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游戏”即图灵测试”,影片中Turing这样和抓了他的警察这么解释模仿游戏”:机器当然无法像人类一样思考,机器与人类是不一样的,有趣的是,如果某个东西与你的思考方式不同,那是否说明它不会思考?你看,我们允许人类之间的种种差异,你喜欢草莓,我讨厌滑冰,你看悲伤的电影会哭泣,我对花粉过敏,不同的口味,不同的选择,意义究竟在哪?如果我们并不会因为大脑运作方式不同而质疑思考方式的不同,我们如此对待另一个人的大脑,为什么我们不能对一个由铜线与钢铁铸成的大脑,抱有相同态度呢?”他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人与人的思考方式不一样,同性恋只是爱情的选择不同,或者每个人的行为方式不同,难道这就代表这个人有病或非人类了?社会可以宽容喜欢不同东西的人们,为什么不能宽容同性恋和怪胎”。

模仿游戏”即图灵测试”,出自图灵发表的一篇《计算机器与智能》。机器能否模拟人像人一样思考?” 故称模仿游戏。

如何评价模仿游戏?

模仿游戏虽然是打着艾伦图灵传的改编,但是大概是为了戏剧效果,所以把艾伦图灵的一些生活小细节给修改了,比如说艾伦图灵其实从没有掩饰过自己是GAY,甚至平日与同僚们聊天时他也会有意无意的吐露自己的性向,艾伦图灵一生挚爱的确是克里斯托弗没错,但是身为一个正常生理状态的男人,艾伦图灵之后也曾经谈过几段恋爱,当然了,最后都没什么结果,我在这里是写电影的观后感,并不是要八卦艾伦本人,所以想要了解他的黑历史的人请移步正版艾伦图灵传。好了,言归正传。说说电影里的艾伦图灵,首先由卷福所饰演的技术宅艾伦图灵,不得不承认的是他本人的气质就有些偏向于死宅变态社交机能障碍,所以由他扮演艾伦图灵真的是很合适不过。

是天才必有过人之处,片中的小图灵隐忍又坚强,将那份不可言说的情愫与自己的天赋结合,年纪虽小,但其在数学 、密码学上的才能已若隐若现。镜头切换,青年的图灵意气风发,带着所有恃才傲物的人才有的桀骜, 向英国政府的军官毛遂自荐——“我知道你需要我多过我需要你。”这是有底气的人才能说出来的话。二战中,参与破译德国密码工作的图灵大放异彩,当别人绞尽脑汁思考密码时,他却另辟蹊径,研发了具备人工智能的机器去帮助破译Enigma,饱受质疑后最终为盟军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才能。在此感谢本尼迪克特的演技,将一个天才的不善交际,结巴偏执表现的惟妙惟肖,更把一个天才对天赋的执着与灵光一现的刹那光火再现的栩栩如生。

是天才更有与不同之处。因为从小与周围人格格不入,受人欺凌。小图灵对解救自己的克里斯多夫萌生出超越的友情的依恋,在俩人上课传的纸条上一笔一划写出对应的 I LOVE YOU,而这份因克里斯多夫的离世无疾而终的同性之情,最终像颗小小的种子,生根发芽,定了图灵一生的性向,为他后来的不幸遭遇埋了伏笔。有时候我们很难说到天才到底是因为自己在某方面的缺陷感到自卑而在其他方面拼命发展最终成了天才,还是说因为一个人在某方面天赋异禀招来一些庸人放大他们在别处的小缺憾以试图解释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和自己为何平庸以彰显万物有序、上帝公平。

这部电影让我很容易想到其他电影里的天才,比如说 《心灵捕手 》中那个外表玩世不恭,内心没有安全感,喜欢在别人离开之前先离开别人的数学神童;又比如说 « 她比烟花寂寞 »里让人既羡又怜的杰奎琳杜普拉。这些天才似乎有一个共同之处 :一方面,过人的天赋已经为他们铺好了一条康庄大道,只等他们一路走开,享受鲜花荣誉和别人钦羡的眼光;另一方,天赋又像是一个美丽的诅咒,在内心深处,他们画地为牢,蜷缩在一个只有自己的世界,别人进不来,他们也出不去。

影片里,图灵与JOAN CLARKE在一起的片段显得节奏欢快,色彩明艳,差点让我以为这会是一个金童玉女珠联璧合的欢快结局,一度还在心中起疑图灵什么时候换了性向。但导演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当图灵像JOAN坦白自己是,这位聪慧的姑娘说出的话在我心中激起涟漪 :“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去爱对方,我们可以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式去生活,你不会是个完美丈夫,我也没有打算当个完美的妻子……我们心灵相通,因为我在乎你,你也在乎我,而且我们比其他任何人更能懂对方,这比大多数婚姻都好的多。”虽然这对白没有让两人关系峰回路转,但却道出一个真谛:对一段男女关系来说,肉体的吸引也许会厌倦,精神契合却妙不可言。“ 相看两不厌”——所谓 soul mate, 大概是说,除去性吸引力,你依然是完美伴侣。

至于影片为什么叫《模仿游戏》,谁模仿了谁?影片的最后也许可以让我们找到答案,三条时间线的最后一条线里,被审讯的图灵对警察说出这么一番话:这是个游戏,一个模仿游戏……人和机器有什么区别?最本质的区别是,人有不同的想法,机器却没有。有趣的是,如果某个东西与你的思考方式不同,那是否说明它不会思考?你看,我们允许人类之间有种种差异,你喜欢草莓,我讨厌滑冰,你喜欢看书,我对花粉过敏…… 如果我们不会因为大脑运作方式的不同而质疑思考的方式,我们为什么不能对一个由铜线和钢铁铸成的大脑,抱有同样的态度呢……你怎么评价我?我是一个好人?坏人?有贡献的人?还是一个罪人 ?

依我之见,图灵研发的人工智能机像人类一样去思考,这是模仿游戏表面的含义;另一面,在当时的英国,被认为有罪且伤风败俗。酒吧里图灵的同事对他说,你不能告诉任何人你是,这是个秘密。于是图灵一生都在模仿其他异性恋的人,可不幸还是因此遭受迫害。回到刚才图灵的那段对白,“你喜欢草莓,我讨厌滑冰”,性取向无非也是一个喜好的偏向,或天生或被后天经历影响,但这都是非理性且个人无法控制的事情,有的人对同性砰然心动,就如同你因为异性魂牵梦萦,你能忍住热恋时不对异性喜欢的无可救药吗?可惜在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渺小的相似,又惯于把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当准则,我始终认为不管是大到社会风气、文化文明,还是小到人际关系、相处之道,真正的成熟应该是兼容并包,求同存异。承认并尊重个体的差异性,理性批判,才能越宽容,越繁荣。

写到末尾,刚提笔时对电影的迷惘终于云消雾散。这本就是一部让人内心五味杂陈的电影,不再想导演要着重表达哪个主题,二战?电脑的诞生进化史?毕竟这些元素全都出现在图灵令人感慨的一生,老老实实当作传记电影看就对了,至于感想,那是每个观影者自己的事。

模仿游戏的介绍

《模仿游戏》(The Imitation Game),是由莫腾·泰杜姆执导,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凯拉·奈特莉等主演的传记电影。影片改编自安德鲁·霍奇斯编著的传记《艾伦·图灵传》,讲述了“计算机科学之父”艾伦·图灵的传奇人生,故事主要聚焦于图灵协助盟军破译德国密码系统“英格玛”,从而扭转二战战局的经历12。该片获得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以及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在内的7项提名。于2015年7月21日在中国大陆上映3。

模仿游戏

        影片"模仿游戏",根据事实改编而成。讲了二战时期在英国的曼彻斯特艾伦·图灵博士经过困难重重破解敌方密码机,帮助盟军用最少的损失获得战争胜利的故事。

      影片名称取自图灵博士的一篇论文题目,主要内容讲的是,如何判断和你对话的是人还是机器,这也是一个很著名的思想实验。

        不过触发我连刷这部剧俩遍的原因既不是影片炫酷的新科技,也非主角计算机之父、天才等诸多的光环,而是吴军老师在提到这部影片时清楚的阐释了一个我一直不太明白的问题——为什么世界上的顶级名校在招生时,要求必须有一个特长,要够长?至于是什么特长反倒没要求。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图灵博士的另外一个身份——世界级的长跑运动员,再加上我最近刚参加过省运会,见识到了好多大长腿,被她们在运动场上拼搏、奋斗的身影震撼到了,更加激发了我对长跑背后隐藏秘密的探寻。

        问题的答案简单来讲就是,一个普通人要想把一个特长练到够长,达到世界级的水平很难,其间要克服很多困难,大部分人都做不到这一点。图灵博士当初为了练好长跑,将自己的水平达到世界级别也是花了很大精力与时间的。据吴军老师讲,图灵博士在破解敌军恩尼格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质上和将自身的长跑水平提升到世界级没有什么区别。因此如果一个年轻人如果能够有一项特长,那这时他就有了自己一套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以后这样的人会非常了不起!

        遗憾的是俩个小时的影片里长跑的只有几幕,不过通过全剧对图灵博士发明克斯多夫(试图用这个机器打败恩格尼玛)解决问题的观看,还是get到了不少,毕竟底层逻辑上两者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是相通的。

      可以讲在破解恩格尼玛问题的第一步里图灵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都已经比团队里其他人高出了不止一个量级。

        显然这不是一个人能够计算的数,俩千万年,纵然你们已然是全英最厉害的解码专家。就像休在一天的计算又要清零,忍受不了明天再重新开始的暴怒下打图灵后所讲的那样,你是可以帮助我们的计算更快一些的,可你不肯。彼得埋怨自己时说的,我的哥哥,同学朋友他们都在前线,而只有我虚度光阴,在做无用功。

        可问题在于即便帮你们多算了又怎么样呢,速度快了一些又怎样?就能破解恩尼格玛么?什么又是无用功呢?如果当时就能给出标准,能够分清楚相信也就不会有盖棺定论这一说啦。

        在所有人都不相信他时,他依然笃信只有机器才能打败机器解决问题的思路。当然,最后的结果证明了它的正确,但他是在一片反对声中走到这里的。曾经读到作家刘亮程的一句话,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生命里孤独的过冬。当时不怎么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体会到了作家的心境。有些路只能自己去走,人生的某些阶段跨过去就跨过去啦,注定充满了艰辛。

        即使经过千阻百挠制造出了克里斯多弗,但可能性还是太多,克里斯多弗在敌军更换密码间隔不到一天的时间里还是不能够试完所有可能性。。。。

      在上级给出的最后一个月的期限里的最后一天晚会上,图灵仍苦思冥想于这个问题,仍持有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心态。皇天不负有心人,图灵最后在一场晚会上从休和女密码员调情时的对话中找到了线索——女密码员认识了敌方一个密码员,发现他在打电报时,总是会把当日的天气打上 并附上一句该死的希特勒。图灵敏锐的嗅到了并利用了这个线索,在计算前给克里斯多弗一个计算的方向,于是排除了相当一部分的可能性,克斯多夫最终也成功的破译到了大量敌军的信息。

        在借助克里斯多弗,成功搞清楚了敌军的军事分布图。图灵深知这只不过仅仅是一个问题的结束,所以他在休打电话通知军方出军拦截敌军对我国皇家军队的进攻时,果断的将电话摔在了地上。当然,它的果断,它的不由分说也挨了休狠狠的一拳头。

你们想,如果我们把这个消息通知了军方,军方拦截了敌军的进攻,敌人会怎么想?

他们会怀疑我们已经破解了恩格尼玛,然后停掉所有通信设备,重新修改,那我们之前的努力也就毫无意义啦。。。

正是由于当时那个场景下的图灵博士的深谋远虑,才最终以最小的代价结束了世界第二次大战,至少缩短了2年的战争时间。

人无完人,尤其是那些天才身上常常有一些我们平常人反感的人格特质。图灵固然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了自己的天才一面,但他身上也有其令人恼怒的地方,我们今天称其为情商低。

举个例子

皮特对图灵喊道;我要去吃午饭啦,有谁要一起去么?

                我要去吃午饭啦,有谁要一起去么?

                图灵,你能听到么?

  图灵;能啊,怎么啦。

    皮特;那我问你要和我们一起去吃午饭么?咋不回答

      图灵;你没这样说啊,你说的是 你要去吃午饭了,有谁和你一起去么?

。。。。。。。。

      当然在团队中他极不受欢迎,如果不是遇到了 克拉拉,帮他搞定了和周围人的关系。我真的怀疑他最终能破解掉恩格尼玛,事实上最后正是在团队的其他成员的强烈请求下,图灵才得以有机会去完成最后阶段的破解恩格尼码的工作。就像克拉拉讲的那样;

      无疑克拉拉在整部剧中也是一个极聪明的角色,图灵夸夸其谈的那道填字游戏,这不仅是一个填字游戏,还包括一个人怎么去解决一个不可能解决的问题,是用整体法还是分离法,他自己都说自己要用8分钟才能揭开。而克拉拉去只用了5分多,其智力可见一般。

      她在知道了图灵是同性恋后说的一番话则是彻底打破了我仅仅对他可爱美丽外表,高智商的简单认识。

      智商高情商也高,看问题很深刻观点也特犀利,关键她还是流而不露。 但人家仅仅追求的是一个好丈夫,美满事业和平凡幸福的生活。这样的人物值得我们反思。。。。

模仿游戏剧情详解

《模仿游戏》根据Andrew Hodges所写的传记《艾伦·图灵》(Alan Turing: The Enigma)改编。艾伦·图灵是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二战中曾协助军方破解德国的著名密码系统Enigma,对盟军取得了二战的胜利有一定的帮助。

图灵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有诸多贡献,著名的图灵机模型为现代计算机的逻辑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础。

图灵是著名的同性恋之一,并因为其同性恋倾向而遭到迫害,使得他的职业生涯尽毁。1952年,他的同性伴侣协同一名同谋一起闯进了图灵的房子实施盗窃。图灵为此而报警。但是警方的调查结果使得他被控以“明显的猥亵和性颠倒行为”。他没有申辩,并被定罪。

在著名的公审后,他被给予了两个选择:坐牢或荷尔蒙疗法。他选择了荷尔蒙注射,并持续了一年。在这段时间里,药物产生了包括乳房不断发育的副作用。

1954年,图灵因食用浸过氰化物溶液的苹果死亡。很多人相信他是自杀。但是他的母亲极力争论他的死是意外,因为他在实验室里不小心堆放了很多化学物品。

《模仿游戏》:计算机科学之父图灵的传奇一生

《模仿游戏》(The Imitation Game),是由莫腾·泰杜姆执导,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凯拉·奈特莉等主演的传记电影,影片主要讲述了“计算机科学之父”艾伦·图灵破译德国密码系统Enigma,从而扭转二战战局的经历。

艾伦·麦席森·图灵(1912—1954)是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图灵提出的著名的图灵机模型为现代计算机的逻辑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础,图灵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有诸多贡献,提出了一种用于判定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试验方法。

图灵的一生简述如下:1931年图灵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毕业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回到剑桥,协助军方破解德国的著名密码系统,帮助盟军取得了二战的胜利。 1952年,英国政府对图灵的同性恋取向定罪,随后图灵接受化学阉割(雌激素注射)。1954年6月7日,图灵吃下含有氰化物的苹果中毒身亡,享年41岁。2013年12月24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向图灵颁发了皇家赦免。《模仿游戏》于2014年上映。

《模仿游戏》作为传记电影,和《美丽心灵》(2001)有许多类似的地方 ,可以说是英国版的《美丽心灵》。相同的地方有:男主都是数学天才,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男主都不善言辞和处理人际关系,被同学、同事嘲笑、抵制和欺负;男主都被认为有病,被强制药物治疗;男主时刻都在想着破解难题,灵感都来自于酒吧的闲聊,图灵想到了破解英格玛的关键,即利用重复出现的词语来减少运算量,而纳什(《美丽心灵》男主)想到了博弈论。

图灵和纳什都有一个漂亮的女主的陪伴,不同的是纳什和女主结婚生子,一起度过了漫长的一生;而图灵没有和女主在一起,即便女主不介意图灵是同性恋,她觉得他们的相互理解和精神交流,已经好过了大部分婚姻,可是图灵还是选择了放弃,为了让女主可以拥有普通人的生活和爱情,这种放弃也是爱吧。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德国是输给了一段同性爱情。图灵命名自己创造的破解英格玛的机器为克里斯托弗,正是这台倾注了爱的机器,成功破解了德国的密码系统。爱情没有性别的差异,同性之间也存在爱情,就如图灵和克里斯托弗(图灵的中学男同学)之间,可悲的是时代不允许,最终导致了图灵英年早逝。由于研究结果在二战后还保密了五十年,他的档案是空的, 所以图灵是在默默无闻中死去的,死的时候还背负着同性恋的污名,忍受着化学阉割的痛苦,实在太惨了 。

由于与众不同,天才其实非常孤独和痛苦,因此天才也需要鼓励和支持。整部电影多次重现的名句是: 有时候,被世人遗弃的人,才能成就别人想像不到的大事(Sometimes its the very people who no one imagines anything of who do the things no one can imagine) 。

天才其实非常羡慕普通人的幸福。图灵摸着女主手上的钻石戒指,无限羡慕,这时女主已经结婚,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而孤身一人的图灵因为药物治疗,连笔都抓不稳。图灵的成就归全人类,他自己得到的并不多,付出的代价却是实实在在的。这就是天才伟大之处,图灵值得我们永远尊重和怀念。

正如周国平所说,我没有尼采的天才,也没有尼采的痛苦。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是天才还是平庸,但 上帝的分配很公平,天才有高贵的痛苦,凡人有平庸的幸福, 因此我们无需抱怨,珍惜现在的一切,尽力而为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