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窝部髂骨翼周围的部分,位于其内侧或者上侧。

髂骨体肥厚,构成髋臼的上部5分之2,髂骨翼在体的上方,为宽阔的骨板,中部较薄。其上缘肥厚称髂嵴。髂嵴前端是髂前上棘,髂前上棘后方5至7cm处,髂嵴的前、中3分之1交界处向外侧突出称髂结节,髂前上棘和髂结节都是重要的骨性标志。

髂嵴的后突起为髂后上嵴。它们的下方的突起分别称髂前下棘和髂后下棘。髂后下棘下方有深陷的坐骨大切迹。髂骨翼内面平滑稍凹,称髂窝,窝的下界为突出的弓状线,其后上方为耳状面与骶骨构成骶髂关节。耳状面后上方有髂粗隆与

什么是骼窝部

在髋骨里面髂骨的内侧。它们的下方的突起分别称髂前下棘和髂后下棘。髂后下棘下方有深陷的坐骨大切迹。髂骨翼内面平滑稍凹,称髂窝。骨骼的进化与骨骼的支撑功能有关,骨骼作为支撑系统使生物体的结构更符合力学原则。关于支撑的重要性,可以举出下面几项:

(1)多细胞生物的软组织、软躯体若没有硬的支撑系统则难以增大体积;

(2)支撑系统使躯体内的重要器官在空间上得以合理地配置,并保持相对稳定的空间位置,实现整体的功能谐调;

(3)支撑系统使动物的运动器官得以发展,并最终使动物能脱离水环境;

(4)支撑系统在植物中的发展使植物能扩大表面积,并向高处获得空间,最终使植物能向陆地发展。

窝的下界为突出的弓状线,其后上方为耳状面与骶骨构成骶髂关节。耳状面后上方有髂粗隆与骶骨借韧带相连接。髂骨翼的外面称为臀面,有臀肌附着。

扩展资料:

髂骨体肥厚,构成髋臼的上部2/5,髂骨翼在体的上方,为宽阔的骨板,中部较薄。其上缘肥厚称髂嵴。髂嵴前端是髂前上棘,髂前上棘后方5-7cm处,髂嵴的前、中1/3交界处向外侧突出称髂结节,髂前上棘和髂结节都是重要的骨性标志。

髂嵴的后突起为髂后上嵴。它们的下方的突起分别称髂前下棘和髂后下棘。髂后下棘下方有深陷的坐骨大切迹。髂骨翼内面平滑稍凹,称髂窝,窝的下界为突出的弓状线,其后上方为耳状面与骶骨构成骶髂关节。耳状面后上方有髂粗隆与骶骨借韧带相连接。髂骨翼的外面称为臀面,有臀肌附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髂骨

髂窝在哪个部位?

在腰带下方

髂骨中有重要的红骨髓,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造血功能,所以平时都要经常保护和爱护骨骼,使人能够正常的生活和生长下去。

髂骨是髋骨的组成部分之一,构成髋骨的后上部,分髂骨体和髂骨翼两部分。前部宽大的为髂骨翼,后部窄小为髂骨体。它们的下方的突起分别称髂前下棘和髂后下棘。髂后下棘下方有深陷的坐骨大切迹。髂骨翼内面平滑稍凹,称髂窝,窝的下界为突出的弓状线,其后上方为耳状面与骶骨构成骶髂关节。

髂骨的主要作用是与双侧骨骼、耻骨、坐骨组成骨盆,与骶椎及股骨相连,在人体中最重要作用的是支撑人体,同时还起到保护身体的作用。髂骨的位置表浅,显露和取骨比较方便,而且髂骨的功能不太重要,可提供量的松质骨和皮质骨除皮质骨的硬度较差,内固定不够坚强外,松质骨有优良的成骨作用,愈合较快。髂骨还可以取各大小、长短的骨块,以满足某些手术的特殊需要。

髂骨特点

髂骨体肥厚,构成髋臼的上部2/5,髂骨翼在体的上方,为宽阔的骨板,中部较薄。其上缘肥厚称髂嵴。髂嵴前端是髂前上棘,髂前上棘后方5-7cm处,髂嵴的前、中1/3交界处向外侧突出称髂结节,髂前上棘和髂结节都是重要的骨性标志。

髂嵴的后突起为髂后上嵴。它们的下方的突起分别称髂前下棘和髂后下棘。髂后下棘下方有深陷的坐骨大切迹。髂骨翼内面平滑稍凹,称髂窝,窝的下界为突出的弓状线,其后上方为耳状面与骶骨构成骶髂关节。耳状面后上方有髂粗隆与骶骨借韧带相连接。髂骨翼的外面称为臀面,有臀肌附着。

盆腔和髂窝的位置

阑尾位于右髂窝部,外形呈蜓蚓状,长5~10cm,直径0.5~0.7cm。阑尾起于盲肠根部,附于盲肠后内侧壁,三条结肠带的会合点。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麦氏点(McBurney点)。麦氏点是选择阑尾手术切口的标记点。绝大多数阑尾属腹膜内器官,其位置多变,由于阑尾基底部与盲肠的关系恒定,因此阑尾的位置也随盲肠位置而变异。一般在右下腹部,但也可高到肝下方,低至盆腔内,甚而越过中线至左侧。阑尾的解剖位置可以其基底部为中心,尤如时钟360°范围内的任何位置。此点决定了病人临床症状及压痛部位的不同。

阑尾尖端指向有六种类型:①回肠前位 相当于0~3点位,尖端指向左上。②盆位 相当于3~6点位,尖端指向盆腔。③盲肠后位 相当于9~12点位,在盲肠后方,髂肌前,尖端向上,位于腹膜后。此种阑尾炎的临床体征轻,易误诊,手术显露及切除有一定难度。④盲肠下位 相当于6~9点,尖端向右下。⑤盲肠外侧位 相当于9~10点,位于腹腔内,盲肠外侧。⑤回肠后位 相当于0~3点,但在回肠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