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量表:等级测量产生的量表,又称顺序量表。它根据事物某一特点,将事物属性分成等级,用数字表示。这种测量水平,不仅能区分不同类别,而且能排出等级或顺序,如胖瘦、大小、高矮、上中下、名次等。等级量表反映事物的类别的差不必相同,不具有等距性。这种水平的测量所适用的统计方法,除次数统计外仅限于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系数、肯德尔和谐系数以及秩次变差分析等。

量表的种类

(1)命名量表。这是最低水平的测量量表,只是用数字来代表事物(名称量表)或对事物属性进行分类(类别量表)。名称量表和类别量表是此种量表的两种形式,前者比如学生的学号,后者比如对学生的考试成绩用“0”代表不及格,用“1”代表及格来统计人数。需要注意的是命名量表中的数字不具有任何数量意义故不能进行代数运算。

(2)顺序量表。又称等级量表,这是一种按照事物的大小、等级、程度而排列数字的量表,比如各种比赛和考试中的成绩排名,1、2、3……代表的是成绩高低次序。由于顺序量表中的数字并不代表真正的数量,既没有想等单位也没有绝对零点,故不能进行代数运算。

(3)等距量表。这种量表中,数字不仅能指代事物的类别、等级,而且具有相等单位,所以能进行加减运算。但因其使用的是相对零点,故等距量表不能进行乘除运算。比如气温10℃和5℃之间的温差与15℃和10℃之间的温差是等值的,但是,我们不能说15℃是5℃的3倍。

(4)比率量表。这是最高水平的测量量表,它除了具有类别、等级、等距特征外,还具有绝对零点,所以比率量表既可以进行加减运算,也可以进行乘除运算,即使用比率量表,不仅可以知道测量对象之间相差的程度、而且可以知道它们之间的比例。

等级评定量表法包括

等级评定量表法包括观察测量法,能够将观察所得印象数量化。

等级评定量表法是一种简单的观察测量法,能够将观察所得印象数量化。

等级评定量表法与现场直接记录法不同,它往往足在事后依赖记忆做出评定,是对行为事件做出评估,而不是描述、等级评定量表法与核对表法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对行为特征如何呈现,及其在程度上的差别作出判断,确定等级,即将观察所得信息数量化;

而后者是对行为呈现与否进行判断核查。

等级顺序量表的主要特点包括什么?

在测量过程中,顺序量表根据事物某一特点,将事物属性分成等级,用数字表示。

这种测量水平,不仅能区分不同类别,而且能排出等级或顺序,如胖瘦、大小、高矮、上中下、名次等。等级量表反映事物的类别的差不必相同,不具有等距性。这种水平的测量所适用的统计方法,除次数统计外仅限于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系数、肯德尔和谐系数,以及符号检验、秩次检验、秩次方差分析。

根据测量的不同水平以及测量中使用的不同单位和参照点,测量量表可分为命名量表、顺序量表、 等距量表、比率量表四种类型。顺序量表是次低水平的量表,它不仅能够指代事物类别,而且能够表明不同类别的大小、等级或事物具有某种特征的程度。

顺序量表是一种排序量表,分配给测量对象的数字,除了代表测量对象类别特征外,还表明了测量对象某种特征的相对顺序,但不表明测量对象某种特征的绝对数量和差距。使用顺序量表得到的数据可以进行频次分析和百分比分析,也可以计算众数和中位数。

在等距量表中,相等的数字距离代表所测量对象相等的数量差值,等距量表包含顺序量表提供的一切信息,并且可以比较测量对象之间的距离差别。等距量表中相邻数值之间的差距是相等的。使用等距量表得到的数据可以计算算术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系数,也可以进行t检验和F检验。

等比量表具有类别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的一切特性。使用等比量表得到的数据具有固定的原点。因此,在等比量表中,测量值之间的比值也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