的总结者和创新家,他在研究和继承钟繇、王羲之等人楷书风格的基础上,遍阅近代书法,学习颜真卿,溶汇自己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楷书,为后世百代楷模,成为"唐书尚法"的突出代表之一。

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自唐代元和年间以后,柳公权声誉日高。

唐宣宗尤为珍爱柳公权的墨宝,曾召柳公权到殿前,由军容使西门季玄捧着砚台,枢密使崔巨源拿着笔,柳公权用真书在一张纸上写了"卫夫人传笔法于王右军"十字;用行书在一张纸上写了"永禅寺真草千字文得家法"十一字;用草书在一张纸上写了"谓语助者焉哉乎也"八字。宣宗赏给他锦彩及瓶盘等银器。

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相同点

相同点:
颜真卿、柳公权都是晚唐唐楷的杰出代表。颜字重圆润,柳字重力度都讲究间架结构,中锋行笔,字体严肃端庄,笔划平稳凝重,结构严谨,法度森严。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颜师古五世从孙、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杰出的书法家。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曾四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起义军对抗叛军。唐肃宗即位后,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为河北招讨使。至凤翔,授宪部尚书,后迁御史大夫。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凛然拒贼,终被缢杀。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创“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善诗文,著作甚富,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柳公权二十九岁时进士及第,早年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入李听幕府。于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书,长在朝中。共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权去世,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
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美誉。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十六日》、《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柳公权亦工诗,《全唐诗》存其诗五首,《全唐诗外编》存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