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包括西山和东山,西山最主要的寺庙是奉先寺。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就在这个窟寺中,其他有潜溪寺、宾阳三洞、摩崖三佛、万佛洞、莲花寺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12、5公里,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400余年的营造,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从而形成了南北长达1公里、具有2300余座窟龛、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的石窟遗存。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

龙门石窟的景点有哪些?

龙门二十品是珍贵的魏碑体书法艺术的精品。代表了魏碑体,字形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是隶书向楷体过渡中的一种字体,有十九品在古阳洞内。

宾阳洞有三窟,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公元386~512年)的代表性作品。这个洞窟前后用了24年才建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洞窟正壁刻主像释迦牟尼,左右二边有弟子、菩萨侍立,佛和菩萨面相清瘦,目大颈平,衣锦纹理周密刻划,有明显西域艺术痕迹。窟顶雕有飞天,挺健飘逸。据说,洞口两壁上还有一幅浮雕“帝后礼佛图”,造型别致,构图美妙,后被盗凿,现置于美国纽约博物馆。而洞口唐宰相书法家褚遂良书碑铭,很值得一览。

万佛洞在宾阳洞南边,洞中刻像丰富,南北石壁上刻满了小佛像,很多佛像仅一寸,或几厘米高,计有1500多尊。正壁菩萨佛像端坐于束腰八角莲花座上。束腰处有四力士,肩托仰莲。后壁刻有莲花54枝,每枝花上坐着一菩萨或供养人,壁顶上浮雕伎乐人,个个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还有一座观音菩萨像,手提净瓶举尘尾,体态圆润丰满,姿势优美,十分传神。

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历时三年。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卢舍那佛像两边还有二弟子迦叶和阿难,形态温顺虔诚,二菩萨和善开朗。天王手托宝塔,显得魁梧刚劲。

金刚力士雕像比卢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动人,是龙门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积土时,在极南洞附近发现的,是被盗凿而未能运走遗留下的。只见金刚力士两眼暴突,怒视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犷豪放,雄健有力,气势逼人。

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座,也是北魏时期的另一代表洞窟。古阳洞中有很多佛龛造像,这些佛龛造像多有题记,记录了当时造像者的姓名,造像年月及缘由,这些都是研究北魏书法和雕刻艺术的珍贵资料。还有一个药方洞,刻有140个药方,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成就。把一些药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别的地方也有发现,这是古代医学成就传之后世的一个重要方法。

龙门石窟还保留有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因此,它又是一座大型的石刻艺术博物馆。

介绍龙门石窟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自北魏孝文帝年间起连续大规模营造达四百余年之久,南北长达一公里,今存有窟龛二千三百四十五个,造像十万余尊,碑刻题记二千八百余品,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因为它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得名。这里的主佛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高约十七米,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双秀目微微凝视着下方,双耳长近两米,略向下垂。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
万佛洞是龙门石窟佛像最多的洞窟。洞内主佛阿弥陀佛端坐于双层莲花座上。在他背后还有五十二朵莲花,每朵莲花上都端坐着一尊供养菩萨,她们或坐或侧,或手持莲花,或窃窃私语,神情各异。洞内南北两壁还整齐地刻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每尊只有四厘米高。整个洞窟金碧辉煌,烘托出一种热烈欢快、万众成佛的气氛。
最有趣的当属宾阳北洞正壁的主尊佛像。这尊佛像因拇指风化,而食指、中指间隙过大,颇似大家习惯摆出的剪刀手,因此被网友戏称为“剪刀手”佛。其实,特殊的“剪刀手”手势是一种极少见的佛教手印。
龙门石窟自建造以来受到的人为盗凿破坏十分严重。唐武宗时期的灭佛运动,清末和民国初年的石窟造像被盗……再加上战乱管理空虚,许多头像、碑刻、浮雕被日本、美国的文物商人收购。直到1961年,国务院公布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才得以保护,2000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龙门石窟展现了中国北魏晩期至唐代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洛阳龙门石窟有哪些主要景点?

洛阳龙门石窟的主要景点有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白园和蒋宋别墅

1、西山石窟  

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个。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烧洞、慈香窑、路洞等。

隋唐时期的代表洞窟:大卢舍那像龛、潜溪寺、宾阳南洞、宾阳北洞(以上两洞的洞窟及窟顶装饰完成于北魏,佛像完成于隋和初唐)、敬善寺、摩崖三佛龛、万佛洞、惠简洞、净土堂、龙花寺、极南洞等。

2、东山石窟 

 东山全是唐代的窟龛,其中大、中型洞窟有20个,如二莲花洞、看经寺洞、大万伍佛洞(又名擂鼓台三洞)、高平郡王洞等。

3、香山寺  

北魏516年始建,唐687年为安置印度高僧地婆诃罗遗身而重建。武周690年敕名“香山寺”并重修。

解放后,香山寺又进行了多次修葺。2002年香山寺第五次修复,对蒋宋楼,乾隆御碑亭,衣钵塔等作为历史文物予以修缮、保留、保护。在原址上新建了钟楼、鼓楼、大雄宝殿,整修了天王殿、罗汉殿、步游道等。

4、白园 

白园,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墓园,位于龙门东山琵琶峰上。白居易晚年居住洛阳18年,在龙门修香山寺,开八节滩,对龙门山水十分眷恋,死后遵嘱葬于此。白园内主要景点有青谷区、乐天堂、诗廊、墓体区、日本书法廊、道诗书屋等10余处。

5、蒋宋别墅

1936年为蒋介石庆祝五十寿辰,地方政府选择龙门香山寺南侧建“蒋宋别墅”。蒋介石于1936年10月29日来到洛阳,虽以“避寿”为名,实则部署“西北剿共”计划。

他于10月31日在别墅庆祝了自己五十寿辰,参加人员有张学良,阎锡山等;之后视察洛阳军校、洛阳电厂,检阅重炮部队,并和夫人宋美龄三次往复洛阳,安抚非嫡系部队军阀。于12月初离洛到西安,在洛阳共呆了36天,基本都住在香山寺蒋宋别墅。此后这座别墅便处于沉寂状态,75年里从未面向世人开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供奉的是()大佛。

龙门石窟供奉的是卢舍那大佛。龙门石窟造像多为皇家贵族所建,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仪态雕刻的卢舍那大佛,以及在洛阳皇宫紫微城建天堂的消息传入日本后,圣武天皇发愿“朕亦奉造”,在奈良建立东大寺。

另有孝文帝为冯太后凿古阳洞、兰陵王孙于万佛洞造像、李泰为长孙皇后造宾阳南洞、韦贵妃凿敬善寺、高力士为唐玄宗造无量寿佛等。

龙门石窟的主要情况简介。

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

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个。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烧洞、慈香窑、路洞等,为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

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佛



    写下“卢舍那大佛”这五个字,我的心中充满了圣洁、庄重与敬仰。它屹立在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已经有一千四百余年,活出了一千四百余年的生命。当我第一眼看到他时,直到今天,他在我的心中整整屹立了三十年,还将永远驻守在这里,他那穿透了千年时空的智慧的双眸,为我打开了一扇认知世界、认知自然、认知生命、认知人生的心灵之窗。

    还是让我的回忆回到三十年前的那一个春光明媚的清晨吧。

    我和大学同学一行四人坐着火车来到了古城洛阳,第一天我们看了盛开在洛阳满大街小巷的牡丹花。第二天清晨,我们坐上了去往龙门石窟的公共汽车。那时候,只知道龙门石窟该是一个值得一游的景点。我们坐在公共汽车上,穿过洛阳城齐整整的街道,心中还沉浸在前一天看到牡丹花的那份喜悦与遐想之中。就这样,不知不觉之中,我们来到了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位于洛阳东南约二十华里处的黄河岸旁,旁边是沿伊水的一处峡谷,峡谷两边立着东西两座山,称为龙门山,伊水从峡谷流过,并在此变为奔腾的激流。

    鲤鱼跃龙门的典故也出自于此。

    龙门石窟初建于北魏时期,北魏定都于洛阳,正值佛教开始传入中原,于是魏王下旨命工匠于龙门东西两山的山岩崖壁上雕刻佛像。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传播范围的扩大,不仅在皇宫,就连贵族及官宦人家都开始崇信佛教,在他们的资助下,龙门石窟的佛像雕刻工作一直没有停顿。隋炀帝时期,又拨巨资,开凿了新的石窟,至此,龙门石窟已形成一定规模,东西两山石崖上雕刻了大大小小几千尊佛像。
    至唐初,贞观元年,唐玄奘为探求真正的佛法以及寻求佛教的真理,前往西域、天竺等一百余国,历时十七年,经历了千辛万苦,取回了真经,带回了大量佛法经典,终于在贞观十九年正月回到了长安,受到了全城百姓的热烈欢迎。

    唐太宗一直渴望了解西域、天竺等各国的情况,因此亲自接见了三藏法师,详细听取了他十七年来西行途中的所见所闻。太宗感其诚,在长安修建弘福寺,作为玄奘译经的场所。至武则天时代,又先后在长安修建大慈恩寺(即今大雁塔),在洛阳修建白马寺,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弘扬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武则天下令捐出后宫脂粉钱,在龙门西山石崖上建造奉先寺,历时十余年,在唐咸亨三年终于完成了奉先寺供奉的本尊卢舍那佛像的建造,大佛的两旁排列有阿难陀像、力士像等,堪称初唐雕刻艺术的杰作,备受后世赞赏。

    龙门石窟在早期近千年的开凿历史中,一代代工匠们在心口传承的过程中,不仅把佛像的雕刻作为真正的艺术创作,也许还有虔诚的信仰,他们也因此成为了真正的艺术大师,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心灵财富以及丰富的人生财富。



    我们来到了龙门山下,沿着西山脚下青石板铺就的步行道缓缓地走着,左边是从东西两山之间潺潺流淌的河水,右边是陡峭的岩壁,沿着岩壁上开凿的青石小径及青石栈道,由下攀援而上,可见到岩壁上刻满了大大小小的佛龛,佛龛中供奉着上万尊佛像,有站着的、有坐着的、有沉思的、有念经的……每一尊佛像都法相庄严,令人肃然起敬。

    奉先寺供奉的本尊卢舍那大佛,就雕刻在西山高高的崖壁之上,距离地面有二十多米,就在我机械地随着滚滚人流挪动着脚步,空洞的眼眸中充满了茫然之时,卢舍那大佛就那么突兀、那么神奇地扑面而来。
    那是一座山,那是一尊佛,卢舍那大佛那高达近二十米的挺拔身姿,端坐在山石岩壁之间,佛依着山、山依着佛,浑然成为一体。易水在大佛的脚下喧嚣着流去,带去了世间的烦扰与愁怨。

    卢舍那大佛的面容端庄而从容,我感到他那双长长的满是慈爱的眼眸中充满了深邃与智慧,他的面孔上浮现着微微的笑意,那么和蔼可亲,那仿佛似闭未闭的双唇,充满了神奇的感染力和魅力。不知为何,我的心中充满了温暖与感动,那一刻,在我的眼中,卢舍那大佛不是一具冷冰冰的石像,不是一件精美的雕刻艺术品,而是一个充满了生命与思想的智者,他的双眸仿佛穿透了我的心灵,看到了我的内心深处,我不由得想向他倾诉,倾诉我心灵的一切一切。

    我的眼泪不知不觉顺着脸颊流淌了下来。大佛微微的笑容和从容的神态,给我的内心带来了极大的抚慰。我的同学们又向前走去,我索性坐在了大佛的脚下仰望着他,任泪水肆意地流淌。

    我一直相信,爱,是人、是大自然最本质的生命,存在于人的内心最脆弱之处,存在于山水最灵慧之处,也存在于大自然的每一丝每一缕气息之中。

    二十岁的我,正处于情窦初开的年龄,内心深处隐藏着一份圣洁的爱恋。这一份从未示人的感情折磨着我,我不知该向谁诉说。在那遥远的阳关之外,青海高原上,有我心爱的恋人驻守在那里。漫天的黄沙,风卷的残云,牵动着我的每一缕思念。那时,我最喜欢吟诵的唐诗是李白的《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我不知道自己在大佛的脚下坐了多久,只是觉得在他安详的目光抚慰下,在他微笑的面容注视之下,我的内心越来越平静,一种从未有过的宁静已溢满了我的心中。在这片宁静中,我的内心仿佛获得了力量,变得坚强又自信。这真是一种奇妙的感受。大佛周身的气场是那么强烈,我仿佛看到在这千年岁月的流逝中,无数的人像我一样,从他睿智的目光中、从他从容的面孔中、从他微笑的面容里,获得了温暖与力量。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思索着一个问题:为什么卢舍那大佛只是一尊石像,却浑身上下充满了生命与思想,充满了温暖与智慧,那么地令人景仰。

    大佛静静地端坐在山崖之间,端坐在山水之中,任岁月如流水在脚下流逝。这静穆的山,静穆的佛,又孕育了怎样的生命的启示呢?还有这山的智慧、水的智慧、佛的智慧,它们又是如何融合形成了一体而构成了大自然的生命与智慧呢?

    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求着答案。

    万物皆有灵。

    人的身体是父母赋予的,但是人的思想和智慧却形成于成长过程中的经历与经验。远古的先民们,没有文字,没有所谓科学的教育,有的只是他们从自然生存中积累而来的经验与智慧。他们在千年万年与大自然的生存竞争中和部落种族的繁衍过程中,把智慧的种子不断地发挥,不断地播撒,给人类留下了文明的种子,创造了人类文明的奇迹。

    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也都有着不逊于人类的从自然中获取经验与智慧的能力,并将其传承给子孙后代。

    我是怀着极其感动又极其震撼的心情看完杨志军所著的《藏獒》这本书,在藏獒千百年来的生存与繁衍中,他们秉承着最神圣的职责就是忠诚,牺牲,爱而有恒,是那种保证他们凌驾于一切动物之上的荣誉,是为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勇敢与智慧。藏獒的勇敢与智慧是广阔的草原所赋予的,是白皑皑的雪山所赋予的,是千百年来与人相依相偎过程中,互相的需要,彼此的尊重。谁说他们不值得人类的尊敬与崇拜呢?他们的忠诚、善良、勇敢,甚至是世人所无法比拟的。

    就连大自然中的植物花草,也都拥有着神奇的魅力与智慧。比如牡丹花,每一朵牡丹花儿都盛开在爱中,每一朵牡丹花儿都开满了智慧与美丽,每一朵牡丹花儿都有她既娇嫩、妩媚、柔弱的一面,又有坚韧、挺拔、孤傲的个性。有一位禅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意即每一株竹子都包藏着佛的法身,每一朵黄花都开满了智慧。

    我们所身处的世界,任何一座山,一条河均存在了几百万年,几千万年甚至更为久远,经历了无数世事的变迁,山水之灵气,就在这千年万代的生长中而凝聚。人吃五谷而长大,万物的种子吸收空气、阳光、水分、经风沐雨而成熟。山也时时处在成长之中,吸收着空气、阳光、水分,经受着岁月的浸染与熏陶。山呼吸天地之气,森林是他的肺腑,溪流是他的血脉,山峰是他的视野,山体是他的脊梁。山有声、山有色、山有形、山有智,山因有生命而有灵。山看似静止不动,内在的追求却从未停止。万物在山的怀抱中成长,鲜花盛开在山坡,鸟儿飞翔在山林,走兽奔走于山间……千百年来,山与生长在其中的万千生物经历了无数次的融合、斗争、淘汰、再融合,做着彼此适应的选择。

    雪莲花盛开在雪山之上。

    苍松高耸于五岳之巅。

    这就是经历千百年来,山的智慧选择。

    山的成长、自然的成长、人的成长均有着极其相似的印痕与脉络。自然与人类就在这相互的平衡中推动着历史的脚步不断地向前迈进,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命与智慧也只是大自然生命与智慧长河中短暂的但也极其辉煌灿烂的一部分。



    自古明刹古寺均建于名山胜水之间,青山秀水之所处。中国的任何一座名山,也因此而成为了道的山、佛的山。五台山、泰山、华山、峨眉山。。。。。莫不如此。
    龙门石窟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作为龙门山的一部分,经过匠人们数十年的刀斧神劈、精雕细刻而从一座山化为一尊令人崇敬的大佛。一千多年来,它雄踞山巅,看到了无数人的悲欢离合,感受着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春天,阳光照耀着他、春风抚慰着他、春雨滋润着他;夏天,烈日爆晒着他、阴雨浸淫着他;秋天,浮云从他的面前飘过,落叶在他的面前飞舞;冬天,狂风肆虐着他、寒冷侵袭着他、冰雪覆盖着他。一年又一年,岁月从他的面前掠过,无数的人来到他的面前,匍匐在他的脚下,虔诚地向他膜拜,失意的人在他面前倾诉愁苦,得意的人在他面前倾吐志向,一代又一代的高僧游侣在他的面前吟诵经文,无数的岁月、无数的朝代在他面前如白驹过隙,如日月星辰更迭、如斗转星移,他看到了盛唐的伟业看到了宋代的崛起,也看到了北宋南宋国破山河裂的悲壮,他看到了成吉思汗统帅的蒙古铁骑踏破中原大地,踏破贺兰山缺,他看到了朱元璋统帅农民起义大军推翻元朝的统治,看到了清军挥师南下……他凝视着、倾听者、思索着、体悟着。卢舍那大佛经过一千多年的时空穿梭而渐渐舒展着他那吐纳万物的从容和抚慰万物的安详,渐渐地化为一尊与人无限温暖、无限从容、无限力量、无限智慧以及无限光明的神厎。

    这,就是我心灵中充满了生命与智慧的卢舍那大佛。

    我的心灵中从此有了一位可敬的心灵导师。

    每当我在人生中感到迷茫,每当我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每当我的内心需要力量与勇气的时候,我就不由自主地来到大佛的面前,在他宁静的凝视中,我倾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在他平静的目光中,我获得了从容、自信与勇气。在他的面前,我仿佛沉溺于爱与温暖的海洋之中,有如沐浴在阳光之下,他的智慧仿佛太阳的光芒,温暖了我心灵中的每一个角落。
    卢舍那大佛引领着我的思想,我的灵魂,指引着我生命的航程。他那智慧的双眸,仿佛穿透了我的内心,给予了我无穷的自信与温暖,智慧与力量,在我的心中播下了一种渴望,渴望了解自然的真相,生命的真相,人生的真相,并将尽我一生的追求撩开大自然与生命的神秘面纱。

洛阳龙门 寺庙有哪些

古有云“洛都四野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龙门那寺庙比较多,据现有材料,自北魏始至清末,龙门山的佛教寺院至少有18所。依始建时代之先后或始称时代说,其中北魏石窟寺院2所:石窟寺、灵岩寺;唐代木构寺院10所:香山寺、奉先寺、龙华寺、宝应寺、天竺寺、广化寺、敬善寺、乾元寺、菩提寺、胜善寺。另石窟寺院1所(详后);北宋木构寺院1所:潜溪寺。石窟寺院2所:皇龛寺、看经寺;明清之际木构寺院2所:平泉寺、皇觉寺。
以上说的龙门是指龙门一带,目前龙门我所知道的最出名的还存在的寺有香山寺(龙门石窟对面)、奉先寺(龙门石窟里面)、广化寺(离龙门石窟一千五百米左右),三个我都去过,香山寺最出名,不过我感觉没什么意思,奉先寺就是龙门石窟的一部分,著名的卢舍那大佛所在位置就是奉先寺,广化寺挺精致,挺幽静的所在,我挺喜欢

龙门石窟哪个景点值得去?

除了洛阳的牡丹花节,洛阳的龙门石窟也是不可错过的。很多朋友们问龙门石窟好玩吗?其实这不是龙门石窟好不好玩的问题,而最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的沉淀。龙门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中文化价值最高的一座佛教艺术宝库,那么龙门石窟有什么必看的景点呢?在这里欣欣小编给大家一一列举出龙门石窟最精华的景点。\x0d\x0a龙门石窟最精华的三大地方\x0d\x0a潜溪寺\x0d\x0a潜溪寺是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它高、宽各九米多,进深近七米,大约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初期。窟顶藻井为一朵浅刻大莲花。主佛阿弥陀佛端坐在须弥台上,面颐丰满,胸部隆起,衣纹斜垂座前,身体各部比例匀称,神情睿智,整个姿态给人以静穆慈祥之感。主佛左侧为大弟子迦叶,右侧为小弟子阿难。两弟子旁边分别为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特别是南壁的大势至菩萨,造型丰满敦厚,仪态文静,在故宫博物院有1比1的复制品陈列。阿弥陀佛与两侧的两位菩萨共称为西方三圣,即掌管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位圣人,是佛教净土宗信仰的对象。\x0d\x0a奉先寺——最大的石窟\x0d\x0a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这里共有九躯大像,中间主佛为卢舍那,是释迦牟尼的报身佛,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尊佛像,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卢舍那佛像两边还有二弟子迦叶和阿难,形态温顺虔诚,二菩萨和善开朗。天王手托宝塔,显得魁梧刚劲。而力士像更加动人,只见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壮,栩栩如生。 \x0d\x0a宾阳三洞\x0d\x0a宾阳南洞\x0d\x0a“宾阳”意为迎接出生的太阳,\x0d\x0a宾阳中洞内为马蹄形平面,穹窿顶,中央雕刻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莲花周围是八个伎乐天和两个供养天人。它们衣带飘扬,迎风翱翔在莲花宝盖周围,姿态优美动人。莲洞内为三世佛题材,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主佛为释迦牟尼。他是佛教的创始人,原名叫乔达摩·悉达多,原是古印度净饭王的儿子。他和我国的孔子生活在一个朝代,比孔子要年长12岁,在29岁的时候出家修行,经过六年,悟道成佛,创立了佛教。由于北魏时期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主佛释迦牟尼面颊清瘦,脖颈细长,体态修长。衣纹密集,雕刻手法采用的是北魏的平直刀法。由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所以洞中主佛的服饰一改云冈石窟佛像那种偏袒右肩式袈裟,而身着宽袍大袖袈裟。\x0d\x0a宾阳南洞\x0d\x0a南洞的洞窟为北魏时期开凿,但洞中几尊主要的佛像都是在初唐完成的。洞中主佛为阿弥陀佛,面相饱满,双肩宽厚,体态丰腴,体现了唐朝以胖为美的风格。宾阳南洞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魏王李泰在北魏废弃的基础上又续凿而成,为其生母长孙皇后做功德而建,属于过渡时期的作品。\x0d\x0a\x0d\x0a东山石窟\x0d\x0a比较有名的分为擂鼓台中洞及台北洞。\x0d\x0a擂鼓台中洞\x0d\x0a是一座武周禅宗窟,中国佛教的禅宗是以专修禅定为主的教派。“禅定”就是安定而止息杀虑的意思。洞顶作穹隆形,并有装饰华丽的莲花藻井,造像是一佛二菩萨,主佛为双膝下垂而坐的弥勒佛,壁基有二十五尊高浮雕罗汉群像,从南壁西起到北壁西止。罗汉群像构成一个半环形装饰带,罗汉群像均罗汉身旁都刻有一段从《付法藏因缘传》里摘录的经文介绍该罗汉的身世及特点。\x0d\x0a擂鼓台北洞\x0d\x0a擂鼓台北洞为穹隆顶,马蹄形平面,高4米,宽4.9米,窟顶为莲花藻井,周围环绕四身飞天。其因风化剥蚀已不清。据说,北洞的主像,中洞的三尊佛像以及南洞的一尊佛像,都是民国时期从别处搬移进去的。洞内三尊大坐佛中,东壁的主佛为毗卢遮那佛,意为太阳,即除暗遍明之意,因此又称“大日如来”,它头带宝冠,胳膊上带着臂钏的菩萨装形象,像高2.45米,结跏趺坐于0.9米高的须弥台坐之上。\x0d\x0a香山寺\x0d\x0a 香山寺位于十三朝古都洛阳城南13公里处的香山西坳,与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西山窟区一衣带水,隔河相望,与龙门石窟东山窟区和白园一脉相连,并肩邻立。香山因盛产香葛而得名。

为什么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

奉先寺主佛莲座北侧的题记称之为“大卢舍那像龛”,因为它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称“奉先寺”。

奉先寺的9尊大像的背后有很多长方形的小龛,这是大约在宋、金时代,人们为了保护大像龛,依龛修建了木结构屋檐式建筑,这些建筑影响了佛像的通风,加速了佛像的风化,因而后来被拆除。

奉先寺大型艺术群雕以其宏大的规模、精湛的雕琢高踞于我国石刻艺术的巅峰,成为我国石刻艺术的典范之作,也成为唐朝这一伟大时代的象征。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

奉先寺的五尊像

龙门石窟 最大的九尊佛像 分别是哪些?来历?

龙门石窟最大的窟,叫做“奉先寺”,奉先寺造像布局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等九尊大像。
奉先寺的主尊是卢舍那大佛。大佛通高十七米多,仅耳朵就有一米九。在佛经中,卢舍那是佛在显示美德时的一种理想化身。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是唐高宗及武则天亲自经营的皇家开龛造像工程,工程设计和施工是由高宗亲自任命制定。为此,武则天曾经与咸亨三年捐出“脂粉钱二万贯”。所以修建的官员为了讨好武则天,就把佛像雕刻成武则天的模样。卢舍那佛被赋予了女性的形象:面容丰腴饱满,修眉细长,眉若新月,眼睑下垂,双目俯视,嘴巴微翘而又含笑不露,她庄重而文雅、睿智而明朗, 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
卢舍那佛像两边还有二弟子迦叶和阿难,高10.65米, 形态温顺虔诚,迦叶和阿难是释迦牟尼最亲近的弟子,被佛教徒看作是佛身边的胁侍。迦叶尊者全称摩诃迦叶。意译大迦叶。相传他是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人,属婆罗门种姓,原来是一个外道。释迦牟尼成道后第三年化度他为弟子,跟佛陀学习佛法。据说八天就得道成为阿罗汉。迦叶入了佛门,曾率领500弟子在韦提河山修习头陀苦行,因此被称为“头陀第一”。受到佛陀的赞许,称他是“大行渊广”。迦叶是佛陀生前喜爱的弟子之一。相传,有一次开大会,释迦登座面对众人,不回答大家的问题,只捻花示众,众人不得其解,惟有迦叶含着微笑会心领悟,独得佛陀“心传”,于是被释迦指定为亲授衣钵的直传弟子。佛陀死后,迦叶取得了佛教领袖的地位。阿难是阿难陀的略称。意为“欢喜”,“喜庆”,相传是斛饭王的儿子,佛陀的堂弟。25岁时出家成为释迦弟子,在释迦身边忠心耿耿待了25个年头,深得释迦的真传。传说阿难博闻强记,知识渊博,被认为是十大弟子中“多闻第一”
二菩萨是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 高13.3米,和善开朗。普贤与文殊为释尊的二胁士,普贤侍右,主侍定德门,文殊侍左,主侍智德门。表示如来教法,是行解并进,定慧双修。是我国佛教四大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之中.
天王手托宝塔,显得魁梧刚劲。奉先寺内的两大天王,南壁为南方增长天王,北壁为北方多闻天王,又名毗沙门天王。佛经上说,毗沙门天王麾下就有8名大将,统领着众多的夜叉。奉先寺内的北方多闻天王像高10.5米,它身披铠甲,手托宝塔,足踏药叉,威风凛凛,动作逼真,形神兼备,南壁的增长天王已风化崩圯。“增长”意为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故名增长天王。他住须弥山琉璃埵,身穿甲胄,手握宝剑,为的是保护佛法不受侵犯。他负责守护南瞻部洲,是保护南方阎浮提洲的统领。他可以令人增长智慧和善根,手中所持宝剑能断烦恼,增智慧。
金刚力士雕像比卢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动人,是龙门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积土时,在极南洞附近发现的,是被盗凿而未能运走遗留下的。只见金刚力士两眼暴突,怒视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犷豪放,雄健有力,气势逼人。南壁的坚固力士也已风化崩圯。
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是守护四极的天神,女娲补天后,天地为了不让四极折断,派了四名金刚力士守卫,世称“四大金刚”。每个凶神恶煞,每个长三十丈,力大无穷,一切妖魔鬼怪都怕它,所以才把天给保住了。在中国古小说中则说金刚力士是郑伦、陈奇死后封神而成,称哼哈二将。或称为金刚力士。是‘二十诸天’中的第七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