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的酸碱性 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两性分子所带电荷为0时溶液的pH值,称为pI。

氨基酸是两性分子,氨基可以加上一个氢离子而带正电,羧基可以解离出一个氢离子而带负电,因此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氨基酸的侧链也可形成带电的酸碱基团。

什么是氨基酸的两性解离?

两性解离
两性离子溶于水时,其正负离子都能解离,但解离度与溶液的pH知有关,向该溶液中加入酸时,其两性离子的-COO-负离子在电场中向负极移动,加入碱性时,其两性离子的-NH3+正离子释放出质子,其自身成为负离子,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这一过程称两性解离。
极性氨基酸(亲水氨基酸):
1)极性不带电荷:6种
酪氨酸(Tyr)丝氨酸(Ser)苏氨酸(Thr)半胱氨酸(Cys)
天冬酰胺(Asn)谷氨酰胺(Gln)
2)极性带正电荷的氨基酸(碱性氨基酸) 3种 赖氨酸(Lys)精氨酸(Arg)组氨酸(His)
3)极性带负电荷的氨基酸(酸性氨基酸) 2种 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

氨基酸的两性解离特征对氨基酸研究有什么意义?

氨基酸两性解离性指的是所有氨基酸都含有碱性的氨基(或亚氨基)和酸性的羧基,因而能在酸性溶液中与质子结合而呈阳离子;也能在碱性溶液中与OH结合,失去质子而变成阴离子,所以它们是一种两性电解质,具有两性解离的特性。[1]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多个可解离的酸性或碱性基团 (酸性基团主要是C末端羧基及酸性氨基酸侧链的羧基,碱 性基团有N末端的氨基及碱性氨基酸侧链的氨基、胍基及咪基)。在氨基酸水溶液中加入酸或碱,致使羧基和氨基的离子化程度相等(即氨基酸分子所带电荷呈中性——处于等电状态)时溶液的pH值称为氨基酸的等电点。常以pI表示。

3.氨基酸的两性电离和等电点。如何利用和PI的关系判断氨 基酸的存在形式?

氨基酸的两性解离性是指在某PH溶液中可解离为阴离子和阳离子;

若解离的阴离子和阳离子趋于相等,称兼性离子,呈中性,此时溶液PH值为等电点(PI)

若溶液PH<PI,解离出阳离子大于阴离子,氨基酸带净正电,在电场中,将向负极移动;

若溶液PH>PI,解离出阴离子大于阳离子,氨基酸带净负电,在电场中,将向负极移动;

以上。

什么是蛋白质的两性解离

蛋白质分子氨基酸残基侧链中的某些基团,在不同的pH溶液中可解离成正离子或负离子,因此蛋白质分子即可带有正电荷又可带有负电荷,这种性质称为蛋白质的两性解离。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不同PH溶液中所带电荷种类和数量不同,故在电场中向相反的电极方向泳动,电泳的速度取决于场强、蛋白质所带电荷数量和其分子大小与形状。  

扩展资料:

  

根据不同蛋白质的密度与形态区别,可用超速离心法使其在不同离心力作用下沉降,达到分离的目的。

蛋白质和氨基酸一样是两性电解质,在溶液中的荷电状态受pH值影响。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即成为兼性离子,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当pH>pI时,该蛋白质颗粒带负电荷,反之则带正电荷。在人体体液中多数蛋白质的等电点接近pH5,所以在生理pH7.4环境下,多数蛋白质解离成阴离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两性解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