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血封喉,又名箭毒木,多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雨林中,乔木,高25至40米,胸径30至40厘米,具乳白色树液,树皮灰色,春季开花,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是一种剧毒植物和药用植物,箭毒木的乳白色汁液含有剧毒,一经接触人畜伤口,即可使中毒者心脏麻痹,血管封闭,血液凝固,以至窒息死亡,所以人们称它为“见血封喉”,分布于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广西、云南南部、斯里兰卡、印度包括安达曼群岛、缅甸、泰国、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见血封喉”是一种什么植物椿核獤

见血封喉(学名:Antiaris toxicaria

Lesch.),又名箭毒木,多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雨林中,乔木,高25-40米,胸径30-40厘米具乳白色树液,树皮灰色,春季开花。

见血封喉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是一种剧毒植物和药用植物。箭毒木的乳白色汁液含有剧毒,一经接触人畜伤口,即可使中毒者心脏麻痹(心率失常导致),血管封闭,血液凝固,以至窒息死亡,所以人们称它为“见血封喉”。分布于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广西、云南南部。。斯里兰卡、印度(包括安达曼群岛)、缅甸、泰国、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见血封喉”的植物是什么?

箭毒木也叫“见血封喉”,它是一种落叶乔木,一般高25~30米。树干通直,树冠庞大,枝叶有粗毛。箭毒木多分布在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我国的海南岛、云南和广西等地也有少量分布。它的树皮和叶子中有一种白色的乳汁,毒性非常厉害。这种毒汁如果进入眼中,箭毒木。箭毒木名字的意思是,这种树的树汁可作箭毒,涂在箭头上可毒死野兽。会使眼睛顿时失明。它的树枝燃烧时放出的烟气,熏人眼中,也会造成失明。箭毒木名字的意思是,这种树的树汁可作箭毒,涂在箭头上可毒死野兽。为什么又叫它“见血封喉”呢?因为用这种树汁制成的毒箭,射中野兽之后,3秒钟之内能使野兽血液迅速凝固、心脏停止跳动而造成死亡。这种有毒的树汁碰到人皮肤伤口上,也会造成死亡。因此,人们给了它这个可怕的名字,形容其毒性之强。

古人打猎都喜欢使用毒箭,即使再凶猛的野兽,中了毒箭也会应声倒地。如果你在傣家人中间生活一段时间,就能听到关于箭毒木毒杀野兽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勇敢的猎人率众人外出时,正遇一只猛虎。猎人先向老虎射了一箭,老虎未被射死,反而疯狂地向猎人扑去。猎人机警地爬上大树,折断一根树枝使劲朝猛虎的嘴扎去,老虎立刻倒地而死。猎人见虎已死,心中暗暗思量:莫非此树有毒?他对众人说,我想亲口尝尝树枝,看它是否有毒。说完之后,他咬了一口树枝,顷刻身亡。众人见后,方知这种树木有剧毒。傣族人称这种树木为“戈贡”。

箭毒木的毒性如此厉害,可算是自然界中剧毒的树木了。然而,箭毒木形成剧毒的原因是什么?目前人们尚无法弄清楚。

见血封喉是一种什么植物

见血封喉是一种剧毒植物和药用植物。

19世纪中叶,英国殖民军入侵马来群岛,当地土人奋起反抗,他们用一种箭头蘸过植物乳汁的箭抵御英军,英军中箭即亡,死伤惨重,以致闻箭丧胆,还不知是怎么死的。土人箭上蘸的是什么厉害的毒药呢?它就是世界上最毒最毒的树一箭毒木的乳汁。

箭毒木也叫见血封喉树,它是桑科植物的成员。乳汁中含有弩箭子甙、见血封喉甙、铃兰毒甙、铃兰毒醇甙、伊夫草甙、马来欧甙等多种有毒物质。当这些毒汁由伤口进入人体时,就会引起肌肉松弛、血液凝固、心脏跳动减缓,最后导致心跳停止而死亡。

见血封喉

又名箭毒木,多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雨林中,乔木,高25-40米,胸径30-40厘米;具乳白色树液,树皮灰色,春季开花。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是一种剧毒植物和药用植物。

箭毒木的乳白色汁液含有剧毒,一经接触人畜伤口,即可使中毒者心脏麻痹(心率失常导致),血管封闭,血液凝固,以至窒室息死亡,所以人们称它为见血封喉。分布于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广西、云南南部。斯里兰卡、泰国、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