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教育是具有规范的标准,各个环节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对误差做了严格控制的测验,是一个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施测过程。其中标准化是指测验全过程的标准化即按照标准确定测验的目的和计划,包括项目的编制标准化、测验的管理标准化、评分记分的标准化和分数解释的标准化等。

弊端:1、标准化教育成为许多学校教育的核心理念,过分强调标准,导致学校缺乏特色,千篇一律。

2、标准化教育被泛化为形形色色的规范,强求一律,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

3、标准化教育过分强调规范,限制学生的

什么是标准化试题?有什么好处?弊端在哪?

标准化考试也称标准化测验(Standardized Test),是指根据统一、规范的标准,对考试的各个环节包括测试目的、命题、施测、评分、计分、分数解释等都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从而严格控制了误差的考试。

好处:

考试的标准化是实现考试科学性与公平性,保证考试质量的重要途径。

标准化考试的目的在于提高效率。标准化考试和现代教育一样,是大规模生产的必然结果。此前有一错误观念,认为学校教育就是要把所有学生放在同一条生产线上,这种想法实际上夸大了学生的共性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

但是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可以提高教育的效率,使得几乎所有社会成员都能享受以前少部分人能够享受的特权。为此,一定的牺牲是值得的。实际上,标准化考试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牺牲一定效果而获得效率的行为。

因为有了标准化考试,就可以大大提高评价的效率,降低评价的成本。为此,一定的牺牲在所难免。考试可能对部分人无效,或者不公平,但是从社会整体来说,考试却是有效的,也是公平的。

如果将来社会资源极度丰富,不用考虑时间、成本等因素,标准化考试或许会被更为准确的面试或长期观察所取代,但近期实际情况证实,在社会和自然资源相对发达的美国,也难实现。

因此在目前情况下,尤其在我国,还不能对标准化考试抱有过高的期望,认为考试就是一个完美的选拔制度。就是说,应该也只能把考试作为提高人才选拔效率的一种手段,而且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

弊端:

(1)编制良好的选择题较花费时间,特别是干扰项的设立。

(2)这种题型较难测量以发散为思维特征的重要能力,如表达、创造能力等。

(3)无法测量学生的思维过程。

(4)这种题型有被试者猜测正确作答之嫌疑。(张敏强,1998)

扩展资料

在我国,每年都在举办着成千上万的各种类型的考试。这些考试的规模不可谓不大,其利害也不可谓不高。但这些考试真正实现标准化却可谓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观念和体制两个方面:

首先,从观念方面分析,中国的广大民众对考试有一种“膜拜”的心理,普遍认为考试一定是神圣的、公平的。如果因为考试结果比其他人差而失去某些机会,必然是心服口服。这种心理或许源于对权威的服从,或许是被考试的形式所“蒙蔽”。

但不管怎么说,考试的形式不仅保证了考试的信度,而且保证了考试的效度,即一个考试是否真的能够考查出试卷编制者想要考查的能力。这种心理使得人们几乎从不对考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行质疑。

考试的形式使人们看到的只是形式上的平等和公平,却忽视了实际上可能存在的不平等和不公平。 其次,从体制方面来分析,中国的考试大多数都是由政府部门或隶属于政府部门的机构来组织的,因此,这些部门或机构可以通过行政力量来“培育”或“分割”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考试能否生存或壮大不取决于考试本身的质量高低,而是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命令。即便是对考试的质量,也缺乏有效的监督,往往只有通过考试研发人员的责任心来实现。

到头来,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趋势下,是否也应该把考试行业放在市场中,让考试经受实践的检验,让不同的考试在相互竞争中得到提高,观念和体制成为影响我国考试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而这两方面本身也相互影响。

政府部门组织的考试会因其“官方”身份而增加考试的“权威性”,于是民众更加不会怀疑其科学性和有效性。与此相伴,民众的笃信不疑必然从另一方面削减了对考试质量的监督,使得考试的组织机构在不经意间放松对考试质量的追求。

如此恶性循环,必然影响标准化考试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首先大力宣传有关标准化考试的观念,提高广大民众对考试的认知,进而推动考试体制的逐步变革。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标准化考试的推行,真正实现利用考试达到人才评估的目的。

标准化考试作为一种人才评估手段,在中国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标准化考试也只不过是人才评估的手段之一。

因此,我们既不能低估标准化考试的作用,也不能高估其作用。那种对考试“膜拜”的心理和将考试“一棒子打死”的态度,都不可取。标准化考试的推行和真正落实,还有一个漫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简答题 什么叫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请分别举例说明

(一)正规教育

所谓正规教育,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它是学生在有组织的教育机构中所受到的教育,比如我们的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等。

在这种教育中,学校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而且学生们毕业后也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历,因此也可以叫做学历教育。另外,这类教育由于有着严谨的学制,所以又可以叫作制度化教育。

(二)非正规教育

非正规教育则是指在正规教育制度以外所进行的、为成人和儿童有选择地提供学习形式的有组织的、有系统的活动。

这类教育其实就是在学历教育之外有明确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教育,比如成人继续教育、社会培训以及岗位培训等,它们的共同点在于接受教育不是为了获得学历,而是为了提升能力。

扩展资料

正规教育存在的弊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都是指正规学校教育,其优势和作用是明显的。但是正规教育既不能传授人一生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和经验,也不能满足人们因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多种教育需要。

非正式教育是指每个人从日常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家庭、工作单位、社会)中学习和积累知识技能,形成态度和见识的无组织、无系统的终身过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正规教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非正规教育

什么是标准化考试?它有哪些特点?

标准化考试的优点是对考生公正、公平、高效,但不一定能反映考生的真实水平。

以下是引文:

标准化考试是工业化时代教育评价方式的特征。我国引进此种考试的时间是1982年,这正是美国工业化教育发展到顶峰程度的时日。然而到了第二年,即1983年,美国根据本国工业化教育存在的大量问题,发表了《国家在危险中:迫切需要教育改革》,紧接着1984年发表了《赫拉斯折衷方案:美国中学的困境》,1985年就启动了《美国2061计划》。不久,又有万名各领域的学者参与研究《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美国由此开始了波及全国的教育转型,考试也逐渐抛弃了标准化,变为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而我国在美国逐渐抛弃标准化考试的前夕,于1982年从美国取来标准化考试之“经”,于1985年在广东率先开始标准化考试实验。第二年,山东、广西、辽宁参加进来,实验科目也由数学、英语,扩展到物理、化学。此后参加实验的省市迅速增多,科目也迅速扩大。1989年,国家教委发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标准化实施规划》,标志着标准化考试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至此,高考这根指挥棒产生了空前的指挥效应,标准化考试促使全国的基础教育都不得不跟着应试教育走。

标准化考试派生了标准化答案,接着就用上了判卷机器。机器判卷被认为比人来判卷更“铁面无私”,更“科学”。外国厂商也开始到中国推销他们在西方改变评价方式后日益失去市场的判卷机器。中国学生人数甚巨,如果都要使用进口的判卷机器,势必花费大量外汇。为节省费用,国家教委考试中心组织大学进行研制,其成果于1992年通过专家鉴定,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的产品开始被广泛使用。当然,今天这些产品并不是没有用场,比如用于选举,用于国民经济的多种统计之中,仍是适用的科技产品。但今天,我们权衡工业化教育的评价方式和新教育所需要的评价方式已能鉴别,把评价学生们富有特点的、千差万别的、生动活泼的答题表述交给机器,已经多么不合适!讲得严重一些,这机器无异于扼杀学生个性的杀手!

更大的弊端是这种机械的评价方式使应试教育走到了极端的程度。1998年1月21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位家长的文章,题目是《10除以5,得多少?》,我摘录如下:

儿7岁,在北京一所不错的学校读二年级。一次数学测验,有一道题是这样的:“10除以5,得多少?”小儿答:10除以5得2。不料被扣了0.5分。请教老师(试卷不由学校出,由学区统一出标准答案),老师说:原因是没有按规定答题,正确答案应是“得2”。好心的老师惋惜地告诉小儿,你这么写是不应该算错的,但是上边对试卷答案有严格要求,以后做除法答题要从倒数第一个“逗号”开始,问什么,答什么,不要多写。

小儿记住了,但因此又带来一次“错误”。

这次的试题是:“26除以4商几,余几?”小儿答:商6余2。这次又被扣去0.5分。

我问孩子,为什么不按老师说的“从倒数第一个逗号开始答”?他很困惑地说:“总不能不答商,只答余数呀!要不,你说怎么答?”

我明知孩子说得有理,但也猜不透出题者的要求,只好说:“别管这些,按老师说的办法答,就写‘余2’,看看老师怎么改。”

第二天,我们改的题又被判为错。向老师请教,老师也无可奈何地说,这次是试题出得不好,逗号不应放在“余几”处。

小儿说:“我不会答题了。”

更让我没想到的是语文考试也如此。期末考试前,小儿在一次语文测试中又丢了5分。

试题是这样的:把每组词连成句子,写下来,再加标点。给的词是:发明蒸汽机瓦特是的

儿答:“是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尽管语句通顺,也符合要求,而且是个正确的强调句式,但小儿没得1分,理由是和标准答案不符。原来上面给的标准答案是:“蒸汽机是瓦特发明的”或“瓦特是发明蒸汽机的”。

数次经历让我明白,诅咒与埋怨是没有用的,重要的是不能让孩子被这种僵化的教育毁了。我告诉孩子,你没有写错。小儿马上问我:“那‘发明蒸汽机的是瓦特’,这对吗?”

我说:“很好!”

1999年1月25日的《中国教育报》也报道,时任教育部部长的陈至立尖锐地指出:连语文的答案也搞标准化,“齐心协力”就对,“同心协力”就错,这样的教育是一种八股教育,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考的标准化考试是“师傅”,中考乃至小学的标准化考试都是从“师傅”那里学来的。许多家长对这种考试都曾经不理解,哭笑不得。但老师如果不对小学生、初中生如此这般严格训练,将来学生中考、高考都会丢分,考不上高中、考不上大学咋办?……进入大学的学生都经过如此训练,“升学至上”的压力亦将他们的创造性严重耗损。始于高考的标准化考试,一头深深地影响了基础教育,另一头影响着大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