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

丹尼尔·笛福作家简介:

作家称誉: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小说之父”;作品特色:作品主要以个人通过努力,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战胜困难为构架,情节曲折,采用自述方式,可读性强,并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代表作品:《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作者是谁?哪国人?

作者是丹尼尔·笛福,英国作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丰富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欧洲的“小说之父”,“英国小说之父”和“英国报纸之父"等。

二十多岁时,笛福已是伦敦一个体面的商人,经营过内衣、烟酒业等等,到过欧洲大陆。1692年经商破产,不得不以其他方式谋生。他给政府当过情报员,设计过开发事业。他还从事写作,早年以写政论文和讽刺诗著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笛福在59岁时开始写作小说。

其作品可读性强。信奉新教威廉三世。其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中,乐观又勇敢的鲁滨逊通过努力,靠智慧和勇气战胜了困难,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

扩展资料:

《鲁滨逊漂流记》是笛福的代表作,它的价值首先在于成功地塑造了鲁滨逊这个崭新的人物形象。他是资产阶级文学中最早的正面人物形象之一,以其坚强的意志、积极的进取精神压倒了因循守旧、委靡不振的贵族人物。

笛福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是因为第一人称的叙述能拉近读者与小说的距离。小说叙事风格自然,不同于其他的小说和浪漫文学作家他叙述的故事具有真实性,当读者读起来的时候,令读者无法不相信有一个真实的人正在向读者讲述发生在他身上的真实故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丹尼尔·笛福

鲁滨逊漂流记作家是哪国哪位?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
丹尼尔·笛福(1660~1731年),英国小说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欧洲小说之父”。出生于英国首都伦敦,父亲营屠宰业(一说是油烛商),因此转而选择了经商。他广泛游历,早年经营内衣、烟酒、羊毛织品、制砖业,曾到各国大陆经商。
笛福生活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时期,他属于资产阶级,他是中上层资产阶级的代言人。
笛福对于那些因门第而骄傲的贵族、绅士抱有很大的反感,他尽力颂扬并非上层阶级出身的资产阶级,抨击了那些看不起“平民”的“绅士”。他说人的始祖就是做工的。他强调商人是有用的人,而绅士变商人,商人变绅士则又是合理的事,等等。对自己阶级的称赞,他在《罗克萨娜》里有一段话说得最明显:
罗伯特男爵和我对商人的看法是完全一致的。罗伯特男爵说——我觉得他说的完全正确—— 一个地道的商人是全国最好的绅士,无论在知识上、在仪态上还是在判断能力上,商人都比许多贵族强。他们一旦控制了世界,虽然没有地产,也比有地产的绅士富有。

扩展资料:


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主要作品:
1、1719年《鲁滨孙漂流记》(共三部)
2、1720年《辛格尔顿船长》《聋哑卜人坎贝尔传》
3、1722年《杰克上校》《摩尔·弗兰德斯》《大疫年日记》
4、1723年《彼得大帝纪》
5、1724年《罗克查娜》《新环球游记》《不列颠全岛纪游》
6、1726年《罗伯茨船长四次旅行记》《经商全书》
7、1728年《英国商业方略》《使伦敦成为世界最繁荣都市之道》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丹尼尔·笛福
查看全部13个回答
继王者之后,腾讯再爆RPG大作手游!
00:15
2020腾讯旗舰级RPG巨作
立即下载
龙族幻想
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鲁滨逊漂流记作者简介100字
丹尼尔·笛福(1660~1731年),英国作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丰富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欧洲的“小说之父”,“英国小说之父”和“英国报纸之父"等。 其作品可读性强。信奉新教威廉三世。其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中,乐观又勇敢的鲁滨逊通过努力,靠智慧和勇气战胜了困难,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 1731年的一天,《伦敦信使报》刊登出一条消息:星期一傍晚,著名的丹尼尔·笛福在临卡纳特林荫道自己的寓所里于暮年逝世。英国人爱事先给自己写墓志铭,写得俏皮,机智而简短。 笛福也写了,他希望在他的墓碑上刻写:“丹尼尔·笛福”。但人们却是另外的考虑,他们在他的墓碑刻写上了:“丹尼尔·笛福《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

扩展资料:

个人成就 笛福一生最关心的是发展资本主义,他极力称赞的是资产阶级,他认为一个国家发展最核心的问题是发展贸易。 “给我们贸易就是给我们一切”“贸易是世界繁荣的生命”,这就是他最根本的主张。因为他以为贸易使制造业和航海业发展,使人民有工作,有衣穿,有饭吃,物资也因此能保持高价,并且可以维持高的地租,所以上层社会也得到好处。只要有勤劳的人来发展贸易,任何地方都会繁荣起来。 他的一切经济论著与部分政治论著都发挥这个主张,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丹尼尔·笛福
68 浏览4006 2019-08-30
鲁滨逊漂流记作者简介150字
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 基人,被誉为“英国与欧洲小说之父”。出生于伦敦。父亲营屠宰业,信奉不同于国教的长老会。笛福原姓福,1703年后自称笛福。他受过中等教育,但没有受过大学古典文学教育。他一直保持不同于国教信仰的立场,政治上倾向于辉格党。[1]他在学习当牧师多年后,才发觉自己并不适合宗教生活,因此转而选择了经商。他广泛游历,经商也很成功。在此期间,他成了家,开始了养家糊口的生活。 1692年,他的生意失败了,32岁的笛福负债累累,同时还要养活妻子和6个孩子。由于对政治一直有较浓厚的兴趣,他开始为报社撰写政论文章来谋生。因为这些文章经常抨击国王和执政党,结果,笛福数次入狱,在监狱里呆了不少年。由于政论文章
1 浏览650 2020-03-05
鲁宾逊漂流记的作者简介
笛福 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被誉为“英国与欧洲小说之父”。出生于伦敦。父亲营屠宰业,信奉不同于国教的长老会。笛福原姓福,1703年后自称笛福。他受过中等教育,但没有受过大学古典文学教育。他一直保持不同于国教信仰的立场,政治上倾向于辉格党。 他早年经营内衣、烟酒、羊毛织品、制砖业,曾到大陆各国经商。1685年参加蒙茅斯公爵领导反对天主教国王的叛乱;1688年荷兰信奉新教的威廉率军登陆英国,继承英国王位,笛福参加了他的军队。1692年经商破产,负债达17000镑,以后又屡屡失败,因而不得不用各种方法谋生。他曾充当政府的秘密情报员,设计过各种开发事业,同时从事写作。1698年他发表《论开发》,提倡筑公路,办银行,立破产法,设疯人院,办水火保险,征所得税,办女学等。1701年他发表一首讽刺诗《真正英国人》,认为没有纯种的英国人,反对贵族天主教势力,为外籍的信奉新教的威廉三世辩护。此诗连印9版。1702年发表政论《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用反讽手法,反对国教压迫不同教派人士,文笔巧妙,开始竟未被人识破是反对国教。后被发觉,受到罚款和坐牢的惩罚,入狱6个月,枷示3次,却被伦敦市民奉为英雄。在狱中他仿希腊诗人品达罗斯的颂歌体写了一首《立枷颂》(1703),讽刺法律不公。 1704年他为辉格党魁哈利办《评论》杂志,主要为哈利的英格兰——苏格兰联合政策争取支持。此后11年间他一直往来于英格兰、苏格兰之间,充当哈利及其继任者托利派戈多尔芬的秘密情报员,搜集舆论。在此期间,他又因写文章而短期入狱。但从未终止为辉格党当政者搜集情报,办报,写文章。 笛福在59岁时开始写作小说。 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同年又出版了续篇。1720年又写了《鲁滨孙的沉思集》。此后,他写了4部小说:《辛格尔顿船长》(1720)、《摩尔
69 浏览1465 2018-02-17
鲁滨逊漂流记作者简介
鲁滨逊是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他出身于中产阶级,他父亲常用知足常乐的哲学教育他,要他满足现状,不要出海。但海外的世界像一股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诱惑着他,他雄心勃勃,决心舍弃安逸舒适的平庸生活出海远航。一次出海他几乎淹死。第三次出海,又被海盗掳去,逃出后在巴西发了财。但他仍不死心,经别人提议,再次出航,结果滞留海岛。28年的孤岛生活阻止不了他的继续冒险。这种勇于进取的冒险精神,表现了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足于现状,要开拓世界、占有世界的欲望。 故事中关于鲁滨逊在荒岛上经历的描写是全书的精华。作者把鲁滨孙描绘成充满劳动热情的人。他凭着自己顽强不息的劳动与大自然作斗争,表现出惊人的毅力。鲁滨孙一到荒岛,在克服了最初的悲观绝望情绪后,立即投入了征服大自然的斗争,他从搁浅的破船上取走了几乎所有可以取走的东西。他靠着自己的双手,靠着智慧,利用船上留下的简单工具,克服无数困难,为自己的生活创造了条件。他又挖凿山洞,修筑栅栏, 驯养山羊,种植谷物,制造独木舟,焙制陶器,加工面粉,烘烤面包等,使自己的“生活过得很富裕”。最后他竟然有了自己的种植园、牧场、两处住所、许多家具,甚至还建立了一个包括狗、猫、羊、鹦鹉在内的热闹家庭。他每做一件事都要花费很大的劳力和很长的时间,但他失败了再干,从不气馁。他用近半年的时间造了一只能坐24人的独木舟,但要把它放进海里却需要花12年的工夫挖条小河,他只好放弃这条船,又用了一年时间另造一只。这种征服自然的无限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使鲁滨孙的形象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作者借此歌颂了资产阶级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冒险进取精神,强调了个人的聪明和毅力。 鲁滨孙是个劳动者,同时也是资产者和殖民者,因此具有剥削掠夺的本性。他几次出海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到非洲贩卖奴隶。他用火枪和《圣经》慑服土人,使“星期五”心甘情愿地做了他的忠实奴仆。“星期五”是他给一个土人取的名字。火枪和《圣经》就是欧洲殖民主义者对殖民地人民所惯用的双重武器。鲁滨孙顽强不息地与自然作斗争,既是为了生存,也是为了占有财富和土 地。在岛上还没有其他人出现的时候,鲁滨孙就踌躇满志地说:“这里的一切都是我的。”如果有可能,他要传给他的子孙。当岛上有了“星期五”的父亲和那个西班牙人后,他为自己“像个国王”、“我的百姓完全服从我”而满心高兴。即使回到英国后, 他视察”他的“领地”,把岛上的土地分租给新去的居民。鲁滨孙身上的两重性, 充分体现了作者自身的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性。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小说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它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作者用生动逼真的细节把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使故事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小说主人公鲁滨逊也成为欧洲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形象。 我父亲原来指望我学法律,但是我却一心想去航海。有一天,我去赫尔城,我的一位同伴正要坐他父亲的船到伦敦去,再没有什么比这更让我动心了,我必须跟他而去——这是1651年的8月,当时我十九岁。 船刚驶出海口,便碰到了可怕的风浪,使我感到全身说不出的难过,心里十分恐怖。我在痛苦的心情中发了誓,假如上帝在这次航行中留下我的命,我在登上陆地后,就一直回到我慈爱的父母身边,从此一定听从他们的忠告办事。 可是第二天风停了,浪也歇了。太阳西沉,继之而来的是一个美丽可爱的黄昏,这时又喝了我的同伴酿的一碗甜酒,我就把这次航行后便回家的决心丢到九霄云外去了。我的这种习性给我的一生招来了巨大的不幸——任性的行动常给我带来灾难,可我总不肯在灾难来临的时刻乘机悔改。待到危险一过去,就忘掉了 所有的誓言,又不顾一切地投入了我的毫无名堂的生活。 在第一次狂风暴雨似的航行后,我又有过几次不同的冒险。在去非洲的几内亚做生意时,我被一艘土耳其的海盗船俘虏,被卖为奴隶,经过许多危险,我逃到了巴西,在那里独自经营一个甘蔗种植园,生活过得很顺遂。可这时我却又成了诱惑的牺牲品。巴西因为人工不足,有几个种植园主知道我曾为做生意而到过非洲的一些奴隶市场口岸,他们竭力哄诱我作一次航行,到那一带去为他们的种植园买些黑奴回来。 听从坏主意,人就会倒霉。我们的船在南美洲北岸一个无名岛上触了礁,所有的水手及乘客全都淹死了,上帝保佑,只有我一个人被高高的海浪卷到了岸上,保住了一条命。当时我所有的只是一把刀、一只烟斗和一个盒子里装的一点儿烟草。待到我的体力恢复,可以走路了时,我就沿着海岸走去。使我大为高兴的是,我发现了淡水。喝了水后,又拿一小撮烟草放在嘴里解饿。我就在一棵树上栖身,舒舒服服地睡了那艘船,待到潮水退下,看到它竟离海岸很近,我发现可以很方便地游到船上去。船上只剩下一只狗和两只猫,再没有别的生物。不过船上有大量的生活必需品,这样,我就干了起来。为了把那些东西运到这个岛的一个水湾里,我专门制造了一只木筏,还把岛上有淡水而且比较平坦的一块高地作了我的住所。面包、大米、大麦和小麦、干酪和羊肉干、糖、面粉、木板、圆木、绳子——所有这些,再加上几支滑膛枪、两支手枪、几支鸟枪、一把锤子,还有——那是最没有用的——三十六镑英币。所有这些东西我都一天又一天——在两次退潮之间一一从船上运到了岸上。到了第三十天夜里,我的搬运工作做完了,我躺下来时,虽然像平常一样害怕,但我心里也满怀感恩之情,因为我知道,我已为以后对付这个荒岛作好了准备而心里感到踏实了。 岛上有不少野果树,但这是我过了好久才发现的。岛上还有到处乱跑的山羊,但要不是我从船上取来了枪支弹药,它们对我又有何好处呢?因此,我有理由感谢仁慈的上帝,让船搁在海岸边,直至使我搬来了对我有用的一切东西。 要想确保我能在这个岛上生存下来,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我尽可能地相继办了几件我非办不可的事。但是我的努力并非总是交上好运道。我在第一次播下大麦和稻子的种子时,这些宝贵的存货就浪费了一半,原因是播种得不是时候。我辛辛苦苦花了几个月工夫,挖了几个地窖以备贮存淡水。花了四十二天时间,才把一棵大树砍劈成我的第一块长木板。我起劲地干了好几个星期,想制造一个捣小麦的石臼,最后却只好挖空了一大块木头。我足足花了五个月工夫,砍倒一棵大杉木,又劈又削,让它成了一只很像样的独木舟,以备用来逃离这个小岛,可结果却因为怎么也没法子使它下到海里去而不得不把它丢弃了。不过,每一桩失败的事,都教给了我以前不知道的一些知识。 至于自然环境,岛上有狂风暴雨,还有地震。我那时也对一切都适应了。我种植和收获了我的大麦和小麦;我采来野葡萄,把它们晒成了很有营养的葡萄干;我饲养温驯的山羊,然后杀了吃,又熏又腌的。由于食物这样多种多样,供应还算不差。如此过了十二个年头,其间,岛上除了我本人之外,我从来没见到过一个人迹。这样一直到了那重大的一天,我在沙滩上偶然发现了一个人的光脚印。 我当时好像挨了一个晴天霹雷。我侧耳倾听,回头四顾,可是什么也没听见,什么也没看见。我跑到海岸上,还下海去查看,可是总共就只有那么一个脚印!我惊吓到了极我的住处。一连三天三夜,我都不敢外出。 这是人怕人的最好说明!经过十二年的痛苦和苦干,十二年跟自然环境相抗争,竟然会因一个人的一只脚印而恐怖不安!但事情就是这样。 经过观察,我了解到这是那块大陆上的那些吃人生番的一种习惯。他们把打仗时抓来的俘虏带到这个岛上我很少去的那个地方,杀死后大吃一顿。有一天早晨,我从望远镜里看见三十个野蛮人正在围着篝火跳舞。他们已煮食了一个俘虏,还有两个正准备放到火上去烤,这时我提着两支上了子弹的滑膛枪和那柄大刀往下朝他们跑了去,及时救下了他们来不及吃掉的一个俘虏。我把我救下的这个人起名为“星期五”,以纪念他是这一天获救的,他讲话的声音成了我在这个岛上二十五年来第一次听到的人声。他年轻,聪明,是一个较高级的部族的野蛮人,后来在我留在岛上的那段时间,他始终是我的个可靠的伙伴。在我教了他几句英语后,星期五跟我讲了那大陆上的事。我决定离开我的岛了。我们制造了一只船,这次不是在离海岸很远的地方造。正当我们差不多已准备驾船启航时,又有二十一个野蛮人乘着三只独木船,带了三个俘虏到这个岛上来开宴会了。其中一个俘虏是个白人,这可把我气坏了。我把两支鸟枪、四支滑膛枪、两支手枪都装上双倍弹药,给了星期五一把小斧头,还给他喝了好多甘蔗酒,我自己带上了大刀,我们冲下山去,把他们全杀死了,只逃走了四个野蛮人。 俘虏中有一个是星期五的父亲。那个白人是西班牙人,是我前几年看见的那艘在我的岛上触礁的船上的一个幸存者,当时我还从那艘船上取来了一千二百多枚金币,但对这些钱我毫不看重,因为它们并不比沙滩上的许多沙子更有价值。 我给了那个西班牙人和星期五的父亲枪支和食物,叫他们乘着我新造的船去把那艘西班牙船上遇难的水手们带到我的岛上来。正在等待他们回来时,有一艘英国船因水手闹事而在我的岛附近抛了锚。我帮那位船长夺回了他的船,跟他一起回到了英国。我们走时带走了两个也想回英国去的老实的水手,而让闹事闹得最凶下来。开始时他们双方争吵不和,但定居后,终于建立起了一个兴旺的殖民地,过了几年,我有幸又到那个岛上去过一次。 我离开那个岛时,已在岛上呆了二十八年两个月二十九天。我总以为我一到英国就会高兴不尽,没想到我在那里却成了一个异乡人。我的父母都已去世,真太令人遗憾了,要不我现在可以孝敬地奉养他们,因为我除了从那艘西班牙船上取来的一千二百个金币之外,还有两万英镑等待着我到一个诚实的朋友那儿去领取,这位朋友是一位葡萄牙船长,在我去干那项倒霉的差事之前,我委托他经营我在巴西的庄园。正是为了去干那差事,使我在岛上住了二十八年。我见他如此诚实,十分高兴,我决定每年付给他一百葡萄牙金币,并在他死后每年付给他儿子五十葡萄牙金币,作为他们终生的津贴。 我结了婚,生了三个孩子,我除了因为要到那个上面讲的我住过的岛上去看看,又作了一次航行之外,再没作漫游了。我住在这儿,为我不配得到的享受而心怀感激,决心现在就准备去作一切旅行中最长的旅行。如果说我学到了什么的话,那就是要认识退休生活的价值和祈祷在平静中过完我们的余日。 鲁滨孙的形象 鲁滨孙是个新人,是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他不是有教养的贵族中间的人物,而是一个平民。……鲁滨孙就是独自一个人生活在荒岛上,也尽可能地保持了资产阶级的体面,也使他能用这种当代文明的产物征服可能危及他本人和他的“领土”的土人。除了衣服和一些小用品外,他几乎享有一切当代文明的产物。这样他始终维持了“文明人”的生活而没有变成野人。他在岛上一方面等待离开荒岛的机会,一方面积极开发这个小岛。荒岛上一旦出现了第二个人,他就俨然以岛的“总督”自居了。鲁滨孙离开人群达28年之久,但是无论物质方面还是精神状态方面,他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是资产阶级的一分子。这与“返回自然”或“知足常乐”是没有丝毫共同之处的。鲁滨孙受尽千辛万苦之后,终于得到了大量的产业和财富,这就是这个阶层英雄人物向往的归宿。 鲁滨孙是喜爱劳动的人。这样阶层的人物没有什么遗产可以得,只有靠自己努力才能维持中等地位,才能爬到上层去。鲁滨孙父亲的观点也许只能代表旧时代,代表保守力量滨孙来说,“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这就是“绝对真理”。他凭一个人的力气,又没有小船,把破船上的东西往岛上搬,是有困难的。但是他的哲学是行动的哲学,是不怕困难的哲学。他终于想出了办法搬东西,把两手搬得动的东西通通搬了下来,而且“倘使天气继续这样良好,我一定可以把全船一块一块地搬到岸上来”。他没有坐失时机,所以当破船终于为风暴摧散时,他可以觉得坦然,因为他没有偷懒。他说:“我平生没有使用过任何工具,然而久而久之,运用我的劳动、勤勉和发明才能,我渐渐发现我什么东西都可以做得出来,只要我有工具。话虽如此,即使没有工具,我也做了许许多多的东西……”这样,鲁滨孙用自己的双手,凭着开辟新天地的热情,创造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的“王国”。 鲁滨孙是坚毅的人。他说:“我的脾气是只要决心做一样事情,不成功决不放手的。”他没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经验,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费很大的力气,费好长的时间,比如做一块木板就要42天。他做的许多事情都是白费了劳力,没有成功,但他从来不灰心失望。他总结了失败的经验又重新开始。……他对任何事情都不灰心,因此也就不厌烦劳动。他就是这样与自然进行斗争,改变了自己的处境。我们可以说他的作为说明了劳动在他的小范围内能做出什么样的事业来。 鲁滨孙又是一个殖民主义者。他到荒岛上来以前就是个殖民者,而且是因为要到非洲买黑奴才离开巴西的。荒岛上还没有别人出现的时候,鲁滨孙踌躇满志地说:“这一切都是我的。”而且如果可能,他还要把它传诸子孙。他后来把“星期五”变成了他的奴隶。 鲁滨孙在荒岛上做了许许多多的具体的事,荒岛的自然面貌就有了改变,他的生活也有了改变。他做每一件事都要遇到很多困难,有些甚至看来是不可克服的,但他经得起失败的考验,他有坚强的毅力,最后他成功了。他要吃饭、要穿衣就必须劳动,他的一切建树都是凭自己劳动完成的。 作品以生动的、吸引人的故事说明,人只要有志气、有毅力、爱劳动,就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来。
1 浏览186 2016-09-13
鲁宾逊漂流记作者简介
1、作者简介 《鲁宾逊漂流记》作者是丹尼尔·笛福,英国作家,新闻记者。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小说之父”。其作品主要为个人通过努力,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战胜困难为构架。情节曲折,采用自述方式,可读性强。并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闻名于世,鲁滨逊也成为与困难抗争的典型模范,因此他被视作英国小说的开创者之一。 2、原著简介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丹尼尔·笛福的一部小说作品,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因出海遇难,漂流到无人小岛,并坚持在岛上生活,最后回到原来所生活的社会的故事。
729 浏览58490 2017-09-06
4评论
热心网友10
真好!给我的学习增添了很多很多知识,和好处。
苹果核0712175
沙发
热心网友2
他让我学了很多知识
查看全部4条评论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谁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作主要讲述了鲁滨逊·克鲁索出生在英国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当上了充满惊险和刺激的水手,航行于波涛汹涌、危机四伏的大海上。后来遭遇船难而流落荒岛,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

鲁滨逊漂流记

本书是一部家喻户晓、富有传奇色彩的冒险小说,以自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让人至今读来都颇为震撼的故事。主人公鲁滨逊因航行中的一次意外,流落荒岛之上,但是他凭借顽强的意志、惊人的勇气、过人的智慧,改变了自己的苦难命运,在险象环生的荒岛上生活了二十余年。

无论在哪个时代,鲁滨逊积极乐观、顽强不息、充满斗志的精神,都会给人以强大的力量,去直面困难,勇敢前行,这也许就是这本书被广泛地阅读、成为世界名著的原因吧。《鲁滨逊漂流记》是2017年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丹尼尔·笛福 。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哪国哪一个作家

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新闻记者。他出身于清教徒的小商人家庭,自己也经商,同时还从事政治活动,发表了不少有关政治、经济、宗教的政论文,曾因讽刺当政党的宗教政策而被捕入狱,导致破产。50岁以后开始写小说,59岁出版了《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给他带来了不菲的财富和很高的声誉。从此,小说这一文学样式在18世纪英国文坛上迅速兴盛起来,成为这一时期英国文学的主要形式。笛福也被后人称为“英国小说之父”。 笛福生活的时代,资产阶级正处于创业上升期,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创造和占有财富,表现出不屈不挠的冒险精神,他们较之那些不从事任何生产劳动、坐享巨额地租收入、过着奢侈生活的贵族地主阶层来说,具有巨大的进步性。笛福通过塑造鲁滨孙这个资产阶级英雄形象,热情地歌颂了新兴资产阶级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同时肯定了资产阶级向外扩张的殖民主义政策。 来源:作文周刊·中考版

鲁滨逊漂流记是哪个国家的作家?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
丹尼尔·笛福(1660~1731年),英国小说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欧洲小说之父”。出生于英国首都伦敦,父亲营屠宰业(一说是油烛商),因此转而选择了经商。他广泛游历,早年经营内衣、烟酒、羊毛织品、制砖业,曾到各国大陆经商。
笛福生活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时期,他属于资产阶级,他是中上层资产阶级的代言人。
笛福对于那些因门第而骄傲的贵族、绅士抱有很大的反感,他尽力颂扬并非上层阶级出身的资产阶级,抨击了那些看不起“平民”的“绅士”。他说人的始祖就是做工的。他强调商人是有用的人,而绅士变商人,商人变绅士则又是合理的事,等等。对自己阶级的称赞,他在《罗克萨娜》里有一段话说得最明显:
罗伯特男爵和我对商人的看法是完全一致的。罗伯特男爵说——我觉得他说的完全正确—— 一个地道的商人是全国最好的绅士,无论在知识上、在仪态上还是在判断能力上,商人都比许多贵族强。他们一旦控制了世界,虽然没有地产,也比有地产的绅士富有。

《鲁滨孙漂流记》是哪个国家的人写的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是书中的主人公,本课是该书的缩写。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
课文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这些故事情节,处处紧扣“险”,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
本文属历险小说类,重点是鲁滨孙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鲁滨孙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
课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个荒岛:没有名字,没有人居住,到处是乱石野草。鲁滨孙孤独无助,面临的是严酷的生存问题。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需要怎样的意志和创造力!课文叙述鲁滨孙在荒岛上选择合适的容身地方:有水源、有树阴、能防野兽,盖起简陋的住所,解决了生存的重要条件——居所。描写鲁滨孙“把捕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收”解决了生存的必要条件——食物。通过这些叙述,展现了主人公的聪明才干和坚强的意志。
在荒岛上生活,还要面对被野人屠宰的恐惧,这也非常惊险。发现野人的脚印,“恐惧万分”“不安的心情”,并不是说鲁滨孙胆小,而是突出遭受野人宰割的恐怖。
鲁滨孙在荒岛为生存所做的种种努力,不外乎解决食物、住所、安全和孤独这四个最基本的问题。而在与世隔绝、荒无人烟的海岛上,一个人要解决这四大难题,无疑是一种极其严酷的挑战。鲁滨孙面对困难毫不畏惧,自己想办法,利用周围可以利用的一切,积极改善生存环境。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验,对于处在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鲁滨孙飘流记》是一部成功的现实主义小说。作者用生动逼真的细节把虚构的情 景写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使故事具有强烈的真实感。作品语言朴素生动,文字明白易 懂,虽然艺术上并不十分成熟,但它对英国小说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小说主人公鲁 滨孙也因此成为欧洲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形象。
-----------------------------
《鲁滨孙飘流记》作者:笛福Defoe,Daniel(1660-1731)英国作家。1660年生于伦敦一小工商业者家庭,1731年4月26 日卒于莫尔福德。幼时只受过普通中等教育。早年曾经商,办工厂,后办报刊出版政治读物并参与党派政治斗争,长年奔走于英格兰和苏格兰各地了解舆论情况,因文字两次获罪,其小说创作才进入盛期,第一部小说《鲁宾孙飘流记》是代表作,也是英国近代小说的开山之作。发表后立即成为家喻户晓的流行读物。他还为这部小说写过两部续集。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什么国作家?

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1660年-1731年4月24日),英国小说家、新闻记者、小册子作者。其作品主要为个人通过努力,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战胜困难。情节曲折,采用自述方式,可读性强。并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一直闻名于世,鲁宾逊也成为与困难抗争的典型,因此他被视作英国小说的开创者之一。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谁?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该书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Robinson Crusoe)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的故事。

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在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零19天后,最终得以返回故乡。

《鲁滨逊漂流记》创作背景:

笛福生活的时代,正是英国资本主义开始大规模发展的年代。1702年,他发表《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讽刺政府的宗教政策,因而被捕,并被判处枷示三次。出狱后,从事编辑报刊,还写了不少政治、经济方面的小册子,因言论关系又曾三次被捕。1719年,笛福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这部小说是以亚历山大·赛尔柯克在荒岛上的真实经历为原型的。据当时英国杂志报导:1704年4月,赛尔柯克在海上叛变,被船长遗弃在距智利海岸900多公里的胡安一费尔南德斯群岛中的一个叫马萨捷尔的小岛上。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是哪国的?

是英国人笛福。
鲁滨逊漂流记(英文原名:Robinson Crusoe,又译作鲁滨逊漂流记,或鲁宾逊漂流记,鲁宾孙漂流记。直译作鲁宾逊·克鲁索)是一本由丹尼尔·笛福59岁时所著写的第一部小说,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这本小说被认为是第一本用英文以日记形式写成的小说,享有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头衔。
作者简介
丹尼尔·笛福,英国作家,新闻记者。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其作品可读性强,主要构架为:主人公通过个人努力,靠智慧和勇敢战胜困难,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是笛福59岁时创作的,小说创造了与困难抗争的典型人物鲁滨逊,因此他被视作英国小说的开创者之一。其创作还有《辛格顿船长》、《杰克上校》等小说。这些小说对英国及欧洲小说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鲁滨逊漂流记》是十八世纪英国四大著名小说家之一的丹尼尔·笛福(1660-1731)的代表作,是笛福文学创作的里程碑,同时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作品一出版就风靡英国,特别是在水手、士兵、小商贩、小工匠及其他小资产者中广为传阅。
甚至有人将《鲁滨逊漂流记》与《圣经》相提并论。有故事为证:一天,一场罕见的暴风雨袭击了一个偏避的小村庄,村里唯一识字的小木匠被叫去念《圣经》,以此来安慰惊恐不安的村民们。由于慌张,小木匠错拿了《鲁滨逊漂流记》,因为当时这本书正好和《圣经》紧挨着放在同一个书架上。小木匠读了一大段后,人群早已慢慢安静下来了。
至十九世纪末,在英、法、德、意、荷等国家已有各种不同的版本、译本甚至仿作达七百种之多,至今仍是雅俗共赏的世界名著。
内容简介
鲁滨逊出生于一个体面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一心想去海
外见识一番,他瞒着父亲出海去了伦敦,第一次航行就遇到大风浪,船只沉没,他好不容易才保住性命。第二次出海到非洲经商,赚了一笔钱。第三次又遭不幸,被摩尔人俘获,当了奴隶。后来他划着主人的小船逃跑,途中被一艘葡萄牙货船救起。
船到巴西后,他在那里买下一个农庄,做了庄园主。他不甘心于这样的发财致富,又再次出海,到南美洲经商。
不幸船在途中遇到风暴触礁,船上水手、乘客全部死了,唯有鲁滨逊幸存,只身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然后,他发现他所乘坐的船漂到了他所生存的 小岛附近,并且还有许多可以使用的东西。他用沉船的桅杆做了木筏,一次又一次地把船上的食物、衣服、枪支弹药、工具等运到岸上。然后他在小山边搭起帐篷定居下来。接着他用削尖的木桩在帐篷周围围上栅栏,在帐篷后挖洞居住。他用简单的工具制作桌、椅等家具,猎野味为食,饮溪里的水,度过了最初遇到的困难。
鲁滨逊在岛上独自生活了17年后,一天,他发现岛边海岸上有一片人骨,生过火,原来外岛的一群野人曾在这里举行过人肉宴。鲁滨逊惊愕万分。此后他便一直保持警惕,更加留心周围的事物。直到第24年,岛上又来了一群野人,带着准备杀死、吃掉的俘虏。鲁滨逊发现后,救出了其中的一个。鲁滨逊把被救的野人取名为“星期五”。此后,“星期五”成了鲁滨逊忠实的仆人和朋友。接着,鲁滨逊带着“星期五”救出了一个西班牙人和“星期五”的父亲。 西班牙人告诉鲁滨逊土著部落还有十几个西班牙人,并请求把他们一并接到岛上。不久有条英国船在岛附近停泊,船上水手闹事,把船长等三人抛弃在岛上,鲁滨逊与“星期五”帮助船长制服了那帮水手,夺回了船只。他把那帮水手留在岛上,自己带着“星期五”和船长等离开荒岛回到英国。此时鲁滨逊已离家35年。他在英国结了婚,生了三个孩子。妻子死后,鲁滨逊又一次出海经商,路经他住过的荒岛,这时留在岛上的水手和西班牙人都已安家繁衍生息并且牛羊成群。鲁滨逊又送去新的移民,将岛上的土地分给他们,并留给他们各种日用必需品,告诉他们不久将会有一些西班牙人到岛上来,并对他们一视同仁,满意地离开了小岛。鲁滨逊在岛上呆了28年两个月零19天。七八年后鲁滨逊带着一堆在小岛上生活的必须品回岛,看望那些西班牙人和那些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