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族,即客家人。又称为客家民系,是一个具有显着汉族与山区少数民族特征的特殊民系,是中国广东、福建、江西、台湾等地省本地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南方古代汉族移民群体,客家人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

客家的源流始于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历魏、晋、南北朝、唐、宋等发展,他们逐步往江南、再往闽、粤、赣边,与畲峒民族融合,最迟在南宋已形成相对稳定的族群:客家人。清代初年客家人从以梅州为中心的闽粤边区,又往南方各省乃至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迁徙,并最终成为汉民族中一支遍布全球且人文

什么叫客家族

不是客家族,是客家人。客家人也是汉族人,其先民祖籍中原,自东晋至两宋之交,由于战乱等种种历史原因,陆续迁入赣、闽、粤三省交界的山区中,在与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下,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演化而逐渐形成的一个具有比较独特的方言、风俗习惯及文化心态的稳定的民系。客家民系最终形成时间是南宋。此后,客家人从粤赣闽大本营(今梅州、惠州、汀州、赣州、韶关、河源等地)为基地,一支散五叶,大量外迁到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和南洋(今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在海外有句俗话,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侨,有华侨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客家族是什么民族

客家人是汉族人。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中华民族大家庭和谐共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多听到的是说自己是什么族群的人,比如汉族人、苗族人、回族人等等,但客族人就几乎没听过,这个族群的人介绍自己都说是客家人,并且他们也是汉族人。

客家传说介绍:

第一次迁徙。秦统一全国时期,秦始皇为巩固新取得的南方国土(即今岭南地区),派遣了大批军民到岭南。后期秦朝灭亡,由南海郡郡尉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称王,独立建立南越国(南越国),这些军民在南越国的北部(粤北)定居。其中一小部分人后来融入客家民系。

第二次迁徙。东晋永嘉年间,西北少数民族入侵中原,为避祸乱,山西、河北及河南一带的汉人纷纷渡过黄河,由皖渡长江经赣北,其中一小部分人到达粤赣闽三角洲地区。

当地府吏为区分原住民和外籍汉人,就将这些外来的汉人新户籍统称为“客”。自此,“客家人”的称谓第一次出现在了中华历史上。

客家族的由来是什么?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聚居在广东梅县、兴宁、大埔、五华、惠阳等县江西、四川、广西、湖南、台湾、海南、福建部分地区,分布约120馀县。先世居黄河流域,西晋末年(4世纪初)、唐代後期(9世纪末)因战乱大批南下。1270年代南宋灭亡後又迁至赣、闽、粤等地。

自称「客家」或「来人」,以区别於本地人。客家话是汉语方言之一,保留较多古汉语音韵。山歌别具风格。客家人在聚居地区保持自己习俗传统,妇女均天足,参加劳动生产,不受封建陋习约束,勇於进取。近代,太平天国之乱失败後,不少客家人被迫分散在更广阔的地区,有的转徙台湾、香港,或侨居南洋一带。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山区少数民族特征的汉族分支族群,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较小、比较弱势的民系之一。从宋朝开始,部分汉族居民南迁,其中部分人抵达粤赣闽三地交界处,与当地畲峒民族土著居民杂处,互通婚姻,经过千年演化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民系。

清代客家人以粤赣闽边区(以梅州汀州等地区)为基地,大量外迁到中国各地(含港澳台)以及南洋(今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总人口达1500万左右,

约占中国汉族人口的1%;约300万分布于除中国外的80余个国家,尤其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地,客家语是当地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现代客家的人六次崛起,大批人杰促进了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