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社交场合,走路往往是最引人注目的身体语言,军营里总是严谨有序而充满活力,是因为军人们个个步履方正稳健,团队行进又整齐规范。
1、并行:两人并行,并排行走,尊贵的位置在右边;三人并行,尊贵的位置则在中间;四人并行,分前后两排行走或单列前行。
2、上下楼梯:坚持右上右下原则。上下楼梯、自动扶梯的时候,都不应并排行走,而要从右侧上下。
3、课间活动时间,要轻声慢步,在走廊上可以两人一排并列行走,如有三人时,按前后顺序排成一列行走,严禁三人及三人以
什么是行走之礼
行走之礼即行走的礼节。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社交场合,走路往往是最引人注目的身体语言,军营里总是严谨有序而充满活力,是因为军人们个个步履方正稳健,团队行进又整齐规范。
1、并行:两人并行,并排行走,尊贵的位置在右边;三人并行,尊贵的位置则在中间;四人并行,分前后两排行走或单列前行。
2、上下楼梯:坚持右上右下原则。上下楼梯、自动扶梯的时候,都不应并排行走,而要从右侧上下。
3、课间活动时间,要轻声慢步,在走廊上可以两人一排并列行走,如有三人时,按前后顺序排成一列行走,严禁三人及三人以上一排并列行走。
礼仪由来:
有一种观点认为,礼仪起源于祭祀。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礼”字的解释是这样的:“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声”。意思是实践约定的事情,用来给神灵看,以求得赐福。“礼”字是会意字,“示”指神,从中可以分析出,“礼”字与古代祭祀神灵的仪式有关。
古时祭祀活动不是随意地进行的,它是严格地按照一定的程序,一定的方式进行的。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指出:“礼之起,起于祀神,其后扩展而为人,更其后而为吉、凶、军、宾、嘉等多种仪制。”这里讲到了礼仪的起源,以及礼仪的发展过程。
行走礼仪有哪些
行走礼仪有哪些
行走礼仪有哪些,行走时我们每个人出生以来都必备的一种日常生活行为,但是行走也是有礼仪要学习的,包括行走让道,靠右行走等等都是我国的行走礼仪,那么行走礼仪有哪些,我们应该怎么学习呢,下面分享给你们
行走礼仪有哪些1一、遵守行走礼仪方显修养
1、两人并行的时候,右者为尊;两人前后行的时候,前者为尊;三人并行,中者为尊,右边次之,左边更次之;三人前后行的时候,前者就是最为尊贵的。
2、如果道路狭窄又有他人迎面走来时,则应该退至道边,请对方先走。路过居民住房时,不可东张西望,窥视私宅。
二、街道行走礼仪
1、行走路线要固定
一个人独步街头,行走的路线应尽量成为直线。如果不是寻找失物,就不要在行进中左顾右盼,东张西望。
2、遵守行走规则
步行要走人行道,行人靠右,并且让出盲道。过马路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走人行横道、天桥或地下通道,切忌图快捷翻越绿化带、隔离栏。
3、行走也要有风度
(1)男女同行的`时候,男士应该主动走在靠近街心的一边,让女士靠自己的右侧行走。
(2)恋人同行,不要勾肩搭背、搂搂抱抱,女士只能轻挽住男士手臂。
(3)街上行走时,随带物品最好提在右手上,若有同龄男士在,物品应由男士代劳。
4、约束不良行为
行走时不要吃食物。不要在路上久驻攀谈或是围观看热闹,更不能成群结队在街上喧哗打闹。
三、上下台阶的礼仪
1、行走讲究次序
上下台阶,应注意一步一阶,不可并排而行挡住后人;上楼梯时,应让尊者或女士走在前面;下楼梯时,尊者或女士应走在一人之后。
2、上下注意安全
雨天地面潮湿,台阶容易湿滑,上下台阶不可推搡前面的行人或硬行抢道。
行走礼仪有哪些21、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动作,走姿是一种动态的美。“行如风”是用风行水上来形容轻快自然的步态。正确的行走姿势是:轻而稳,胸要直,头要抬,肩放松,眼睛要平,脸上带着微笑,手臂自然摆动。
2、行走时,上身应保持挺直的姿势,双肩应平稳,手臂应自然摆动,手臂距离身体30-40厘米。
3、腿部应该是大腿带动小腿,脚跟先落地,保持平稳的步态。
4、节奏均匀、节奏流畅,使人精力充沛。
5、步幅大小应根据身高、着装和场合进行调整。
6、妇女穿裙子、旗袍、高跟鞋时,步幅要小一些;穿休闲裤时,步幅要大一些,突出穿着者的美丽和活泼。穿高跟鞋时,女性在穿高跟鞋时尤其要注意膝关节的挺直,否则会给人“登山步”的感觉,有失美观。
什么是行走举止礼仪?
对走姿的要求是“行如风”,即走起路来像风一样轻盈。当然,不同情况对行走的要求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标准的行走姿势,要以端正的站立姿势为基础。
基本要领是双目向前平视,面带微笑收下颌。上身挺直,头正、挺胸收腹,重心稍前倾。手臂伸直放松,手指自然弯曲,摆动时要以肩关节为轴,上臂带动前臂向前,手臂要摆直线,肘关节略屈,前臂不要向上甩动,向后摆动时,手臂外开不超过30度。前后摆动的幅度为30~40厘米。
走路时姿势美不美,是由步度和步位决定的。步度,是指行走时两腿之间的距离。步度一般标准是一脚踩出落地后,脚跟离未踩出一脚脚尖的距离恰好等于自己的脚长。身高超过1.75米以上的人的步度约是一脚半长。步位,是指你的脚下落到地上时的位置。走路时最好的步位是两只脚所踩的是一条直线而不是两条平行线。
走路用腰力,要有韵律感。如果走路时腰部松懈,就会有吃重的感觉,不美观;如果拖着脚走路,更显得没有朝气,十分难看。要保持优雅的步姿可以记住以下几句口诀:“以胸领动肩轴摆,提髋提膝小步迈,跟落掌接趾推送,双眼平视背放松。”走路的美感产生于下肢的频繁运动与上体稳定之间所形成的对比和谐,以及身体的平衡对称。要做到出步和落地时脚尖都正对前方,抬头挺胸,迈步向前。
走路时应注意,最忌内八字和外八字;不要弯腰驼背、歪肩晃膀;不要步子太大或太碎;走路时不要大甩手,扭腰摆臀,左顾右盼;上楼不宜低头翘臀,下楼不宜连蹦带跳;不要双腿过于弯曲,走路不成直线;不要脚蹭地面;不要双手插裤兜;多人一起行走不要排成横队;有急事要超过前面的行人,不得跑步,可以大步超过并转向被超越者致意道歉。
举止行为体现一个人的修养,现代人应做到行为文明、举止得当。交谈和出席任何场合都要符合一定的标准,注意细节,才能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长期以来人们在举止方面有约定俗成的规则,基本要求是人们的言行举止在不同场合要使用得当。
礼貌举止有点头、举手、起立、鼓掌、拥抱。具体要求有如下几方面。
首先是点头。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礼貌举止,经常用于与熟人打招呼。用点头来打招呼时,点头者应用眼看着对方,面部略带微笑,等对方有表示时再转向他方。点头打招呼也可以在较大的迎送场合使用,当迎送者较多或距离较远时可以用点头表示敬意,也可以点头和握手配合使用。
其次是举手。这是一种与对方较远或交臂而过时间仓促时的打招呼方式,也是一种常见的礼貌行为举止。由于条件所限,打招呼是最合适的,用这种随机的礼貌举止可以消除对方的误会,并感到与正常招呼差不多的满意。这种方式不但可以表示认出对方,而且还可以在短距离内表达你的敬意。
再次是起立。这是一种在较正式场合使用的,位卑者向位尊者表示敬意的礼貌举止。常用于集会时对报告人到场或重要来宾莅临时致敬。
第四是鼓掌。这是在社交场合表达赞许或向别人祝贺等感情的礼貌举止。正式的社交场合,重要人物出现、精彩演讲或表演结束皆可鼓掌。
第五是拥抱。这是传达亲密感情的礼貌举止。在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应用广泛。我国通常用于外交活动中的迎来送往场合,偶尔也用于久别重逢、误解消除等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强烈感情的特殊场合。
不礼貌的举止主要有以下几种,它会影响到你的气质,一定要避免。
第一,抖动腿脚。抖动腿脚能消除紧张情绪,也适合办公室一族锻炼腿部。但在社交场合却是一种很不文明的举止,是缺乏自信心的下意识举动,而且,抖动腿脚还会带动座椅摇动影响他人,让人反感。
第二,挠头摸脑。在交谈中下意识地挠头摸脑也是一种不文明的举止。这个举动经常被人忽视不注意,这种不自然的动作既不卫生,又显示出你的拘束与怯场,会造成他人对你的轻视,认为你社交经验少。
第三,揉鼻挖耳。在公开场合,揉鼻挖耳都是不文明的举止,它不但容易给人带来感官上的刺激,而且还会让人感到你很傲慢、不懂礼貌。
另外,还要注意,在交际中,男士应表现出刚劲、强壮、英勇和威武之态,给人一种强壮的美感,而不要忸怩作态。阳刚的表现不等于粗野,满口脏话,衣冠不整,不拘小节,也不是故作姿态、装腔作势,这样是“粗野”,是一种缺少教养的表现。良好的表现是要在交际中自然大方、从容不迫、谈笑自如,说话和气、文雅谦逊,尊重别人。而当男士以主人的身份出现时往往是社交成败的关键,他要热情地接待每一位来访者。对来访者相见时,要热情地握手问候,分别时要礼貌道别。
在交际中女士则要表现得举止优雅得体,要表现出女性的温柔、娴静、典雅之美,动作要轻柔自如,经常面带微笑,笑容自然,使人感到亲切友善,在公开社交场合,女士举止应自然大方,不要忸怩作态,不要轻佻,更不可挤眉弄眼,过分地装出副笑脸,给人的感觉就如同献媚。在青年男女共同社交场合,女子之间切忌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以及发出一些使人莫名其妙的笑声。女士担任主人的职务时应注意男士的处境,当一位男士身处几位女士之中,他会感到不自然。这时女主人应主动“出击”,找出共同话题。当女士被男士邀请时,不要断然拒绝或含糊其辞,如不能赴约,应给以解释或婉言谢绝,更不可出言不逊使人难堪。
在与人来往时,除了需要避免不文明举止外,与人交谈时还应该注意交谈时双方的距离。距离过近或过远都会有失礼貌。距离过远,会使交谈者误认为不愿与之接近,有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距离过近,稍有不慎就会把唾沫溅到别人脸上,或者口中或身上的异味被别人闻到,令人生厌。如果对方是异性,对距离的保持不适当,还会使之戒备或者被他人误会,特别是未婚男性与未婚女性之间。如果男性有吸烟史或口臭等口腔之疾,更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不要忘乎所以地谈论,要考虑别人的感受。那么,与人交谈时到底保持怎样的距离才算合适呢?这主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礼貌距离是0~45厘米为亲密距离,45~120厘米为熟人距离,120~300厘米为社交距离;360~800厘米为公众距离。
什么是四仪八礼?

目录
声明:词条人人可编辑,创建、修改和认证均免费
详情
 4
八礼四仪
江苏省“八礼四仪”中,“八礼”指“仪表之礼”、“仪式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餐饮之礼”。“四仪”指入学仪式(7岁)、成长仪式(10岁)、青春仪式(14岁)、成人仪式(18岁),以此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学生文明礼仪日常行为表现情况将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评优评奖的依据之一。
中文名
八礼四仪
现实意义
引导未成年人未来的行为准则
现实意义
八礼:
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

具体:
仪表之礼,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餐饮之礼,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言谈之礼,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待人之礼,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行走之礼,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观赏之礼,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游览之礼,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仪式之礼,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四仪:
是以7岁、10岁、14岁、18岁为重要节点,分别组织举行寓意深刻、庄重简朴的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
八大文明礼仪
八大文明礼仪
八大文明礼仪,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中国人在生活中是非常注重礼仪的,特别是一些文明礼仪,八礼是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面详细了解八大文明礼仪内容
八大文明礼仪11、仪表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表情状态、身体姿态、面容发型、穿着打扮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2、餐饮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家庭日常就餐、公共场所用餐、社会交往聚餐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3、言谈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日常言语交谈、正式场合交流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4、待人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日常生活、特定场合交往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5、行走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徒步行走、乘用交通工具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6、观赏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观看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场合讲究文明礼仪,做到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7、游览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外出旅游、参观时讲究文明礼仪,做到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8、仪式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参加升国旗、入队、入团、毕业、传统民俗等仪式活动时讲究文明礼仪,做到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八大文明礼仪2一、仪表之礼
1、勤洗头、洗澡,头发、身体无异味。
2、指甲里无污垢。
3、不当众挖鼻孔、掏耳朵。
4、勤换衣服、鞋袜,保持仪表整洁。
5、坐立姿态端正,在公共场合不东倒西歪。
6、保持书包和个人物品整洁。
7、站立时抬头挺胸。
二、餐饮之礼
1、吃饭时不咂嘴,不口含食物说话。
2、夹菜时不在盘中挑拣。
3、等候家人一起吃饭。
4、在公共场所就餐时不追逐嬉闹。
三、言谈之礼
1、对师长不直呼其名,使用敬语。
2、接听电话先说“您好”,通话结束说完“再见”,再挂电话。
3、不用带侮辱性的绰号称呼别人。
4、在校园和公共场所讲普通话。
5、不说脏话谎话。
四、待人之礼
1、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并表示祝福。
2、尊重老师劳动,上课认真听讲。
3、遇人面带微笑。
4、进别人房间先敲门,得到应允再进入。
5、用他人的东西,应先征得他人同意,用后及时归还并致谢。
6、用零花钱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
五、行走之礼
1、认识交通标识,遵守交通规则。
2、上学放学时走规定路线。
3、乘车有序排队,不拥挤、不插队。
4、上下楼梯靠右行,不上跑、不下跳,不并排前行,不推挤他人。
5、乘自动扶梯靠右站立,空出左侧通道。
6、不乱按电梯的按钮。
六、观赏之礼
1、提前入场,对号入座。
2、不随意走动,不高声讲话。
3、瓜皮果壳放入垃圾袋,自觉带离场馆或送入垃圾箱中。
4、不站立和在通道观看。
5、观看结束有序离场,不拥堵通道、出口
七、浏览之礼
1、便后及时冲水,不随地大小便。
2、不触摸文物,在景物上不画写、不划刻。
3、不追、捉、打、喂动物。
4、不攀爬景区设施。
5、带走自己产生的'所有垃圾。
八、仪式之礼
1、升国旗时脱帽、注视国旗行队礼,唱国歌声音响亮。
2、参加入学礼、入队仪式、毕业仪式等活动时,着装整洁,少先队员佩戴红领巾或队徽。
3、仪式活动中按规行礼,肃立倾听,不随意交流、走动。
4、春节向师长拜年。
5、清明祭扫不穿鲜艳衣服。
八大文明礼仪3八礼四仪是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未成年人中开展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八礼:仪表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仪式之礼。
具体:
仪表之礼,衣着得体、发型自然。
餐饮之礼,爱惜粮食、节俭用餐。
言谈之礼,心平气和、耐心倾听。
待人之礼,友爱伙伴、宽容礼让。
行走之礼,礼让三先、扶老助弱。
观赏之礼,爱护环境、专心欣赏。
游览之礼,爱护文物、尊重民俗。
仪式之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
扩展资料:
四仪
7岁:入学仪式,让刚入学的小学生感受学习乐趣、感知礼仪规范。
10岁:成长仪式,让小学三到四年级的学生学会感恩、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
14岁:青春仪式,让中学生学会交往沟通,迈好青春第一步。
18岁:成人仪式,让年满18周岁的学生懂得成人之责,不断完善自我,立志成才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