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内质子数就是原子核内的质子的个数。

质子显正电,中子不带电,所以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原子序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就在原子核内。

核内质子数和质子数是不是同一个量

是的。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就在原子核内,所以说核内质子数也就是质子数。
质子数(Proton number)就是质子的数量。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什么是质子数

质子数(Proton number)就是质子的数量,质子数的计算转换方法是: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组成
质子数(Z)=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阳离子的电荷数
质子数(Z)=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阴离子的电荷数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核的组成
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不是分两层)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有多少个质子就带多少单位正电荷,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就叫核电荷数,
所以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 我们常说氧原子的“核电荷数”是8,也就是指明氧原子的质子数是8。
我们也可以根据原子序数判断元素的质子数, 例如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氧原子的质子数是8,氧原子核外电子数是8。
这是因为每一个电子是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而整个原子是不显电性的即电中性的,因此核电荷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中子数是什么?

质子数就是质子的数量,中子数即原子核中的中子数目,求法是相对原子质量减去质子数。中子(Neutron)是组成原子核的核子之一。虽然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核内的质子数目确定的,但是如果没有中子,由于带正电荷质子间的排斥力(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就不可能构成除氢之外的其他元素。

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不是分两层)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有多少个质子就带多少单位正电荷,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就叫核电荷数,所以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 我们常说氧原子的“核电荷数”是8,也就是指明氧原子的质子数是8。

我们也可以根据原子序数判断元素的质子数, 例如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氧原子的质子数是8,氧原子核外电子数是8。这是因为每一个电子是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而整个原子是不显电性的即电中性的,因此核电荷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

什么是核外电子,核内质子数,荷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属原子结构常识。
原子是由一个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原子核外面的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组成的。
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荷的“中子”组成的。原子核中可能没有中子,但是一定有质子。
核外电子----就是原子核外面的电子。
核内质子数----就是原子核内的质子的个数。
核电荷数----就是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数量上与核内质子数相等。
核外电子数----就是原子核外面的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的个数。
一个中性原子中,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什麽意思? 核外电子数是什么意思?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原子核外电子构成的。而元素周期表的排布是由核电荷数为依据的,也就是说原子序数是由核电荷数决定的,所以,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而一般情况下,原子不显电性,呈中性。这时正电荷等于负电荷,核内质子带正电荷,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这样核电荷数就等于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带负电荷,也是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所以核内质子数就等于核外电子数。这样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等量代换就可以得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但在化合物中的原子经常电,这时核内质子数就不等于核外电子数。比如负1价的阴离子,核外电子数就比核内质子数多一个单位电荷。核外电子数就是原子核周围的电子数,它也是构成原子的一部分。

扩展资料:

在原子里,原子核位于整个原子的中心,电子在核外绕核作高速运动,因为电子在离核不同的区域中运动,我们可以看作电子是在核外分层排布的。

按核外电子排布的3条原则将所有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在该原子核的周围,发现核外电子排布遵守下列规律:原子核外的电子尽可能分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上(离核较近)。

若电子层数是n,这层的电子数目最多是2*(n^2)个;无论是第几层,如果作为最外电子层时,那么这层的电子数不能超过8个,如果作为倒数第二层(次外层),那么这层的电子数便不能超过18个。

这一结果决定了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按最外层电子排布相同进行归类,将周期表中同一列的元素划分为一族;按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来进行划分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