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出祁山,通常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史书记载诸葛亮北伐曹魏时仅有两次出兵祁山,而六出祁山的说法出现于小说《三国演义》,其在民间的影响力较大,因此六出祁山也渐渐成为诸葛亮北伐的代名词。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决策,是贯彻落实《隆中对》策,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以成霸业的正确军事举措和重要战略方针,有其重要战略意义。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典故
六出祁山 典故 通常是指诸葛亮的 故事 ,在 三国 时期,蜀国的丞相诸葛亮出兵向北讨伐魏国,人们将这一 军事 行动称作是“六出祁山”。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六出祁山典故介绍
这个典故并不是出自于正史的《三国传》,而是出自小说家编写的《三国演义》,由于这本书的影响力非常大,六出祁山这一典故就被流传下来了。那么究竟是哪六次出兵呢?
首先第一次诸葛亮准备北伐魏国的时候,派赵云作为疑兵,自己率领主力军攻打祁山,但是由于马谡的原因,这次行动失败了,只好退回汉中。第二次,同年的冬天,陆逊在石亭这个地方打败了曹休,诸葛亮趁机包围陈仓,也就是陕西宝鸡的西南地区,但是由于作战时间长,魏军的援军赶到了,所以又失败了。
第三次是第二年,诸葛亮攻打魏国,占领了武都和阳平。第四次是两年后的建兴九年,诸葛亮对战司马懿包围祁山,但是由于刘禅听信谣言,下令其退兵,诸葛亮不得不遗憾退兵。第五次是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率领了10万大军,联合吴军想要攻打魏国,但是由于吴军败退,诸葛亮计划流产,这次战争也失败了。最后一次是蜀军进军魏国,但是并非诸葛亮带领,然而,后世的人将这六次合在一起,称作是“六出祁山”。
六出祁山典故无论真相如何,但是这些战争的结果都是失败的,无论是诸葛亮用人的原因,还是说盟友的原因,总之,诸葛亮六次出兵攻打魏国均没有取得预期的胜利,这也是这个谋略家一生的遗憾。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路线是怎么样的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路线是诸葛亮和蜀国将官制定的,他六出祁山是为了北伐中原,实现兴复汉室的愿望。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路线是:诸葛亮先派赵云在斜谷佯攻眉县,然后他亲自带兵向祁山方向进攻,攻占了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县。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路线中,第二次是经由散关的。诸葛亮趁着陆逊打败曹休的机会,带兵出散关,包围陈仓,攻城二十余天,但是并没有攻下城池。诸葛亮三出祁山的路线是:诸葛亮率军进攻武都、阴平,打败魏军后,诸葛亮留兵驻守,然后回师汉中。诸葛亮四出祁山的路线是:诸葛亮在岐山的斜谷、子午谷与司马懿对峙。司马懿知道蜀军没有多少粮食,就凭险据守,不出战。诸葛亮使用退兵的方法引诱司马懿,司马懿非常谨慎,没有中计。但是诸葛亮在回军途中用伏兵杀死了魏国名将张郃。
诸葛亮五出祁山的路线是:诸葛亮沿子午谷出祁山,然后攻击魏国的上封,司马懿率兵赶来援救。诸葛亮运用木牛运输粮食,使得蜀军在山间作战的时候可以得到粮食供应。但是由于司马懿拒战,诸葛亮没有多少收获。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路线是: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到达眉县,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扎营。但是诸葛亮由于过度操劳,在八月间去世。这是诸葛亮最后一次出祁山。诸葛亮死后,姜维带兵退回汉中。
历史 上诸葛亮六出祁山为何都没 成功
诸葛亮六出祁山很显然失败了,但是后来的军事理论学家和 历史学 家对于诸葛亮六出祁山为何都没成功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诸葛亮六出祁山失败最大的原因就是人才缺乏后继无人,因为战场上仅靠诸葛亮一个人的军事指挥才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依靠更多的后继力量。
所以诸葛亮六出祁山失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前线总指挥无人,对于蜀汉政权来说人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在诸葛亮的统治时期,人才匮乏,没有涌现出优秀的作战将领,也没有人能接替诸葛亮的位置,虽然手底下几个将军都是比较能征善战的,但是魏延杨怡等几个人都没有太高的军事指挥才能,不能够统领大局,也不能收买人心,诸葛亮对他们不是很放心。
诸葛亮六出祁山为何没有成功这个问题一直都是后来人关心的话题,很多人认为这个原因非常复杂,除了后继无人之外,还因为蜀国和魏国的客观实力差的太远。因为当时根据历史学家的估计,蜀国是三个国家中比较强盛的,但是魏国的总人口达到了500万,而蜀国的总人口还不到魏国总人口的一半,所以诸葛亮能够调动的军费和兵力也是很有限的,不能够跟曹魏政权硬碰硬,诸葛亮六出祁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客观估计到形势,以卵击石。
除了这些客观原因之外,还有诸葛亮自身的主观原因,因为诸葛亮六出祁山过程中曾经下达过很多没有传达到位的军事政令,诸葛亮的治理边防 措施 不力,使得前线军需供给不济,往往有粮食的时候便攻打,没有粮食的时候便会招来手下人的普遍反抗,所以诸葛亮六出祁山没有太得人心,没有得到大部分军事将领的支持,使得六出祁山失败的种子从一开始早已种下。
猜你喜欢:
1. 诸葛亮怎么死的
2.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3. 诸葛亮的人物事迹介绍
4. 诸葛亮与他妻子的故事
5. 描写诸葛亮的优秀作文
六出祁山典故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原因
六出祁山典故
六出祁山典故通常是指诸葛亮的故事,在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诸葛亮出兵向北讨伐魏国,人们将这一军事行动称作是“六出祁山”。这个典故并不是出自于正史的《三国传》,而是出自小说家编写的《三国演义》,由于这本书的影响力非常大,六出祁山这一典故就被流传下来了。那么究竟是哪六次出兵呢?
诸葛亮剧照
首先第一次诸葛亮准备北伐魏国的时候,派赵云作为疑兵,自己率领主力军攻打祁山,但是由于马谡的原因,这次行动失败了,只好退回汉中。第二次,同年的冬天,陆逊在石亭这个地方打败了曹休,诸葛亮趁机包围陈仓,也就是陕西宝鸡的西南地区,但是由于作战时间长,魏军的援军赶到了,所以又失败了。
第三次是第二年,诸葛亮攻打魏国,占领了武都和阳平。第四次是两年后的建兴九年,诸葛亮对战司马懿包围祁山,但是由于刘禅听信谣言,下令其退兵,诸葛亮不得不遗憾退兵。第五次是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率领了10万大军,联合吴军想要攻打魏国,但是由于吴军败退,诸葛亮计划流产,这次战争也失败了。最后一次是蜀军进军魏国,但是并非诸葛亮带领,然而,后世的人将这六次合在一起,称作是“六出祁山”。
六出祁山典故无论真相如何,但是这些战争的结果都是失败的,无论是诸葛亮用人的原因,还是说盟友的原因,总之,诸葛亮六次出兵攻打魏国均没有取得预期的胜利,这也是这个谋略家一生的遗憾。
诸葛亮为什么六出祁山在三国时期,有许多关于诸葛亮的传说,这个伟大的人物是小说中的主角,是正史中重要人物,他的一生中,最出名的就是六出祁山七擒孟获,这个事件使得这个人的军事能力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并因此成为了一代谋略家的代表。那么在历史上,究竟诸葛亮为什么六出祁山呢?这其中是有原因的。
诸葛亮剧照
首先不得不说的是经济原因。在经济方面,祁山这个地方的经济基础雄厚,在三国时期,这个地方人口稀少,粮食产量丰富,是提供军队粮食的主要的粮库。而且这里的水草丰茂,是天然的牧场,是战马产出地。甚至说,这里由于地处丝绸之路的关口,市场经济十分繁荣,所以这里是必争之地。
然后是人文因素,三国时期这里的人生性彪悍,战斗力非常强悍,东汉前这里曾经出过不少的将领,最出名的就是李信、李广等,诸葛亮六出祁山,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招揽军事人才,补充军队的兵源。
还有就是自然因素,这里是关中地区通往西域的咽喉之地,从地形上分析,由于这里天然的地势,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进可以攻打魏国,退可以放心守城的军事要地。对于诸葛亮这样的军事家来讲,这里简直就是一个宝库,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地方,耗费大量的兵力也要攻克的军事要地。
历史上关于诸葛亮为什么六出祁山的原因猜测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经济和人文因素,经济实力强悍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粮草供应地,民风强悍可以获得大量的兵力,甚至是得到人才。
诸葛亮六出祁山用了多少时间一直以来,诸葛亮六出祁山都是后代历史学家关心的话题,很多历史学家也在讨论诸葛亮六出祁山用了多少时间,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因为不同历史书上记载的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时间是不同的,如果具体要探究诸葛亮六出祁山用了多少时间这个问题,还应该了解诸葛亮第一次军事行动和第六次军事行动的起止时间。
诸葛亮剧照
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发生于建兴六年,也就是公元228年,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发生于建兴九年二月,一直到建兴12年二月也就是公元234年结束,从这一点上来看,诸葛亮六出祁山所耗费的时间很长,从公元28年到公元234年,一共进行了6年时间。
但是很多历史学家认为诸葛亮六出祁山用了多少时间这个问题不应该这么算,因为如果仅算6次战争过程的话诸葛亮六出祁山是不完整的,因为从建兴4年开始诸葛亮就开始了军事准备行动,建兴12年虽然诸葛亮卒于五丈原,但是六出祁山并没有就此结束,他手下的大将姜维等还在一段时间内继续讨伐曹魏的政治斗争。所以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时间可能不止6年,从建兴4年开始,也就是公元226开始,从建兴12年结束,那么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实际时间应该在10年左右,因为在诸葛亮死后杨怡、魏延、姜维几个将军也曾经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曹魏。
出祁山是谁和谁打起来的诸葛亮六出祁山是三国后期一次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后来好奇的人们都在关心六出祁山是谁和谁打起来的这个问题,其实根据历史学界的记载,诸葛亮六出祁山的交战双方并不复杂,一个是蜀国,一个是魏国,所以关于六出祁山是谁和谁打起来的这个问题,最明显的答案就是蜀国和魏国打起来。
诸葛亮图片
诸葛亮的6次大规模军事行动目标都非常明确,就是想北伐曹魏,奠定诸葛亮统一全国的基础,不过可惜这6次军事行动都没有彻底消灭曹魏政权,第一次北伐他联合了吴国平定南中,北伐曹魏,但是可惜在公元228年的时候发生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丢了街亭,被司马懿打败了,而赵云那一路出兵也不利,所以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失败了。
诸葛亮的后面几次军事行动的主要目标还是曹魏,但是这时候,曹魏地区的领导者就已经从司马懿换成了他的儿子司马昭,所以诸葛亮六出祁山的主要讨伐目标,就从司马懿变成了司马昭和司马炎这两个人。总的来说,诸葛亮六出祁山的交战双方一个是蜀国一个是魏国,如果具体到某个人的话,那么交战双方的统帅一个是诸葛亮及其手下的一干大将,一方面是魏政权的司马懿、司马昭和司马炎这3个人,前面一次军事行动的主要打击目标是司马懿,后面几次就变成了司马昭和司马炎这两个人及其身后代表的家族。
诸葛亮六出祁山为何都没成功诸葛亮六出祁山很显然失败了,但是后来的军事理论学家和历史学家对于诸葛亮六出祁山为何都没成功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诸葛亮六出祁山失败最大的原因就是人才缺乏后继无人,因为战场上仅靠诸葛亮一个人的军事指挥才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依靠更多的后继力量。
诸葛亮图片
所以诸葛亮六出祁山失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前线总指挥无人,对于蜀汉政权来说人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在诸葛亮的统治时期,人才匮乏,没有涌现出优秀的作战将领,也没有人能接替诸葛亮的位置,虽然手底下几个将军都是比较能征善战的,但是魏延杨怡等几个人都没有太高的军事指挥才能,不能够统领大局,也不能收买人心,诸葛亮对他们不是很放心。
诸葛亮六出祁山为何没有成功这个问题一直都是后来人关心的话题,很多人认为这个原因非常复杂,除了后继无人之外,还因为蜀国和魏国的客观实力差的太远。因为当时根据历史学家的估计,蜀国是三个国家中比较强盛的,但是魏国的总人口达到了500万,而蜀国的总人口还不到魏国总人口的一半,所以诸葛亮能够调动的军费和兵力也是很有限的,不能够跟曹魏政权硬碰硬,诸葛亮六出祁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客观估计到形势,以卵击石。
除了这些客观原因之外,还有诸葛亮自身的主观原因,因为诸葛亮六出祁山过程中曾经下达过很多没有传达到位的军事政令,诸葛亮的治理边防措施不力,使得前线军需供给不济,往往有粮食的时候便攻打,没有粮食的时候便会招来手下人的普遍反抗,所以诸葛亮六出祁山没有太得人心,没有得到大部分军事将领的支持,使得六出祁山失败的种子从一开始早已种下。
诸葛亮六出祁山所带的兵力各有多少诸葛亮六出祁山是三国后期一次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诸葛亮六出祁山通常被历史学家算在蜀国北伐战争之内,其实后来人一直对诸葛亮六出祁山所带的兵力各有多少这个问题非常好奇,因为在不同的历史记载中,诸葛亮六出祁山所带的兵力各有多少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同的。
诸葛亮剧照
关于诸葛亮六出祁山所带的兵力各有多少最令历史学家相信的一种说法就是诸葛亮六出祁山一共调动了大约60万兵力,是在魏蜀吴3个国家中最多的,第一次诸葛亮出祁山一共携带了10万人马,这也是可考证的,诸葛亮后来的几次军事斗争都没有调动起这么多人来。除了诸葛亮第一次带了10万人马之外,诸葛亮其他的几次军事斗争都没有这么多的人,最多的一次是第四次出祁山,兵力达到6万,最少的一次是第二次,兵力只有1万余人,这次选的路线也是最近的,从四川地区直接绕过天水。
虽然诸葛亮前面几次军事斗争没有调动太多的人力物力,但是诸葛亮最后一次军事行动,根据历史学家的推断,一共带了23万人左右,因为综合来看,蜀国当时的国力非常强盛,他们占据了荆州和益州两个人口比较多的地方,诸葛亮很有可能在这段时间内大肆招兵买马,再加上蜀国原有的兵力,这个人数应该在23万左右,所以诸葛亮最后一次出祁山所带的兵力一共有23万,前面几次出祁山的兵力都不会超过10万人。
六出祁山——三国典故简介
六出祁山,通常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史书记载诸葛亮从祁山出兵伐魏仅有两次,而“六出祁山”的说法出现于小说《三国演义》,由于《演义》在民间的影响力较大,因此“六出祁山”也渐渐成为诸葛亮北伐的代名词。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决策,是贯彻落实《隆中对》策,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以成霸业的正确军事举措和重要战略方针,有其重要战略意义。
一出祁山
诸葛亮恢复与吴联盟、平定南中后,就准备北伐曹魏。第一次北伐在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他令赵云等作疑兵,摆出由斜谷(今陕西眉县南)攻郿城(今眉县北)的态势,以吸引魏军;自己则率主力向祁山(今甘肃陇南礼县祁山堡)方向进攻,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维,一时关中大震。可是,马谡违背诸葛亮部署,为张郃所败,丢了街亭;赵云等出兵也不利,诸葛亮只得退回汉中。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汉附魏。
二出祁山
第二次北伐是同年冬,诸葛亮乘陆逊在石亭打败曹休之机,出散关,包围陈仓(今陕西宝鸡西南),攻打二十多天未破,魏的援军赶到,他不得已又退回汉中。
三出祁山
第三次北伐是建兴七年(229年),亮进攻武都(今甘肃成县)、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打败魏援军,占了这两郡,留兵据守,自己率部回师。次年,魏军进攻汉中,诸葛亮加强防守,又增调援军,再由于连续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蜀军撤退。
四出祁山
第四次北伐是建兴九年(231年),蜀军包围祁山,魏军统帅司马懿迎击,诸葛亮准备决战。司马懿知蜀军远来,军粮不多,凭险坚守,拒不出战。诸葛亮想用退兵的办法引诱敌人,但司马懿追赶很谨慎,蜀军一停,他就扎营拒守。此时刘禅听信诸葛亮早晚欲称帝的谣言,下旨令武侯退兵,加上蜀军粮草将尽,诸葛亮只得班师,在归途中以伏兵杀了魏国名将张郃。
五出祁山
第五次北伐是建兴十二年(234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
六出祁山地图
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营。司马懿也筑营阻拦,不与蜀军作战,料知蜀军远来,粮草运输困难,想把蜀军拖垮。诸葛亮也有准备,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长期战争的打算。诸葛亮在这次出兵前曾与孙权约定同时攻魏,五月吴军十万攻魏,不胜,撤回江东,所以蜀军只得与魏军单方面周旋。八月间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情日益严重,不久就与世长辞。死后,姜维等遵照他的遗嘱,秘不发丧,整军退入斜谷。
诸葛亮出师北伐共为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还有一次是魏军进攻汉中,不是诸葛亮出击。后世概而言之,说成是“六出祁山”。
先引凌云雕龙关于祁山、岐山地理位置的片段:
“祁山与岐山不同,岐山为山名,位于今日陕西省岐山县东北附近,古公亶父曾率领周室迁居于此,兴建开创周朝八百年天下。祁山亦为山名,位于今日甘肃省礼县祁山乡。光从地图鸟瞰,一个在天水以南,一个在陈仓以东,两地航空距离超过一百公里,实际山路弯涎,更胜于漫漫途遥。”
六出祁山是什么意思
六出祁山的意思是:三国蜀汉诸葛亮攻魏的战事。六出祁山的拼音是liùchūqíshān,出自《三国演义》:“孔明六出祁山前,愿以只手将天补;何期历数到此终,长星半夜落山坞!”
相传在公元228-234年,诸葛亮六次出祁山(今甘肃礼县东)攻击曹魏,第一次因马谡战败而退兵,后五次因供给不继等原因不果。实际上,诸葛亮率军出祁山仅两次。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决策是贯彻落实《隆中对》策,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以成霸业的正确军事举措和重要战略方针,有其重要战略意义。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