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4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微博发布消息称该医院一外科医生在坐诊时,被不明身份人士突然袭击,持刀刺伤,生命垂危正在抢救。这次事件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关于医院是否设置安检的讨论。医患问题,虽然最近几年发生的并没有之前频繁,可是依旧存在不少这类问题。其实,在医院设置安检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但同时还会出现一些消极影响,比如就医不便,效率低,这对于一些有突发性疾病的人员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可能短短几分钟便可能错失最佳治疗时间。因此目前来看,医院设置安检的弊还是大于利的。

国内一些地铁和车站要安检,为何公交车、商场和医院不安检?

有人说地铁需要安检,为什么医院和公交车却不需要安检?其实这涉及到一个先后的问题,公交和医院一直沿袭原来的运作方式,突然加进安检,不太现实。如果有可能的话,为普通的交通设施也配上安检的话也不是不可能,现在有一些医院在出入的时候也是需要进行安检的,这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安检的作用毋庸置疑。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新闻里播放着,国外的某些地方又发生了这样或者那样的恐怖事件,有很多都是发生在交通工具上的,而地铁作为一个城市的大动脉,坚决不能够出这样的事情,影响非常大,这和公交车可是两个性质,安检是必须的,是为了人民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考虑。

地铁安检事关所有进入地铁的旅客人身安全, 所以所有进入地铁的旅客都必须无一例外地经过检查后, 才能允许进入。 也就是说,地铁安检不存在任何特殊的免检对象。所有进入地铁的人员都必须接受地铁安检。

地铁安检的内容主要是检查旅客及其行李物品中是否携带枪支、弹药、易爆、腐蚀、有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 以确保地铁及乘客的安全。地铁安检必须在旅客进入地铁前进行, 拒绝检查者不准进入地铁,情节严重者可转交至警方处理。

马丁医生:医院该不该设安检?

春节才过不久,就接二连三的发生多起暴力伤医事件,尤其是最近几天的更是令人心情沉痛:浙江杭州京都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被曝遭疑似精神病患者捅伤;塘厦镇莞华医院发生砍人案件,医院两名女性工作人员受伤……

本该救助患者的医院,却成为医院工作人员被砍、被伤的“屠场”。在人流量如此大的医院,该如何保障手头只有笔或听诊器的医务人员的安全呢?

借鉴国外,为医院设立安检门槛

其实,伤医事件并非仅仅只在国内发生。在欧美等一些国家也曾发生过严重的暴力伤医事件。据一项覆盖美国65家急诊诊所的调查显示,20%左右的医生每周都会在诊所中遇到非法携带刀枪的病人或家属。

为防止暴力伤医,早在2004年,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就颁布了第一版《医疗和社会服务工作者防止工作场所暴力指南》。“指南”中就有这样一条规定:医院大门必须装备金属探测器,以避免凶器入内……据悉,40%的美国急诊室都安装了金属探测装备,有研究显示,使用金属探测器会使急诊室暴力事件的发生概率降低至原来的1/26。举个具体的例子,底特律的亨利·福特医院安装了安检门后的六个月内,共查出33支手枪、1324把刀和97罐辣椒喷雾剂(我真的没有转行卖金属探测)。可见,很多伤医事件本是可以防止的。

个人认为可以参考国外经验,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在医院门口装备安检门,以防止凶器入内;对于重点科室,只有医生才能入内,而且必须通过安检系统,如门禁、指纹、证件扫描等,为医护人员建立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避免与防止暴力入侵。

既然治本那么长时间,为何不能先治标?

有人说,为医院设安检门槛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没错!伤医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很多人都说是体制,不可否认体制是原因之一,但民众不恰当的维权方式及欠缺的基本医学素养、舆论导向也都是重要原因。而这些问题都相当棘手,想要从根源上解决也需要极其漫长的时间。在寻求根本的解决之道的同时,采用治标的方法总要好过什么都不做吧。

就像疾病,有对因治疗与对症治疗。对于某些疾病,在一时半会找不出病因的情况下,我们会先给予对症治疗,如高烧采用退热、下肢浮肿使用利尿剂等,这些都是我们说的治标方法。所以,我认为医院设立安检门槛看似“表面功夫”,但在从根本上杜绝伤医事件之前,这也不失为一种立竿见影的方法。

思考:安检会不会让矛盾更激化?

医院设安检门槛,能够将一些刀具利器等危险品拒之门外,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医生伤亡事件。但是,也有人认为,安检设施可能会更加阻碍医患之间的信任,激化更大的医患矛盾。

其实,在医院实施安检,其初衷无非是为了保护医护人员的人生安全,就像在车站、机场的安检,目的也是为了保障民众的安全。同理,医生也是人,也需要安全的保障,如果连医生自己都没有安全感,他们又怎么能够挽救病人的生命?从这一点上说,实施安检既保护了医生,更有利于患者。若是患者能从这个角度去想,矛盾必然不会激化。

另外,医院设立安检,会具有一种威慑的作用,可将有些冲动的念头扼杀在摇篮中,以防悲剧的上演。

最后,从长远来看,医院设安检并不能够从根源上杜绝伤医事件的发生,只是暂时性地为医院工作人员提供的保护伞。要想永远杜绝伤医事件,这仍需我们各方角色的共同努力,任重道远,携手前行。
投票:你认为医院该不该设立安检?

1/应该设立安检

2/不应该设立安检

3/保持中立
马丁医生:已在中国生活 13 年的澳洲全科医生,移动医疗先行者。

微信号: kanchufang365

微博: @ 杏仁马丁医生

医院为什么会进行安检?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据央视新闻,为避免危险物品被带进医院,自去年7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中明确要求,进入医院的人员,应当主动接受并配合安全检查。对拒不接受安全检查的,医院有权拒绝其进入。据北京市卫健委最新统计,截至目前,北京已有237家医院开展安检,覆盖了大多数三级医院。

安检当然是有必要的,也一定是有局限的:

安检真能预防我们想防止的么?这里需要明确我们想防什么,我觉得我们是想防住一切,那么显然是不可能的,首先国内安检不能有效分辨液体危险物,但基本能辩认出它是否是液体,然后禁止一切大剂量液体携带,这算是补救,但仍无法保证小剂量多人次的危险品液体携带;其次安检仪原理是微计量x射线,所以显然不能穿透铅板,虽然有经验的安检员会对疑似铅版的物体格外留神,但隐藏在铅制屏蔽物内部的物体总有一定几率避过,而且一旦这种避过出现,几乎肯定是有意为之的极度危险的物品;

最后,3D打印技术等于把材料加工水平对基础技术的要求降低了几个档次,并且可以加工非常复杂的非金属部件,这些技术如果用于犯罪,我觉得目前安检系统很难识别。所以安检系统不是摆设,它能防止一大批危险品的危害,但没法防住所有的。

有没有更安全的方法?答案是有,比如最近比较火的毫米波,其实安检原理都是电磁波与被测物体作用,将回波可视化以后通过人力分辨。毫米波穿透力不弱且频段范围很宽,这就意味着可以通过调整频率来排除某些材料的遮蔽,而且毫米波对人体细胞伤害不如x光那么强,相对更安全。但据我了解,目前国内距离普及毫米波检测仪还有很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