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广告公司在代理业务时,在一个行业中只能为一个客户做代 理, 而不能做多头代理。含义是广告主委托广告公司实施广告宣传计划,广告媒体通过广告公司承揽广告发布业务,广告公司居于中间为广告主和广告媒体实现双向、全面代理业务的一种制度安排。商品细分广告代理制,是指在广告活动中,广告客户、广告公司和广告媒体之间明确分工,广告客户委托广告公司实施广告宣传计划,广告媒体通过广告公司承揽广告业务。广告公司处于中间地位,为广告客户和广告媒介双向提供服务,起着主导作用。这种广告代理制的运行规则是:广告主,广告公司,广

什么是广告代理制及其意义何在?

广告代理制指的是广告代理方(广告经营者)在广告被代理方(广告主)所授予的权限范围内来开展一系列的广告活动。实行广告代理制,可以使广告业内部形成良性运行秩序,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告主、广告公司与媒体的长处。

特点

广告代理制是在广告业的三位一体——广告主、广告公司和广告媒介中,广告公司占据中间位置,是广告主与广告媒介联接的桥梁,广告公司实质上实行双重代理:一是代理广告主开展广告宣传工作,即从事市场调研、拟定广告计划、设计制作广告、选择媒体安排刊播,提供信息反馈或效果测定;二是代理广告媒介,寻求客户,销出版面或时间,扩展广告业务量,增加媒介单位的广告收入。

实行优点

(1)、有利于实行广告专业化、社会化,可提高广告策划、创意水平,提高广告的社会经济效益。

(2)、有利于加强对广告业的宏观调控。政府有关部门可以采取措施,扶持各种类型的广告公司,促进完善其经营机制与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还可提高广告业全面服务水平。

(3)、有利于制止广告业中不正当竞争。可以促使广告行业内分工明确。

(4)、有利于广告客户广告计划的保证实施。

(5)、有利于向广告媒体提供销售时间罢免的经济方法。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广告代理制

高科技发展为广告业带来哪些巨大变化?

1、未广告的地位与作用日益提高 广告首先为现代社会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广告在社会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作用。广告在未来经济方面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在社会文化方面,广告不仅仅是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手段,而且也是提高人们精神文明水准的工具。
2、 跨世纪广告新观念的革命 一、广告宣传突出了社会责任感 二、广告宣传突出人生、人格的价值 三、“软性广告”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四、广告的个性化更为突出
3、 高科技发展对广告业的促进 高科技促进了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从而使广告媒介技术进入空前繁荣的发展时期。 由于电脑技术的运用,广告业的调查手段和组织管理将更加现代化,范围将更加广泛,效率也将大幅度提高。 电脑设计以其先进的技术手段在广告领域大显身手。 高科技的运用,不仅开拓和发展了新的媒介技术,而且在原有的媒介技术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使其发展了质的飞跃。 我们可以预见,随着电子工业和信息科学的不断发展,科学广告的时代必将到来。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会促使广告信息量的增加,广告信息量的增加又促使广告空间的不断扩大。广告不仅仅是推销商品与劳务的手段,更担负着向社会提供不断更新的知识与情报,指导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职能。高科技的发展使世界广告业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全球广告将向着电子化、现代化、艺术化、空间化的方向发展
4、 广告国际化是必然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就是商品市场的全球化趋势异常迅猛,主要表现在工业品市场、高新技术产出市场、信息市场和高档消费品市场的全球一体化。 进入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产生更生大变化,许多经济发达国家的跨国兼并浪潮有新的发展。 由于商品经济没有国界,其必然结果是迫使各个国家的广告业走上国际化的道路。 当今国际经济区域性集团和行业性集团的出现,促使广告公司必然向集团化的方向发展,这成为未来广告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广告代理公司大规模的兼并,发生在1986年。 这个时代的特点一是整个欧美广告市场为几个超级集团所瓜分,二是许多老牌广告公司被吸收进垄断集团之中。 发展集团化、国际化、具有规模优势并能提供整体服务的大型广告代理公司,是跨世纪广告的趋势与要求。 广告国际化在组织上的发展还带来其它一些广告业的变化趋向,如广告语言全球一体化,“一对一”广告代理制的衰落,以及对广告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等。: 国际营销中的产品广告,必然带来广告内容的国际化。 所谓“一对一”原则,是指广告公司在代理业务时,在一个行业中只能为一个客户作代理,而不能作多头代理。 所谓“AE”制,是指广告公司执行广告业务的具体负责人,多数实行一个商品一个AE.AE既是这一商品广告组织实施的负责人,也是广告主企业的代表。 广告国际化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迈向21世纪的时候,必须立足于竞争去培养人才、选拔人才、善用人才,这是国际化广告业发展的关键

广告代理制分哪两种?

广告代理制度有两种,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商品细分广告代理制度,对对同一种竞争性的商品只接受一个客户,同时对客户所委托的商品全权负责(一商品一客户),强调强调对其负责的商品实行市场行销及有关的全盘性服务。另一种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媒介细分广告代理制度,数家广告代理商对某一相同客户提供服务是以媒介细分来分担,以媒介为中心某一客户或某一商品有好几家广告代理商提供服务,强调如何为客户争取更多良好的媒介。

什么是广告代理制度?怎么理解和应该?

所谓广告代理:就可以广告公司从总公司拿到广告资源,总公司不直接跟直接客户说话,而是对代理商说话,而总公司给代理商一定的折扣,代理商就挣折扣的钱
例如:百度公司直接发展代理商,由代理商发展这个市场,

毕业论文怎么写帮帮忙啊!!

分析了报纸、电视、广播、杂志、户外、售点、网络等七大类的各自优劣势,看能不能对你有些帮助。
一、报纸
在传统四大媒体中,报纸无疑是最多、普及性最广和影响力最大的媒体。报纸广告几乎是伴随着报纸的创刊而诞生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报纸的品种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版式更灵活,印刷更精美,报纸广告的内容与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所以报纸与读者的距离也更接近了。报纸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接受信息的主要媒体。报纸的主要特点有:
1、传播速度较快,信息传递及时
对于大多数综合性日报或晚报来说,出版周期短,信息传递较为及时。有些报纸甚至一天要出早、中、晚等好几个版,报道新闻就更快了。一些时效性强的产品广告,如新产品和有新闻性的产品,就可利用报纸,及时地将信息传播给消费者。
2、信息量大,说明性强
报纸作为综合性内容的媒介,以文字符号为主,图片为辅来传递信息,其容量较大。由于以文字为主,因此说明性很强,可以详尽地描述,对于一些关心度较高的产品来说,利用报纸的说明性可详细告知消费者有关产品的特点。
3、易保存、可重复
由于报纸的特殊的材质及规格,相对于电视、广播等其他媒体,报纸具有较好的保存性,而且易折易放,携带十分方便。一些人在阅读报纸过程中还养成了剪报的习惯,根据各自所需分门别类地收集、剪裁信息。这样,无形中又强化了报纸信息的保存性及重复阅读率。
4、阅读主动性
报纸把许多信息同时呈现在读者眼前,增加了读者的认知主动性。读者可以自由地选择阅读或放弃哪些部分;哪些地方先读,哪些地方后读;阅读一遍,还是阅读多遍;采用浏览、快速阅读或详细阅读。读者也可以决定自己的认知程度,如仅有一点印象即可,还是将信息记住、记牢;记住某些内容,还是记住全部内容。此外,读者还可以在必要时将所需要的内容记录下来。
5、权威性
消息准确可靠,是报纸获得信誉的重要条件。大多数报纸历史长久,且由党政机关部门主办,在群众中素有影响和威信。因此,在报纸上刊登的广告往往使消费者产生信任感。
6、高认知卷入
报纸广告多数以文字符号为主,要了解广告内容,要求读者在阅读时集中精力,排除其它干扰。一般而言,除非广告信息与读者有密切的关系,否则读者在主观上是不会为阅读广告花费很多精力的。读者的这种惰性心理往往会减少他们详细阅读广告文案内容的可能性。换句话说,报纸读者的广告阅读程度一般是比较低的。不过当读者愿意阅读时,他们对广告内容的了解就会比较全面、彻底。
7、注意度不高
在一份报纸中,有很多栏目,也有很多广告,它们竞相吸引读者的注意。这样,只有当你的广告格外醒目时,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否则,读者可能视而不见。
8、印刷难以完美,表现形式单一
报纸的印刷技术最近几年在高新科技的支持下,不断得到突破与完善。但到目前为止,报纸仍是印刷成本最低的媒体。受材质与技术的影响,报纸的印刷品质不如专业杂志、直邮广告、招贴海报等媒体的效果。报纸仍需以文字为主要传达元素,表现形式相对于电视的立体、其他印刷媒体的斑斓丰富,显然要单调得多。
二、2 杂志
杂志也是一种印刷平面广告媒体,尽管与报纸广告相比,它明显地缺乏时效性,而且覆盖面有限,但由于它精美的印刷,具有光彩夺目的视觉效果,故深受特定受众的喜爱。由于杂志种类繁多,雅俗均有,而且出刊周期短的杂志种类最多,影响颇大,因此,它成为现代广告四大媒体之一。由于印刷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思维的进步,以往的单纯平面设计模式不断被打破,新的设计形式不断出现,这都体现着杂志广告的广阔前景。杂志的主要特点有:
1、读者阶层和对象明确
杂志的读者不象报纸广大,但分类较细,专业性较强,这便于选择特定阶层的广告非常方便,更能做到有的放矢。同类杂志的读者,在质的方面大体相同,因此,广告文案的制作也容易得多,反过来说,每一类杂志都拥有其基本的读者群,那么就可以针对不同的消费者选择不同的杂志。所以,为了更好地利用杂志媒体,应该根据广告目标对象的。要求对能利用的杂志进行分类。
一般来说,杂志的读者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有较好的理解能力,而且凡是订阅某种杂志的人,对该杂志的性质与刊登内容都有一定了解和兴趣,搞专业的人对专业杂志刊登的东西容易接受,这样就有利于广告发挥作用。订阅杂志的人生活水平都较高,有能力领略广告介绍的内容,所以新产品在开辟市场时,杂志媒体也是一个有效的媒体。
2、杂志印刷精美,阅读率高,保存期长
杂志媒体的用纸较好,尤其是广告用纸更为讲究,在广告的印刷上要比报纸精美得多,尤其是彩色广告,色彩鲜艳精致,容易引人注目,可以逼真地再现商品形象,激发读者的购买欲望。杂志广告大都用全页或半页,版面较大,内容多,表现深刻,图文并茂,容易把广告客户所要提供的信息,完整地表达出来。
杂志媒体比起广播、电视来说,生命长得多。广播电视节目一播即逝,而杂志阅读时间长,常被人保存下来反复阅读,因此,杂志广告能反复与读者接触,有充分时间对广告内容作仔细研究,加深人们的印象。
3、杂志媒体版面安排灵活,颜色多样
在版面位置安排上可分为封面、封底、封二、封三、扉页、内页、插页,颜色上可以是黑白,也可以是彩色,在版面大小上有全页、半页也有1/3、2/3、1/4、1/6页的区别,有时为了适应广告客户、作大幅广告要求,还可以作连页广告、多页广告,效果十分强烈,影响巨大。
杂志与报纸一样,同属印刷媒体。这就决定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心理特性,包括阅读主动性、高认知卷入、保存性和可信性。但是杂志与报纸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内容上,杂志不像报纸以新闻报道为主,而是以各种专业和科普性知识来满足各种类型读者的需要。在印刷质量上,杂志一般也优于报纸。因此杂志具有一些不同于报纸的心理特性。
4、读者针对性强
杂志内容有较大的倾向性、专业性,不同的杂志,一般可以在广大区域里,拥有不同的和比较稳定的读者层。比如摄影杂志,读者以摄影行业和业余摄影爱好者为主,故有关摄影器材的广告,登在摄影杂志上,广告对象正与该杂志的读者接近,有效地争取这些读者成为购用该商品的顾客。
5、知识性
许多杂志的内容以专业知识和科普知识为主体,因而容易使读者对杂志阅读产生知识性期待。这与报纸的消息性一样,杂志的知识性也成为杂志广告的一个心理特性。
6、重复性
杂志的内容丰富多彩,长篇文章较多,读者不仅要仔细阅读,而且常常要分多次阅读,甚至保存下来日后再读。读者的多次翻阅增加了他们与杂志广告接触的机会,有利于在记忆中留下较深的广告印象。
7、美感好,引人注目
杂志纸质较好,可以印上较美的彩色图片,较逼真地再现商品原貌。同时,杂志广告多是商业广告,广告登载量也不多,一般都集中刊登在一定的书页上,排列整齐美观,因此,杂志广告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引人注目,给人以美的享受。
8、时效性差
杂志是定期刊物,发行周期较长,有周刊、半月刊、月刊、季刊、半年刊,甚至年刊,因而影响广告的传播速度。时效性强的广告,如企业开张广告,文娱广告,促销广告等,一般不宜选用杂志媒体,否则容易错过时机,收不到广告效果。
三、广播
由于科技的发展,新媒体不断出现,广播媒介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冲击,然而广播还是有它的优越性,只有充分地了解这些特性,才能扬长避短,进一步开掘这一媒体的潜力。广播广告的主要特点有:
1、传播方式的即时性
即时性,是指广播广告传播速度最快。广播可使广告内容在讯息所及的范围内,迅速传播到目标消费者耳中。不论身在何地,只要打开收音机,广告对象就可以立即接收到。如果广告策略、战术的临时调整而需要紧急发布某些广告讯息,例如发布展销会、订货会、折价销售等等时效性要求比较强的供求讯息时,广播广告可以在数小时内完成播出任务,有时还可以做到现场直播。广播广告的这种即时性的优势是其他媒介所无法取代的。
2、传播范围的广泛性
由于广播广告是采用电波来传送广告讯息的,电波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并且广播的发射技术相对比电视简单得多,所以广播的覆盖面积特别广泛,它可以到达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广播覆盖范围的广阔性使得人们不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在陆地还是空中,都可以收听得到。广播不受天气、交通、自然灾害的限制,尤其适合于一些自然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
3、收听方式的随意性
收听广播最为简便、自由、随意。因为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不管你在哪里,也不管你在干什么,只要打开收音机,都可以接收听广播的内容。科技的进步,使收音机越发向小型化、轻便化发展,有的只有火柴盒大小。尤其是 “随身听”这种为青年人所青睐的收听工具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广播媒体可以为受众所随身携带。
4、受众层次的多样性
印刷媒介对受众文化水准、受教育程度的要求较高。所以,而广播可使文化程度很低甚至不识字的人也能听得值广告的内容,所以广播媒体的受众层次更显出多样性。尤其是在我国,文化教育事业还不很发达,仍有很多文盲和半文盲,而这一部分人又是任何广告主都无法忽视的消费群体。要想针对他们发挥广告的告知与说服功能,广播是非常合适的广告媒体。
5、制作成本与播出费用的低廉性
广播广告单位时间内信息容量大、收费标准低,是当今最经济实惠的广告媒体之一。同时,广播广告制作过程也比较简单,制作成本也不高。
6、播出的灵活性
因为广播广告是诸媒介中制作周期最短的,所以广告主要根据竞争对手的举动来调整自己的战术行动,快速做出反应。广播广告是最为方便、最为得心应手的工具。而报纸和电视广告除了制作较为复杂以外,刊播时段和版面一般都比较紧俏,需要提前预订。而广播广告在安排播出和调整时段上相对比较容易,比较灵活。
7、激发情感的煽动性
广播靠声音进行传播,诉诸于人的听觉,它能给听众无限的想象空间,这也正是广播的魅力之所在。广播广告的特色正是通过刺激人的听觉感官,帮助收听者产生联想,因为广播的声音是实在的、具体的,特别容易撩拨人的心弦,煽动人的情绪,而广告也常在这种情形不知不觉地中,完成其传达与说服的功能。
但是,广播广告也有稍纵即逝、传播方式单一等不足之处。
四、电视
电视的主要特点是:
1、直观性强
电视是视听合一的传播,人们能够亲眼见到并亲耳听到如同在自己身边一样的各种活生生的事物,这就是电视视听合一传播的结果。单凭视觉或单靠听觉,或视觉与听觉简单地相加而不是有机地合一,都不会使受众产生如此真实、信服的感受。电视广告的这一种直观性,仍是其他任何媒介所不能比拟的。它超越了读写障碍,成为一种最大众化的宣传媒介。它无须对观众的文化知识水准有严格的要求。即便不识字,不懂语言,也基本上可以看懂或理解广告中所传达的内容。
2、有较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电视是唯一能够进行动态演示的感性型媒体,因此电视广告冲击力、感染力特别强。因为电视媒介是用忠实地记录的手段再现讯息的形态,即用声波和光波信号直接刺激人们的感官和心理,以取得受众感知经验上的认同,使受众感觉特别真实,因此电视广告对受众的冲击力和感染力特别强,是其他任何媒体的广告所难以达到的。
3、受收视环境的影响大,不易把握传播效果
电视机不可能像印刷品一样随身携带,它需要一个适当的收视环境,离开了这个环境,也就根本阻断了电视媒介的传播。在这个环境内,观众的多少、距离电视机荧屏的远近、观看的角度及电视音量的大小、器材质量以至电视机天线接受信号的功能如何,都直接影响着电视广告的收视效果。
4、瞬间传达,被动接受
全世界的电视广告长度差不多,都是以5秒、10秒、15秒、20秒、30秒、45秒、60秒、90秒、120秒为基本单位,超过3、4分钟的比较少,而最常见的电视广告则是15秒和30秒。这就是说一则电视广告只能在短短的瞬间之内完成讯息传达的任务,这是极苛刻的先决条件。而且受众又是在完全被动的状态下接受电视广告的,这也是电视区别于其他广告媒介的特点。
5、费用昂贵
费用昂贵,一是指电视广告片本身的制作成本高,周期长;二是指播放费用高。就制作费而言,电影、电视片这种艺术形式本身就以制作周期长、工艺过程复杂、不可控制因素多(如地域、季节天气、演员等)而著称,而电视广告片又比一般的电影、电视节目要求高得多。广告片拍片的片比通常是100:1,可见仅是胶片一项,电视广告片就要比普通电影、电视剧节目超出多少倍了,而且为广告片专门作曲、演奏、配音、剪辑、合成,都需要花大量的金钱。
就广告播出费而言,电视台的收费标准也很高。我国中央电视台A特段30秒的广告收费就要人民币4.5万元。而国外黄金时段播出费用比这还要高得多,美国的电视广告每30秒要10~15万美元,如果在特别节目中插播广告更贵,有的竟高达几十万美元。
6、有较高的注意率
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电视机已经普及,观看电视节目已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广告注意运用各种表现手法,便广告内容富有情趣,增强了视听者观看广告的兴趣,广告的收视率也比较高。电视广告既可以看,还可以听。当人们不留神于广告的时候,耳朵还是听到广告的内容。广告充满了整个电视屏幕,也便于人们注意力集中。因此,电视广告容易引人注目,广告接触效果是较强的。
7、利于不断加深印象
电视广告是一种视听兼备的广告,又有连续活动的画面,能够逼真地、突出地从各方面展现广告商品的个性。比如,广告商品的外观、内在结构、使用方法、效果等都能在电视中逐一展现,观众如亲临其境,留有明晰深刻印象。电视广告通过反复播放,不断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8、利于激发情绪,增加购买信心和决心
由于电视广告形象逼真,就像一位上门推销员一样,把商品展示在每个家庭成员面前,使人们耳闻目睹,对广告的商品容易产生好感,引发购买兴趣和欲望。同时,观众在欣赏电视广告中,有意或无意地对广告商品进行比较和评论,通过引起注意,激发兴趣,统一购买思想,这就有利于增强购买信心,作出购买决定。特别是选择性强的日用消费品,流行的生活用品,新投入市场的商品,运用电视广告,容易使受众注目并激发对商品的购买兴趣与欲望。
9、不利于深入理解广告信息
电视广告制作费用高昂,黄金播放时间收费最贵。电视广告时间长度多在5至45秒之间。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连续播出各种画面,闪动很快,不能作过多的解说,影响人们对广告商品的深入理解。因此,电视广告不宜播放需要详尽理解性诉求的商品,如生产设备之类商品。一些高档耐用消费品在电视播放广告时,还要运用其它补充广告形式作详细介绍。
10、容易产生抗拒情绪
因为电视广告有显著的效果,运用电视广告的客户不断增加,电视节目经常被电视广告打断,容易引起观众的不满。
五、户外广告媒体
凡是能在露天或公共场合通过广告表现形式同时向许多消费者进行诉求,能达到推销商品目的物质都可称为户外广告媒体。户外广告可分为平面和立体两大部类:平面的有路牌广告、招贴广告、壁墙广告、海报、条幅等。立体广告分为霓虹灯、广告柱以及广告塔灯箱广告等。在户外广告中,路牌、招贴是最为重要的两种形式,影响甚大。设计制作精美的户外广告带成为一个地区的象征。户外广告的主要特征有:
1、它对地区和消费者的选择性强。户外广告一方面可以根据地区的特点选择广告形式,如在商业街、广场、公园、交通工具上选择不同的广告表现形式,而且户外广告也可以根据某地区消费者的共同心理特点、风俗习惯来设置;另一方面,户外广告可为经常在此区城内活动的固定消费者提供反复的宣传,使其印象强烈。
2、户外广告可以较好地利用消费者途中,在散步游览时,在公共场合经常产生的空白心理。在这种时候,一些设计精美的广告、霓虹灯多彩变化的光芒常能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能引起较高的注意率,更易使其接受广告。
3、户外广告具有一定的强迫诉求性质,既使匆匆赶路的消费者也可能因对广告的随意一瞥而留下一定的印象,并通过多次反复而对某些商品留下较深印象。
4、户外广告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特别是高空气球广告、灯箱广告的发展,便户外广告更具有自己的特色,而且这些户外广告还有美化市容的作用,这些广告与市容浑然一体的效果,往往使消费者非常自然地接受了广告。
5、户外广告内容单纯,能避免其他内容及竞争广告的干扰。而且户外广告费用较低。
但是,户外广告媒体也有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覆盖面小。是由于大多数位置固定不动,覆盖=面不会很大,宣传区域小,因此设置户外广告时应特别注意=地点的选择。比如广告牌一般设立在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的地方。机场、火车站、轮船码头南来北往的流动人口多,可以作全国性广告。
2、效果难以测评。由于户外广告的对象是在户外活动的人,这些人具有流动的性质,因此其接受率很难估计。而且人们总是在活动中接触到的,因此注视时间非常短,甚至只有几分之一秒,有时人们在同一时间可能接触到许多户外广告,所以要取得广告效果,就要做到让人们视觉暂留,这非常重要。
六、售点广告
售点广告又叫POP广告,POP是英文Point of Purchase的简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现于美国。今天,POP广告以新的形式出现,而且倍受重视和广泛运用。
今天的POP广告,包括橱窗陈列、柜台、货架陈列、货摊陈列等,还包括销售地点的现场广告,以及有关场所门前的海报、招贴。随着无人销售形式出现,尤其是超级市场的出现与普及,售点广告的功能也在逐渐扩大。售点广告也包括售点发布的各种广告包装纸、说明书、霓虹灯、小册子、赠品、奖券等,不过售点广告最主要的形式还是通过商品本身为媒体的陈列广告。
售点广告按场合又分为店外和店内两类。店外POP广告,是使消费者认识店址,吸引消费者进入商店的广告,如招牌和橱窗。店内POP广告,是最接近消费者的广告,由柜台展示、货架陈列、地面展示、墙面广告、天花板装饰、商品包装、动态装饰等部分组成。
售点广告实际上是其他广告媒体的延伸,对潜在购买心理和已有的广告意向能产生非常强烈的诱导功效。美国有人调查研究过,购买者在出门前已确定买什么商品的情况只占全部销售额的28%,而在销售现场使潜在意识成为购买行为的则占72%,可见,销售现场广告的作用是巨大的。具体作用如下:
1、售点广告能加深顾客对商品的认识程度,能更快地帮助顾客了解商品的性质、用途、价格及使用方法。能诱发顾客的潜在愿望,形成冲动性购买,它不象其他媒体那样必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和记忆才能产生购买行为。正因如此,这类广告更应在表现形式上考虑如何引起广告的注意率。
2、售点广告能增强销售现场的装饰效果,美化购物环境,制造气氛,增进情趣,对消费者起着诱导作用,是无声的推销员。
3、售点广告的表现形式和真实度都是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这类广告一般更重视实物的展示,能补充四大媒体的不足,使抽象的、仅仅是印象的商品成为活生生的实物。
4、售点广告设计一次,可长期使用,能节省宣传费用。
七、网络
自1994年10月4日,美国著名的《热线杂志》(Hotwired)首开网络广告先河以来,网络广告就迅速席卷欧美大陆,成为当今欧美国家最为热门的广告宣传形式,并且正在迅速地扩展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预测,2000年的网络用户将达5.5亿人,网络将成为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之后的第五大媒体。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多,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网络广告也将高速度阔步向前。网络的主要特征有:
1、小众媒体
互联网作为一个媒介,有一些非常特殊的性质,就是说,它不是一个大众媒体,而是承担一个小众媒体的角色。现有网站38776个,平均258人分到一个网站。美国有5千万用户,2百万网站,平均25人一个网站。作为小众媒体上的广告必须深入研究目标受众群体的心理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到达预期的广告目标。
2、互动性
网络广告的互动性决定了网上的旗帜广告和电视广告不一样,电视广告可以强迫收看,这天这个节目很有趣,节目播到一半,广告时间进来你非看不可,这多少可以保证观众看到。但是上网的网民上一个网站的时候,他们是有目的的,如果要看,我可能要查一个股票的信息,或者其他,那个在上面闪来闪去的东西,常常不看。所以要深入研究消费者的心理,充分吸引网民的无意注意。
3、超大信息容量
一般而言,一个网站下面,会有上十或数十乃至数百个网页。网页信息采取非线性文本形式,通过链接方式将不同的网页互相链接起来,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为关键的是,网络广告所负载的信息,可以由广告受众自主选择,随心所欲。消费者强烈的主动性及强大的信息量就要求我们要深知消费者的需要及根据不同类型消费者对信息进行分类,以便使广告受众深入点击,获取更多的广告信息,提高广告的效率。
4、付费性
对于作为互动广告的网络广告而言,能不能拉来吸引人到你的站点是非常必要,因为网络广告的受众是自己花钱上网来看你的广告的,除非你的广告具有十足的吸引力和亲和力,能引起他的极大兴趣,他才有可能参与进来。
5、吸引有意注意程度
网络广告是一种非强迫性传播,它不象电视、广播、报纸、户外广告等具有强迫性,想方设法吸引人们的视觉和听觉,将有关信息塞进受众的脑子打动人们的无意注意。网络广告作为一种传播活动,毫无疑问要吸引人们的无意注意,吸引人们在信息的海洋中注意它、点击它,但它独特的交互性主要吸引的是人们的有意注意并力求调动人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一句话,在一般媒体上,广告找人看,在网络媒体上,人找广告看。所以吸引消费者有意注意的程度水平是评价一则网络广告心理效果的重要指标。
6、引起兴趣,满足需要程度
互联网是一个分众媒体,它提供的是一种双向的沟通方式,并能将信息按照用户的个人情况和需求进行个人化定制。人们在互联网上是一种自助的信息消费行为,信息的选择和使用完全按照用户个人的兴趣和需要而决定。只有引起消费者的兴趣,满足消费者的某种现实需要或潜在需要的网上广告信息才能一步步吸引消费者深入点透,接受广告信息。因此,是否引起消费者的兴趣,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是关系网络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7、易辨认,易识别程度
网络广告最根本的特性是互动性,互动性广告的重心应在于互动信息的传递。超大信息容量是网络广告优于传统媒体广告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一般而言,一个网站下面,会有上十个乃至数百个网页。面对庞大的信息量,如何使消费者辨认、理解这些信息,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也是评价一则网络广告不可或缺的指标。
8、信息的针对性、亲和力
网络互动广告一对一模式就要求信息传播的个人化,让每个接触广告的人都感到,广告产品是专门为自己准备的,让广告信息走到每个人身边来,贴近每个人的心,想其所想,爱其所爱。因此,广告信息是否有针对性,富有个性,是否具有亲和力应是网络广告心理效果测评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9、引起在线购买程度
网络广告是一种针对目标市场进行广泛劝说的传播活动,和其他大众传播方式相比,网络广告有更明确的广告对象,另网络技术可以帮助广告主选择用户,跟踪用户,多方面掌握用户资料,然后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因此可望成为一种最富针对性的促销行为。网络这种全天候、全球性的市场交流媒介,它不仅能建立品牌认知度,还能吸引人们来他细打量一种产品,促成购买,并提供售后服务和售后支持。所以网络广告是否能引起人们的直接在线购买行为也是评价网络广告的重要指标。

思考如何在我国制定科学的广告代理制度

1、政府适当干预推选广告代理制,保护这类广告业务运作顺畅和广告宣传质量。当前,要克服两种极端做法。
2、在具体工作中支持、扶植现代广告代理制,适当提高这类代理业务的广告代理费。凡属现代广告代理的业务,媒介单位要创造条件,优先提供广告版面或时间。

网络广告跟传统的比有什么优缺点

网络广告是一个绝对崭新的时代。现代广告使用的形式是大众媒体,包括四种:广播,电视,报纸以及杂志。而现代广告使用的却是以网络媒体为主的多媒体,传统的大众媒体所扮演的角色无疑在渐渐淡化。不可否认,大众媒体曾经在广告的历史上呼风唤雨,直到现在它还是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而网络广告才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是作为触觉敏锐的广告人,应该“山雨欲来风满楼”地意识到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众媒体的风行一时只不过是落日余辉,昨日黄花。历史的巨轮是无情的,任何落后于形势的东西都必然被它无情抛弃。
从形式上比较,以网络媒体为主的现代广告有着传统广告不可比拟的优势。(一)网络是全天侯和全球性的。正如人们所说的,互连网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二)传播速度快。众所周知,网络使用的是光纤,和传统的大众媒体比较,简直是火箭和马车在竞赛。(三)网络广告可以追踪广告的效益。广告主无法知道多少顾客是由于传统广告的影响而购买他们的产品的,对此,网络广告却可以大声地说“ICANDOIT”(四)投资回报的优化。网络广告完全采用和传统广告的截然不同的回报方式(五)广告与购买一步完成,大大地减少了营运成本(六)互动性。在传统大众媒体,进行的是单向的强制的买卖,是卖方市场。而网络广告多媒体却是实现了互动买卖,是一对一的传播。传统媒介无法实现的信息反馈,在信息网络时代却可以轻易实现。
如果说形式于广告来说,就好象武器于战士,那现代广告与传统广告之争无疑是新式的核武飞弹与旧式的长矛铁盾之间的战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告也获得了快速发展。发达国家的广告费一般都要占国民生产总值2%左右,广告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网络媒体的出现,近年来,网络广告也以其独特的形式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以下从沟通模式、覆盖范围、信息容量、交互性、注意力、冲击、对象、发布、互补、购买力、经济性、视听效果、心理因素、信赖度、灵活性、准确性、融合、竞争环境、效果评定、权利等方面对网络广告与传统广告进行比较研究。
1、沟通模式。传统广告主要传播形式是由发送者即企业经过许多中间环节“推向”最终消费者。沟通模式的特点:大面积播送,不是直接将信息送到细分的目标市场;信息传送和反馈是隔离的,单向流通,非交互的,有时差的;强势信息灌输,试图用某种印象劝诱目标受众成为购买者。而网络广告促成消费者采取行动的机制主要是靠逻辑、理性的说服力。沟通模式的特点:受众成为主动的信息寻求者,而企业成为被动的寻找目标的信息源。一旦受众确定了某个企业成为他的信息源,他马上就会与企业进行即时互动,这时企业就应活跃起来,使出浑身解数使受众成为购买者。这种由受众出发向发送者索要特定信息的沟通形式是一种“拉”和互动相结合的模式。所以网络广告不能像传统广告那样大面积播送,它只是等待目标受众的光临,然后再互动。网络广告的沟通模式更为紧凑,沟通效率也会因此而提高。
2、覆盖范围。现在全球上网人数有4亿多,覆盖186个国家,而这个数字还在快速增长。网络联结着世界范围内的计算机,它是由遍及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各种网络按照统一的通信协议组成的一个全球性的信息传输网络。因此,通过互联网络发布广告信息范围广,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从广告角度看,作为广告媒体,其传播信息的范围越广,接触的人越多,广告效应越大。从广告用户市场看,用户市场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即使是一家小企业上网,都有可能一夜成为国际性公司。绝大多数的电视、广播、报纸及杂志只是地区性和专业性的,而通过网络广告,可以最快的速度把产品介绍到全球的客户。
3、信息容量。传统广告由于受媒体的时间和版面的限制,其内容只能删繁就简,突出重点。而在网上,广告主提供的信息容量是不受限制的。网络广告可以借助层层点击或直接链接进入另一网站的方式,使网络用户获得更多的信息,突破了传统广告的局限和翻阅的呈现方式。广告主或广告代理商可以提供相当于数千页计的广告信息和说明,而不必顾虑传统媒体上每分每秒增加的昂贵的广告费用。 网络上一个小小的广告条后面,广告主可以把自己的公司以及公司的所有产品和服务详尽的信息制作成网页放在自己的网站中。可以说,费用一定的情况下,与别的网站上交换广告条,广告主能够不加限制地增加广告信息。这在传统媒体上是无法想像的。
4、交互性。网络广告不同于传统广告信息的单向传播,而是信息互动传播。采用交互界面,可以使访问者对广告的阅读层次化,除了产品的概况外,感兴趣的访问者还可以阅读有关企业和其他产品的资料。借助于电子邮件,广告浏览者可以方便地在线提交申请表单,向厂商请求咨询或服务。可以随时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方式向厂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厂商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收到信息,并根据客户的要求和建议及时做出积极反馈。网络广告提供的这种交互功能,可以非常方便地满足消费者边浏览广告,边在线订货、购物的需求。这就顺应了人们快节奏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同时企业可以利用网络及时监测功能对访问者类型、访问的时间、访问的地区进行统计,从而了解到广告的实际效果,并随时修改广告出现的频率或实时改变创意。
5、注意力。注意力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力经济学认为,人类在各个文明时期都有自己的稀缺资源。农业文明时期土地资源有限、工业文明中能源、矿产储量固定,而在信息时代,最大的稀缺在于注意力的稀缺。各种媒介对注意力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一波又一波的“印象轰炸”使人类心神疲惫,可以说,注意力资源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第一瓶颈和第一稀缺。因此,人们提出了注意力资源的保护问题。注意力经济指的就是在网络时代,产品、信息的提供者为了推出自己的产品和信息必须千方百计获取和保持消费者和公众的注意力。传统广告的受众关注度低,而网络广告的受众关注度高。电视并不能集中人的注意力,看电视时可能有40%的观众同时在阅读,21%的人同时在做家务,13%的人在吃喝,12%的人在玩赏它物,10%的人在烹饪,9%的人在写作,8%的人在打电话。而网上用户则不同,55%的人在用计算机时不做任何其他事情,只有6%的人同时在打电话,5%的人在吃喝,4%的人在写作。
6、冲击。网络广告的实时性与直接的特点将逐渐影响在其他传统媒体上做广告的客商,网络广告在形态上的翻新,也促进了在传统媒体广告中引入新的创意,电视等媒体广告中引进网络创意。网络所提供的创意将影响厂商,使它们开始质疑传统媒体的既定标准和限制。同时,厂商也有必要重新关注现有的广告理论。例如,很多厂商发现,在网络上横条广告必须经常更新,消费者才会继续浏览。这种发现推翻了广告必须看过4次以上才会留下印象的陈规论断,也让人对于强调频率观念的电视系列广告的效益产生了质疑,将刺激营销厂商重新评估对于传统媒体的使用。网络广告不仅回应率较高,找到目标顾客的成本比较低,而且能获得较好的顾客信息。因此,可以预见,愈来愈多针对特定目标对象的营销经费,将从传统媒体以及直销信函转移到因特网上来。网络广告将促使企业提高对传统媒体广告在效益与标准上的要求。同时现有的广告理论也可能会因此需要作相应调整、修订。
7、对象。广告对象是依据消费者的需求偏好,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的差异性,按照一定的细分标准,把整个市场划分为若干个需求与愿望各个不相同的消费者群。网络广告由于其对操作者物质设备的要求,对操作者文化水平的要求、对操作者经济收入的要求、自然地对广大消费者做了第一层次的市场细分,从全体消费者分离出了网民这一具有某些共同特质的消费者群。而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其某一栏目可能是针对特定消费者的,但就整个媒体而言,其对象几乎是全民性的,包括了各个年龄、各个文化水平、各个收入标准、各个生活层次的消费者。
8、发布。传统广告发布主要是通过广告代理制实现的,即由企业委托广告公司实施广告计划,广告媒介通过广告公司来承揽广告业务。广告公司同时作为广告客户代理人和广告媒体的代理人提供双向的服务。而在网络上发布广告对企业来说有更大的自主权,既可以自行发布,又可以通过广告代理商发布。
9、购买力。由于网络对其用户在物质设备、文化水平及经济收入方面等有一定要求,所以网络广告的目标群体是文化水准、职业层次、收入水平、消费能力都相对较高而且最具活力的消费群体。在我国,上网人群中的研究生、大学生和中学生占了很大的部分,中高收入的人中上网的比例也比较高,白领人员上网的比例较高,他们或者消费水平比较高,或者消费观念比较新。他们是整个市场里耐用消费品、不动产、旅游产品、精神消费品等商品的主要顾客群。
10、经济性。广告宣传的目的是为了促销产品,而促销产品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企业利益。由于企业广告的价格不断增长,对许多企业已构成负担。网络媒体的收费远低于传统媒体,网络广告由于有自动化的软件工具进行创作和管理,能以低廉费用按照需要及时地变更广告内容。与传统广告单位面积(时间)的广告价格相比,网络广告在价格上极具竞争力。据美国《现代企业》杂志对旗下企业社员的统计,网络广告能有效地节约广告费用达40%—70%。若能直接利用网络广告进行产品的销售,则可以节省更多的销售成本。
11、视听效果。网络是伴随着新科技发展起来的。网络广告由于先进的科技,具有在文字、声音、画面、音乐、动画、三维空间、虚拟视觉等方面的一切功能,实现了完美的统一。网络广告在传播信息时,可以在视觉、听觉,甚至触觉方面给消费者以全面的震撼。相比之下,传统的媒体杂志、报纸仅提供静态的图文信息,而广播只提供声音信息。根据美国广告公司的一项调查,利用网上多维立体广告的宣传效果,无论是在男性成衣、电信器材,还是在妇女用品的品牌上,其知名度都提高了12%—200%,远远超过电视或平面广告的效果。
12、心理因素。网络媒体和网络广告与传统媒体和传统广告相比,其最大优势不在技术上,而在心理上。对网民的研究表明,消费者所以点击广告,心理因素是主要动因。网络广告是一种以消费者为导向、个性化的广告形式,消费者拥有比传统媒体面前更大的自由。他们可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是否接收,接收哪些广告信息。一旦消费者作出选择点击广告条,其心理上已经首先认同,在随后的广告双向交流中,广告信息可以毫无阻碍地进入到消费者的心理中,实现对消费者的100%的劝导。
13、信赖度。广告的信赖度是指广告主所预期的广告效果和实际间误差的大小,误差越小则信赖度越高。在广告信息的传送过程中,信赖度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信赖度较高的媒体,厂商较容易预期刊登广告的收益,因而对该媒体较有信心,较愿意接受广告的定价。网络广告可以直接计算广告信息下载的人次,再加上浏览者通常会看到已经被下载了的广告,因此网络广告的信赖度比较高。传统广告是以间接的方法估算广告信息的接收人数。以电视为例,虽然当观众收看节目时,通常也会看到广告,但是我们并无法直接知道电视的收视率,因此电视的信赖度并不高。再如报纸和杂志,如果你在报纸或杂志上刊登广告,你只能间接根据其总订阅人数和抽样调查的比例推算广告曝光率,你无法确定读者是否翻到你登广告的那一页,当然也就无法知道到底有多少人看到你的广告,因此报纸或杂志上广告的信赖度也不高。
14、灵活性。网络媒体具有随时更改信息的功能,广告主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进行广告信息的改动,广告主可以24小时调整产品价格、商品信息,可以即时将最新的产品信息传播给消费者。在网络上做广告能按照需要及时变更广告内容,当然包括改正广告的错误。这就使经营决策的变化可以及时地实施和推广,并且网络媒体也可以长久保存广告信息。广告主建立起有关产品的网站,可以一直保留,随时等待消费者查询,从而实现了实时性与持久性的统一。 而在传统媒体上做的广告发布很难更改,即使可改动往往也须付出很大的经济代价,这是因为传统广告从策划、制作到发布需要经过很多环节配合,广告一旦发布后信息内容就很难改变而且费用昂贵,因而难以实现广告信息的及时更改。
15、准确性。尽管传统的广告铺天盖地,由于这类广告没有进行定向和分类,其收效甚微。网络广告的准确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广告主投放广告的目标市场的准确性。网络实际是由一个一个的团体组成,这些组织成员往往具有共同爱好和兴趣,无形中形成了市场细分后的目标顾客群。广告主可以将特定的商品广告投放到有相应消费者的站点上去,目标市场明确,从而做到有的放矢。而信息受众也会因广告信息与自己专业相关而更加关注此类信息。另一方面体现在广告受众的准确性上。上网是需要付费的,消费者浏览站点的时候,只会选择真正感兴趣的广告信息,所以网络广告信息到达受众的准确性高。从营销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一对一的理想营销方式,它使可能成为买主的用户与有价值的信息之间实现了匹配。
16、融合。网络电视广告就是一种网络广告与传统广告的融合形式,此业务将电视广告移植到网上,使网络广告具有电视品质的多媒体效果,传播广、力度大,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强等多重特性,有利于品牌的直接和多层次营销。企业无须制作网络广告,只须电视广告片即可,减少了广告制作费用。而且系统能提供一份很详细的报告单,可以具体到广告何时被谁看过,看了多少次、看了多少时间。另外,还可以根据企业要求锁定广告目标用户群,根据地域、个人属性、播放次数等定向方式做到精确定位。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量身定制广告。利用网络广告与传统广告的融合形式,可以有效地宣传企业、产品和品牌形象。
17、竞争环境。传统广告竞争环境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政府的统一组织和协调、法律制度、消费者的观念、人才、隐私权、基础设施、标准化和监管等方面。网络广告虽有许多优势,但它并非十全十美,目前的网络环境条件、控制技术、标准规范等的不成熟、不完善,也给网络广告的发展带来了一些限制。 由于对网络广告认识不够,加上目前网络广告在定价收费、效果测评、规范监管等方面尚未形成统一标准,这些未知因素阻碍了广告主对网络广告进行大量投入。目前我国企业、消费者上网的比例都还不够高,相对于全国13亿人口来说,互联网络的受众范围还比较小,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互联网络广告还只能是作为传统媒体广告的补充,网络还不是主流媒体,网络广告利用和开发的程度都比较低,受众对其的接受水平一般。
18、效果评定。传统广告效果的测评一般是通过邀请部分消费者和专家座谈评价,或调查视听率发行量,或统计销售业绩分析销售效果。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时间性不强,主观影响,技术失误造成的误差,人力物力所限样本小等因素,广告效果评定结果往往和真实情况相差很远。而网络广告效果由于技术上的优势,有效克服了传统媒体以上的不足。网络交互性使得消费者可以在浏览访问广告站点时直接在线提意见反馈信息。企业可以立即了解到广告信息的传播效果和消费者的看法。网络广告效果测评不需要人员参与访问,避免了调查者个人主观意向对被调查者产生影响。因而得到的反馈更符合消费者本身的感受,信息更可靠、更客观。网络广告效果测评成本低,耗费人力物力少,能够在网上大面积展开,参与调查的样本数量大,测评结果的正确性与准确性大大提高。
19、权利。在传统广告传播过程中,受众只有单一接受的功能,即使反馈也是零散的、间接的和延迟的。但在网络空间,受众不仅能主动获取信息,而且能主动地报道甚至发布信息。受众可随时同传播者在媒体上直接进行面对面的视频、音频对话,与传播者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同时,网络、多媒体等新技术将使受众可以通过网络同新闻工作者一样容易地、直接地获得新闻事件的第一手材料,从而获得依据第一手材料进行分析、解释、评论报道权,由此打破了过去新闻工作者对新闻的垄断报道。受众的声音不仅发出来了,而且越来越多样化。
总之,通过以上比较可知,网络广告具有传统广告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虽然网络广告有许多优势,但每种媒体也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企业在选择广告时,除应了解各类媒体的主要优缺点外,还应考虑消费者的喜好、产品种类、广告信息、成本等因素。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将传统广播、电视、报纸和杂志等传统广告与网络广告整合运用,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式,发挥广告的最佳效益。

广告法规

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办法
【颁布单位】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颁布日期】 19971203
【实施日期】 19971203
《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办法》已经湖北
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1次会议于1997年12月3日
通过,现予公布施行。
【章名】 全文
第一条 为了规范广告活动,促进广告业健康发展,发挥广告在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积极作用,保护消费者和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
布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和有关法律、法规,针
对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广告经营管理活动的单位
和个人。
本办法所称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报
刊、广播、电视、电影、印刷品、霓虹灯等媒介或者形式直接、间接介绍
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的商业广告。
第三条 省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全省广告监督管理机关。市
、州、县(区)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广告活
动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创造条件
,逐步推行广告代理制,为广告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五条 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公益广告规
划;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每年应设计、制作、发布一定数量的公益广
告。
第六条 广告内容应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第七条 广告使用的图像、语言文字、汉语拼音、计量单位等应当符
合国家有关规定。
广告在总体设计、正文、标语、解说词、音乐等方面不得仿照他人的
广告,使消费者产生误解。
第八条 下列广告除遵守法律、法规规定外,还应当清楚、明白、完
整载明有关事项:
(一)推销商品、提供服务实行优惠和让利的广告,应当标明实行优
惠、让利的时限、幅度和数额;
(二)推销商品、提供服务附带赠送礼品的广告,属限量、限时赠送
的,应当标明赠送的礼品总量和期限;
(三)推销设备有专用附件的广告,应当同时标明该种设备必须购买
的附件及价格;
(四)推销种子、种苗的广告,应当标明适宜种植和养殖的地域范围
和条件;
(五)推销技术的广告,应当标明技术鉴定部门的名称及鉴定时间;
(六)邮购商品广告、信息广告、转让技术广告应当在显著的位置标
明广告主的真实姓名或者名称、详细地址、联系时间。邮购商品广告还应
标明收到汇款后寄出邮购商品的时限;
(七)广告使用科学发明等科研成果的,应当准确、恰当,并表明出
处。
第九条 推销设备、种子、种苗和技术的广告,不得含有分析、预测
利用该设备、种子、种苗和技术等所生产的产品市场供求情况和经济效果
,以及欺骗性的包收购生产产品的承诺。
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发布广告的商品及服务,不得设计、制作和发布
广告。
第十条 大众传播媒介不得以新闻报道、调查采访的形式发布广告。
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发布的广告应当有广告标记,与其他非广告信息相区别
,不得使消费者产生误解。
第十一条 医疗广告不得含有下列内容:
(一)含有不科学的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的;
(二)宣传治愈率、有效率等诊疗效果的;
(三)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医疗机构或者专家、医生、患
者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的;
(四)涉及药品、制剂的。
第十二条 从事下列广告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根据国家有关规定
,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广告经营登记:
(一)从事广告经营活动或者举办文艺、体育、展览会、评选等活动
涉及临时性广告经营的;
(二)设置、发布户外广告,或者设置广告显示屏的;
(三)从事印刷品广告活动的;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其他应当办理广告登记手续的。
第十三条 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应于每年一月一日至四月二十日
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报广告经营资格年度检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年
检合格的予以公告。
第十四条 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之间订立广告活动书面
合同,必须使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制作的广告合同示范文本。
第十五条 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应当配备广告审查员,负责对广
告内容进行审查。
广告审查员应当持有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广告审查员资格证
》,方可从事广告审查工作。
第十六条 经批准发布的广告,除广播可以不播发广告批准文号外,
其他应当同时发布广告批准文号;印刷品广告应在显著的位置印刷批准文
号、承印者名称和地址。
第十七条 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应当建立广告档案管理制度,单
独设置广告会计帐簿,使用广告业专用发票。
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户外广告的组织管理,促进户外广
告业的健康发展,美化城市环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组织工商、城建、交
通、公安、土地等部门制定设置户外广告的具体规划。具体规划经本级人
民政府批准后,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督实施。
第十九条 设置户外广告,法律、法规规定须事先征求有关部门意见
的,有关部门应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七日内作出答复;同意设置的,经所在
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登记后,方可在审定的地段或者建筑物上设置。
户外广告应当做到整齐、安全、美观。
经批准设置的户外广告,在有效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
、遮盖、损坏。确因城市建设需要拆除的,必须事先告知广告经营者,并
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条 修建户外广告设施需占用场地或者建筑物的,修建单位或
者个人应征得场地、建筑物所有者和使用者同意,并交纳场地费或者建筑
物占用费。场地费和建筑物占用费的收费标准,由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
同省物价、财政、城建部门协商制订,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除法律、法规规定和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广
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收取费用。
第二十一条 印刷品广告的承印者,应按国家规定查验委托人提供的
有关证件,并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的内容、数量印制。
张贴印刷品广告应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的范围、地点进行,不得
损害市容市貌。
第二十二条 药品、医疗器械、农药、兽药广告,发布前必须经省有
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医疗、化妆品、农(林)作物种子、种苗、保健食
品广告,发布前应经发布地县级以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未经审查批
准的,不得发布。
食品、酒类广告的内容必须符合卫生许可的事项。
第二十三条 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广告内容进行发布前审查,应自受
理之日起七日内作出审查决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经行政主管部门审定的广告内容,广告发布者不得修改;发现有错误
的,应要求行政主管部门重新审查。
第二十四条 经审查批准的广告,广告主或者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
者应在广告发布前,将广告审查决定等文件、材料的复印件送该广告审查
机关的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现备案的广告违
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应通知广告审查机关重新审查。
第二十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广告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时,可以行
使下列职权:
(一)按照规定程序询问被检查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
及利害关系人,并要求提供证明材料或者与广告行为有关的其他资料;
(二)查询、复制与广告行为有关的合同、帐册、单据、文件、记录
和其他资料;
(三)复制与广告行为有关的广告作品。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工商
行政管理部门分别对负有责任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进行处
罚:
(一)违反第七条第一款规定的,责令改正或者停止发布;
(二)违反第七条第二款、第九条、第十二条规定的,责令改正或者
停止广告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第八条、第十一条、第二十二条规定的,责令停止发布或
者公开更正,没收广告费用,可以并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其中违反第十一条规定,情节严重的,依法停止其广告业务;
(四)违反第十三条、第十六条规定的,责令限期申报或者改正;逾
期不申报或者不改正的,依法停止其广告业务。
第二十七条 违反第二十一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责令承印者停止印刷,没收非法所得,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
款。
第二十八条 广告违法行为的当事人阻碍执法检查,拒绝、拖延提供
有关资料、情况,或者故意提供虚假资料、情况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
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依法停止其广告业务。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使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
,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发布的,应依法承担
连带责任;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在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商品或者服务
,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广告审查机关对违法的广告内容作出审查批准决定的,对直接负责的
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监察部门依
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广告审查机关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
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复议或者向
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
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应用中的问题由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安阳日报社的单位性质属于什么?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

我粘贴的,不知道有用没有
刍议中国传媒整体转制的是与非(产事分离相关资料)
时值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传媒业正经历“事转企”的部分剥离,传媒整体转制面临诸多争议,事业企业之争、意识形态控制之争、政治利益之争,一再纷扰我们的视野。本文以四大问题,对传媒整体转制的相关疑点进行辩解,以明确整体转制的方向正确性,增强传媒产业决策者改革的信心与决心。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翻天覆地的大发展,传统垄断的传媒业也经历了一系列由边缘向中心内核渗透的机制、体制改革。当前,由事业转为产业的传媒业剥离转制大势所趋,渐成共识,但改革脚步大多停滞于此,传媒整体转制迟迟未能全面启动。其中既有现实环境未准备好、改革条件尚未成熟的客观因素,也有决策者思想认识上存在着传统误区与现实迷茫等主观原因。整体转制为何让人如此迟疑,整体转制是否是中国传媒业未来的不二选择?是是非非,谨以此文作为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献礼,为中国传媒体制改革注一旁白。
一、我国传媒体制改革历史回顾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通过接收、驱逐、改造等手段对旧中国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国初期,报业开始实行“企业化经营”,许多报纸实现了经费自给,但由于1957年后反右斗争扩大化等政经环境的变化,市场化的尝试中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传媒改革的重点是转变指导思想和改革新闻业务,在指导思想上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为中心。20世纪80年代初,先报业后广电陆续实施“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过渡性政策,不但减轻了国家的经济负担,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媒体自我发展的积极性。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中国传媒业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双轨运行模式过渡过久,在实践中带来了双重人格与双轨行为,直接孕育了“相互矛盾的一种典型二元结构的运行体制”,不仅有可能破坏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也有可能破坏公共服务事业的基本性质,造成规制的双重失灵,既不利于中国传媒产业集团化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也不利于按现代事业制度运行,已经开始受到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回顾我国传媒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报纸、出版业总是先行于广播电视媒体;媒体改革进入深水区,也毫无意外地由报纸开始。如果说1992年之前的媒体改革还主要在于报纸自身,其他媒体则多是以开展广告经营这一小范围的机制转换的话,那么,邓小平南方讲话以后的改革则是超越报纸自身的、多元化的、大规模的体制创新,尤其是以1994年广告代理制试点和1996年报业集团的出现为标志,报纸的经营资产部分实现了股份制改造,引进了国内外的资本,在报社控股的前提下成立合资公司。广电行业亦步亦趋,经历了“两级办”到“四级办”再到新形势下的“三级办”阶段。1999年6月,无锡广播电视集团成立,标志着我国广电集团化的开端,紧接着是新世纪初的湖南广电集团的挂牌,掀起了以省级台为主的组建广电集团的浪潮,广电行业迈向集团化背景下频道经营的管理制度阶段。
2001年年初,全国宣传部长会议提出“宏观管理机制创新,微观领域结构创新,市场组织体系创新,投融资体制创新”四个创新。同年5月,中国证监会新出版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将传媒与文化产业定为上市公司13 个基本产业门类之一,其下含出版、声像、广播电影电视、艺术、信息传播服务业5个大类。传媒资本经营开始引人瞩目。
2003年,以“管办分离”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被称为“有史以来最深入的一次报业改革”,包括8家新闻单位在内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也全面展开。除少数党报外,绝大多数的报纸实行了主管单位和主办单位的人员分离、财务分离、发行分离,转制为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法人主体,拥有财产权、经营权,承担相应的经营风险和法律责任,并明确了外资和民间资本均可以投资媒体。与此同时,继湖南之后,江浙与京沪粤,还有山东、福建、四川等二十余个省市以不同形式先后成立了一批广电集团,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广电业的传统格局。只是到了2004年底,国家广电总局却明确表示:不再批准组建事业性质的广电集团。广电集团化步伐放缓,进入调整期。
从“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起步,我国传媒经历了事业单位、企事业混合型单位、企业单位的形态变更,传媒从原来依靠国家财政补贴,编制化管理,走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这一“财政成本拉动型”的制度变迁之路。传媒业也从传媒事业、传媒行业向传媒产业的方向发展。
二、什么是整体转制
要理解传媒的“整体转制”,首先要对“转制”进行定义。在此借用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对新闻出版业“转制”的剖析:“转制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事业体制迈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部分经营性的事业单位要转制为企业;第二就是已经转制为企业体制的新闻出版单位,由单一的国有企业转变为股份制多元企业体制,就是由单一的国有制转变为股份制。”概括起来就是“事转企”、“独转股”。这两方面的含义同样适用于整个传媒业的转制问题。传媒集团在转制与扩张过程中急需第二次剥离,即整体转制剥离。所谓传媒的“整体转制”,就是对传媒单位的法人属性进行重新定位,对纳入经营性文化产业的传媒单位,明确其企业法人地位,获得包括出版权、播出权和经营权在内的完整权利,以实现内容产品生产和经营的统一,作为企业法人参与市场竞争。整体转制的核心任务在于建立传媒集团真正的市场主体地位,首要目标是解决集团层面企业法人主体问题。其中,“整体”二字十分关键,它与“剥离转制”的重要区别在于:“剥离转制”是在出版权或播出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前提下的转制,是将媒体的经营部门剥离之后组建公司,而采编部门即新闻宣传与编辑出版业务均保留在作为事业单位的报社与广播电视台内。目前国内的大部分报纸仍处于“事转企”的层次,剥离转制主要在党报党刊等重要的新闻媒体内进行,而整体转制则面向产业属性强的科技、专业类的报刊等出版单位开放。例如北京青年报社控股的下属企业北青传媒就在香港成功挂牌上市,实现社会融资。
据2007年5月中宣部在“第三届文化发展战略论坛”上发布的《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状况年度报告》显示:“在推进速度上,新闻媒体的剥离转制明显快于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整体改制。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之前批准成立的报业集团和广播电视集团(总台)行动较快,目前已进行剥离转制的分别有24家和13家,分别占报业集团、广电集团总数的60%和72%。”
三、关于整体转制的辩证思考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把文化单位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公益性事业组成部分,即为公共事业服务,隶属于国家的一些事业性质的部门,今后继续以事业体制进行管理;一类是经营性产业组成部分,今后要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体制创新,它的产品要通过市场来实现其价值。中央的分类指导原则为传媒单位转制为企业在操作层面创造了条件,是中国传媒集团在体制改革过程中一种现实而又合理的路径选择,但也带来对“两分开”政策的误读以及某些利益团体企图借“事业”的帽子守住最后一亩三分地等衍生问题。“部分剥离”要持续到什么时候,整体转制何时才能大范围兴起?在此,我们就目前传媒形势以及整体转制的相关疑点,进行辨析。
1.“两分开”是最适合中国传媒业发展的道路选择?
在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划分对于中国传媒业现有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体制来说是一次深刻的体制创新。但中国传媒集团目前普遍采取的节目与广告、宣传与经营两分开的做法是一种不彻底的部分剥离,它将对传媒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体制性障碍。
在一些人看来,宣传、经营两者分开,就可彼此互不干涉。宣传系统用事业单位的传统体制来运作,就能够守住阵地,掌握舆论控制权;经营系统剥离出来以后,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就可以将报业做大做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事实上远没有这么简单。在现代媒体运营过程中,内容制作部门与经营部门既权责分离又相互倚重,它们的劳动最后都通过广告额和发行量、收视率一起得到验证,二者互为资源,互为因果,本质上不能截然分开。
另一方面,业务的完整性是企业在市场上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安生立命之本,新闻媒体转制为企业自然也不例外。采编环节从来就是内容产业的核心部分,内容制作权力与经营权的相间隔,就像一个拥有经营权的法人无法自主设计自己的产品,只能经营体制外的成品,这种没有采编权的经营性资产注定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传媒企业,也不利于培育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更难以指望经营部分凭借自身力量形成优良资产。正因此,我国大部分传媒类上市公司只能靠与媒体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交易,延续它们传媒股的概念。由于关联交易过多,导致我国证券管理部门希望通过增资扩股在资本市场进一步融资的计划一再受挫。这也是近年来我国传媒类上市公司效益逐渐下滑的原因所在。[1]
而一个集团内两种体制并存的“一国两制”现象,带来的人事管理上的矛盾也不容回避。两种体制下的人才交流存在体制性障碍,员工福利待遇也不平等,而同工不同酬,同一媒体产生贫富严重不均,大范围地挫伤了一线宣传队伍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涉及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及职工身份转换两个深层次的问题。
“一个主体,两个市场”(市场主体,人力资源市场和资本市场)成为了中国传媒体制改革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2]种种迹象表明,宣传、经营两分开并非中国传媒业的长久之计。作为一种过渡的中间形态,从部分剥离走向整体转制,将是中国传媒集团产业体制改革一种新的思路。
2.以意识形态的多少作为“两分开”划分标准?
除了将新闻媒体的采编环节与广告、印刷、发行播出等环节进行流程分割外,我国报业在选剥离转制试点单位时,也一致将意识形态的多少作为划分公益性事业与经营性产业的标准,自觉地将手脚束缚在党报党刊等“重要”的新闻媒体内。在电视领域,新闻制作等部分理所当然地被视为“意识形态属性强”的对象,当用“事业化管理”的外衣重点保护起来;而电视剧、体育节目、综艺娱乐节目等由于不涉及政治,则可准许先行纳入公司化进程。
意识形态属性强,就划入“公益性文化事业”;意识形态属性弱,就列为“非公益性产业”,——这本身就是个悖论。曾有学者指出,在电视系统内部施行部分剥离的国有资产清算时,是否拍新闻的机子就算国有资产,拍电视剧的机子就算企业资产?如此一问,生动描摹出该政策的内在矛盾性。在人类媒介文化发展的其他时期、在统一进行事业化管理的计划经济时期,非新闻类节目从来就没被逐出公益服务的范畴。“提供娱乐”与“监视环境”都是大众媒介与生俱来的社会功能。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是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生硬地用意识形态来划分公益与非公益,间接反映了我国长期过分强调媒体的政治属性,轻视其经济属性、社会属性的传统惯性思维。
更有学者对此做出另一番注解,认为“公益性事业”就是“以公益为本”,这一部分放手给企业做将会有损其公共性。殊不知,世界范围内有三种基本的媒体制度,即商业媒体、公共媒体和国有媒体,其管理模式也分三种,分别是:商业管理模式、公共管理模式以及党政管理模式,其中最能发挥公益效应的当属公共管理模式。所谓公共管理模式,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以服务公众为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二是以制播具有教育性、文化性的节目为主,节目内容要反映本土文化,同时兼顾多元文化和少数族群;三是由一个代表公众利益的独立机构负责经营管理。而我国是典型的政党管理模式,媒体有着悠久的“工具论”传统。我国媒体归各级党委领导,遵守党性原则,既履行所有媒体都应承担的社会职责,又要做好党的耳目喉舌。近几年媒体环境的放宽,大众亦能借媒体发声,但绝不可能骤然翻身变为纯粹“公益为本”。
如果我们把意识形态强的媒体看成是主流文化的代表,而把意识形态弱的媒体看成大众文化的代表,那么,就不单单只有前者才会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产生影响,后者也一样,而且可能更巧妙,效果更好。因此,以“公益”为名长期限制其市场发育,实属不必,控制舆论并非只有事业单位一张牌。
3.企业化等于非政治化?
宣传管理部门对媒体“企业化改革”的完全放开讳莫如深,改革步伐谨小慎微,视“企业化”为“非政治化”,更多是出于对舆论控制的顾虑,认为一旦将内容采编制作环节给予松绑,舆论必将有如洪水猛兽般一发不可收拾,严重冲击党和政府对意识形态的控制权。政策止步于此,与对“事业单位”的偏执理解难脱干系。我国的传媒体制有一个基本的价值支点——“喉舌工具论”,所有的传媒体制设施与政策规定都围绕着保障传媒的“喉舌”工具作用而建构起来。在这一体制的实际运作中,往往过多地强调了对上级领导机关负责,甚至是对某个主要领导负责。这也间接导致了一级媒体对应一级党委、一级政府的行政割据局面。“事业单位”的定性在获得国家的经济补助,享受 “大锅饭”福利的同时,不能不说也是统治者巧妙设计的一种“陷阱”:临时“电话通知”的事前审查屡见不鲜,时差控制保证播出安全是公开的秘密,从领导的任免,到切断重要经济命脉,各种牵制手段无不让媒体管理者时刻谨记手中把持的是谁的媒体。小平同志讲过一句很精辟的话:“所谓管理就是服务……管,不是为了管死,而是为了管活。”但是,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内,我国传媒业的管理“宗旨”是为了“不出事”。要帮忙,不添乱,管理部门擅长“打招呼”,忙于“说不”,政策取向保守,这种唯上的管理方式让媒体难有宽松的成长环境,即使做大了也做不强。
政府部门如果能建立一种特殊产业的监管机制,即确保企业化管理模式下媒体的意识形态安全,按市场规律进行媒介产品产业化运作,完全是有可能的,也能期待市场培育出一批民间的、商业化的媒体,丰富竞争局面,打破信息垄断格局,推动舆论监督的民主进程。这也是新闻法能够早日出笼的基本前提。在管理的战略选择上,西方发达国家实行的是一种“积极开发,有效管理”的策略,这对我国在市场经济与民主法治的条件下建立一种既调动社会资源,又确保党和政府对舆论导向掌控的管理模式当有所借鉴。
另一方面,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只要国家控制着媒体经营机构的控股权,就可以控制编务方面的人事权,达到让民营资本和外资只当出资人不当操盘手的控制目的。当然,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股份可以转让买卖,但一旦确立国家主流的传媒实体是特殊产业,即代表国家的主管和主办方必须控股,媒体的舆论控制权得到法律的保障就不会旁落。“党管意识形态不能变,党管干部不能变,党管舆论导向不能变,党管宣传不能变”这条铁打的“四不原则”将自始至终发挥底线作用。无论如何改制,改制后的媒体企业里国家股份的比例有多大,代表国家的主管部门的“职责”都不会变,都将拥有对媒体传播内容的终审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必要借鉴西方确保政府控股的“黄金股”这一特殊股权制度,即“黄金股”不同于普通股、优先股,无投票权、收益权,不能用于担保、抵押,其最关键的是掌握重大经营决策的“一票否决权”,不针对企业管理层人员任免、企业管理、分配等一般权限。此情形下即使转变为全民营企业,政府仍可通过“黄金股”行使对企业的管理控制。因此,通过法律途径确立国家股是“金股份”,它的“含金量”意味着执政党及其政府对媒体的领导是不可动摇的。[3]
产业或事业只是一种经济和社会组织形式的运行载体,事业不等于完全公益性,产业也不等于单纯追求利润。产业化不等于非政治化,产业化与导向的正误也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4]媒介走产业化之路,实行产业化改革,关键在于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能够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关键也在于不能简单地把生产精神产品的媒介产业等同于生产物质产品的传统企业,做到始终把媒介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和新闻活动的社会公益性原则,从而实现宣传、经营两手抓,全面发挥媒介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4.传媒集团化为何遭遇政治不适?
目前我国传媒集团化过程中多采用“权力嫁接”的模式,即直接使用行政权力来配置传媒市场的相关资源,以权力的意志来实现传媒产业的扩张,并且权力单位直接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与西方传媒集团的组建主要是由会计师、律师、审计师运作大不相同,中国传媒集团是政府全权运作,连资产评估、债权转移等极为重要的问题都忽略而过,考虑的重点通常是权利的再分配和利益的重组,而不是资产和其他资源的重组。”[5]可以说,中国传媒集团的组建是在不完全市场化的条件下计划配置的结果。在现有的体制、政策及传媒自身发展状况的条件下,按照西方传媒发展的道路,通过自由市场竞争实现资源的重组和集团的组建都不太现实,因此,承认行政力量对传媒整合的介入有其相当积极的历史意义。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中国传媒业实际存在的现实弊端:目前我国传媒业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而媒介的市场扩张行为又是以权力单位为主体来进行,这样就存在着一个国有资产出资人缺位的问题,出资人的缺位使得媒介无法建立起适应市场竞争的现代企业制度;[6]同时,该模式下的集团化在传媒扩张时的价值取向不是依照提升传媒影响力、竞争力的要求,而更多考虑的是合并后政治上的利益分配是否均衡;另外,优势传媒往往会因为“级别低”而无法兼并“级别高”的传媒,权力级别意识限制了资源的优化整合。中国人民大学的喻国明教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媒体跨地区进入的时候,首先发生的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生态的不适问题”。[7]一段时间以来,跨地区经营的报纸都在叛逆和归顺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对当地政府负面新闻的揭露式报道常引起封杀与抵制,《南方都市报》进入深圳以及《南方周未》走出广东后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就是典型的中国现象。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改革应该“首先发生在旧有体制危机最严重、机会成本最低和收益最高的场合,因为旧有体制的危机使得这种场合的交易很容易达成,重新签约的交易成本较低”。[8]传统的传媒体制牵动着各级党和政府的利益,从铁饭碗上开刀,改革成本让利益既得者表现出一再迟疑。
当前,在中国加入WTO背景下行政推动的媒介集团化,并没有像原先所期待的灵丹妙药一样给中国电视业带来一个灿烂的春天,相反产生了一些令人费解和尴尬的问题。[9]从根本上说,这是由对媒介集团化认识上的误区所造成的。广电集团化遇到的问题,不是集团化本身的问题,更不是做大做强这方面的问题,而是我国现有广电体制与集团化走向不相适应的问题。不剪断媒体与行政单位的“脐带”,就无法形成独立自主的市场主体。只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才有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现实需求和内在冲动,才能真正走上市场化道路,以实现传媒产业化的跨越与振兴。过去我们对媒介产业的特殊性谈得太多,一直在“事业集团”的自我暗示中绕圈圈而作茧自缚。如今,我国第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媒介产业集团”——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在原牡丹江广播电视局局长张宝才的带动下,所有领导放弃公务员待遇,集团职工实行全员聘任制,完全按照产业化的要求开展经营活动,改革历时十年,不仅年收入超常规增长,而且集团化后连续创下了多年“播出零事故”的记录。“敢于革自己的命”,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为中国传媒集团化烙下了一个深深的印记,为既得利益的留恋者们所汗颜。
四、小结
中国的传媒体制改革,能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正式认可,似乎是莫大的荣耀。新闻出版界已有一拨先行者搭上了试点单位的顺风车,但对于下一步整体转制怎么走,尤其要后者居上的广电行业怎么顺利转制,高层管理者还略显迟疑。政府对传媒产业集团化指导性政策的反复调整,表明它对于传媒业的实践发展在宏观上还是顾虑重重,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必要的决断,常常陷入“改革退回原点”或是“有增长无发展”的尴尬境地,因此也很难使自己掌握的调控手段跟上传媒业大发展的现实步伐。事实上,近年来媒介的意识形态与市场形态之争,引发了围绕文化包括传媒的事业与产业的改革到底是改体制还是改机制的最激烈的争论。强调意识形态型媒介(多以意识形态管理的党委宣传系统为代表)的人认为,只能改机制,一旦改体制就可能导致意识形态的失控;强调产业经营型媒介(多以政府的发改委及学术理论界为代表)的人认为,不改体制,产业无从发展,机制改革很难成功。两种观点交锋,前者在舆论安全和社会效益第一的口号下,人为圈下一个个禁区而诸多坚持,消极看待中国传媒产业化进程;后者在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面前,为赢得市场主体地位左奔右突,艰难移动着中国传媒市场化的步伐。对于媒体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尝试,政府部门往往只采取默认的方式承认,或以追认(法规文件、领导人讲话、表彰会等)的方式加以推广;如果得不到认可,就会提出反对意见和处理措施。在今年4月10日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表彰的33家“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优秀企业”中,就无一广电集团。尽管自2003年传媒体制改革全面提速后,各地广电媒体都在纷纷进行体制创新,希冀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整合资源的发展道路,而且大张旗鼓宣扬自创“成功模式”的不在少数,但在这次表彰大会上都遭遇冰冷尴尬。倒是学界一致推崇的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的整体转制不顾国家行业主管部门脸色,办得活色生香。这间接传达出一个讯息:对于传媒体制改革深水区的实质问题,管理部门仍在慎重思考,尚未出招。
但无论如何,中国传媒改革的历史开始步入产业集团化阶段的时候,正在翻过“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一页,剥离转制处在进行时。而当前倡导的宣传、经营两分开政策在实践中的局限日益明显——由于传媒业整体归属于特殊的文化信息产业,有着区别于它类的产业价值链,即是:围绕服务于自身特定媒介需求或进行独有媒介产品生产(或服务)所涉及到的一系列互为基础、相互依靠的产业上下游链条关系的总和。因此拟搞产事分离或分营,不能是形而上地人为地中间阻隔产业链。那种强调事业是意识形态属性强的,是不能市场化的,产业才是意识形态属性不强的,可以市场化的,是一种混淆了不同逻辑层面概念的认识错觉。要清醒对待时下用利益性与公益性之分来衡定意识形态多与少的谬误,明确以营利与非营利作为产业与事业的合理划分标准。所以“两分开”政策注定只能是传媒体制改革中的过渡产物。整体转制不是转不转的问题,而是时机成熟与否的问题。任何个体都无法阻挡生产力前行的力量,只能主动去接受它、适应它。传媒整体转制是一场生产关系层面的重大变革,它将为中国传媒业的长远发展、迎接国际挑战注入无穷活力。政府与业界都应有充分的勇气与决心去正视这一特殊文化产业的未来走向

求有关广告的知识

广告(guǎng gào),英文:ad (缩写),advertisement
[编辑本段]广告的概念
广告的本质是传播,广告的灵魂是创意。
广告一词,据考证是一外来语。它首先源于拉丁文advertere,其意为注意,诱导,传播。中古英语时代(约公元1300—1475年),演变为Advertise,其含义衍化为“使某人注意到某件事”,或“通知别人某件事,以引起他人的注意”。直到17世纪末,英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商业活动。这时,广告一词便广泛地流行并被使用。此时的“广告”,已不单指一则广告,而指一系列的广告活动。静止的物的概念的名词Advertise,被赋予现代意义,转化成为“Advertising”。汉字的广告一词源于日本。
《韦伯斯特词典》对广告的定义是:广告是指在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强化销售商品、传播某种主义或信息、召集参加各种聚会和集会等意图下开展的所有告之性活动的形式(韦伯斯特辞典1977年版)。
在现代,广告被认为是运用媒体而非口头形式传递的具有目的性信息的一种形式,它旨在唤起人们对商品的需求并对生产或销售这些商品的企业产生了解和好感,告之提供某种非营利目的的服务以及阐述某种意义和见解等(韦伯斯特辞典1988版)。
《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15版)对广告的定义是:广告是传播信息的一种方式,其目的在于推销商品、劳务服务、取得政治支持、推近一种事业或引起刊登广告者所希望的其他的反映。广告信息通过各种宣传工具,传递给它所想要吸引的观众或听众。广告不同于其他传递信息的形式,它必须由登广告者付给传播的媒介以一定的报酬。
社会学家、评论家艾君在1994年由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当代生意经》对于广告概念问题这样阐述,读完一些广告定义,不难发现有的还可以说是个较为完整的定义,有的则只是对广告的简单地判断。更值得商榷的是有的定义还没有解释清楚广告是怎么回事,解释中又重复出现了“广告”之词。或将广告当成修饰词语出现,如广告语,广告客户、广告者、广告信息……这好比张三问李四:“什么叫艺术?”李四答:“由艺术家创作或表演的作品……”。人们便会问:没有讲明艺术的定义,不知道什么叫艺术,怎么会出现艺术家?
艾君认为,在弄清广告定义之前,首先要看看生活中的广告活动是怎样运转的。他解读为,组织或个体(广告主)为了目的(树立形象、推销产品、求购、声明、招生、求职等)依靠(付出费用)确定媒体,按规定时间、要求,真实地传播信息的活动。
从广告运转的规律、程序,艾君为广告下这样一个定义:
广告,即确定的组织或个人为了一定的目的,依靠付出费用,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要求,由指定的媒体,将真实信息传播出去的一种交流活动。他认为,这个定义从实践中来,必然能反映广告的本质属性,也能够解释通除商业广告之外的一些广告现象。如“征婚启事”、“政府通告”、“聚会通知”等一些与经济无关的公益广告。
在中国,商业广告还没有到达颠峰,已存在着极大的泡沫成分和非理性行为;随着消费者的成熟、行业的规范,企业也会走向理性,自然会回落,启用普通模特将成为主流;同时,广告将异军突起并逐渐走向成熟,避免不了挑战。企业启用形象代言人,可能有各种目的,尤其当“子弦效应”和炒作之风盛行的年代。笔者在对形象代言人按照“准确营销”的观点进行理论总结,发现了现代市场形象代言人基本特性,用广告方式传达品牌独特、鲜明的个性主张,使产品得以与目标消费群建立某种联系,顺利进入消费者的生活和视野,达到与之心灵的深层沟通,并在其心中树立某种印象和地位,使品牌变成一个有意义的带有附加价值的符码。他通过一定的媒介或载体传播诉诸目标受众,从而在品牌如云的市场中树立和打造个性化的品牌形象。他或者通过品牌创立人独具人格魅力的形象代言,给目标受众以鲜明的品牌个性和信心;或者通过影视明星、社会名人极具亲和力的广告代言,令品牌产品迅速对目标消费群的购买施加影响;或者通过虚构人物演绎品牌叙事,传达品牌理念与价值取向,赢得目标受众的认同;或者通过漫画式卡通动物的形象代言,塑造活泼可爱、耳目一新的品牌形象,让人在相视一笑中对品牌产生美好的联想和印象。他的形象代言并不完全等于企业的形象,所以,他的走红并不意味着产品就能够走红。企业的监督与他们的配合就显得相当重要。而他们也应有自我约束的责任意识,真正融入这个企业文化,真正用心去演绎产品宣传理念,才会凸现广而告之的意思。
[编辑本段]广告的设计
广告设计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一种,其价值在于把产品载体的功能特点通过一定的方式转换成视觉因素,使之更直观地面对消费者。
一、广告创意内涵
(一)什么是广告创意。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市场竞争日益扩张、竞争不断升级、商战已开始进入“智”战时期,广告也从以前的所谓“媒体大战”、“投入大战”上升到广告创意的竞争,“创意”一词成为我国广告界最流行的常用词。“ Creative ”在英语中表示“创意”,其意思是创造、创建、造成。“创意”从字面上理解是“创造意象之意”,从这一层面进行挖掘,则广告创意是介于广告策划与广告表现制作之间的艺术构思活动。即根据广告主题,经过精心思考和策划,运用艺术手段,把所掌握的材料进行创造性的组合,以塑造一个意象的过程。简而言之,即广告主题意念的意象化。
为了更好地理解“广告创意”,有必要对意念、意象、表象、意境做一下解释。
“意念”指念头和想法,在艺术创作中,意念是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和观点,是作品内容的核心。在广告创意和设计中,意念即广告主题,它是指广告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目的而要说明的观念。它是无形的、观念性的东西,必须借助某一定有形的东西才能表达出来。任何艺术活动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要素:一是客观事物本身,是艺术表现的对象;二是以表现客观事物的形象,它是艺术表现的手段。而将这两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构思活动,就是创意。在艺术表现过程中,形象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是传递客观事物信息的符号。一方面必须要比较确切地反映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另一方面又必须能为公众理解和接受。同时形象的新颖性也得重要。广告创意活动中,创作者也要力图寻找适当的艺术形象来表达广告主题意念如果艺术形象选择不成功,就无法通过意念的传达去刺激感到遗憾染和说服消费者。
符合广告创作者思想的可用以表现商品和劳务特征的客观形象,在其未用作特定表现形式时称其为表象。表象一般应当是广告受众比较熟悉的,而且最好是已在现实生活中被普遍定义的,能激起某种共同联想的客观形象。
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表象经过创作者的感受、情感体验和理解作用,渗透进主观情感、情绪的一定的意味,经过一定的联想、夸大、浓缩、扭曲和变形,便形成转化为意象。
表象一旦转化为意象便具有了特定的含义和主观色彩,意象对客观事物及创作者意念的反映程度是不同的,其所能引发的受众的感觉也意象会有差别。用意象反映客观事物的格调和程度即为意境。也就是意象所能达到的境界。意境是衡量艺术作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二)广告创意的原则。
广告创意的独创性原则。所谓独创性原则是指广告创意中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而要勇于的善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独创性的广告创意具有最大强度的心理突破效果。与众不同的 新奇感是引人注目,且其鲜明的魅力会触发人们烈的兴趣,能够在受众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长久地被记忆,这一系列心理过程符合广告传达的心理阶梯的目标。
广告创意的实效性原则。独创性是广告创意的首要原则,但独创性不是目的。广告创意能否达到促销的目 的基本上取决于广告信息的传达效率,这就是广告创意的实效性原则,其包括理解性和相关性。理解性即易为广大受众所接受。在进行广告创意时,就要善于将各种信息符号元素进行最佳组合,使其具有适度的新颖性和独创性 . 其关键是在“新颖性”与“可理解性”之间寻找到最佳结合点。而相关性是指广告创意中的意象组合和广告主题内容的内存相关联系。
二、广告创意的金字塔原理。
对发展广告表现的创意面议,金字塔原理( Pyramid Principle) 是特别有效而极具实用性的工具。从金字塔原理,可洞察广告设计者的思考过程,究竟用什么逻辑把创意发展到极致。
从金字塔结构可以看出广告的创意是仅次于金字塔顶端。创意的金字塔原理,共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资讯( information) ,它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企业内部资料,竞争企业情报以及经济环境资讯等。这些包罗万象的资讯只是个别的统计数据,仅供参考,不可照本宣科笼统应用,必须经过第二个层次审慎的分析 (analysis). 此一层次涉及的范畴犹为广泛,必须运用统计学,心理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学等,经过分析评估之后,才有第三层次广告创意的出现。唯有通过这些层次所延伸出来的创意都是发挥广告效果的动力,才是弹无虚发的广告招术。
三、广告创意的过程及其思考方法
(一)广告创意过程
广告创意过程可分下列五个阶段
1、准备期--研究所搜集资料,根据旧经验,启发新创意,资料分为一般资料五特殊资料,所谓特殊资料,系指专为某一广告活动而搜集的有关资料。
2、孵化期--把所搜集的资料加以咀嚼消化,使意识自由发展,并使其结合。因为一切创意的产生,都在偶然的机会突然发现的。
3、启示期--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印象是产生启示的源泉,所以本阶段是在意识发展与结合 中, 产生各种创意。
4、验证期--把所产生的创意予以检讨修正,使更臻完美
5、形成期--以文字或图形将创意具体化
(二)广告创意思考方法。
美国广告学教授,詹姆斯·扬说“创意不仅是靠灵感而发生的,纵使有了灵感,也是由于思考而获得的结果。”创意是从“现有的要素重新组合”而衍生出来的,创意并非天才者的独占品。
[编辑本段]广告的历史
◇世界上最早的广告
广告是商品经济的产物,自从有了商品生产和交换,广告也随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广告是通过声音进行的,叫口头广告,又称叫卖广告,这是最原始、最简单的广告形式。早在奴隶社会初期的古希腊,人们通过叫卖贩卖奴隶、牲畜,公开宣传并吆喝出有节奏的广告。古罗马大街上充满了商贩的叫卖声。古代商业高度发达的迦太基——广大地中海地区的贸易区,就曾以全城无数的叫卖声而闻名。
商标字号也是古老的广告形式之一。商店的字号起源于古城庞贝。在古罗马帝国,人们用字号标记来做角斗和马戏团表演的广告。商标字号都是象征的,如古罗马的一家奶品厂就以山羊作标记;一条骡子拉磨盘表示面包房;而一个孩子被鞭子抽打则是一所学校采用的标记。在中世纪的英国,一只手臂挥锤表示金匠作坊;三只鸽子和一只节杖表示纺线厂。伦敦的第一家印地安雪茄烟厂的标记,是由造船木工用船上的桅杆雕刻出来的。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有广告的国家之一。早在西周时期,便出现了音响广告。《诗经》的《周颂·有瞽》一章里已有“萧管备举”的诗句,据汉代郑玄注说: “萧,编小竹管, 如今卖饧者吹也。”唐代孔颖达也疏解说:“其时卖饧之人, 吹萧以自表也。”可见西周时,卖糖食的小贩就已经懂得以吹萧管之声招徕生意。
在我国古代继音响广告之后而出现的则是“悬帜”广告。《韩非子·外储说》说到“宋人有诂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著。”这是我国酒家和酒旗最早的记录。酒店开设在固定场所,为了招徕顾客,抛出“一面酒旗,这也就是吸引主顾的广告形式。这种形式后来沿用不断,如唐代张籍有“高高酒旗悬江口”,杜牧有“水村山郭酒旗风”等诗句。《水浒传》里也有这样描绘:“武松在路上行了几日……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迹:‘三碗不过岗’。”《元曲·后庭花》中“酒店门前三尺布,过来过往寻主顾”,不但说明了酒旗的尺寸,还说明了酒旗的作用。除了酒旗外,其他行业也有各种标志性的广告形式。据《费长房》中说“市有老翁卖药,悬壶于肆头”。就是用胡芦作为药铺的象征性标志,悬挂街头或药铺的门前。这里的“悬旗”、“悬壶” 给人以非常醒目的视觉效果,用现代话说,就是“招牌广告”。
◇印刷术的发明开创了广告的新纪元
我国毕升最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最早的工商业印刷是北宋时期(公元960年—l127年)济南刘家针铺的广告铜版,现存于上海博物馆。这是至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印刷广告物。印刷术从中国传到西方后,使西方广告进入了新的阶段。
1473年英国第一个出版人威廉·坎克斯印刷了许多宣传宗教内容的印刷广告,张贴在伦敦街头,这是西方最早的印刷广告,比我国北宋刘家针铺印刷广告晚三、四百年。
1622年英国尼古拉斯·布朗和托玛斯·珂切尔创办了第一份英文报纸《每周新闻》(Weekly News)在伦敦出版。在这一年中,有一则书借广告。 1650年在有关“国会的几则诉讼程序”一栏里,登出某家12匹马被盗的寻马悬赏启事。以后,在1710年阿迪逊和斯提尔又在《观察家》杂志中刊登了有关推销茶叶、咖啡、巧克力、书刊、房产、成药拍卖物品、以及转让物品的广告。
美国独立前,于1704年4月24日创办的第一家报纸《波士顿新闻通讯》(Boston News Letter)就刊登了一则向广告商推荐的报纸为宣传媒介的广告。被认为是美国广告业之父的本杰明·富兰克林, 1729年创办的《宾夕法尼亚日报》,把广告栏放在创刊号第一版社论的前头。首次刊登的是一则推销肥皂的广告。在整个殖民地时代美国的报纸中,《宾夕法尼亚日报》的发行量和广告量上都居首位。在这家报纸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推销船舶、羽毛制品、书籍、茶、等商品的广告。富兰克林既是一个广告作家,又是广告经理和推销员,他所选写的一篇最著名的广告作品要算为宾夕法尼亚壁炉厂所作的推销广告了。这种壁炉后来定名为“富兰克林炉”。
广告是这样写的:
带有小通风孔的壁炉能使冷空气从每个孔源钻进室内,所以坐在这通风孔前是非常不舒服并且是危险的——而尤其是妇女,因为在家里静坐的时间比较长,经常因为上述原因致使头部受风寒、鼻流清涕,口眼歪斜,终至延及下颌、牙床,这便是北国好多人满口好牙过早损坏的一个原因。
从上述的广告里可以看到:富兰克林和当代巧妙的广告作家一样,强调使用产品的收益,而不是单纯介绍产品。
到1830年,美国已有l200种报纸,其中65种是日报。许多报纸第一版大部或整版都是广告。从1830年—1850年间是便士报时代,因为每份售价一便士,价格低廉,销路增加,对广告的效力,也相应提高。在报纸广告盛行的同时,杂志广告也不断增加,并出现了广告代理商和广告公司。
[编辑本段]广告的本质
广告的本质有两个,一个是广告的传播学方面,广告是广告业主达到受众群体的一个传播手段和技巧,另一个指广告本身的作用是商品的利销。总体说来,广告是面向大众的一种传播;艺术的高雅性决定了它的受众只能是小众,而不是绝大多数人。
所以成功的广告是让大众都接受的一种广告文化,而不是所谓的脱离实际的高雅艺术。广告的效果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它究竟是不是成功。脑白金的广告是成功的,因为它的礼品观念定位在打工阶层是非常成功的,市场的销售份额也说明了这一点。
[编辑本段]广告的特点
广告不同于一般大众传播和宣传活动,主要表现在:
1.广告是一种传播工具,是将某一项商品的信息,由这项商品的生产或经营机构(广告主)传送给一群用户和消费者;
2.做广告需要付费;
3.广告进行的传播活动是带有说服性的;
4.广告是有目的、有计划,是连续的;
5.广告不仅对广告主有利,而且对目标对象也有好处,它可使用户和消费者得到有用的信息。
[编辑本段]广告的要素
广告的要素有:广告主,广告公司,广告媒体,广告信息,广告思想和技巧,广告受众及广告费用。
[编辑本段]广告的分类
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各异,导致广告的种类很多。
◇以传播媒介为标准
报纸广告
杂志广告
电视广告
电影广告
网络广告
包装广告
广播广告
招贴广告
POP广告
交通广告
直邮广告
车体广告
门票广告
餐盒广告
随着新媒介的不断增加,依媒介划分的广告种类也会越来越多。
◇以广告目的为标准
产品广告
企业广告
品牌广告
观念广告
公益广告
◇以广告传播范围为标准
1.国际性广告 2.全国性广告 3.地方性广告 4.区域性广告
◇以广告传播对象为标准
消费者广告
企业广告
◇以广告主为标准
一般广告
零售广告
◇六种中文广告词
“鼬鼠”型广告词 The Weasel Claim
“水是湿的”广告词 The "Water Is Wet"Claim
“那又如何”广告词 The "So What"Claim
“科学或数据”广告词 The Scientific or Statistical Claim
“奉承顾客”广告词 The "Compliment the Consumer" Claim
“修辞型问句”广告词 The Rhetorical Question
广告学
是研究广告活动的历史、理论、策略、制作与经营管理的科学。
广告学是将广告以学术性的方法来教育和研究的学科。不少大学都有开设这个科目,而且通常都列在传播学院下面,是传播学下的二级学科。广告学的两大支柱是传播学和市场营销学。
1.个别访问法
个别访问法是个别征询调查对象对企业的广告有何看法以及对企业做广告有何建议的一种方法。一般是预先确定样本家庭或个人,广告调查员携带广告样本或录音录像带,按照预先设计的调查文稿提出问题,详细记录谈话内容,同时仔细观察访问对象的心理活动。访问当中要善于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设法使调查对象讲真话,然后把各种看法分类整理出来,以改进今后的广告工作。访问之后要向调查对象赠送纪念品或支付一定的报酬。
2.电话调查法
电话调查法是通过电话询问的形式调查样本对企业广告及如何做广告的意见。电话调查法的优点是:成本较低,可以在短期内调查较多的对象,可以调查许多无法对其进行个别访问的人;可以听到被调查者对所提出问题作出的反应。其缺点是:因为受通话时间的限制,不能询问复杂内容;不能与被调查者直接见面;不易得到对方的合作。
3.回函反应法
回函反应法是在四大媒体商品广告中附有样品、奖品和赠券等,要求有意购买者回函索求样本,测验消费者反应以求广告效果的调查方法。
运用此法探求广告效果,要对回函认真加以统计整理。对于回函索取样本、产品性能说明书和直接订货者,要迅速复函、发货;对于广告内容进行指责、提出建议者,要严肃对待,视其合理程度逐一加以改进。对提出合理建议者,应赠送一定奖品,以示鼓励。
4.意见反映法
意见反映法是邀请消费者团体评价广告作品内容的调查方法。这一方法是选出一定数量的消费者作为评审团评价广告作品与内容,以决定广告样品的取舍。具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一次列出几幅广告原稿,依次询问代表们对各个广告样品内容的看法,评价孰优孰劣,集中意见后排定各广告原稿的次序,由此确定它们存在的价值。删除代表们不感兴趣的样品,修改不完善的文稿,最后确定推出的广告脚本。另一种是一次提出两幅广告样品,请评审团全面审查。其中不仅要评价文字内容的优劣,还应特别注意图案、标题和中心文句是否有感召力与说服力,以决定最后的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