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又称桂圆,无患子科龙眼属植物,常绿乔木,高10余米,小枝粗壮,被微柔毛,散生苍白色皮孔,叶连柄长15到30厘米或更长,小叶4到5对,薄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两侧常不对称,小叶柄长通常不超过5毫米,花序大型,多分枝,花梗短,萼片近革质,三角状卵形,花瓣乳白色,披针形,与萼片近等长,外面被微柔毛,花丝被短硬毛,果近球形,通常黄褐色或有时灰黄色,外面稍粗糙,或少有微凸的小瘤体,种子茶褐色,光亮,全部被肉质的假种皮包裹,花期春夏间,果期夏季。

龙眼是什么?

(longan)

(李治基)

学名:Dimocarpus longan Lour,。种子圆球形,亮黑褐色,形如传说中龙的眼珠,故称龙眼。无患子科,龙眼属(该属20种,产亚洲热带。中国4种)。常绿乔木,高达15米。树皮网状浅裂。偶数羽状复叶,互生,连柄长15~30厘米;小叶3~5对,薄革质,全缘,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15(20)厘米,两面无毛,上面光绿色。圆锥花序腋生及顶生,长12~15厘米;花小,杂性,黄白色;萼片和花瓣5片;雄蕊8枚;雌蕊心皮2~3枚。核果圆球形,径1.2~2.5厘米,外被粗糙或平滑小瘤体。种子黑褐色,为假种皮所包围。春季开花,夏末果熟。产中国(华南、西南)和东南亚,日本也有引种。在中国海南岛西部干热盆地、河谷丘陵,常是落叶季雨林第二层乔木的共优势种。广西西南部峰林石山,有天然纯林,云南南部也有野生。龙眼较荔枝耐寒、耐旱、耐瘠,酸性土及石灰性土均宜生长。中国经济栽培区限于南亚热带东南,以福建产量最高。中亚热带南缘虽有零星栽植,但果小肉薄,无商品价值。四川南部和北部纬度较高,局部暖热河谷亦有栽培。垂直分布,东部一般在海拔500米以下,云南南部高达1800米。繁殖方法实生嫁接、压条、扦插等多种。龙眼为著名水果,每100克果肉含维生素C68.7~144.8毫克,含糖分59%、蛋白质5.6%。晒干的果肉称桂元,为果品及滋补品,有健脑强身之功效。木材色泽美,强度较大,甚坚重,适作高级家具、建筑、车船及细木工等用材。树皮含单宁10~13%,可做染料。嫩叶和芽可代茶。花期长,茂盛,为优良蜜源。为中国三级重点保护植物。

龙眼是什么

龙眼是龙眼属植物。龙眼是无患子科龙眼属植物,原产于中国南部地区,主产于福建、广西,生长在南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气候,能忍受短期霜冻。龙眼用途以作果品为主,因其假种皮富含维生素和磷质,木材坚实,甚重,暗红褐色,耐水湿,是造船、家具、细工等的优良材。

龙眼:

常绿乔木,高通常10余米;小枝粗壮,被微柔毛,散生苍白色皮孔。叶连柄长15-30厘米或更长;小叶4-5对,薄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两侧常不对称;小叶柄长通常不超过5毫米。花序大型,多分枝;花瓣乳白色,披针形,与萼片近等长,仅外面被微柔毛;花丝被短硬毛。果近球形,通常黄褐色或有时灰黄色,外面稍粗糙,或少有微凸的小瘤体;种子茶褐色,光亮,全部被肉质的假种皮包裹。花期春夏间,果期夏季。

龙眼是啥

龙眼是无患子科龙眼属植物。

龙眼又称桂圆,益智,常绿乔木,高通常10余米;小枝粗壮,被微柔毛,散生苍白色皮孔。

龙眼含丰富的葡萄糖、蔗糖和蛋白质等,含铁量也比较高,可提高热能、补充营养,是中国南部和东南部著名果树之一,常与荔枝相提并论。

龙眼原产于中国南部地区,分布于福建、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区),主产于福建、台湾、广西。

龙眼是亚热带果树,喜高温多湿,在红壤丘陵地、旱平地生长良好,栽培容易,寿命长,产量高,经济收益大,群众喜种植。

龙眼具体描述是什么?

别名 桂圆、益智

学名 Dimocarpus longan Lour.(Euphoria longana Lam.)

英名 Longan,Dragon's eye。

无患子科(Sapindaceae)龙眼属(Dimocarpus Lour.)植物。本属作为果树栽培的仅龙眼一种。迄今发现的龙眼除原变种外,还有三个变种。即:①龙眼原变种;②大叶龙眼(D.longan var.magnifolius Lee Yeong-ching);③钝叶龙眼(D.longan var.obtusus(Pierre)Leenh.);④长叶柄龙眼(D.longan var.longepetiolulatus Leenh.)。野生龙眼及其变种的发现,对龙眼起源、分类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龙眼原产我国南部及西南部。海南省中部及西南部热带地区有野生龙眼分布,而且是该地区构成热带半落叶季雨林的典型林相,通常成为优势树种;云南省西部、西南部南亚热带区的六个县境内有大面积野生龙眼群落,并与雨林和季雨林次生疏林带混生,野生龙眼树占10%~30%,居疏林群落的中上层。此外,云南东南部低丘疏林中也有野生龙眼分布。世界龙眼分布以亚洲为主,除中国、泰国两大主产国外,印度、越南、菲律宾、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亦有栽培。19世纪以后,传入美洲、非洲、大洋洲的部分地区,美国、澳大利亚对引种较为重视。世界龙眼栽培面积、产量以我国为首,全国栽培面积约12万hm2,年产13万t以上。以福建栽培最多(4.46万hm2,1992年),最高年产6万t,主要分布在闽东南沿海丘陵地;广西面积次之(3.46万hm2,1992年),主要产地在桂南的南宁、玉林、梧州、钦州等地区;广东栽培面积亦较多(3.26万hm2,1992年),主产区为粤中珠江三角洲地带,次为粤东和粤西。台湾亦是我国主产省份(1.35hm2),产区集中在中、南部。此外,四川南、东部以及云南、贵州、海南有少量栽培,浙江平阳等仅零星种植。我国龙眼最早栽培在岭南,已有2000多年历史,先后引至四川(约2000年前)及福建(约1600年前),台湾龙眼是晚期由大陆引入。

当前我国龙眼栽培管理总体水平较低;普遍存在低产及不稳产状态;品种更新较慢;许多产区仍沿用实生繁殖;有些产区鬼帚病较严重;近年暖冬寒春气候对生产影响颇大;科技力量尚需加强。

桂圆是什么

桂圆是平时生活中所俗称的龙眼,是一种水果。是无患子科龙眼属植物。

桂圆原产于中国南部地区,分布于福建、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区),主产于福建、台湾、广西。生长在南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气候,能忍受短期霜冻,在0-4℃的低温条件,短期内不会冻死。

桂圆的营养价值:

桂圆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每100克鲜桂圆中含蛋白质 1.2克,脂肪0.1克,碳水化物16.2克,钙13毫克,磷26毫克,铁0.4毫克,硫胺素0.04毫克,核黄素0.03毫克,尼克酸1.0毫克,抗坏血酸60毫克。

干品中蛋白质和碳水化物及矿物质含量明显提高,但受加工影响,抗坏血酸含量则下降。碳水化物主要以葡萄糖、蔗糖形式存在,故味甜。此外,还含有腺嘌呤、胆碱、酒石酸等物质。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吃桂圆有什么好 盘点桂圆的功效和食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