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的起源主要有两大支:姜氏和妫氏。

第一支出自姜姓。齐桓公为春秋五霸之一,其后裔有封于卢蒲,战国时成为燕地,古城在今河北文安西,子孙以邑为氏。后改复姓卢蒲氏为卢氏,此卢也出自姜姓之后。

第二支出自妫姓。古帝舜因生于妫河而姓妫,其后有一支在夏商时期活跃于卢地,在今湖北南漳东北和襄阳西南地区,与戎蛮相处形成了卢戎。西周初,因其为舜之后裔而封为子爵诸侯卢国。春秋中期楚穆王时卢国灭于楚,成为楚国庐邑,子孙遂以国为氏。妫姓卢氏的历史至少有2600年。卢国灭亡后,子孙向南迁移卢阳,今湖

卢氏起源

卢氏县为河南省三门峡市下辖县。西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建县。

卢氏县北邻灵宝,东连洛宁、栾川,南接西峡,西南与陕西省的洛南、丹凤、商南三县接壤,县城距三门峡市区135公里。

卢氏县幅员面积4004平方公里,辖9镇10乡,352个行政村,全县户籍人口379627人(2017年)。

卢氏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3°33′-34°23′、东经110°35′-111°22′之间。地处黄河、长江分水岭南北两麓,跨崤山、熊耳、伏牛3山,北邻灵宝市,东连洛宁县、栾川县,南接南阳市西峡县,西和西南与陕西省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接壤。县境东西宽约72公里,南北长约92公里,总面积4004平方公里。

扩展资料:

卢氏县境内河流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熊耳山岭以北的洛河,西段为近东西向,至龙驹变为北东走向,两岸支流交互汇入;东北部的杜关河,先由西向东,再北折入灵宝县;熊耳岭以南主要有老灌河、淇河,为南东走向,为汉江支流丹江的上游。

卢氏县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带,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的特点。四季分明,春秋较短,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12-13.4℃,全年≥10℃的积温4064.1℃,年平均降水量692.9毫米,降水量的地域分布因海拔高低而不均匀。

大抵南部多于北部,西部多于东部,山区多于河川,海拔1000米以下地带降水偏少。年平均日照时数2118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115.85千瓦/平方厘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卢氏县

卢姓的来历

1、源于姜姓,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期齐国文公子名高,食采于卢邑(今山东长清县) ,其后人以卢为氏。

2、源于姬姓,以封邑名称为氏。东周时期,舅犯助晋文公姬重耳战胜楚国,因功封邑于昝邑(今河南唐河昝岗),舅犯之子贾季封邑于五鹿(今河南清丰),舅犯后人以卢为氏。

3、以国为氏。春秋时期,有庐子国(今安徽省合肥市),卢氏为庐子国戢黎之后。

4、以官职为氏:出自两周时期官吏若卢令丞,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若卢令丞,为弓箭手统领,主弩射;后逐渐转为主管监狱的官吏,就是典狱官;秦汉时期隶属于少府管辖)。若卢令丞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若卢氏,后简化为单姓卢氏者。

5、以兵器名为氏。欧冶子所锻越剑,名湛卢。

6、源于改姓而来:

①复姓改单姓卢氏。齐桓公后裔有以封地为卢蒲氏、葛卢氏,后改成单字的卢氏。

②帝王赐姓为氏。隋炀帝杨广赐予河间人章仇太翼为单字卢氏;祖籍河北范阳(今河南光山)雷氏家族人氏,被北周皇帝宇文觉改为卢氏;祖籍三原(今陕西三原)闾氏族人闾云保,被唐高宗李治赐准改姓为卢氏。

③少数民族改姓卢姓。

扩展资料

目前卢姓主要集中于广西、广东二省区,占卢姓总人口的35.6%。其次分布于河南、浙江、湖南、安徽、河北、甘肃,这六省的卢姓又集中了29%。全国形成了以两广为中心向四周散发的卢姓聚集地区。

卢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桂粤海、贵湘大部、赣闽台南部、云南东部、浙江东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内蒙古西部,卢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48%以上,中心地区可达7.7%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8.8%,居住了大约56%的卢姓人群。

在北起青海湖以东、南到云南横断山脉以东的其他地区,卢姓在当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24%一o.56%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7.3%,居住了大约40%的卢姓人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卢姓

卢姓起源是什么?

1、源于姜姓,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期齐国文公子名高,食采于卢邑(今山东长清县) ,其后人以卢为氏。其先世出于神农氏,暨周尚父太公封齐,嗣子伋有子七人,第三子食邑于卢,子孙为卢氏。

2、源于姬姓,以封邑名称为氏。东周时期,舅犯助晋文公姬重耳战胜楚国,因功封邑于昝邑(今河南唐河昝岗),舅犯之子贾季封邑于五鹿(今河南清丰),舅犯后人以卢为氏。

扩展资料:

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卢姓约有26万人,约占宋朝人口的0.34%,排在第六十二位。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浙江,三省卢姓约占总人口的44%;

其次分布于河北、福建、安徽、广西、江苏,五省卢姓也约占总人口的44%。山东为卢姓人口第一大省,居住了总人口的22%。卢姓形成鲁豫冀、浙闽两大块人口聚集区。

明朝时期,卢姓约有51万人,约占明朝人口的0.55%,排在第四十位。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江苏,三省卢姓约占总人口的47%;

其次分布于福建、广东、山东、湖北、山西,五省卢姓约占总人口的37%。浙江卢姓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9%,为卢姓第一大省。卢姓人口流动从北向东南迁移,形成了浙赣苏、闽粤两大块人口聚集中心,卢姓中心由北向东南漂移。

化州卢氏始祖

卢姓起源

卢氏始祖:高傒

卢氏始祖——高傒

卢姓的起源与演变主要有三:

一、出自妫姓

古帝舜因生于妫河而姓妫,其后有一支在夏商时期活跃于卢地,在今湖北南漳东北和襄阳西南地区,与戎蛮相处形成了卢戎。西周初,因其为舜之后裔而封为子爵诸侯卢国。春秋中期楚穆王时卢国灭于楚,成为楚国庐邑,子孙遂以国为氏。妫姓卢氏的历史至少有2600年。卢国灭亡后,子孙向南迁移卢阳,今湖南南端的汝城,后来继续南移入广东、广西和海南地区,进而进入越南境,与越南的土著混合成为越族。三国时越族蛮卢重返两广地区,最终形成当代卢姓中心聚集区。当代两广地区的卢姓应与蛮卢有关,同时蛮卢是我国卢姓的重要组成。

二、出自姜姓

商周时古国卢,子爵,为炎帝之裔,亦称卢戎(故地在今甘肃平凉西苛蓝山下,一说在今四川岷江流域),曾随周武王伐纣灭商。后南移(故地在今湖北襄阳西南),成为南蛮种之一,春秋时灭于楚,为庐邑。一部南移到今河南卢氏,至西周末春秋初,灭于虢。以国名为氏。

三、出自姜姓

齐太公六世孙文公吕赤之子公子高,其孙傒,为齐上卿,与管仲合诸侯有功,其孙傒食采于卢,故地在今山东长清东南,因氏。又有齐桓公为春秋五霸之一,其后裔有封于卢蒲,战国时成为燕地,古城在今河北文安西,子孙以邑为氏。后改复姓卢蒲氏为卢氏,此卢也出自姜姓之后。姜姓卢氏的历史至少有23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