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交叉过敏:是指患者已经对某一种药物产生了过敏反应,以后使用的另一种在化学结构上首次发生过敏的药物相似的药物,同样会发生药物过敏反应。药物交叉过敏是临床实践中常见的药学问题。临床上若不注意该知识点,会造成用药失误。
过敏反应又叫超敏反应,是由于药物或生物制品进入人体后可能会成为抗原,机体受抗原物质刺激后,产生了抗体,当药物再次进入机体时,发生抗原抗体结合反应,而造成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为什么会发生交叉反应?与医学有何关系
您好,所谓药物交叉过敏,是指患者已经对某一种药物发生了过敏反应,以后使用的另一种药物,虽然与首次发生过敏的药物不同,但是在化学结构上首次发生过敏的药物相似,同样会发生药物过敏反应。就如你所说的吲哚美辛和阿司匹林有过敏反应,因为它们都是非甾体抗炎药,它们的化学结构式相似,如果一位患者有阿司匹林过敏史,那么他有很大的可能服用吲哚美辛也会出现过敏,这就是交叉过敏。
什么叫交叉致敏
【概述】
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器官和组织的反应,称为药物反应(drug reaction)。在药物副作用中,约1/3~1/4累及皮肤,故有人提出皮肤药物反应(cutaneous drug raciotns)一名。在所有皮肤和粘膜药物反应中,又以药疹(drug erupton)或药物性皮炎(dermatitis medicamentosa)更为突出。因此,本文重点叙述药疹。
【诊断】
鉴于药物反应范围广泛,表现复杂,且多于特异性,要确定诊断有时比较困难。对于药疹的诊断,目前仍以临床病史为主要依据,再结合皮疹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并除外其他疾病的可能性,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实验室检查方面,发皮肤划痕、皮内试验常以检测患者对青霉素或碘化物有无敏感性,对防止过敏性休克反应有一定价值,但对预防药疹的发生意义不大。体外试验以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及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radioallergosorbernt test,RAST)等已用于致敏原的检测,但仅对部分药物可靠,在有条件情况下可采用,有一定参考价值。
【治疗措施】
(一)去除病因 停用一切可疑的致病药物是必须首先采取的步骤,切忌在已经出现药物反应的先兆表现时做手脚未断然停药的作法。
(二)支持疗法 给患者以有利的条件,避免不利因素,以期顺利地渡过其自限性的病程,如卧床休息、饮食富于营养,保持适宜冷暖环境,预防继发感染等。
(三)加强排泄 酌情采用泻剂、利尿剂,以期促进体内药物的排出。
(四)药物治疗 需根据病情轻重采取不同措施。
1.轻症病例 ①抗组胺药物1~2种口服;②维生素C 1g静注,日1次;③10%葡萄糖酸钙或10%硫代硫酸钠10ml静注,日1~2日;④局部外搽含有樟脑或薄荷的炉甘石洗剂、振荡洗剂或扑粉,一日多次,以止痒、散热、消炎、,一般一周左右可痊愈。
2.病情稍重的病例 指皮疹比较广泛,且伴发热者。①卧床休息;②涂上述药物;③强的松每日20~30mg,分3~4次口服,一般2周左右可完全恢复。
3.严重病例 包括重症多形红斑、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形和全身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
⑴皮质类固醇:氢化可的松300~500mg,维生素C3g,10%氯化钾20~30ml加入5~10%葡萄糖液1000~2000ml缓慢滴注,日1次,宜保持24小时连续滴注,待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大部分消退及血象正常时,可逐渐递减激素用量直至改用相当量的强的松或地塞米松口服。如皮疹消退,全身情况进一步好转,再逐步减少激素口服量,原则是每次减量为当时日量的1/6~1/10,每减一次,需观察3~5日,随时注意减量中的反跳现象。在处理重症药疹中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出在激素的用量或用法不当方面,如开始剂量太小或以后减量太快。
⑵抗组胺药物:选用二种同时口服。
⑶输新鲜血液输血浆:每次200~400ml,每周2~3次,一般4~5次即可。
⑷抗生素:选用适当抗生素以预防感染,但必须慎重,因严重药疹患者,常处于高度过敏状态,不但容易发生药物的交叉过敏,而且可能出现多原性敏感,即对与原来致敏药物在结构上完全无关的药物产生过敏,引起新的药疹。
⑸局部治疗:在重症药疹患者,对皮肤及粘膜损害的局部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往往成为治疗成败的关键。早期急性阶段,皮损可用大量扑粉或炉甘石洗剂,以保护皮肤和消炎、消肿。如有渗液,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湿敷,每日更换4~6次,待干燥后改用0.5%新霉素、3%糖馏油糊剂,每日1~2次。
眼结膜及角膜常受累,必须及时处理,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不冲洗,清除分泌物,滴醋酸去炎松或氢化可的松眼液,每3~4小时一次,每晚擦硼酸或氢化可的松眼膏,以防角膜剥脱导致失明及结膜粘连。口腔及唇部粘膜损害常妨碍进食,可用复方硼砂液含漱,日数次,外搽粘膜溃疡膏或珠黄散、锡类散等。对无法进食者可用鼻饲。
⑹如伴发心、肺、肝、肾及脑等脏器损害以及造血机能障碍等需及时作用应处理。
⑺密切注意水与电解质的平衡;并酌情给予三磷酸腺苷、辅酶A、肌苷及维生素B6等药物。
【病因学】
毋庸置疑,引起药物反应的直接原因当然是药物。据本科60年代统计资料分析,引起药疹的药物主要有以下4类:即磺胺药(占21.6%)、解热镇痛药(占14.3%)、抗生素(占12.3%)及镇静安眠药(占11%),总计占致病药物的近60%。据1983~1992年住院的104例重型药疹分析,致病药物的前4类主要是:抗生素、抗痛风药(各26例,分别占25%),解热镇痛药(20例,占19.2%)及磺胺药(12例外中11.5%),与以往资料相比,致病药物主次序列及种类均有不小变化,如磺胺药致病比数则明显减少,且仅为复方SMZ一种;抗痛风药跃居首位,均为别嘌呤醇;抗生素中以头孢菌素类为主。近几年,报导较多尚有痢特灵、噻嗪类药物、非类固醇抗炎剂、异菸进、对氨基水杨酸、氯丙嗪、卡巴西平、免疫抑制剂、抗癌药物、血清生物制品以及中草药特别是一些中成药制剂。
【发病机理】
药物反应发生的机理颇为复杂,有变态反应性,亦有非变态反应性或其他特殊机制。
(一)变态反应 大多数药疹发生与此有关。其主要依据是:①几乎均发生药理学所允许的用量下;②有一定的潜伏期;③患者仅对某种或某类药物过敏,具有高度特异性;④对某种药物已经致敏者,若再次用同样药物,即使微量,常导致药疹复发;⑤应用与致敏药物结构相近的药物可出现交叉过敏;⑥用致敏药物作皮试,可获阳性结果;⑦少数药物所致的以Ⅰ型反应为主的药疹可作短时间脱敏;⑧抗过敏药物,特别是皮质类固醇治疗常见显效。
化学性药物多属半抗原,在进入体内后必须先与组织中某些蛋白质组分作共价结合成为全抗原(半抗原-载体复合物)才开始发挥作用。药物抗原性的强弱与其其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一般认为高分子量的或具苯核或嘧啶核的药物,其抗原性较强,如青霉素G及其衍生物、多聚体、长效磺胺、苯巴比妥、复方阿司匹林等所引起的药疹就比较多见;而抗原性弱或不具抗原性的药物,如氯化钾、碳氢钠等则很少引起或不引起药疹。
变应性药物反应的类型不一,它可以Ⅰ至Ⅳ型任何一型表现出来,有时在同一患者可以兼有两种以类型反应。
(二)非变态反应及其他
1.毒性作用 多由于用量过大所致,如大剂量巴比妥类安眠药物引起的中枢神经抑制;氮芥、白血宁等引起的骨髓抑制或肝损害;农药1059、1605吸收引起的中毒反应等。
2.药理作用 如抗组胺药物引起的嗜睡;皮质类固醇引起的欣快感;菸酸引起的面部潮红等。
3.光感作用 服用氯丙嗪、磺胺药后,再受日光照射,可引起主要发生暴露部位的皮炎。按其发生机理又可有光变应性和光毒性反应两种。
4.酶系统的扰乱 如大仑丁可通过干扰叶酸盐的吸收和代谢,引起口腔溃疡;13-顺维生素A酸可改变脂质代谢引起黄瘤;异菸肼可影响维生素B6代谢而引起多发性神经炎。
5.沉积作用 药物或其产物沉积于特殊组织中引起的反应,如铋、汞、银、铅等重金属盐沉积于齿龈,砷剂沉积于皮肤(色素沉着、角化),及阿的平引起的皮肤发黄等。
6.特殊的局部刺激作用 如阿司匹林可直接腐蚀胃粘膜,引起胃出血、胃溃疡;磺胺结晶阻塞肾小管、肾盂和输管,引起尿痛、血尿、尿少甚至尿闭等。
7.菌群失调 人体内的正常菌群,在多年共同进化过程中能相互适宜,一些菌群能抑制另一些菌群过度繁殖,某些菌群尚能合成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K,供机体健康需要。总之,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机体间均达到矛盾的统一。但如果长期或大量应用抗生素、皮质固醇或免疫抑制剂,可扰乱这些平衡。如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常可导致条件致病菌的感染。
8.致畸、致癌作用 某些药物长期应用后可能有致畸、致癌作用,如沙利度胺(thalidomide)及维A酸(tretinon)等。
(三)影响因素 除上述作为直接致病因素的药物本身及其可能的致病机制外,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在药物反应的发生、发展中也往往直到一定作用。
1.用药情况
⑴滥用:多数是由于医师用药原则掌握不严,随意投药。还有一部分是由于患者一知半解地应用自备药物或自购药物服用而引起药物反应。
⑵错用:医生开错处方,或药房发错药,抑或患者错服药物,当然这些都属偶然事件。
⑶服药自杀:这是极少见现象。
⑷用药剂量:用药剂量过大,可引起严重甚至死亡。但有时正常剂量也可出现药物反应,这与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速度不同有关,特别是老年患者更应密切注意。
⑸用药疗程;急性病症,用药时间一般不长,即使所用药物毒性较强,其危害性也可能较少。但慢性病症,特别象癌肿患者,所用抗癌药物疗程较长,往往发生药物的积蓄作用,产生毒性产生。当然,也有些药物如安眠药、镇静剂等,在长期重复应用搬弄是非,可引起药瘾作用。
⑹用药种类过多:对于有过敏体制的有,一般用药种类越多,发生反应的机会亦越多。这可能是由于药物之间的交叉反应,或协同作用所致。
⑺用药途径:一般认为药物通过注射比口服较易引起反应。外用抗原性强的药膏,如磺胺、四环素软膏等吸收后药物反应的姓率亦远高于口服者。外用硼酸溶液湿敷因药物吸收过量引起婴儿死亡的事例早有报告。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服用的药物,可进入胎儿或婴儿体内引起反应。
⑻交叉过敏:很多在结构上有共同之处的药物,例如含有共同“苯胺”核心的磺胺药、普照鲁卡因、对氨水杨酸等均可引起相同的反应,称之为交叉过敏。这种反应在第一次用药10小时左右即可发生,而不需要经过4~5日以上的潜伏期。
⑼重用致敏药物:如患者对某一种药物已发生过敏而以后再重复应用可发生更为严重的反应。致敏药物的重用通常是由于:①医生的疏忽,未了解患者过去的药物反应史;②患者未主动告诉医生他的药物过敏史;③用了可发生交叉过敏的药物;④个别处于高敏状态的药疹患者,容易对本来不敏感的药物发生过敏反应。
⑽注射器不洁:不洁的注射器、针头、针筒、药瓶、皮管等均可能由于将某些致热原带入体内引起不良反应。
2.机体情况
⑴性别:药物反应男女均可姓,但男略多于女(3∶2)。由于性别上的差异,雌性激素、灰黄霉素可引起男性乳房发育,而雄性激素会引起女性患者的男性化。
⑵年龄:儿童除对麻醉剂较成人敏感外,对一般药物有较大的耐受性。儿童对药物的过敏反应亦较少见。
⑶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即不是通过免疫机理发生的一种对药物的异常反应。发生原因不明。
⑷遗传因素:如具有遗传过敏(atopy)体质的患者,对青霉素类药物有发生严重反应的潜在危险性。
⑸过敏或变应性体质:大多数药物反应是发生在具有一定的过敏性体质的患者。其变应性发病机理已在前面论及。
【病理改变】
由药物反应引起的组织病理变化与非药物引起的大多相似,缺乏特异性,亦无诊断价值,故此处从略。
【流行病学】
建国以来,由于医药卫生事业的飞跃发展,新药品种不断增加,广大病人用药的机会也日益增多,因而,药物反应也有明显增多趋势。据我校皮肤科建国后10年的统计,难药疹一项就从1949年占皮肤科初诊病人的0.1%增加到1958年的1.2%,增加了12倍,上海市几个大医院的统计显示,药疹从1949~1954年占皮肤科20万初诊病人的0.5%增至1955~1958年28万病人的1.2%,与前者基本一致。最近,我校皮肤科统计了1982~1986年5年中38万初诊病人,药疹患者就诊比数又增至2.37%。1983~1991年我校华山医院皮肤科住院的2418人中有药前208例,占8.6%。以往,药物反应多见于城市,近年来由于医药的普及,药物反应在农村中亦较前多见。由于中草药的广泛应用,中药引起的药物反应有所增加。实际上,几乎每人在一生中都有机会接触这种或那种药物,因此,几乎所有人在一定的情况下都有可能产生某种药物反应。随着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加,药物反应的类型和表现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药物大都是医生给予的,因此,药物反应主要是医源性疾病。若医生在用药时间能谨慎从事,药物反应虽不可能完全避免,但肯定可能大大地减少。
【临床表现】
由于药物反应可累及到各个系统和器官,范围广,有全身的亦有局部的。本节只讨论部分典型的药疹和少数特殊类型的药物反应。
(一)变应性药疹 这是药疹中种类最多且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根据其潜伏期、发生发展情况、皮疹表现及转归等,至少可分为10多个亚型,如固定性红斑、猩红热样红斑、麻疹样红斑、荨麻疹样、多形红斑样、结节红斑要、玫瑰糠疹样、紫癜形及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形等。它们具有下列一些共同点:①有一定潜伏期,一般为4~20日,平均7~8日,如已被致敏,再次用同样药物,常在24小时,平均7~8小时内即可发病。最短者仅数分钟,迟者亦不超过72小时;②多数起病突然,可先有畏寒、不适、发热等前驱症状;③皮疹发生发展,除固定红斑外,照例呈泛发性和对称性分布;④常伴轻重不一的全身性反应,轻者可有不明显,重者可头痛、寒战、高热等;⑤病程有一定自限性,轻者在一周左右,重者亦不超过一月;⑥除在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形预后严重外,余均较好。以下分别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亚型。
1.固定性红斑(固定疹) 是药疹中最常见的一种,据统计占药疹的22%~44%,本科909例药疹中有318例为本形,占34.98%。常见的致病药物为磺胺类(以长效磺胺占首位)、解热镇痛药、四环素类及镇静水肿性斑片,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重者斑上有一至数个水疱或大疱。红斑数一至数片不等,分布不对称。可发生在任何部位,常好发于口唇及外生殖器等皮肤粘膜交界处,常因磨擦引起糜烂。如复发,通常仍在原处发作,与前一次留下的色素斑完全或部分重叠,且常较前一次扩大、增多。皮损局部可伴瘙痒,皮损广泛者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红斑消退后常留下明日煌紫褐色色素斑,多年不退尽,具有诊断价值。少数不带紫色的水肿性红斑,则消退快,且可不留痕迹。个别病例可伴发多形红斑样、荨麻疹样或麻疹样红斑。
2.猩红热样红斑 皮疹发生突然,常伴以寒战、发热(38℃以上)、头痛、全身不适等。皮疹开始为大、小片红斑,从面颈、躯干、上肢向下肢发展,24小时即可遍布全身,分布对称,呈水肿性、鲜红色,压之可退色。以后皮疹增多扩大,相互融合,可累及整个皮肤,酷似猩红热。但患者一般情况良好,而无猩红热的其他表现。皮疹发展至高潮后,红肿渐消,继以大片脱屑,体温之后鳞屑即逐渐变薄变细变少,似糠秕状,皮肤恢复正常,全病程不超过一个月,一般无内脏损害。若皮疹象麻疹,则称玫瑰糠疹形药疹;余类推。
3.重症多形红斑(Stevens-Johnso syndrome) 此系严重的大疱性多形红斑,除皮肤损害外,眼、口、外生殖器等出现严重的粘膜损害,有明显糜、渗出。常伴寒战、高热。亦可并发支气管炎、肺炎、胸腔积液及肾脏损害。眼损害可导致失明。罹患该型药疹者儿童多见。但必须指出,本症候群有时并非药物所引起。
4.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形药疹 这是我们1958年在国内首次见到的一种药疹类型,临床上比较少见,但相当严重。起病急,皮疹于2~3日内遍及全身。初为鲜红或紫红色斑。有时起病时呈多形红斑样,以后增多扩大,融合成棕红色大片。严重者粘膜同时累及,可谓体无完肤。大片上出现松弛性大疱,形成很多平行的3~10cm长的皱褶,可以从一处推动到另一处。表皮极细薄,稍擦即破,显示明显的棘层松解现象。全身常伴40℃左右的高热。重者可同时或先后累及胃、肠道、肝、肾、心、脑等脏器。曾见一例因本病死亡患者,其鼻饲管壁上密布脱落的粘膜。病程有一定自限性,皮疹常于2~4周后开始消退。如发生严重并发症或某些重要脏器的严重受累,或因处理不当可于2周左右死亡。
血液白细胞总数多在10×109/L(10000/mm3)以上,中性粒细胞约80%,嗜酸闰细胞绝对计数为0或很低。重症死亡病例病理解剖发现:①表皮显著萎缩,棘层细胞只有1~2层甚至全消失,细胞间和细胞内水肿,真皮充血水肿,有围管小圆细胞浸润,胶原纤维破碎变怀。口腔粘膜病变与皮肤相似。②淋巴结肿大,髓质增生,内皮粘膜增生肿大,皮质滤泡萎缩。③肝切面黄红相间,可见瘀血,和肝细胞变怀。镜检示脚步上叶中央严重瘀血,残留肝细胞脂变、离解;肝实质与汇管而分界不清,有的肝细胞边界模糊不清,有的坏死溶解而被吸收。④肾切面肿胀,包膜外翻。镜检示血管充血,曲管浊肿,皮质间质内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为主形成的灶性浸润。⑤脑灰质神经细胞呈各种变性,枕叶神经细胞呈水样变性、肿胀,间有卫星细胞现象。基底核及小胶质细胞灶样增生。⑥心肌有间质性水肿和弥漫性轻度不圆细胞浸润。
大疱性表皮坏松解形药疹与Lyell(1956年)报告的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有不少相似这处,后者皮损似烫伤样,不一定有大疱,局部疼痛明显,无明显内脏损害,且常复发。但也有人认为二者可能是同一疾病。
(二)其他类型药疹及药物反应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类型较多,兹择其要者分述如下:
1.全身剥脱性皮炎型 是药疹中比较严重的类型之一,其严重性仅次于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形药疹,在未用皮质类固醇年代,其病死率很高。由于引起此型药疹的用药剂量较大或疗程较长,故可能在变应性反应基础上合并有一定的毒性反应。
本型药疹不常见,据我科不完全统计,1949~1958年的909例药疹中占2.53%,1959~1975年418例住院药疹中本型占7.9%。1983~1992年收治的104例重症药疹中本型药疹有23例,占22%。由于病情严重,若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
本症的特点是潜伏期长,常在20~20日以上;病程长,一般至少在一个月以上。整个病程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①前驱期,表现为短暂性皮疹,如局限于胸、腹或股部的对称性红斑,自觉瘙痒,或伴发热,此为警告症状,若此时即停药可能避免发病。②发疹期,可缓慢地逐渐从面部向下发展,或开始为急性发作,以后路以疹或快或慢地波及全身。在皮疹发作处于高潮时,全身皮肤鲜红肿胀,面部水肿显著,常有溢液结痂,伴畏寒与发热。部分患者可出现肝、肾、心等内脏损害。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多增高,一般在15×109~20×109/L(15000~20000/mm3)之间。③剥脱期,这是本症的特征性表现。皮疹红肿开始消退,继而呈鱼鳞状至大片形脱屑,鳞屑晨可布满床单、手如戴破手套,足如穿破袜子,并且反复脱落,持续可达一至数月之久。头发、指(趾)甲亦常同时脱落。④恢复期,鱼鳞状脱屑变或糠秕状,继而逐渐消失,皮肤恢复正常。自应用皮质类固醇后,病程可以显著缩短,预后亦大大改观。
2.短程锑剂皮炎型 这是50年代我国采用酒古酸锑钾静脉注射短程治疗日本血吸虫病时所见的一种轻型毒性皮炎。其特点为:①患病率高,一般在30%~40%以上,有的可高达60%~70%;②潜伏期短,均在开始治疗后2~3日内发病;③均在锑剂用量达到0.3g后发疹;④夏季多见;⑤皮疹对称分布于面、颈、手背和手指伸面,偶见于胸腹部,酷似痱子,密集而不融合,炎症反应轻微,自觉微痒或烧灼感,个别有发热等全身症状;⑥病程具自限性,即使不停药,皮疹亦大多于3~5日内自行消失,伴以糠秕样脱屑;⑦再治偶有复发。未见任何并发症和后遗症。组织化学检查发现皮疹与正常皮肤含锑量无甚差异(均约2.5μg/dl)。组织病理似接触性皮炎,无特异性。
3.乳头状增生型 多由于长期服用左碘、溴剂等引起。潜伏期常大一月左右。我们曾见2例,在全身红斑形药疹的基础上出现散在分布,不甚规则,显著高出皮面,约3~4cm,直径的蕈样乳头状增殖性肉芽肿,触之相当坚实,主要发生于躯干部。对症治疗后逐渐消退,全程约3周。
4.红斑狼疮样反应 自60年代初期发现肼屈嗪可以引起红斑狼疮样反应后,迄今已知道有50多种药物诸如青霉素、普鲁卡因胺、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保泰松、甲基硫氧嘧啶、利血平、灭滴灵及口服避孕药物等,可引起这类反应。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多关节痛、肌痛、多浆膜炎、肺部症状、发热、肝脾和淋巴结肿大、肢端发绀和皮疹等。本症与真正的红斑狼疮不同之处在于发热、管型尿、血尿和氮质嗪引起的,在症状消失后,实验室阳性可持续存在数月以至数年。
5.真菌病型反应 由于大量抗生素、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常引起体内环境平衡扰乱和菌群失调,出现真菌病例反应,表现为白念珠菌、曲菌或皮肤癣菌感染,前两者可有胃肠道、肺或其他内脏感染,可同时累及多个脏器。生前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尸解中发现严重的全身性真菌感染并非少见。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患皮肤癣菌病者,由于上述药物的应用,癣病皮损范围变得更加广泛,且不易治疗,即使治愈亦易复发,造成癣病防治上的困难。
6.皮质类固醇型反应 若激素应用 的剂量较大,时间较久,常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甚至招致死亡。它引起的副作用主要有:①继发性细菌或真菌感染:最多见;②胃肠道:“类固醇溃疡”,甚至并发出血、穿孔;③中枢神经系统:欣快、易激动、头晕、头痛、失眠等;④心血管系统:心悸、血压升高、血栓形成、心律不剂等;⑤内分泌系统:柯兴样症候群、骨质疏松、糖尿症、皮质功能减退及儿童生长发育抑制等;⑥皮肤:痤疮、多毛、毛细血管扩张、瘀斑、皮肤萎缩等;⑦眼:视力模糊、眼压增高、白内障及青光眼等。
近年来,随着新药大量涌现,80年代有人提出了“新药疹”的概念,使人们对药物反应有了进一步认识。几乎所有新药均可引起各种不同的药物反应。β-内酰胺类抗生素种类繁多,各种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均可引起斑疹或斑丘类皮疹。细胞毒药物可引起脱发、荨麻疹、毒性青皮坏死、光敏性皮炎及口腔炎等。抗风湿新药的种类也较多,可引起光敏性皮炎、荨麻疹、紫癜、斑丘疹及口腔炎。利福平、D-青毒胺及硫甲丙脯酸(captopril)可引起斑丘疹、荨麻疹及红斑性天疱疮(落叶型)。β-阻滞剂如何普洛称(心得舒,alprenolol)、氧烯洛尔(心得平,oxprenolol)、普萘洛尔(心得安,proproanolol)等长期应用后可出现银屑病样皮疹,部分患者伴掌跖角化过度,还可引起湿疹、苔藓样疹和其他类型性多毛症,还可逆转男性型脱发、也可引起Stevens-Johnson综合征。
【预防】
由于药物反应发病率高,危害性大,严重者可致死亡,故重视预防有重要的意义,如医生不随便给药,病人不滥用药,药物反应是可以大大减少的。
1.在用药前,首先明确诊断,不要在病情未搞清前,采用多种药物围攻,以为总有一种药物会产生效用,这样易出现不必要的药物反应。
2.对所用药物的成分、性能、适应证、禁忌证、副作用、配伍禁忌等应全面熟习掌握,做到不滥用、错用、多用药物。
3.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特别是对有过敏性体质者更不可忽视。对有过药物过敏反应者,应注意交叉敏感或多源笥敏感反应的发生。
4.用药应有计划性,剂量不宜过大,种类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久,并定期观察,特别是应用有一定毒性的药物,如免疫抑制剂、抗癌药物等,更应严密观察,经常检查血象等。
5.某些器官有功能障碍时,常对某些药物不能耐受,如患肾病者需慎用重金属药物。
6.在用药期间应注意一些警告症状或不耐受现象,如皮肤瘙痒、红斑或发热等,一旦出现应考虑立即停药。
7.凡已发生过敏性药物反应者,都应发给药物禁忌卡,注明致敏药物名称及反应类型,以供复诊时参考。
8.国家医药管理部门必须加强药政管理。药品在出厂投放市场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把好的药品质量关。
头孢曲松钠的不良反应
不知道大家想知道头孢曲松钠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吗?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头孢曲松钠的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头孢曲松钠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与治疗的剂量、疗程有关。静脉 用药 后,局部反应有静脉炎(1.86%),可通过减慢静脉注射速度(2-4分钟)以减少此现象发生。肌肉注射时,如不加用利多卡因会导致疼痛。
此外可有皮疹、 瘙痒 、发热、支气管痉挛和血清病等过敏反应(2.77%),头痛或 头晕 (0.27%), 腹泻 、恶心、呕吐、 腹痛 、 结肠炎 、黄疸、胀气、味觉障碍和 消化 不良等消化道反应(3.45%)。实验室检查异常约19%,其中 血液 学检查异常占14%,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增多或减少和白细胞减少。肝 肾功能 异常者为5%和1.4%。
其他罕见副作用,头痛或眩晕,症状性头孢曲松钙盐之胆囊沉淀,肝脏转氨酶增高,少尿,血肌酐增加,生殖道霉菌病,发热,寒战,以及过敏性或过敏样反应。
因滥用抗生素药物头孢曲松钠可导致 儿童 泌尿 系统 结石 ,近期又有专家研究发现更为严重的问题,头孢曲松钠可导致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由于药典、教科书及药品说明均未提及这一严重并发症,医生普遍对其缺乏认识,会导致误诊和误治。
头孢曲松钠的禁忌症
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者禁用。
头孢曲松不得用于高胆红素血的 新生儿 和 早产儿 的治疗。如新生儿(≤28天)需要(或预期需要)使用含钙的静脉输液 营养 液治疗,则禁止使用头孢曲松,因为有产生头孢曲松-钙沉淀的危险。
头孢曲松钠的 注意事项
1、交叉过敏反应:对一种头孢菌素或头霉素(cephamycin)过敏者对其他头孢菌素或头霉素也可能过敏。对青霉素类、青霉素衍 生物 或青霉胺过敏者也可能对头孢菌素或头霉素过敏。对青霉素过敏病人应用头孢菌素时发生过敏反应者达5%~10%;如作免疫反应测定时,则对青霉素过敏病人对头孢菌素过敏者达20%。
2、对青霉素过敏病人应用该药时应根据病人情况充分权衡利弊后 决定 。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或即刻反应者,不宜再选用头孢菌素类。
3、有胃肠道 疾病 史者,特别是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或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头孢菌素类很少产生伪膜性结肠炎)者应慎用。
4、由于头孢菌素类毒性低,所以有慢性肝病患者应用该药时不需调整剂量。病人有严重肝肾损害或 肝硬化 者应调整剂量。
5、肾功能不全患者肌酐清除大于5m1/分钟,每日应用该药剂量少于2g时,不需作剂量调整。血液透析清除该药的量不多,透析后无需增补剂量。
6、对诊断的干扰:应用该药的患者以硫酸铜法测尿糖时可获得假阳性反应,以葡萄糖酶法则不受影响;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可有暂时性升高;血清胆红质、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皆可升高。
7、该药的保存温度为25℃以下。
8、该药严禁与钙剂同时使用,特别是儿童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询问同时在使用钙制剂。该品不能加入哈特曼氏以及林格氏等含有钙的溶液中使用。该品与含钙剂或含钙产品合并用药有可能导致致死性结局的不良事件。
三个月宝宝奶粉过敏症状
三个月宝宝奶粉过敏症状
三个月宝宝奶粉过敏症状,奶粉是宝宝营养所需的关键食物,因此它可以很好保障宝宝的营养,但是很多婴幼儿在食用配方奶粉的过程中会产生过敏反应,以下分享三个月宝宝奶粉过敏症状
三个月宝宝奶粉过敏症状1宝宝奶粉过敏的症状
1、腹泻
尽管腹泻是宝宝身体会出现的常见症状,但是如果腹泻次数多并且具有持续性的话,应该要考虑是否是由于宝宝奶粉过敏所引起的。
2、呕吐
如果宝宝在正常的就餐时间之外也会出现呕吐的话,应该要注意是否是由于宝宝奶粉过敏引起的。
3、皮疹
这个症状比较好判断,而且只要出现就可以认为是过敏,但是要注意的是皮疹产生的原因很多,不一定是奶粉。不过如果皮疹与腹泻和呕吐同时出现的话,那基本可以断定是宝宝奶粉过敏了。
4、过度哭闹
这也是宝宝奶粉过敏的可能症状之一,因此如果宝宝哭闹时间长并且安抚无效的话,就应该要引起注意。
5、体重没有增长
甚至还出现了降低的情况,另外宝宝体内气体较多等也被认为是宝宝奶粉过敏的症状。
怎么避免奶粉过敏
1、避免接触过敏原
发生过敏的主要原因是接触过敏原,而对于新生婴儿来说,我们常常搞不清楚他们对什么过敏。不过国际上建议,在宝宝一岁之前要避免接触大豆、牛奶、花生、鸡蛋、海鲜等食物,因为它们中的蛋白有可以会导致宝宝过敏,是宝宝不能接触的过敏原。
2、选择正确的配方奶粉
我们要知道现在市场上大多数奶粉是低敏奶粉,对于有过敏反应的宝宝,且在妈妈奶水又不足的情况下,吃普通奶粉是不行的。这时应该食用适度水解的配方奶粉,在奶粉的包装袋上一般标注“水解乳清蛋白”或者“乳清蛋白水解物”。若是标注“浓缩乳清蛋白”、“脱脂奶粉”等字样,则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妈妈们一定要注意选择。
3、母乳喂养时,要避免妈妈摄入过敏食物
如果宝宝是母乳喂养,那么一般不用担心宝宝过敏,因为母乳是天然的食物,母乳中蛋白质不会导致宝宝过敏。但是我们要注意,在母乳喂养期间妈妈避免过敏原,如果摄入一些蛋白质导致自身过敏,那么可能会引起宝宝的不适。同时,可以给宝宝补充一些益生菌,以促进宝宝肠胃蠕动,防止过敏状况的发生。
4、随时注意宝宝生活中小细节
宝宝身边无小事,一点小问题不注意的话可能会引起【大】麻烦。妈妈在日常生活中要随时注意宝宝的情况,母乳喂养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没有母乳喂养请选择高质量的奶粉。
不仅要了解奶粉中所含的成分,也要知道添加剂的使用量是否在安全规定之内。平时,注意避免接触对宝宝过敏的物质,生活中对宝宝尽心呵护,让宝宝健康安全的成长。性过敏反应,也就是说,宝宝可能对羊奶、动物皮毛、肉、豆类与蛋类也过敏。
三个月宝宝奶粉过敏症状2宝宝奶粉过敏反应类型
一般来说,过敏反应有3种情况,一种是速发型,另一种是迟发型,还有一种是交叉性过敏。
1、速发型:通常发生在进食含有过敏原的食物之后2小时内,症状一般较重。
2、迟发型:一般发生在进食后数小时或者数天后,症状相对较轻。牛奶蛋白过敏者除了出现腹泻、腹痛、皮肤瘙痒、荨麻疹、湿疹外、还可以引起 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严重危及生命的表现。
3、交叉性过敏:对牛奶过敏的宝宝还可能会引起交叉性过敏反应:对羊奶、动物皮毛、肉、豆类与蛋类也可能会出现过敏症状。牛奶过敏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尤其是对于有过敏倾向家族史的孩子。
宝宝奶粉过敏的原因
宝宝奶粉过【敏】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所引起的:
1. 如果宝宝奶粉过敏的症状表现是腹泻的话,那可能是由于身体对牛奶的乳糖耐受不良所引起的。
2. 如果宝宝奶粉过敏的症状是红疹、湿疹等过敏症状,同时可能还会伴有腹泻,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宝宝对于牛奶中的蛋白质过敏所致。
宝宝奶粉过敏如何判断
要解决宝宝奶粉过敏症状,首先要判断宝宝是否是对奶粉过敏。判断方法很简单:在宝宝没有服用抗过敏药物的情况下,先给宝宝喂少量奶粉,观察婴儿反应。
然后每隔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奶粉加倍喂食,主要观察婴儿前两个小时的反应,如果婴儿出现明显的过敏症状,则可以判定宝宝确实是对奶粉产生过敏。
宝宝奶粉过敏该怎么办
换奶粉
当确定宝宝对奶粉过敏后,妈妈们应该及时停掉正在喝的奶粉,待宝宝病情好了之后,给宝宝更换奶粉。
要注意避免选择奶粉中含有牛奶蛋白或是牛奶配方的奶粉,而是选择其他配方的奶粉,可以很好地减少宝宝过敏几率。
可以使用“抗过敏配方”或“黄豆蛋白配方”改善过敏问题。有高度家族过敏史的过敏高危险群宝宝,可以经由完全母乳喂养,或“抗过敏配方”而降抗过敏的发生机率。另外,使用“部分水解配方”,也可能有类似的效果。
药物治疗
对待过敏比较严重的宝宝,也可以将其送往医院就医,采用儿童用抗组胺药对婴儿进行治疗,通常也可以达到很好的缓解过敏效果。
让宝宝远离过敏源饮食
对于奶粉过敏的宝宝,要限制其对牛奶、鸡蛋、鱼、花生以及坚果类等带有致敏因子的食物摄入。对于高危险群婴儿,应该六个月以后才开始食用固体食物,一岁以后才开始食用乳酪制品,两岁以后才开始吃蛋,三岁以后才开始食用花生、核桃、以及鱼类。
三个月宝宝奶粉过敏症状3婴儿奶粉过敏是怎么回事
妈妈们有没有发现,宝宝有时候喝完奶粉冲泡的牛奶之后,会把牛奶吐出来?如果有,那可要警惕了!宝宝吐奶,可不一定是不喜欢牛奶的味道,很有可能是宝宝过敏了!也就是俗称的婴儿奶粉过敏。
婴儿奶粉过敏,指的就是宝宝喝过配方奶粉之后,产生了呕吐、拒奶、皮疹等方面的过敏反应。通常来说,婴儿奶粉过敏的过敏原是牛奶蛋白,过敏的症状表现在皮肤上。
据了解,牛奶中的某些蛋白质如α-s1酪蛋白和β-乳球蛋白是目前公认的过敏原。正常情况下,如果人体能够消化吸收这两种蛋白质,都不会引起过敏反应。但是对于刚出生几个月的宝宝来说,这些蛋白质却会诱发胃肠道过敏反应。
因为新生宝宝消化能力不足,消化蛋白质的酶系统也发育不成熟,这就造成进入体内的蛋白质不能被充分分解吸收入血;此外,新生几个月的宝宝体内缺乏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这是分布在肠粘膜表面的保护性抗体,能防止肠道细菌在粘膜表面造成炎症。
除此以外,婴儿奶粉过敏的原因还可能是因为宝宝自身是过敏体质,又或者家族遗传的过敏体质,导致宝宝对奶粉过敏。
婴儿奶粉过敏的症状
宝宝在喝完奶粉冲泡的牛奶之后,可能会出现吐奶、拒奶、皮疹等情况。这种时候,妈妈们可要注意了!因为宝宝很有可能是对奶粉过敏了。为了更快更准确地对宝宝的症状做出判断,妈妈们一定要了解清楚,婴儿奶粉过敏症状是怎么样的。
婴儿奶粉过敏常见的症状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胃肠道方面:宝宝会拒奶,并有呕吐、腹泻、腹痛、腹胀、粪便中带血等症状出现,少部份的牛奶过敏也可以引起宝宝便秘。
2、皮肤方面:部分宝宝可能会有儿童特应性皮炎或者湿疹、唇周或眼睑部水肿的症状,大部分宝宝会出现荨麻疹等。
3、呼吸方面:宝宝会出现喘息、频繁咳嗽流涕、鼻炎等症状。
另外,婴儿奶粉过敏可以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过敏反应。速发型过敏是指在进食了含有过敏源的奶粉后2小时内就出现过敏反应,这种反应的症状一般比较重,严重的甚至可危及生命;而迟发型过敏则是发生在进食了含有过敏源的奶粉后数小时或者数天后,症状相对较轻。
对奶粉过敏的宝宝,还容易会引起交叉性过敏反应,也就是说,宝宝可能对羊奶、动物皮毛、肉、豆类与蛋类也过敏。
婴儿奶粉过敏该怎么办
关于这个问题,有经验的妈妈们支了招了,说一般按照以下方法来处理,都可以较好地解决问题啦!
首先,妈妈们应该坚持母乳喂养。预防婴儿奶粉过敏的最好方法就是进行母乳喂养,而且最好持续到一岁甚至一岁以上,通常情况下,母乳喂养是不会产生过敏现象的,而且这样宝宝能获得的天然营养也会更充足。
其次,也可以试着给宝宝换奶粉。宝宝如果对普通的配方奶粉过敏,那就应该及时给宝宝更换成防过敏奶粉。若宝宝经证实确实为牛奶蛋白过敏者,那么也可以使用“抗过敏配方”或“黄豆蛋白配方”改善过敏问题。
有高度家族过敏史的过敏高危险群宝宝,可以经由完全母乳喂养,或“抗过敏配方”而降抗过敏的发生机率。另外,使用“部分水解配方”,也可能有类似的效果。
最后,应该让宝宝远离过敏源饮食。对于奶粉过敏的宝宝,要限制其对牛奶、鸡蛋、鱼、花生以及坚果类等带有致敏因子的食物摄入。对于高危险群婴儿,应该六个月以后才开始食用固体食物,一岁以后才开始食用乳酪制品,两岁以后才开始吃蛋,三岁以后才开始食用花生、核桃、以及鱼类。
如何预防婴儿奶粉过敏
初生婴儿的`肠道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容易对外来蛋白质产生过敏。而婴儿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配方奶粉,因为蛋白分子大,小宝宝饮用后,经常会出现过敏现象。那么,如何预防婴儿奶粉过敏?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吧。
1、检查奶粉奶源地是否纯净可靠。奶源是奶粉的源头,是做婴儿奶粉最主要的原料,如果奶源的质量不好,不管用什么方法和工艺都没法弥补。天然纯净的牧场、水源,优质的奶牛是决定产出高品质奶粉的关键。
有些品牌为了迎合宝宝的口感,在奶粉中添加香精;也有些品牌使用了转基因原料;还有些厂家自己没有养殖奶牛,完全从外面进口奶源,采购的都是大包干奶粉,其营养和卫生指标就无法百分之百由自己掌控。因此,妈妈们最好选择拥有优质的奶源基地,信誉高的正规企业生产的奶粉。
2、购买前要查看包装上的标签。标准奶粉在外包装上必须标明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执行标准、商标、净含量、配料表、营养成分表及食用方法等项目,若缺少上述任何一项,最好不要购买。有些妈妈习惯海购奶粉,建议购买前要仔细查看奶粉配方表,看是否适合自己的宝宝。
3、根据宝宝年龄选择合适的奶粉。0~6个月的宝宝可选用1段婴儿配方奶粉;6~12个月的宝宝可选用2段婴儿配方奶粉;12个月以上~36个月的宝宝可选用3段婴幼儿配方奶粉、助长奶粉等。
4、最接近母乳成分和口味的奶粉好。挑选奶粉一方面要看营养的多少,更要看这个奶粉是否适合宝宝的生理条件,当然类母乳的奶粉是最好的。一定要给宝宝选择在成分上无蔗糖、香精等添加,味道清淡,接近母乳的奶粉。
奶粉过敏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为了避免宝宝喝了普通奶粉之后有过敏反应,宝妈们也可以考虑给宝宝购买防过敏奶粉哦!至于防过敏奶粉有哪些,妈妈们不妨了解一下吧!
1、氨基酸奶粉,如美赞臣安婴乐婴儿配方奶粉、美赞臣安婴乐婴儿配方奶粉。
2、高度水解配方奶粉。高度水解配方奶粉是指将大分子的牛奶蛋白变成短肽及氨基酸结构,无致敏性。蛋白质水解后其蛋白的分子量小于1500,一般都用作治疗性饮食来降低牛奶蛋白过敏。这种防过敏奶粉可使用于过敏的治疗及预防,避免牛奶蛋白的过敏。但高度水解的配方奶粉有苦味,宝宝大多都不喜欢,而且这种奶粉的价格会比较昂贵。
3、部分水解奶粉。蛋白质水解后,其蛋白的分子量大于3500,主要适用于牛奶蛋白过敏及其他食物引发过敏的预防性饮食。一般而言,部分水解配方奶粉价格比高度水解配方奶粉便宜一些,而且这种奶粉的口味比较好,宝宝更容易接受这种奶粉,但这种防过敏奶粉的牛奶蛋白仍有残余抗原性,所以不适合用于治疗牛奶蛋白过敏者。
四环素的不良反应
大家应该都会知道四环素是广谱抑菌剂,高浓度时具杀菌作用,那么大家又知不知道四环素的不良反应是什么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四环素的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四环素的不良反应
⒈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胀、 腹泻 等,偶可引起 胰腺炎 、 食管炎 和食管溃疡的报道,多发生于服药后立即卧床的患者。
⒉该品可致肝毒性,通常为 脂肪肝 变性,妊娠期妇女、原有 肾功能 损害的患者易发生肝毒性,但肝毒性亦可发生于并无上述情况的患者。四环素所致胰腺炎也可与肝毒性同时发生,患者并不伴有原发肝病。
⒊变态反应:多为斑丘疹和红斑,少数患者可出现 荨麻疹 、血管 神经 性水肿、过敏性 紫癜 、心包炎以及系统性 红斑狼疮 皮疹加重,表皮剥脱性 皮炎 并不常见。偶有过敏性休克和 哮喘 发生。某些用四环素的患者日晒时会有光敏现象。所以,应建议患者服用该品期间不要直接暴露于阳光或紫外线下,一旦皮肤有红斑应立即停药。
⒋ 血液 系统:偶可引起 溶血 性 贫血 、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嗜酸粒细胞减少。
⒌中枢神经系统:偶可致良性颅内压增高,可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
⒍肾毒性:原有显著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可能发生氮质血症加重、高磷酸血症和酸中毒。
⒎二重感染:长期应用该品可发生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等引起的 消化 道、 呼吸 道和尿路感染,严重者可致 败血症 。
⒏四环素类的应用可使人体内正常菌群减少,导致维生素B缺乏、真菌繁殖,出现口干、 咽炎 、口角炎、舌炎、舌苔色暗或变色等。
⒐由于四环素可与牙本质和牙釉质中的磷酸盐结合,因此服用四环素可致牙齿黄染,牙釉质发育不良及龋齿,并可导致骨发育不良。
四环素的 注意事项
⒈交叉过敏反应:各种四环素类药物间可产生交叉过敏反应。
⒉对诊断的干扰:
⑴测定尿邻苯二酚胺(Hingerty法)浓度时,由于四环素对荧光的干扰,可使测定结果偏高。
⑵该品可使碱性磷酸酶、血尿素氮、血清淀粉酶、血清胆红素、血清氨基转移酶(AST、ALT)的测定值升高。
3.长期 用药 期间应定期随访检查 血常规 以及肝、肾功能。
4.应用该品时应饮用足量(约240ml)水,避免食道溃疡和减少胃肠道刺激症状。
5.该品宜空腹口服,即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以避免食物对吸收的影响。
6.下列情况存在时须慎用或避免应用该品:
⑴由于该品可致肝损害,因此原有肝病者不宜用此类药物。
⑵由于该品可加重氮质血症,已有肾功能损害不宜应用此类药物,如确有指征应用时须慎重考虑,并根据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减量应用。
7.治疗 性病 时,如怀疑同时合并螺旋体感染,用药前须行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及血清学检查,后者每月1次,至少4次。
四环素的药理毒理
该品为广谱抑菌剂, 高浓度时具杀菌作用。除了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以及厌氧菌外,多数立克次体属、支原体属、衣原体属、非典型分枝杆菌属、螺旋体也对该品敏感。该品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优于革兰氏阴性菌,但肠球菌属对其耐药。其他如放线菌属、炭疽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梭状芽孢杆菌、奴卡菌属等对该品敏感。该品对 淋病 奈瑟菌具一定抗菌活性,但耐青霉素的淋球菌对四环素也耐药。该品对弧菌、鼠疫杆菌、布鲁菌属、弯曲杆菌、耶尔森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抗菌作用良好,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抗菌活性,对部分厌氧菌属细菌具一定抗菌作用,但远不如甲硝唑、克林霉素和氯霉素,因此临床上并不选用。多年来由于四环素类的广泛应用,临床常见病原菌包括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及肠杆菌属等革兰阴性杆菌对四环素多数耐药,并且,同类品种之间存在交叉耐药。该品作用机制在于药物能特异性地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的A位置结合,阻止氨基酰-tRNA在该位上的联结,从而抑制肽链的增长和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土霉素的详细资料
土霉素
土霉素(地霉素,氧四环素)
Terramycin (Oxytetracycline)
抗菌素的一种,对多种球菌和杆菌有抗菌作用,对立克次体和阿米巴病原虫也有抑制作用,用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斑疹伤寒、恙虫病等。
【作用与用途】
抗菌谱与四环素相似,对多数革兰阳性菌、阴性菌、立克次体、沙眼衣原体、放线菌及螺旋体等都有效,对伤寒杆菌几乎无效。用于痢疾、斑疹伤寒、沙眼、结膜炎、肺炎、中耳炎、疖疮及皮肤化脓感染等。
【剂量与用法】
口服,成人0.25g~0.5g/次,3~4次/日。
【副作用】
同四环素一般为胃肠道反应有恶心、呕吐及腹泻等。
【不良反应】
1.消化系统: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胀、腹泻,偶有胰腺炎、食管炎和食管溃疡的报道,多发生于服药后立即卧床的患者。
2.肝毒性:通常为脂肪肝变性,妊娠期妇女、原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易发生肝毒性,但肝毒性亦可发生于并无上述情况的患者。
3.过敏反应:多为斑丘疹和红斑,此外可见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紫癜、心包炎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加重,表皮剥脱性皮炎并不常见。偶有过敏性休克和哮喘发生。某些用四环素的患者日晒时有光敏现象。所以,应建议患者不要直接暴露于阳光或紫外线下,一旦皮肤有红斑则立即停药。
4.血液系统:偶可引起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嗜酸粒细胞减少。
5.中枢神经系统:偶可致良性颅内压增高,可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
6.肾毒性:原有显著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可能发生氮质血症加重、高磷酸血症和酸中毒。
7.二重感染:长期应用本品可发生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等的消化道、呼吸道和尿路感染,严重者可致败血症。
8.本品可沉积在牙齿和骨骼中,致牙齿产生不同程度的变色黄染、牙釉质发育不良及龋齿,并可致骨骼发育不良。
9.应用本品可使人体内正常菌群减少,导致维生素B缺乏,真菌繁殖,出现口干、咽痛、口角炎和舌炎等。
【禁忌】
有四环素类药物过敏史者禁用。
【注意事项】
1.交叉过敏反应:对一种四环素类药物呈现过敏者可对本品呈现过敏。
2.对诊断的干扰:(1)测定尿邻苯二酚胺(Hingerty法)浓度时,由于本品对荧光的干扰,可使测定结果偏高。(2)本品可使碱性磷酸酶、血尿素氮、血清淀粉酶、血清胆红素、血清氨基转移酶(AST、ALT)的测定值升高。
3.长期用药应定期检查血常规以及肝、肾功能。
4.口服本品时,应饮用足量(约240ml)水,避免食道溃疡和减少胃肠道刺激症状。
5.本品宜空腹口服,即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避免食物对吸收的影响。
6.下列情况存在时须慎用或避免应用:(1)由于本品可致肝损害,因此原有肝病者不宜用此类药物。(2)由于本品可加重氮质血症,已有肾功能损害不宜应用此类药物,如确有指征应用时须慎重考虑,并调整剂量。7.治疗性病时,如怀疑同时合并梅毒螺旋体感染,用药前须行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及血清学检查,后者每月1次,至少4次。
【药物相互作用】
1.与制酸药如碳酸氢钠同用时,由于胃内pH值增高,可使本品吸收减少,活性减低,故服用本品后1~3小时内不应服用制酸药。
2.含钙、镁、铁等金属离子的药物,可与本品形成不溶性络合物,使本品吸收减少。
3.与全身麻醉药甲氧氟烷同用时,可增强其肾毒性。
4.与强利尿药如呋塞米等药物同用时可加重肾功能损害。
5.与其他肝毒性药物(如抗肿瘤化疗药物)同用时可加重肝损害。
6.降血脂药考来烯胺或考来替泊可影响本品的吸收,必须间隔数小时分开服用。
7.本品可降低避孕药效果,增加经期外出血的可能。
8.本品可抑制血浆凝血酶原的活性,所以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需要调整抗凝药的剂量。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本品可透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沉积在牙齿和骨的钙质区内,引起胎儿牙齿变色、牙釉质再生不良及抑制胎儿骨骼生长,此外该类药物在动物实验中有致畸胎作用,因此妊娠期妇女不宜使用本品。本品可自乳汁分泌,乳汁中浓度较高,对乳儿有潜在的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可能,哺乳期妇女应用时应暂停授乳。
【儿童用药】
本品可在任何骨组织中形成稳定的钙化合物,导致恒齿黄染,牙釉质发育不良和骨生长抑制,故8岁以下小儿不宜用本品。
【老年患者用药】
老年患者常伴有肾功能减退,应用本品,易引起肝毒性,故老年患者应用本品时应根据肾功能减退的程度调整剂量。
兽药相关知识:临床表明,土霉素和氟苯尼考以10:1的比例,治疗呼吸道效果最佳。
土霉素 功用作用
注射用土霉素
四环素类抗生素。本品为广谱抑菌剂,许多立克次体属、支原体属、衣原体属、螺旋体、阿米巴原虫和某些疟原虫也对本品敏感。肠球菌属对其耐药。其他如放线菌属、炭疽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梭状芽孢杆菌、奴卡菌属、弧菌、布鲁菌属、弯曲杆菌、耶尔森菌等对本品敏感。
本品对淋球菌和脑膜炎球菌具一定抗菌活性,但耐青霉素的淋球菌对土霉素也耐药。多年来由于四环素类的广泛应用,临床常见病原菌对土霉素耐药现象严重,包括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及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四环素类抗生素的不同品种之间存在交叉耐药。
本品作用机制为药物能特异性地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的A位置结合,抑制肽链的增长和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用于痢疾、沙眼、结膜炎、肺炎、中耳炎、皮肤化脓感染等。亦用于治疗阿米巴肠炎及肠道感染。
土霉素 适应症
土霉素片剂
1、本品可作为下列疾病的选取用药物:
(1)立克次体病,包括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洛矶山热、恙虫病和Q热。
(2)支原体属感染。
(3)衣原体属感染,包括鹦鹉热、性病、淋巴肉牙肿、非特异性尿道炎、输卵管炎、宫颈炎及沙眼。
(4)回归热。
(5)布鲁菌病。
(6)霍乱。
(7)兔热病。
(8)鼠疫。
(9)软下疳。
治疗布鲁菌病和鼠疫时需与氨基糖苷类联合应用。
培养皿中的不动杆菌
2、由于目前常见致病菌对本品耐药现象严重,仅在病原菌对本品敏感时,可作为选用药物:对本品敏感的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洛菲不动杆菌、志贺菌属、流感嗜血杆菌(仅限于呼吸道感染)和克雷伯菌属(限于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等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本品不宜用于任何类型的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3、本品可用于对青霉素类过敏的破伤风、气性坏疽、雅司、梅毒、淋病和钩端螺旋体病以及放线菌属、李斯特菌感染的患者。
4、可用于急性肠道阿米巴病和中、重度痤疮患者作为辅助治疗。
土霉素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0.25g~0.5g/次,3~4次/日。儿童(8岁以上)每日30mg~40mg/kg,3~4次/日。
土霉素 药物过量 本品无特异性拮抗药,药物过量时应给予催吐、洗胃及大量饮水及补液等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
土霉素 注意事项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小儿禁用。参阅盐酸四环素。
有四环素类药物过敏史者禁用。
1、交叉过敏反应:对一种四环素类药物呈现过敏者可对本品呈现过敏。
2、对诊断的干扰:
(1)测定尿邻苯二酚胺(Hingerty法)浓度时,由于本品对荧光的干扰,可使测定结果偏高。
(2)本品可使碱性磷酸酶、血尿素氮、血清淀粉酶、血清胆红素、血清氨基转移酶(AST、ALT)的测定值升高。
3、长期用药应定期检查血常规以及肝、肾功能。
4、口服本品时,应饮用足量(约240ml)水,避免食道溃疡和减少胃肠道刺激症状。
5、本品宜空腹口服,即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避免食物对吸收的影响。
6、下列情况存在时须慎用或避免应用:
(1)由于本品可致肝损害,因此原有肝病者不宜用此类药物。
(2)由于本品可加重氮质血症,已有肾功能损害不宜应用此类药物,如确有指征应用时须慎重考虑,并调整剂量。
7、治疗性病时,如怀疑同时合并梅毒螺旋体感染,用药前须行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及血清学检查,后者每月1次,至少4次。
土霉素 妊娠期用药 本品可透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沉积在牙齿和骨的钙质区内,引起胎儿牙齿变色、牙釉质再生不良及抑制胎儿骨骼生长,该类药物在动物中有致畸胎作用,因此妊娠期妇女不宜使用本品。
本品可自乳汁分泌,乳汁中浓度较高,对乳儿有潜在的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可能,乳母应用时应停止授乳。
土霉素 儿童用药 本品可在任何骨组织中形成稳定的钙化合物,导致恒齿黄染、牙釉质发育不良和骨生长抑制,故8岁以下小儿禁用本品。
土霉素 老年患者用药 老年患者常伴有肾功能减退,应用本品,易引起肝毒性,故老年患者需慎用。
土霉素 制剂/规格 1.片剂:0.125g、0.25g。2.胶囊:0.25g。3.软膏:3000万U。4.眼膏:300万U。
土霉素 生产企业
吉林省长春吉瑞药业有限公司、广州东康制药厂、安徽金蟾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开封制药厂、昆明振华制药厂、开开援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双鹤药业有限公司、济南永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迪康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丰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西九连山药业有限公司、福建省福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蛮龙药业有限公司、广东省彼迪药业有限公司、尼克美制药有限公司。
土霉素 沙眼治疗案例
沙眼
沙眼是一种由比细菌小、比病毒大的沙眼衣原体感染而发生的慢性传染性眼结膜炎症。任何年龄都可感染,发病缓慢,病程可持续数年或数十年,并常因并发病使视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沙眼的免疫力很弱,治愈后可复发。
临床上,治疗沙眼可使用中药疗法,对于较为严重的沙眼,可采取抗生素治疗,如氯霉素滴眼液,红霉素药膏,以及口服土霉素片,通过抗生素的抑制细菌。
概述
沙眼病人的眼泪和眼分泌物中含有沙眼衣原体,接触病人污染的手、毛巾、手帕、文具、玩具、工具以及其他物品,均可使健康人得病。手是传染沙眼的重要途径。
沙眼造成角膜炎并发症
沙眼多侵犯双眼,初期病人可能没有什么异常感觉,多在体检时才被发现;有时有轻微的发痒及异物感,早晨起来有眼睛有少量粘性分泌物(眼屎),也可有轻微的怕光、流泪等症状,伴有继发感染时症状加重。到了晚期可发生并发症,如内翻倒睫(倒毛),倒毛不但给病人造成刺激、流泪、磨擦、疼痛等症状,还会刺激角膜使角膜发生炎症、溃疡及血管翳的形成,使透明的角膜变浊,产生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甚至造成失明。
治疗沙眼的药物很多,常用的点眼药如0.25%氯霉素眼药水、0.1%利福平眼药水等,每日4-6次,晚上可涂金霉素眼药膏并服用土霉素片配合治疗。只要坚持用药,注意眼的卫生,沙眼是可治愈的。但治愈后要注意预防再感染。预防沙眼要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常洗手,不用手揉眼睛,不共用毛巾和脸盆。
临床表现
沙眼
1.怠性或亚急性期;潜伏期5-12 日,多发于儿童及少年,常双眼发病。 有流泪、畏光、异物感等症状。分泌物 粘稠,结膜充血显著,乳头增生,上下穹窿部结膜满布滤泡。可合并角膜上皮 炎。急性期可不遗留瘢痕而愈。
2.慢性期:急性期经过1-2个月 即进入该期。结膜充血减轻,显污秽肥厚,乳头增生,滤泡大小不等。滤泡于 上睑上缘及上穹窿结膜显著,下睑则少而。此期经过数年乃至数十年,结膜 病变逐渐为结缔组织所代替而形成瘢痕。初期瘢痕于上睑之睑板沟,呈白色横纹, 渐次发展为网状,后全部为瘢痕而显白色。该病早期即有血管从角膜上方结膜侵入角膜绦内,重者如垂帘状,名为沙眼角膜血管翳。
3.临床分期
I期:进行期,即活动期。乳头滤泡并存,上穹窿结膜组织模糊不清,有角膜血管翳。
Ⅱ期:退行期。自瘢痕开始出现至仅留少许活动病变。
Ⅲ期:完全结瘢期。活动病变完全消失,代之以瘢痕。此期已无传染性。
诊断
沙眼
1.沙眼的早期诊断较难,有时只有下“疑似沙眼”的诊断。根据上睑板上缘及上穹窿结膜混浊、肥厚、血管走行不清、乳头增生、滤泡融合、血管翳、条状或网状瘢痕即诊断为抄眼。如结膜刮片证实包涵体的存在,则可确诊。
2.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慢性滤泡性结膜炎:滤泡多见于下穹窿部与下睑结膜,滤泡形小,大小均匀,排列整齐,不融合,无瘢痕,无血管翳。
(2)包涵体性结膜炎,滤泡以下睑下穹窿结膜为显著,没有血管翳与瘢痕。
治疗
利福平滴眼液
(1)点0.1%利福平或O.1%酞丁安的生理盐水棍悬液或0.5%金霉素或新霉素眼药水,也可点o.25%的氯霉素眼药水、10%-30%磺胺醋酰钠眼药水,每日3—6次,每次1-2滴。晚上涂抗生素眼膏。
(2)口服碘胺制剂、螺旋霉素、新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及强力霉素等均可收效。需与局部点药配合。
(3)后遗症及并发症参见有关病治疗。
土霉素 动物药用
性状
本品为淡黄色结晶或无定形粉末。
药理作用
兽用土霉素
本品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敏感菌包括肺炎球菌、链球菌、部分葡萄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对猪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功能主治
1、对猪的副伤寒、附红细胞体、炭疽病、喘气病、痢疾、猪肺疫、疗效显著。
2、雏禽痢疾、衣原体病、还可以用缓解应激反应、提高产蛋量、促进幼禽增重等。
3、水产应用于治疗鱼类弧病菌、脱磷病、烂鳃病、鳗鱼受德化氏病、鳟鱼疮病、鳗赤鳍病等。
用法用量
混饮;每袋100g兑水400kg,连用3-5天
混饲:每袋100g拌料200kg,连用3-5天
关于头孢菌素类的叙述错误的是什么
头孢是一类抗菌药物,在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期间,患者会出现交叉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肾功能损伤、神经精神系统症状、异常出血等不良反应,具体如下:
1、交叉过敏反应:如果患者有青霉素过敏史,则需要谨慎使用头孢菌素类药品。因为青霉素与头孢菌素在化学结构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会存在交叉过敏反应。患者有青霉素过敏史,特别是曾经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患者,则不推荐使用头孢菌素类药品;
2、胃肠道反应:比如恶心、呕吐、腹泻以及其他的胃肠道不适;
3、肾功能损伤:头孢菌素类药物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肾功能,特别是第一代头孢,引起肾功能损伤的风险相对更大;
4、神经精神系统症状:极个别头孢菌素还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系统的症状;
5、异常出血:某些头孢菌素类药物会影响凝血功能,患者可能会出现异常出血的现象,主要是因为这类药物可以影响维生素K的相关作用。
头孢的不良反应涉及方面比较多,每种头孢菌素具体的不良反应也有所区别,患者在用药期间要密切监测自身的症状变化。
四环素有什么用
(1)商品名称 四环素。
(2)性质和作用 为链丝菌属的多种放线菌产生的抗菌素。成品为黄色结晶粉末,有吸湿性,在潮湿空气中颜色转深,易溶于水,水溶液放置后即水解变为浑浊液,并析出盐基,效价降低。本剂对多种革兰氏阴性细菌、类细菌、立克次体有抗菌作用。四环素抗性菌与土霉素有交互抗性。
(3)使用方法①治疗枣疯病,春季枣树发芽期,在枣疯病树根颈部钻孔,每株树注射500毫升浓度为1000毫克/升的四环素溶液,注射方法参考土霉素用法。轻病初结果树可高压注射500~1000毫升浓度为1000毫克/升的盐酸四环素溶液,结果枣树每株注射1000毫升浓度为1500~2000毫克/升的盐酸四环素溶液。
②防治柑橘黄龙病,将接穗和苗木用浓度为1000毫克/升的盐酸四环素溶液浸泡1~2小时,洗净后嫁接或移栽,可预防此病蔓延传播。
(4)注意事项①药液应现配现用,以免影响效果。
②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CCD阳性可引起很强的交叉反应是什么意思?
交叉反应参照物(ccd)指的是过敏原中的一种物质。对于经常容易过敏的人来说,一定要做好平常的防护措施,在春秋两季花粉和柳絮比较频繁的季节,尽量不要去做户外运动,否则很容易导致过敏的病情发生。在过敏之后可以选择炉甘石洗剂来进行清洗,还可以口服氯雷他定来达到脱敏的效果。
希望能够帮到你,记得点赞!
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反应于什么有关
临床发现,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存在以下几种常见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头孢菌素类药物可致皮疹、荨麻疹、哮喘、药物热、血清病样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头孢菌素的过敏性休克类似青霉素休克反应。两类药物间呈现不完全的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对青霉素过敏及过敏体质者应慎用,有的产品在说明书中规定用前皮试,应参照执行。
(2)胃肠道反应和菌群失调。多数头孢菌素可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反应。头孢菌素类药物对肠道菌群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致菌群失调,引起维生素B族和K缺乏。另外,也可引起二重感染,如伪膜性肠炎、念珠菌感染等,尤以第二、三代头孢菌素为甚。
(3)肝毒性。多数头孢菌素大剂量应用可导致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酯酶、血胆红素等值的升高。
(4)造血系统毒性。头孢菌素偶可致红细胞或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细胞增多等。
(5)肾损害。绝大多数的头孢菌素由肾排泄,偶可致血液尿素氨、血肌酐值升高、少尿、蛋白尿等。其中头孢噻啶的肾损害作用最显著。头孢菌素与高效利尿药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肾损害显著增强。
(6)凝血功能障碍。由于头孢菌素抗生素都能抑制肠道菌群产生维生素K,使凝血机制发生障碍,因此具有潜在的致出血作用。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头孢菌素抗生素药物的用量大小,疗程长短直接有关。
(7)与乙醇联用产生“双硫醒”样反应。双硫醒能抑制乙醛脱氢酶,使饮酒者体内乙醛蓄积产生难受反应而用于戒酒。含硫甲基四氮唑基团的头孢菌素有类双硫醒的功能。当与乙醇联合应用时(喝酒或者接触酒精等),也可引起体内乙醛蓄积而呈“醉酒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