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歇后语出于明朝梅之涣的《题李白墓》。

全文内容是: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含义是:李白死后变成采江石江边的一堆土,但他虽死,诗名却照耀传诵千古。那些来来往往经过的人,竟也在李白的墓前乱题诗,就好像在鲁班门前卖弄大斧,实在太不自量力了。

鲁班面前弄大斧是歇后语,可下半句是什么?

1、鲁班门前弄大斧——班门弄斧

2、鲁班门前弄大斧——自不量力

3、鲁班门前弄大斧——献丑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扩展资料:

鲁班发明的木工工具

1、锯子

锯子也是鲁班所发明,其实依考古学家发现,居住在中国地区的人类早在新石器时代就会加工和使用带齿的石镰和蚌镰,这些是锯子的雏形。鲁班出生前数百年的周朝,已有人使用铜锯,“锯”字也早已出现。

相传有一次他进深山砍树木时,一不小心,脚下一滑,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渗出血来,他摘下叶片轻轻一摸,原来叶子两边长着锋利的齿,他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

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鲁班就从这件事上得到了启发。他想,要是这样齿状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锯断树木了吗!于是,他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锋利的锯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2、曲尺

曲尺最早的名称是“矩”,又名鲁班尺,传说是鲁班发明。

曲尺由尺柄及尺翼组成,相互垂直成直角,尺柄较短为一尺,主要为量度之用;尺翼长短不定,最长为尺柄一倍,主要为量直角、平衡线之用。木工以曲尺量度直角,平面,长短甚至平衡线。

3、墨斗

墨斗是木工用以弹线的工具,传为鲁班发明。此工具以一斗型盒子贮墨,线绳由一端穿过墨穴染色,已染色绳线末端为一个小木钩,称为“班母”,传为鲁班之母亲发明。班母通常离地面约一吋。固定之后,将已染色线绳向地面弹动,工地以此为地平直线标准。

又可以班母固定于高处,墨斗悬垂,以墨斗之重量作墬力,将已染色线绳向壁面弹动,以此为立面直线标准。后石匠师父以斗线定采集下来的岩石形状,再用其它工具把不要的部分敲掉,以成所需方石,长石等形状的石料。

鲁班面前弄大斧是歇后语,可下半句是什么

鲁班面前弄大斧的下半句是班门弄斧。

鲁班:古代的巧匠。比喻在行家能手面前卖弄本领。关公面前耍大刀指的是在武圣关公(关羽)面前耍弄大刀,比喻自不量力、在比自己才能高的人面前自我卖弄。

扩展资料:

一、相关故事: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

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

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二、相关成语:

【解释】: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出自】: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白话文:“拿着斧子到班、郢之门,这个厚脸皮了。”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含贬义,表示能力不如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班门前弄大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班门弄斧

鲁班面前弄大斧歇后语下一句

鲁班门前弄大斧歇后语

献丑充内行

经典歇后语

戏台上打架 —— 没事儿无关痛痒不痛不痒

王小二敲锣 —— 穷得丁当响

搬石头打脑壳 —— 自讨苦吃过不去

屋里翻跟头 —— 里手

豆腐渣上秤盘 —— 不是好东西不是不是好货

小孩子摆神位 —— 你哄我,我哄你

大火烧到额头上 —— 迫在眉睫

大热天送火炉 —— 不识时务

树枝丫盖房 —— 不是正经材料

挑水的逃荒 —— 背井离乡

石匠会铁匠 —— 硬对硬

牛犊子扑蝴蝶 —— 看着容易做着难

风中的羊毛 —— 忽上忽下不知下落下落不明

班头打他爹 —— 公事公办

淬过火的钢条 —— 宁折不弯

兔儿爷拍胸口 —— 没心没肝

趣味歇后语

膝盖上打瞌睡 —— 自己靠自己

马路上跑火车 —— 不合辙

丫鬟枕着元宝睡 —— 守财奴

牛犊子撒娇 —— 顶顶撞撞又顶又撞

爬上屋脊的螃蟹 —— 横行到顶了

烟囱里招手 —— 往黑处引

披麻袋上朝 —— 难登大雅之堂

蚂蚁讲话 —— 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