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基态原子,就是原子中的所有电子都占据能量最低的轨道,且使整个原子体系能量最低。原子中原子核和各个电子都尽可能处于最低能级,从而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的状态叫基态。而处于基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基态只有一个,基态以外的状态都是激发态。

一般的原子核的能级分布遵守boltzman统计,但其能级间隔相差很大,事实上除了核反应外,通常的物理化学变化中,原子核总是处于基态的。故而基态原子有时不提原子核处于基态,而只说电子处于基态。

什么叫基态原子?

基于样品中的基态原子对该元素的特征谱线的吸收程度来测定待测元素的含量。
一般情况下原子都是处于基态的。
当特征辐射通过原子蒸气时,基态原子从辐射中吸收能量,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当特征辐射通过原子蒸气时,基态原子从辐射中吸收能量,最外层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原子对光的吸收程度取决于光程内基态原子的浓度。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近似的认为所有的原子都是处于基态。
因此,根据光线被吸收后的减弱程度就可以判断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这就是原子吸收光谱法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
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依椐处于气态的被测元素基态原子对该元素的原子共振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而建立的。该法具有检出限低准确度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等优点。
在温度吸收光程,进样方式等实验条件固定时,样品产生的待测元素相基态原子对作为锐线光源的该元素的空心阴极灯所辐射的单色光产生吸收,其吸光度(A)与样品中该元素的浓度(C)成正比。即 A=KC 式中,K为常数。据此,通过测量标准溶液及未知溶液的吸光度,又巳知标准溶液浓度,可作标准曲线,求得未知液中待测元素浓度。
该法主要适用样品中微量及痕量组分分析。
原子吸收光谱仪在结构上可以分为单光束型光谱仪和双光束型光谱仪

基态原子是什么意思


基态的解释

原子、原子核等所具有的各种 状态 中能量最低、也最 稳定 的状态。

词语分解

基的解释 基 ī 建筑物的根脚:基石。 基础 。 奠基 。 根本的,起始的:基本。基业。基层。基点。基准。 根据:基于。 化学上化合物的分子中所含的一部分子原子被看作是一个单位时,称作“基”:基团。基态。氨基。羧基。 态的解释 态 (态) à 形状,样: 态度 。状态。 姿态 。形态。神态。动态。静态。事态。情态。常态。 变态 。体态。生态。 一种语法范畴,多表明句子的主语和 动词 之间 关系。 部首 :心。

原子的基态是什么意思

是指原子的能量最低状态。处于基态的原子最为稳定。不受外界作用时,原子可无限长时间处于基态 ,因此原子基态能级的宽度为零。通常在没有外加激发条件下,由于热运动,并非全部原子都处于基态。热平衡时,原子在各能态上的分布遵从玻耳兹曼分布律。在常温下,绝大多数原子处于基态。在外加激发条件下,原子吸收能量跃迁到较高的原子激发态。

基态是指什么?

基态是指在正常状态下,原子处于最低能级,这时电子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运动的这种定态;激发态指原子或分子吸收一定的能量后,电子被激发到较高能级但尚未电离的状态。

1、基态。

原子基态是指在原子当中,体系的不同量子态由电子轨道刻画,不同的电子轨道具有不同的能量,氢原子有一个电子绕核运动,有某些固定轨道可供它占有。

如果这个电子在围绕原子核的半径最小轨道内,则原子的能量最低,称此为原子的基态。如电子在更大的半径上,则原子能量更高,处于激发态。而将一个电子从原子的基态移除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游离能。

2、激发态。

激发是在任意能级上能量的提升。在物理学中有对于这种能级有专门定义:往往与一个原子被激发至激发态有关。

在量子力学中,一个系统(例如一个原子,分子或原子核)的激发态是该系统中任意一个比基态具有更高能量的量子态(也就是说它具有比系统所能具有的最低能量要高的能量)。

一般来说,处于激发态的系统都是不稳定的,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一个量子(例如一个光子或是一个声子)在发生自发辐射或受激辐射后,只在能量被提升的瞬间存在,随即返回具有较低能量的状态(一个较低的激发态或基态)。

这种能量上的衰减一般被称为“衰变”(decay),它是“激发”的逆过程。持续时间较长的激发态被叫做亚稳态(metastable)。

扩展资料:

以最简单的氢原子为模型来讨论这一概念。

氢原子的基态对应的是氢原子中唯一的一个电子处于可能达到的最低的原子轨道(也就是波函数呈球形的1s轨道,它具有最小的量子数)。

当外界向该原子提供能量时(例如,吸收一个具有一定能量的光子),原子中的电子就可以提升到激发态(这时它的量子数比可能的最小的量子数至少多1)。如果入射光子能量足够大,该电子会从对于该原子的束缚态中被“打”出来,失去了电子的原子即离子化了。

在被激发后,原子会以发射一个具有特定能量的光子的形式回到能量较低的激发态(或是基态)。处于不同激发态的原子发射的光子具有不同的电磁波谱,这显示出它们各自独特的谱线(亦称“发射线”)。

这些谱线中,以氢原子为例的氢原子光谱(亦称“氢线”),含有莱曼系(Lyman series)、巴耳末系(Balmer series)。

以及帕申系(Paschen series)、布拉开线系(Brackett series)、蒲芬德系(Pfund series)及汉弗莱斯系(Humphreys series)。

处于较高激发态的原子被称为里德伯原子。一个由高度激发的原子组成的系统可以形成寿命较长的凝聚激发态,例如完全由激发态原子组成的凝聚相——里德伯物质(Rydberg matter)。氢气同样可以在加热或通电的条件下进入激发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激发态

元素的基态原子是什么意思?搞不清基态原子和基态电子。

基态原子就是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 它经过吸收能量然后就会发生能级跃迁 能级跃迁就是原子的电子迁移到较高能量的一些位置上去 形成激发态原子 基态原子/电子 就是平时没有吸收能量的 最低能量的原子/电子

基态原子是什么?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
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例如电子可以从1s跃迁到2s、6p……相反,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能量较低的激发态乃至基态时,将释放能量。光(辐射)是电子释放能量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许多可见光,如灯光、霓虹灯光、激光、焰火……都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释放能量有关。不同原子还原成基态原子所放出的能量不同,光的波长也不同,因此可以用光谱分析的形式检验原子

怎样判断原子或离子的电子组态是基态,激发态还是不可能的组态?

原子基态:电子构型符合构造原理、洪特规则,整个原子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原子激发态:能量不是最低,但是满足每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含有两个自旋方向不同的电子,即满足同一原子中没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

不可能组态:一个原子轨道中含有3个电子,或含有的两个电子自旋方向相同,这是不可能的。

扩展资料:

激发态分子具有大于化学键离解能的激发能时,便解离成分子碎片,其中超过化学键离解能的部分变为分子碎片的动能。通过激发能在分子间的转移,会形成激基态复合物,发生电子转移和化学反应(如加成、脱氢反应)等。

电离辐射(或电磁辐射)与物质作用中,当转移到原子或分子的能量低于其电离电位而又足以使电子跃迁到较高能级时,原子或分子处于激发态。激发态和基态具有不同的位能曲线和平衡核间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激发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