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团鱼,学名长吻鮠,属鲶形目,鲿科,鮠属。长吻鮠体长,吻锥形,向前显著地突出。口下位,呈新月形,唇肥厚,眼小。须4对,细小,无鳞,背鳍及胸鳍的硬刺后缘有锯齿,脂鳍肥厚,尾鳍深分叉。体色粉红,背部稍带灰色,腹部白色,鳍为灰黑色。属肉食性底层鱼类,喜夜晚捕食。耐低氧与家鱼相近,性成熟期为3龄,雄鱼比雌鱼个体大,每年4至6月产卵。

江团鱼是什么鱼?

江团鱼

学名叫“长吻鮰(鮠)”,因其吻部较一般鱼长,故学名称为长吻鮠。长吻鮠是中国特有的名贵淡水鱼之一。又称“鮠鱼(音:wei yu)”。湖北俗称“回鱼”,川西称之为“江团”,有人说它与鲥鱼、刀鱼、江河豚并称为长江“四鲜”。又称“肥沦”、“白吉”、“肥头鱼”。

英文名:longnose catfish。

江团鱼

1简介

江团鱼体延长,前部平扁,后部侧扁,下身略带粉红,粗长,腹部膨隆,尾呈侧扁。吻圆突,口腹位有须四对。眼小,体无

鳞,浅灰色。是肉食性淡水鱼类。长年生活在河流和江口底层。长江中下游地区。岷江流域部分地段均有。夏冬季节在深水区生活。阴历4、5月份沿长江洄游中揽

食。肉味鲜美,天然者价格昂贵。大者可达1米以上。近年养殖者增多,个头较小,价格也较适中。

这种鱼只见于大江大河的激流乱石之中,湖泊中极难见,溪或堰塘中不会有,生存水域一般都至少在10米以上深度。

其硕大厚实的膘,可干制成“鱼肚”,系名贵菜肴。长吻鮠体形近似锤形,身体灰白或灰黑色,周身光滑无鳞,粘液丰富。背鳍和胸鳍均有一根具自卫功能的硬刺。

武汉有道名菜叫做“豆瓣江团鱼”,细腻好吃,味辣。川西犍为县五通桥镇,这里是个大镇,离岷江不远。每逢达官贵人来到,主人必享之于“江团鱼”,是岷江名贵鱼种,极为好吃。

江团鱼一般为1500-2500克,少数个体可达10公斤。春冬两季,长江江口鮰鱼体状膘肥、肉质鲜嫩,正是品尝的最佳时令。

江团鱼

苏东坡曾写诗赞它曰:“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诗中道出了江团鱼的特别之处:肉质白嫩,鱼皮肥美,兼有河豚、鲫鱼之鲜美,而无河豚之毒素和鲫鱼之刺多。

2垂钓编辑

每年3--11月均可垂钓。而7--9月更好。垂钓江团鱼钓竿4--5米抗拉力强不易折断的手竿或海竿。钓线应选用8号以上尼龙线。可选用伊势尼8-11号鱼钩。钓点应选择沿江边陡坡回游窝。时间一般早8--10时和下午4--6时为好。雨天整日可钓。

钓饵可选用小虾、蚯蚓、蚂蝗、小泥鳅等,以大爪虾最好。[1] 

垂钓方法:

1、活虾钓法:此法先用黑蚯蚓穿在钩上在回游水中钓虾,一旦浮漂沉入水中,是虾吃食,应即将线绷紧,江团鱼见有虾在活动,常即扑上吞食,调头向逆流中游去,即可提干钓上江团鱼。

2、移位钓:这种钓法必须使用穿心坠。脑线长度一般可30厘米左右。最好站在码头或驳船上。如系逆水甩竿,将钩甩至钓点后放线,坠沉至水底后,用手拽住钓线,不松不紧使坠在水中随水流移动,诱鱼咬钩。如戏顺水甩钩,钩沉底后可适当横拉,或放线使坠钩顺水移动,诱于鱼咬钩。

3、定位钓:如水底杂物较多,可将铅坠改用螺母。用棉线拴结。将竿甩出至水中,顺流至钓点,坠沉底后将线绷紧,待于鱼咬钩,如无反应。提竿再甩。

掌握天候对钓江团鱼,甚重要。一般,近海的江段、江口退潮时,水急旋涡多,江团鱼集聚吃食。雷雨时江团鱼兴奋,活动频繁,吃食凶猛均是钓江团鱼的良好时机。

江团鱼是什么鱼?

中国特有的名贵淡水经济鱼类。

江团鱼属鲶形目,鲿科,鮠属,又名鮰鱼,它俗称江团鱼、肥坨鱼、肥王鱼,淮南人又称淮王鱼。因为它的鼻子比其它鱼长,所以被称为长鼻子。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流部分河段和主要支流下游水域。一般个体重量为1.0-5.0kg,为中型鱼类。

江团鱼肉质鲜美细嫩,营养丰富,历来被作为朝廷贡品。20世纪70年代以前,所有的渔业都依赖河流,人工养殖始于80年代,由于长期过度捕捞,该物种的生态资源已经严重枯竭。它们大多在池塘、笼子和工厂里养殖。

江团鱼的分布范围

江团鱼分布于中国东部的辽河、淮河、长江、闽江至珠江等水系及朝鲜西部,由于长期的区域差异,与长江相比,淮河长鼻鱼体型较小,生长速度较慢,体色不同。淮王鱼主要产于淮河寿县正阳关至凤台黑龙潭段。

江团鱼头较尖,吻特别肥厚,显著突出。须短,4对。眼睛很小,上面覆盖着一层膜。背鳍棘的后缘有锯齿。胸鳍棘前缘光滑,后缘薄弱。尾鳍上方有一个肥鳍。尾鳍14-18。尾鳍分叉。鱼体呈梭形,鲜黄色,光滑无鳞。随着季节和水温的变化,鱼的体色呈灰、蓝、白、粉红相间的状态。

江团鱼是什么鱼

江团鱼是长吻鮠,属于鲿科鮠属鱼类,体表为粉红色,背部为暗灰色,腹部偏白色,两侧分布有紫灰色斑块,且江团鱼是底层鱼类,栖息在水流较缓、石块较多的河湾处,养殖期间要定期巡池,每隔15天泼洒一次微生物制剂,保持水质清洁干净。

江团鱼是哪种鱼

江团鱼是长吻鮠,属于鲿科鮠属鱼类,体型偏长,前部较粗,后端较扁,头部偏大,背鳍较短,体色为粉红色,背部为暗灰色,腹部为颜色偏浅,两侧分布有紫灰色斑块,鱼鳍为灰黄色。

江团鱼的生活习性

江团鱼是底层鱼类,多生长在水流较缓、石块较多的河湾中,昼伏夜出,主要以水生昆虫、小型软体动物、小型鱼类为食,其最适生长温度在15-30度之间,不耐低氧,水溶氧量降至2.5毫升每升时,会出现浮头现象。

江团鱼的养殖方法

养殖江团鱼的过程中,要使用鱼粉、蚕蛹、肉骨粉、豆粕、麦麸、玉米、动物内脏等原料混合配制饲料,每天喂食两次,傍晚喂食量为全天喂食量的70%,而且养殖期间要定期巡池,每隔半月泼洒一次微生物制剂,保持水质清洁。

江团是什么鱼 江团简单介绍

1、江团鱼学名长吻鮠,又名鮰鱼。不同的地方,鮰鱼有不同的叫法,上海称“鮰老鼠”、四川名“江团”,贵州则唤之为“习鱼”。

2、江团是鲿科、鮠属鱼类。体延长,前部粗短,后部侧扁。头略大,后部隆起,不被皮膜所盖;上枕骨棘粗糙,裸露。吻颇尖且突出,锥形。口下位,呈弧形。唇肥厚。上颌突出于下颌。眼小,侧上位,眼缘不游离,被以皮膜。眼间隔宽,隆起。鼻须位于后鼻孔前缘,后端达眼前缘。鳃孔大。鳃盖膜不与鳃峡相连。鳃耙细小。体光滑无鳞。背鳍短,骨质硬刺前缘光滑,后缘具锯齿;其硬刺长于胸鳍硬刺,起点位于胸鳍后端之垂直上方。脂鳍短,基部位于背鳍基后端至尾鳍基中央偏后。臀鳍起点位于脂鳍起点之后,至尾鳍基的距离与至胸鳍后端几相等。胸鳍侧下位,硬刺后缘有锯齿。腹鳍小,起点位于背鳍基后端之垂直下方稍后,距胸鳍基后端大于距臀鳍起点。肛门约位臀鳍起点至腹鳍基后端的中点。尾鳍深分叉,上、下叶等长,末端稍钝。体粉红色,背部暗灰,腹部色浅。头及体侧具不规则的紫灰色斑块。各鳍灰黄色。

3、江团为底层鱼类。常在水流较缓、水深且石块多的河湾水域里生活。白天多潜伏于水底或石缝内,夜间外出寻食。觅食时也在水体的中、下层活动;冬季多在干流深水处多砾石的夹缝中越冬。主要以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甲壳类、小型软体动物和小型鱼类为食。分布于中国东部的辽河、淮河、长江、闽江至珠江等水系及朝鲜西部,以长江水系为主。

4、江团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滋补营养佳品。富含生物小分子胶原蛋白质,是人体补充合成蛋白质的原料,以水溶液的形式贮存于人体组织中,易于吸收,食用后对身体有一定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