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原名三变,因写“忍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让皇帝很生气,于是,剥夺了他的功名和以后考功名的权利。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

柳永为什么要改名柳三变

柳永的爹柳宜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柳三复、柳三接和柳三变,也就是说,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柳永的仕途之路是坎坷,四次科举不中,直到景祐元年即公元1034年,宋仁宗特开恩科,对往年落第的才子放宽了要求,柳永才及第。当时柳永已经年过半百,但是柳永依然十分喜悦,被授睦洲团练推官。

柳永前往,睦洲上任的时候路过苏州,并前去拜访了在苏州的范仲淹,到了睦洲后深受当地知府吕蔚的赏识,吕蔚向上举荐柳永,但是被朝廷以“未有善状”给驳回了,此后柳永就一直被调来调去,并且只是做一些小官小吏。

皇佑五年即公元1053年,柳永去世,由于没有亲人,穷困潦倒,柳永死后,是和他交好的青楼女子凑钱埋葬了他。

扩展资料

作品:

1、《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宋代: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翻译:我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沮丧忧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碧绿的草色,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谁理解我靠在栏杆上的心情。

打算把放荡不羁的心情给灌醉,举杯高歌,勉强欢笑反而觉得毫无意味。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2、《鹤冲天·黄金榜上》宋代: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翻译:在金字题名的榜上,我只不过是偶然失去取得状元的机会。即使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君王也会一时错失贤能之才,我今后该怎么办呢?既然没有得到好的机遇,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地游乐呢!何必为功名患得患失?做一个风流才子为歌姬谱写词章,即使身着白衣,也不亚于公卿将相。

在歌姬居住的街巷里,有摆放着丹青画屏的绣房。幸运的是那里住着我的意中人,值得我细细地追求寻访。与她们依偎,享受这风流的生活,才是我平生最大的欢乐。青春不过是片刻时间,我宁愿把功名,换成手中浅浅的一杯酒和耳畔低徊婉转的歌唱。

著名词人为什么柳永又叫柳三变

柳永为什么叫柳三变

柳永是我国北宋史上杰出的婉约派诗人代表,福建崇安人,柳永的祖上官宦世家,其父亲柳宜去世很早,所以柳永从小便跟随母亲、私塾先生学习诗词,并且才气外漏,在当时小有名声。

柳三变

柳宜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柳三复、柳三接和柳三变,柳三变就是柳永,柳三变字景庄。后柳永自己改名为柳永,连自己的字也改了,改为耆卿。当时柳氏三兄弟的名声很大,被称为“柳氏三绝”。

柳永的仕途之路很是坎坷,四次科举不中,直到景祐元年即公元1034年,宋仁宗特开恩科,对往年落第的才子放宽了要求,柳永才及第。当时柳永已经年过半百,但是柳永依然十分喜悦,被授睦洲团练推官。柳永前往,睦洲上任的时候路过苏州,并前去拜访了在苏州的范仲淹,到了睦洲后深受当地知府吕蔚的赏识,吕蔚向上举荐柳永,但是被朝廷以“未有善状”给驳回了,此后柳永就一直被调来调去,并且只是做一些小官小吏。

皇佑五年即公元1053年,柳永去世,由于没有亲人,穷困潦倒,柳永死后,是和他交好的青楼女子凑钱埋葬了他。

虽然柳永一身坎坷,但是也正是这坎坷的经历造就了柳永在诗词上的成就,柳永的词很多都体现着他一生宦游浮沉的经历。柳永还用大量的诗词描写了平民女子的心声,他大众化、平民化的诗词特点,将词的发展推到了一个新高度,同时,柳永是第一个对宋词进行改革的词人,这对后来词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柳永字

柳永是北宋时期婉约派词人的代表,其本名柳三变,原本字景庄,后来自己改名为柳永,字耆卿。祖上是官宦之家,但是柳永本人仕途比较坎坷,郁郁寡欢,但是他的词却是中国词坛上熠熠生辉的佳作,对后世词的发展影响深远。

北宋词人柳永

柳永自己称自己为白衣卿相,经常出入秦楼楚馆,和很多歌女打成一片,是妓女之友。但是我们不能把柳永作为酒色之徒来看,柳永曾几次参加科举,屡试不第,愤怒之下便孤芳自赏,游艺于酒楼妓馆,以填诗作词为快乐,他的词中有些对深闺怨妇的描写,完全道出了妇女的心声,而且柳永一改之前文人对歌妓的歧视,所以柳永深得女子喜爱。因其年过半百才及第,还老是被上面调来调去,最后因为一首《醉蓬莱》惹怒龙颜,从此不再被任用,一生仕途坎坷。柳永晚景十分凄凉,没有子嗣,最终流落襄阳而死,死后还没有钱买棺材,最终是他那些交好歌妓中的几人凑钱将柳永葬于南门外,每年春天都去上坟,人们称之为“吊柳七”。

柳永的大量作品描写了市民阶级男女之间细腻的感情,词中的女子大多为沦入青楼的经历坎坷的女子,词中没有之前文人对青楼女子的蔑视,而是表现出真诚的同情和怜惜,为这些女子向世界发出呐喊,深深走入大众心中。因为柳永自身坎坷的仕途经历,所以柳永一生走南闯北,又有长期生活在城市的经历,所以对京都的繁华生活的描写在柳永的词中也有很多体现。

柳永是哪个朝代的 柳永为什么叫柳三变

柳永原名刘三变,是福建崇安人。柳永是一位著名的词人,正所谓“唐诗宋词元曲”,那么柳永是宋朝的吗?可是宋朝又有着南宋和北宋之分,那么柳永是哪个朝代的呢?

柳永画像

宋朝的时间是960年至1279年间,在世五代十国和元朝之间的朝代。960年的时候,后周的将领发动了陈桥兵变,将赵匡胤拥立为帝,从而建立了宋朝。1125年的时候,金国进攻宋朝,宋朝覆灭。之后,赵构在南京继位,沿用宋朝的国号。为了区分这两个宋朝,便将之前的宋朝称为北宋,赵构建立的宋朝称为南宋。1276年的时候元朝攻占了临安,自此南宋灭亡,进入元朝。

对于柳永的出生年份并不是非常的确定,大约是在984年的时候。他去世的时间大约是1053年,所以是处于北宋期间,所以柳永是北宋的词人。他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从小便学习诗词。在1002年的时候,柳永离开了家乡,在苏杭之间流转,一直沉醉在莺歌燕舞的生活之中。他进京参加科举,几次三番均没有中第,便开始沉浸在填词之中。一直到1034年的时候,已经暮年的柳永才及第,开始了他的仕途。

但是对于柳永来说,他最大的成就不是在仕途,而是在词。他创作了大量的慢词,在词中加入了敷陈其事的赋法和俚词俗语,更加的容易理解。虽然平淡无奇,但是这确是他的独特风格。在宋词的发展过程中,他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在词中运用词调最多的人,为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柳永为什么叫柳三变

柳永是我国北宋史上杰出的婉约派诗人代表,福建崇安人,柳永的祖上官宦世家,其父亲柳宜去世很早,所以柳永从小便跟随母亲、私塾先生学习诗词,并且才气外漏,在当时小有名声。

柳三变

柳宜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柳三复、柳三接和柳三变,柳三变就是柳永,柳三变字景庄。后柳永自己改名为柳永,连自己的字也改了,改为耆卿。当时柳氏三兄弟的名声很大,被称为“柳氏三绝”。

柳永的仕途之路很是坎坷,四次科举不中,直到景祐元年即公元1034年,宋仁宗特开恩科,对往年落第的才子放宽了要求,柳永才及第。当时柳永已经年过半百,但是柳永依然十分喜悦,被授睦洲团练推官。柳永前往,睦洲上任的时候路过苏州,并前去拜访了在苏州的范仲淹,到了睦洲后深受当地知府吕蔚的赏识,吕蔚向上举荐柳永,但是被朝廷以“未有善状”给驳回了,此后柳永就一直被调来调去,并且只是做一些小官小吏。

皇佑五年即公元1053年,柳永去世,由于没有亲人,穷困潦倒,柳永死后,是和他交好的青楼女子凑钱埋葬了他。

虽然柳永一身坎坷,但是也正是这坎坷的经历造就了柳永在诗词上的成就,柳永的词很多都体现着他一生宦游浮沉的经历。柳永还用大量的诗词描写了平民女子的心声,他大众化、平民化的诗词特点,将词的发展推到了一个新高度,同时,柳永是第一个对宋词进行改革的词人,这对后来词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柳永怎么死的

柳永是中国宋词词坛上一颗闪耀的明星,作为婉约派词人的代表,柳永的婉约词清新亮丽,细腻婉转,充满着真挚的感情。柳永约生于公元984年,原名柳三变,因为在家中排行老七,所以又称柳七。

柳永纪念馆中柳永的雕像

柳永一身仕途之路相当坎坷,暮年及第,之后便一直被调来调去,约于公元1053年去世,因为在正史《史记》中没有柳永的个人传记,所以关于柳永的死因,没有详细且确切的记载。现在关于柳永去世原因及埋葬地点的说法都来自宋朝和清朝的文人笔记,而且都是零零散散的记录,加上世人各种言传,要具体且正确地说出柳永的死因和埋葬地难上加难。

关于柳永去世的说法大概有四种,第一种是在《方舆胜览》中记载的,柳永卒于襄阳,死的时候家中没有别的财产,是一群歌妓将柳永埋葬在南门外。每年春日的时候就去给柳永上坟,世人称之为“吊柳七”。后来被形成一种风俗,一直延绵到宋室南渡。

第二种是在《独醒杂志》中记载的柳永晚年到过枣阳,与那里的乐工歌妓相伴,整日填词写词,最后死在兴隆附近,也是歌妓凑钱埋葬了他。

第三种是《避暑录话》中记载的柳永死在途中,王和甫埋葬的柳永,传说北固山下有已经被湮没的柳永的墓。在清代的《桥西杂志》中记载柳永被葬于镇江。

第四种说法是《分甘余话》和《真州绝句》中出现过柳永的墓在征仪仙人掌,但是这个地点无考,而在《隆庆仪真县志·免谈考》和《嘉庆扬州府志·冢墓》中都写下郭柳永埋葬在仪征胥浦,所以这是比较可信的说法。

对柳永的评价

柳永是中国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对于中国宋词的繁华有着突出的贡献。他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他的词虽以婉约为主,但他是对意象的建构,意境的把握,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斟酌都有着较为明确的走向,且不拘一格。

柳永画像

他的词对后来词人有着不斐的影响,王灼曾评价说:如今的少年,十个人里面有八九个人是学习柳永作词的。后世极有为名的苏东坡、黄庭坚、秦观和周邦彦等大词人,他们都有从柳永的词中得到启示。苏轼的词虽是以大气豪迈为主,但苏词在词的格调创用上、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象的组合、意镜的把握以及题材的选择上都与柳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苏轼的词是对柳词的推陈出新。至于黄庭贤和秦观的俗词更是与柳词中的俚词一脉相承,其词的格韵基调都由柳词而出。而周邦彦的慢词的章法结构,亦是从柳永的词中得到的灵感。

柳永的词改变了自唐五代以来,诗词着重表现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而是将重心转移到了市俗大众的烟火生活。他变“雅”为“俗”,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出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运用了许多的“俚词”,满足了大众需求。其次,他是第一个表现世俗女子对待爱情大胆而泼辣的词人。在别的文人词中,他们表述女子的闺怨之情,大都含蓄的引而不发,只自怨自艾。而在柳永的词中,女子会大胆主动地追求爱情,对于男方有何不满都敢于毫不避讳的直言吐露,她们追求平等而自由的爱情。

柳永作词大多与他的生活际遇有关,从阔少爷到落魄公子,从意气飞扬的少年英才到没有建树的中年老者,又与青楼歌女多有交涉,他的一生经历了很多常人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他的见解也与常人不同,所以他的词才能开创一代先河。

柳三变名字由来是什么呢?

柳三变是柳永的原名,柳三变这个名字出自《论语》: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意思是说:君子的气质,有这样三种变化(形态),起初远远望见他,觉得很庄重,接近之后又觉得这人很温和,但他的言语中,却是义正词严,一丝苟且也没有。这是古代士子们最推崇的境界,所以,柳三变这一名字的真正由来是源于此处。

柳三变的生平

柳永的祖上是宦官世家,父亲柳宜去世的早,所以他从小跟着母亲一起生活,早年就已经才气外漏,在当地小有名声。柳宜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柳三复、柳三接和柳三变,所以说柳三变是他的原名。柳三变后来改名为柳永,当时三兄弟的名声比较大,还被称为柳氏三绝。

柳永的仕途不顺,经历了四次科举考试不中,直到宋仁宗时期特开恩科,对于那些落榜的才子放宽了要求,柳永才能考中,但是当时柳永已经年近半百,而且所担任的官职都是一些小官,并没有被重用。  

柳永一生坎坷,由于没有亲人,一生穷困潦倒,去世之后还是和他交好的青楼女子凑钱为他处理了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