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几部分:导演或编剧对剧本的重新解读都是不同的,这可以理解为做阅读理解题。比如我们举个例,鲁迅的故事里,提到了猹与少年、百草园等元素。那么问题就来了。你眼中的润土是什么样的呢?百草园又是什么样?那么导演和编剧会构思细节,去勘景比如我们发现百草园没有了,我们是否要重新建造一个百草园?还是找个类似的环境拍摄?这里面预算就出来了,就得考虑预算。那么根据这个思路,我们再放大,我尽量举大家熟悉的桥段:比如我们读水浒,武松怒杀潘金莲、西门庆,这出戏大家耳熟能详,那么我们换个角度,你站在导演角度去讲述这个故事,你想怎么讲述?我们得重构场景、服装、人物。武松怎么做才符合你对他的理解?一点点的推进下来,你就会发现,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些改编抛却预算,实际上是你对故事的理解和如何表现他。至于预算就好理解了,比如千军万马打仗,或者类似的东西,预算总是很现实的,然后这是个妥协的过程:尽量预算允许的情况复原它,如果不允许,只能想办法。

为什么大部分小说拍成影视作品都要改编?

小说改编成影视剧,之所以需要改编是影视剧一般是无法一模一样还原小说的,在人物、情节等各个方面都很困难。

01、小说里面的主线和内容太多,电视剧无法通过几十集就拍摄出来

一本小说里面的内容是很多的,有作者的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有时候一段文字的描述,通过影视作品展现出来就需要几十分钟,而现在哪怕大型电视连续剧也不过六七十集,而一本小说有时候光章节就几百章,其内容可想而知的多。要是每个地方都通过影视剧呈现出来,就一点都不现实。

并且小说一般会有多条主线,而电视剧不能有很多条,电视剧等若拥有太多主线,容易造成剧情的混乱。

02、小说里的一些情节都不能搬到影视作品中,为官方所禁止

小说里的一些情节比如男欢女爱的情节,同性之间的恋情以及一些血腥的情节,这些情节在法律上是不能放在影视剧中的。影视剧一旦还原这些场景,就会使影视剧无法通过广电局的审核而成为禁片。

比如2019年大火的《陈情令》,这部剧是根据小说《魔道祖师》改编而来的,在小说中魏婴和蓝湛是同性恋,而为了过审,电视剧就将两人的感情改编成了兄弟情。

03、小说中描述的部分场景,现在的影视技术还无法将其呈现出来

小说中的部分场景是作者通过想象而描述出来的,尽管现在特效发展的越来越好,很多场景可以被模拟出来。但是对于小说中的一些场景,还是令人束手无策。如果强行将其搬到影视剧中,反而会造成影视剧看起来很假,被观众吐槽三毛钱特效。所以,一些编剧就将其进行改编或者删减。

小说和影视剧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若要使两者一模一样是完全不现实的。

小说拍电视剧为什么要改编

电视剧拍摄之所以都要改编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为了重新塑造悬念

如果在电视剧拍摄的时候完全按照原著,那么观众在看的时候就知道接下来将发生什么事情,即便是没有看过原著的百度一下也就知道了情节,这无疑是剧透。之所以有追剧党就是编导在每集结束的时候都会留个悬疑吊着观众胃口,这样才能保证收视率,但是如果大家都知道了后面的故事你让创作人员去哪里找收视率呢?

二、为了制造新的卖点

改编为什么不如原著好看?无独有偶,无论是什么样的制作团队改编小说来拍电视电影都无法讨好原著党。《山楂树之恋》《我不是P金莲》等等,虽然都是大导演,但是原著党们都觉得演员没有演出自己心中的那个人,《嫌疑人的献身》更是把一直有好口碑的苏有朋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其实读书的时候人会打开自己的想象空间,将自己的期望注入想象的人物形象之中,但是影视作品中的人物相对比较固定,演员本身即便可以通过演技来塑造人物,但是不能满足每一位读者的想象。想象中的场景跟导演布的景 差别也会很大,比如书中描写一片苍茫的草原,你可以想象它是无限大的,绿油油的一片,风吹绿草摇摆,发出沙沙的声音,你仿佛可以味道芳草的气息,但是镜头中它可能没有足够大,草可能不是那么绿,也没有摇摆,透过屏幕你也闻不到任何的味道。

总之,改编小说并没有什么错,影视剧是否好看还是要看改编者是否用心,改变后的剧情是否符合正常的套路,演员是否演的到位,剧组的场景布置、道具等是否符合剧情的需要等。如果把李云龙这样的人物改编成孙悟空式,让憨豆去演潘安,在清宫剧出现手机等鬼马的情节显然会被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