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早在震旦纪就在浅海底开始沉积,经过吕梁运动慢慢升高露出水面受到锉磨,后下沉淹没汪洋海水继得洗礼,直至白垩纪时发生燕山运动,掀起褶皱波涛重新露出水面,断块续升定型山的骨架,又经长期积雪覆盖,到四世纪末地球变暖,再经更强烈的冰川剥蚀,因而造就了崔嵬孤突,峥嵘潇洒,雄俊诡异,刻切剧烈。 r庐山地处江南台背斜与下杨子坳隐的交接带,区内地层除三叠纪外均有系统的出露,构造明显展现出地壳演化的主要过程。该区地质构造复杂,形迹明显,主要有北东向华夏式构造和北北东向新华夏式构造,许许多多的断裂构造,

庐山属于什么地质构造

我国的众多名山中,泰山、华山、衡山、庐山的形成都与地质构造运动——断层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从地质学的角度说,人们称之为“断层山”或“断块山”。由于断层过程对山体的形态起着控制作用,所以这一类断块山一般都具备山峰高耸、山势陡峻、山形奇特的特点,并且多悬崖峭壁、幽谷危岩,如泰山、华山等;在多雨的地区,这种断块山还由于断崖发育,溪涧流水所经之处往往形成瀑布,如庐山。

所以庐山属于“断层山”或“断块山”。

庐山是第四纪冰川作用形成的吗?

准确的说,庐山是有第四纪冰川遗迹。庐山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与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及第四纪冰川地层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剖面。迄今为止,在庐山共发现一百余处重要冰川地质遗迹,完整地记录了冰雪堆积、冰川形成、冰川运动、侵蚀岩体、搬运岩石、沉积泥砾的全过程,是中国东部古气候变化和地质特征的历史记录。与欧洲阿尔卑斯地区及北美地区第四纪冰川活动特征有许多相似之处。

庐山的地貌景观较为特殊,是一种多成因复合地貌景观,依次由断块山构造地貌景观、冰蚀地貌景观、流水地貌景观叠加而成。晚白垩纪在古鄱阳湖形成的同时,形成了庐山断块山的雏形,至古近纪、新近纪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才形成了雄伟峻峭的庐山断块山。

300万年之后的第四纪大冰期来临之时,庐山曾产生过4次冰期,此种海洋性山麓冰川的刨蚀作用特别强烈,在高大的断块山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冰蚀地貌景观,刃脊、冰斗、冰窖、U形谷、角峰等。一万年以来的冰后期,由于庐山雨量充沛,水系发育,在流水强烈侵蚀作用下,对断块山构造地貌及冰蚀地貌进行着强烈改造,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流水地貌景观,断层崖,冰川刃脊变成了险峻的奇峰巉岩,U谷形成新的峰谷与峡谷,悬崖峭壁林立,雄伟壮观,为大量瀑布形成奠定了基础。

庐山各个景点的地质地貌情况及其岩石构造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山上年平均降水1800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温度11摄氏度;山下年平均气温是17摄氏度,年平均降水1100毫米。庐山是由断层作用形成,本身隆起,四周均陷落伟丘陵、平原、湖泊,一高一低,悬崖峭壁大多伟断层线所经过,表现出山高谷深的地貌景象。庐山具有突出价值的地质、地貌和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有世界地质公园之称。十亿年前,庐山地区是浅海。中生代燕山运动,使庐山在2500万年前形成了一座独特的"地垒式断块山",周围断层颇多,特别是东南部和西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规模较大,多奇峰峻岭,悬崖峭壁。断层崖上的裂点、瀑布高差虽然大(由几十米到几百米以上),但大多数未溯源侵蚀入山中,表明断块山及断层崖的形成时间不长。庐山早期形成有夷平面和宽谷中堆积的网纹红土层,其分布在海拔千米以上这与庐山强烈上升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