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秦王政二十五年,秦灭楚,于姑篾之地设太末县,隶会稽郡,为龙游建县之始。

位于浙江省西部,金衢盆地中部,北靠建德,东临金华市区、兰溪,南接遂昌,西连衢江区,是浙江省历史上最早建县的13个县之一,是浙江东、中部地区连接江西、安徽和福建三省的重要交通枢纽,素有四省通衢汇龙游之称,儒风甲于一郡之誉。

是传统农业大县,土地资源充沛,享有中国竹子之乡的美誉。主要景点:龙游石窟、龙游民居苑、三叠岩、三门源、乌石山、龙游八塔等。

龙游历史有多长

龙游县建县于公元前222年,至今2237年。

龙游县,隶属于浙江省衢州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金衢盆地中部。

地理坐标为,北纬28°44′—29°17′,东经119°02′—119°20′之间。

北靠建德,东临金华市区、兰溪,南接遂昌,西连衢江区,辖2街道、6镇、7乡,总面积1143平方公里。

2010年,常住人口36.24万人,少数民族23个,少数民族人口10700人,是浙江省历史上最早建县的13个县之一,是浙江东、中部地区连接江西、安徽和福建三省的重要交通枢纽,是传统农业县。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秦灭楚,于姑篾之地设太末县,隶会稽郡,为龙游建县之始。

唐贞观八年(634年),更名龙丘县。

五代吴越宝正六年(931年),吴越王钱鏐以“丘”与“墓”近义不吉,又据县邑丘陵起伏如游龙状,遂改龙丘为龙游。

宋宣和三年(1121年),因有诏讳“龙”字,改名盈川县。

绍兴元年(1131年)复称龙游。

元朝,隶属江浙行省衢州路。

朱元璋攻占衢州后,改衢州路为龙游府,仍置县。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改龙游府为衢州府,县如旧。

清朝,沿明制。

龙游县罗家乡的历史

1.浙江省龙游县有哪些乡镇

截至2019年6月,浙江省龙游县有13个乡镇,其中包括6个镇和7个乡。

6个镇分别为:湖镇镇、横山镇、塔石镇、小南海镇、溪口镇、詹家镇;

7个乡分别为:模环乡、石佛乡、社阳乡、罗家乡、庙下乡、沐尘畲族乡、大街乡。

龙游县地处浙江省中西部,县域总面积1143平方公里,辖6镇7乡2街道,人口40.4万。

境内有距今9000多年的青碓、荷花山新石器遗址,比河姆渡文化早2000年。春秋时期是姑蔑国都,2230多年前始设县,是浙江省历史上最早建县的13个县之一。

1959年被撤销县制,1983年重新恢复。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省文明城市、省卫生城市、省生态县、浙江新魅力城市、省美丽乡村先进县等百余项省级以上荣誉,跻身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第12位。

扩展资料:

龙游县的建制沿革: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秦灭楚,于姑篾之地设太末县,隶会稽郡,为龙游建县之始。

唐贞观八年(634年),更名龙丘县。

五代吴越宝正六年(931年),吴越王钱鏐以“丘”与“墓”近义不吉,又据县邑丘陵起伏如游龙状,遂改龙丘为龙游。

宋宣和三年(1121年),因有诏讳“龙”字,改名盈川县。

绍兴元年(1131年)复称龙游。

元朝,隶属江浙行省衢州路。朱元璋攻占衢州后,改衢州路为龙游府,仍置县。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改龙游府为衢州府,县如旧。

清朝,沿明制。

民国二年(1913年),龙游县直属于浙江省。

民国三年至十五年(1914年至1926年)属金华道。

民国十六年至二十一年(1927年至1932年),直属于浙江省。

1949年5月12日,龙游县城解放,成立龙游市人民 *** 。

1949年6月8日改为龙游县人民 *** 。

1959年12月底,龙游县撤销并入衢县。

1962年,龙游县复制。

1973年,龙游县撤县。

198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龙游县建制,属金华地区。

1985年5月,金华地区撤销,分设金华、衢州为省辖市,实行市管县体制,龙游县归属衢州市领辖。

1997年,龙游县辖9镇、12乡。

2005年12月,经衢州市 *** 批准,龙游县调整为辖2街道、6镇、7乡。

2008年8月,龙游县行政村规模调整,行政村数量由原来的432个调整为262个。

参考资料来源:龙游县人民 *** —龙游概况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行政区划

2.浙江省龙游县有哪些乡镇

截至2019年6月,浙江省龙游县有13个乡镇,其中包括6个镇和7个乡。

6个镇分别为:湖镇镇、横山镇、塔石镇、小南海镇、溪口镇、詹家镇; 7个乡分别为:模环乡、石佛乡、社阳乡、罗家乡、庙下乡、沐尘畲族乡、大街乡。 龙游县地处浙江省中西部,县域总面积1143平方公里,辖6镇7乡2街道,人口40.4万。

境内有距今9000多年的青碓、荷花山新石器遗址,比河姆渡文化早2000年。春秋时期是姑蔑国都,2230多年前始设县,是浙江省历史上最早建县的13个县之一。

1959年被撤销县制,1983年重新恢复。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省文明城市、省卫生城市、省生态县、浙江新魅力城市、省美丽乡村先进县等百余项省级以上荣誉,跻身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第12位。

扩展资料: 龙游县的建制沿革: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秦灭楚,于姑篾之地设太末县,隶会稽郡,为龙游建县之始。 唐贞观八年(634年),更名龙丘县。

五代吴越宝正六年(931年),吴越王钱鏐以“丘”与“墓”近义不吉,又据县邑丘陵起伏如游龙状,遂改龙丘为龙游。 宋宣和三年(1121年),因有诏讳“龙”字,改名盈川县。

绍兴元年(1131年)复称龙游。 元朝,隶属江浙行省衢州路。

朱元璋攻占衢州后,改衢州路为龙游府,仍置县。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改龙游府为衢州府,县如旧。

清朝,沿明制。 民国二年(1913年),龙游县直属于浙江省。

民国三年至十五年(1914年至1926年)属金华道。 民国十六年至二十一年(1927年至1932年),直属于浙江省。

1949年5月12日,龙游县城解放,成立龙游市人民 *** 。 1949年6月8日改为龙游县人民 *** 。

1959年12月底,龙游县撤销并入衢县。 1962年,龙游县复制。

1973年,龙游县撤县。 198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龙游县建制,属金华地区。

1985年5月,金华地区撤销,分设金华、衢州为省辖市,实行市管县体制,龙游县归属衢州市领辖。 1997年,龙游县辖9镇、12乡。

2005年12月,经衢州市 *** 批准,龙游县调整为辖2街道、6镇、7乡。 2008年8月,龙游县行政村规模调整,行政村数量由原来的432个调整为262个。

参考资料来源:龙游县人民 *** —龙游概况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行政区划。

3.关于龙游城市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龙游县扎实推进龙游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近年来,龙游县规划部门在县委、县 *** 领导下,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和谐龙游”两大目标和“工业立县、开放兴县、特色强县”三大战略,以创建浙西中等规模生态型文化旅游城市为总体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新型城市化道路,充分发挥规划职能,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体系,严格规划实施,推进精细化管理,深化阳光规划,有效地提升了龙游城市品位。

一、创新规划理念,高起点编制规划。规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保证,我们坚持规划先导,重视运用规划手段对未来发展形态进行科学分析谋划。

1、明确城市发展定位。加强了城市发展空间研究,着力体现规划的人本意识,挖掘规划内涵,根据龙游县城人文底蕴、区位优势、经济基础等独特资源禀赋条件,把县城定位为生态型文化旅游城市,明确了“一心三极”的城乡协调发展的空间结构,并确定了近中期城市发展重点方向和建设的章法时序。

2、科学修编规划体系。在规划研究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规划体系,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项目整合,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按照“城乡规划统筹化、总体规划滚动化、专项规划综合化、区块规划规模化、设计工作特色化”的理念, *** 先后委托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上海同济大学等单位编制了“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重点片区详细规划,以及交通、旅游、电力、教育等各项专业规划,形成了总规、详规和专项规划配套衔接的规划体系。

3、全力编好县域总体规划。作为县域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联合编制的试点县,县委县 *** 高度重视总规协调编制工作,着手成立县市域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联合编制领导小组,协调两规编制工作。

目前正按照省建设厅、国土资源厅下发的《关于切实加强县市域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工作的通知》要求,进行“两规”相互衔接的专题研究,有序推进两总规协调编制工作。4、着力推进规划全覆盖。

坚持以县域总体规划为龙头,争取3至5年时间,科学推进规划全覆盖。首先是加快县域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进度,其次是重大区域基础设施规划超前全覆盖,编制完成城乡污水处理、供水规划和交通规划等基础设施规划的编制;三是完成近期规划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四是实现各项专业规划全覆盖,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生态地区和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五是加快村镇建设规划全覆盖。

同时抓好规划转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以规划带项目,以规划挖掘项目,以规划引领统筹发展。二、推进精细管理,高标准实施规划。

通过规划实现城市科学有序发展,体现出城市特色,彰显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品位。1、以科学管理为抓手,坚持城市发展为首要。

“整洁、靓丽、优美”是外来客商对龙游城市的一致评价,在城市管理过程中,努力做到科学管理、依法管理、居民自治,强化规划执法,形成监管合力,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突出以人为本理念,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协同化、市场化、规范化,同时注重城市特色的营造,坚持把城市规划建设与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有机融合,围绕做精、做特、做美城市的目标,精雕细琢,着重做好“显山露水、生态入城、凸显文脉、造城造景”四篇文章。“显山露水”就是充分利用龙游县城“两江两山两滩”的独特自然条件,精心规划,构筑山水灵秀的自然风景轴线和城市景观轴线。

“生态入城”就是保护城市的自然山水风貌、生态走廊,“引景入城,引绿入城”,实现城市与自然的交融,构筑以龙洲公园、江滨公园为核心的城市滨水连续绿地,建成以城市入城口景观为主的线状绿化廊道和公路沿线的“绿色景观长廊”。“凸显文脉”就是挖掘利用龙文化、商帮文化、姑蔑文化、石窟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并将其显现到城市不同区块中去。

“造城造景”就是强化造城就是造景的理念,使城、景、文、游“四位一体”,赋予每个城市景观独特的文化内涵,与旅游融为一体,努力把城市建成“没有围墙的景区”。2、以城乡统筹为目标,做好中心镇、中心村培育。

结合“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2006年全面完成了52个整治村规划方案的编制。2007年将完成51个整治村规划方案的编制,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统筹建设,切实抓好中心镇、中心村试点,坚持中心镇、中心村培育和村庄规划建设并重,加快中心镇的培育,进一步完善中心镇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使之成为联动节点,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2007年县 *** 确定了溪口镇、罗家乡和社阳乡为中心镇中心村试点乡镇,县 *** 制定了试点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分期分类有序推进,特别注重了前期调研,结合试点镇(村)域地形、人口分布等现状,深化研究,提炼区域特色,将有限的资源要素向中心镇中心村倾斜集聚,逐步培育壮大地方特色农业产业经济,逐步深化特色农业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节约集约发展,同时强化主动对接意识,深入村镇,走访村民,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听取其意见和建。

4.怎样从龙游火车站到罗家乡

驾车路线:全程约15.2公里起点:大玩家网吧1.从起点向正北方向出发,行驶80米,右转2.行驶80米,左转进入广场西路3.沿广场西路行驶130米,右转进入巨龙路4.沿巨龙路行驶1.6公里,稍向右转进入宝塔路5.沿宝塔路行驶1.0公里,左前方转弯6.行驶79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环岛7.沿环岛行驶100米,在第2个出口,右转进入S2228.沿S222行驶7.7公里,左转9.行驶2.1公里,右前方转弯10.行驶1.6公里,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终点:龙游县罗家乡 *** 百度地图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5.龙游有那些易发生的自然灾害

龙游县举行防御小流域山洪灾害实战演习

[本站5月8日讯]日前,龙游县在罗家乡岭根村举行防御小流域山洪灾害实战演习。该市防办主任、市水利局副局长翁云祥,市防办常务副主任吕水泉,县防汛防旱指挥部指挥、副县长李建民,县防汛防旱指挥部副指挥、县水利局局长陈卫平以及人大、政协、县防指成员单位和各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出席演习现场。

龙游县地处钱塘江中游,境内有主要小流域15条,涉及7个乡镇55个行政村2.6万人口;江心洲5处,涉及15个行政村1万人口,地质灾害隐患点127处,潜在威胁人口898人。近年来,小流域山洪灾害更是已成为龙游县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灾害。为此,该县组织此次实战演习,旨在为更好地贯彻执行《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检验该县山区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方案的科学性、实用性,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水平。演习分动员、实战演练和总结三个阶段进行。

在演练总结会上,该县防汛防旱指挥部指挥、副县长李建民强调,各地要以这次演习为契机,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灾的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来充分认识当前防汛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要把防御小流域山洪灾害作为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要坚持以人为本,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落实责任,逐步完善预测、预警、预案三大防御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总体水平。

龙游在哪儿?

龙游县位于浙江省中西部,东毗金华婺城区、金华兰溪市,南邻丽水遂昌县,西接衢江区,北交杭州建德市。旅游资源龙游自古即有"东游西游不如龙游"的说法,被誉为"千古之谜"和"世界第九大奇迹"的龙游石窟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已成为衢州市首个国家"4A"级旅游区,正在积极申报国保单位和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集聚众多明清古建筑的龙游民居苑,风景旖旎的浙西大竹海,以及石佛三门源等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也得天独厚。

龙游石窟

一个在地底沉睡了上千年、举世罕见的浩大地下工程,自从8年前被几个农民无意中发现后,至今仍像一个巨大的感叹号竖立在史学家、考古学家、建筑学家和游客的眼前。这就是被观者惊呼为“旷世奇窟”的龙游石窟。拥有良渚、河姆渡文化遗址的中国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在其境内的钱塘江上游、衢江、灵山江交汇处 ,有个并不起眼的小县城,县名“龙游”。县虽小,但其历史可上溯至春秋时期,当时叫“姑蔑”,迄今为2500余年,堪称浙江省第二大古都。龙游石窟便位于该县城北3公里处的一个临江小山中,当地人称此山为“童坛山”,方圆不过数里,但山腹内竟容藏着24个大小不一、布局精妙的工人洞窟。

龙游民居苑

龙游民居苑坐落在风光炫丽的鸡鸣山。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地布设着极有代表性的民居古建筑,是我国屈指可数的古建筑集萃之地。 鸡鸣山与县城隔水相望,古塔高耸,危岩壁立,是城郊的一处风水宝地,历史积淀非常丰厚。这里是重要的古文化遗址,从新石器时代到商周时期的文物出土甚多。龙游春秋时为姑蔑故都,历史悠久,文物精湛,其中明清传统民居,堪称建筑艺术的杰作,在江南古代传统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

龙游真武山

真武山位于龙游县塔石镇叶村村北边2公里处,距龙游城区25公里,是衢州旅游胜地之一。主峰名豸屏峰,突兀耸拔,海拔高度为458米,故真武山又名豸屏山。山上有真武庙。蹬道盘曲,终年绿荫华盖,翠竹干霄,历来是文人学士寻古探幽之胜地。

登山,“仰观山势接云霄,石径崎岖路转遥。西岭不如东岭曲,回头一望欲魂销。”(清杨渭恩诗)沿着蜿蜒曲折、用碎石填嵌的小径循东岭或西岭俯身攀援,抬头仰观,山势陡峻,石径崎岖若悬梯直入去霄,徐风习习,白云朵朵从头顶掠去。“仙源究竞殊尘俗,四面云山青复青。”当人们用尽全力登完最后一段极陡的石梯,准备踏上徐徐斜上的曲径时,一幅王摩诘的蓬莱仙境图赫然路入眼帘:山顶平坦,方圆约有50米,四周绿荫环抱,千年苍古香樟耸入云霄,幽篁修竹,青翠欲滴,桂茶花卉,芬芳争妍,鸟语莺歌,此起彼落,奏起了一曲立体的交响乐。“层峦耸翠暗浮烟,石壁孤悬远接天。试上月台高处望,乡村城郭小如拳。”步上高台眺望,向北层峦叠嶂,千峰争秀,雨时万壑齐泻,云雾缥缈,阵风过后掀起千层浪,好一幅青山雨霁图,怎不让人心驰神往?南瞰,十里平川一望无限,田畴岑峦,小桥乡陬,溪流村道,尽收眼底,近处,人工湖泊明亮似镜,道上行人往来,农舍鸡鸭欢鸣,屋顶炊烟袅袅,一派盎然生机。

台上有院,称豸屏道院,原建为道教圣地,素享“小武当”美称,真武山一名就此而来。后来随着佛教的兴盛,这—圣地渐渐被“阿弥陀佛”年替代。山上建有秀峰寺,系曹洞正宗,但真武两字仍沿袭至今,所以秀峰寺又称真武寺或真武庙。原建筑白墙青瓦,楼台亭阁,端庄古朴。可惜庙殿已在文革期间毁于一旦。台中还掘有一古井,深不过一丈,常年不涸,味甘清醇,汲之不竭,供道僧游客之饮用。芳菲三月初三,“最是年年上已日,如云士女共焚香。”(清余华诗)时值清明前后,春景浓丽,杜鹃花开满山,游客、香客不绝于道。

值得一提的是真武山上曾有一株千年古茶树。其高丈有五尺余,冠盖蔽日,花重瓣,大红,间有淡蓝、粉红、浅黄,花期自农历八月始至次年三月初止,历时八个月。1939年农历三月三日,著名学者、书画家余绍宋先生为茶花题字勒碑,并嘱人为之筑起围墙以保护这珍贵的“宝珠”。碑文为:“宝珠 明知县万庭谦清初教谕黄涛已有诗题咏此树为宝珠载在县志今县长周公俊甫属书以存古迹 已卯春 余绍宋”。惜“宝珠”已于1982年终因无人培护而枯死。

-----龙游.孙海军

三叠岩

“群峰奔赴龙丘山,蜿蜒起伏多岩峦。就中最奇为三叠,兀然高耸如峨冠。”这是余绍宋咏三叠岩的诗句。三叠岩坐落在县城东南15公里处,主峰危岩兀立,石室如楼相叠三层,故名三叠岩。三叠岩风光奇美,岩洞奇特。岩洞的第一叠,人称皇帝洞,因朱元璋曾在此避难得名。怪石凌空飞悬,洞浅而势险,泉涌常年不断。有石鼓,“击之渊渊,响彻木杪”。第二叠洞势轩敞,宛如厅堂,深数丈,凿壁为龛,依洞建殿,有胡公堂、罗汉堂、放生池等。第三叠岩洞在陡壁上,称观音洞,设千手观音佛像。历史悠久是三叠岩景区的又一特色,佛事起于宋朝,南宋度宗曾“遣使祭其山”,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赐封“护国禅院”。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曾在此安营扎寨、运筹幄帷。

鸡鸣山

鸡鸣山遗址位于县城南郊鸡鸣山,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宋嘉佑末年,吕防于县南山麓设义学、士之慕道从游者甚众。一日登山,见鸡鸣棘丛中,张罗饲之,得白金十数镒,悉输之官。后人因此“鸡鸣”名其山。因水土流失较严重,遗址文化层基本破坏。遗址范围内采集多件石锛、穿孔石镰、石镞、石网坠等石器,印纹陶片比比皆是,纹饰有席纹、条纹羽毛纹、方格纹、云雷纹、回字纹、绳纹等。

竹林禅寺

竹林禅寺始建于唐贞观七年(公元632年)迄今有1300多年历史。竹林禅寺历经百年沧桑、三落三起,现占地80亩,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寺院门对衢江、灵山江,犹如双龙衬托起一颗灿烂明珠、光耀四射、主殿“圆通宝殿”坐北朝南,高17.86米面宽五间,进深三间,郁阁重檐,黄琉璃顶,飞檐翘角,造型精美,别具一格,带有浓厚的古刹神韵。

六春湖

六春湖,又名绿葱湖,位于龙游县庙下乡境内,绿葱湖是龙游最高峰,海拔1390.5米,方圆7平方公里,山势雄伟壮观,周围峰峦叠嶂,终年绿草如茵,古人赞其:“满地绿葱供我采,一湖碧水任人看”风光旖旎。古时候视绿葱湖为藏龙卧虎之地,大旱之年,结队往求“龙水”。又习惯以绿葱湖顶峰云层变换卜晴雨,山上乌云笼罩,必雨,甚灵验。清邑人姜美琼曾写上《游绿葱湖》绝句:闻说潜龙有边天,同济来访绿葱湖,山如壁立缘藤上,人似禽飞籍翼扶。万里遥看皆豁渺,片时少坐尽欢娱,名山夙慕游偏晚,今日方欣到此区。

湖镇舍利塔

湖镇舍利塔位于浙江省龙游县,为楼阁式实心砖塔,六面七级,高31.5米,它基座每面宽2.3米,须弥座高1.6米,每层每面有倚柱和佛龛。佛龛呈壶门状,内置玉佛,倚柱间用栏额相连,并用六、五、四三道菱角牙子叠涩1,组成檐头挑出。檐头挂风铃。顶部塔刹保存完整,上有铜质葫芦,有六根铁索相连,全塔造型精致,在浙江省宋塔中为少见。2001年06月25日,湖镇舍利塔作为宋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龙游是什么意思

龙游,是浙江省的一个小县城,位于浙江省中西部,地处金衢盆地,东毗金华,南邻遂昌,西接衢县,北交建德,东北与兰溪接壤,龙游历史悠久,约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朋友,欢迎您来龙游旅游!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