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认为计算世界的未来是关于智能手机、iPad或者Google Glass之流,曾经最大的科技公司微软却被撇在一边,而转载自斗玩网且世人还觉得无关重要,这时微软开始醒悟,要知道,当微软做Windows Mobile的时候还没有iOS,也没有Android,但微软却错误地估计了移动大潮到来的速度,被iOS和Android后来居上,到今天只能为了成为iOS和Android之后的第三种力量而努力。

彻底反思后的、重新设计的Windows 8,尝试着建立一个衔接过去、现在、未来的东西,它能包容以前的微软软件、它像平板、也像计算机,它能够借助桌面的优势带动平板,然后再带动手机和家庭娱乐设备,它就是微软的全部,而且肩负起与Xbox、Kinect、Windows Phone携手扭转Microsoft命运的职责。

为什么微软Surface价格这么高

微软Surface Pro系列从诞生以来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我们来从几个方面分析一下微软的定价策略。

1.树立标杆。这里要提到微软的“大统一”计划,微软在Windows Phone诞生之初就提到过一个愿景:所有类型的产品,比如手机,平板,笔记本,台式PC,甚至可穿戴设备,都可以拥有同一个系统,同一个平台,不同类型的产品间可以无缝的互联互通,在交互界面上也有一个统一的设计语言,在软件方面可以做到“一次开发,处处运行”。

modern设计语言(原metro设计语言),Windows Phone,Windows 8都是微软实践“大统一”的实际产物。Surface也不例外。在Surface出现之前,类Surface的平板型PC产品在市场上还少之又少,Windows 8设计的初衷就是微软在“大统一”之路上的一个开端,想打破传统PC和移动产品形态间的隔阂,微软借Surface为OEM厂商树立标杆,告诉大家:其实PC还能这么做。由此打开一个新的产品形态,激发已现颓势的PC市场。微软真正想推出去的并不是Surface,而是他的Windows系统和他的“大统一”理念。

2.留下后路。前面说了,既然微软真正想要的并不是Surface能有多大的出货量,或者能靠Surface赚钱,而是将自己的理念和系统推广出去。要实现这一点,必然少不了众多OEM厂商的参与、支持与合作。如果微软把Surface走了“低价铺货抢市场”的策略,就是明白着站到了OEM厂商的对立面,这并不是微软希望看到的。偏高的定价一方面为OEM厂商留出了定价空间,另一方面也告诉大家,类Surface产品的定位本身就是高端,提高此类产品的竞争力和利润空间。

3.设计定位。Surface的设计瞄准了追求对性能有一定要求,追求长续航能力和极致便携的高端商务人士或者设计师。同时精致的做工,简单硬朗的线条,低调又不失质感的外型也是这类消费者的钟爱。而这类消费者也拥有相对较高消费能力,也为Surface的高定价提供了可能性。

微软最开始并不期望通过Surface盈利,Surface只是微软“大统一”之路上的一枚棋子,随着Windows 10的诞生,“大统一”之路更加成熟和深入,而Surface的意外火爆也是微软自己没有料到的。

纯属个人见解,仅供参考,玄克原创。

微软Surface平板电脑怎么样

微软surface 2性能还是很好的。

Surface 2的10.6英寸屏幕由1366×768升级为1920×1080像素,Surface 2屏幕同样使用了ClearType技术,得益于这项技术,微软将LCD的显示分辨率提高了200%,使得屏幕文字的清晰度比一般同等分辨率下的显示屏显示效果更为优异。

Surface 2的前后摄像头像素提升到了350万和500万,成像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虽然它并没有达到业界顶尖水准,不过采用了更好的感光元件,拍照比同像素的一些平板要好很多,此外它的前后摄像头均可录制1080p视频。

Surface 2的接口在上一代的基础上增加了USB 3.0,它拥有一款扩展基座配件,链接后具备总共三个USB 2.0,一个USB 3.0接口,mini DisplayProt,有线网路孔,耳机孔和不可缺少的充电埠。

Surface 2搭载了英伟达最新的Tegra 4处理器,这款芯片最早在今年初CES上发布,是当时全球最快的移动处理器之一,Tegra 4主频1.7GHz,2GB内存、32/64GB eMMC存储,电池也还是31.5Wh。

硬盘读写速度,写入速度30.8MB/S,读取速度39.19MB/s,复制速度19.94MB/s,从数据上看,速度一般,Surface 2可以外接U盘,USB 3.0的加入,让传输文件很方便。

微软有哪些逆天的黑科技?

RoomAlive:IllumiRoom第二代,现在整个房间都是可以交互的空间。

SurroundWeb:类似于IllumiRoom,可以在任何房间的墙壁和对象表面投影出画面。

OmniTouch:(视频)通过深度传感器来捕捉用户的操作,配合激光投影来将图形界面投射于物体表面,从而将任何表面变为“可触控”的界面,甚至支持多点触控和多种手势操作。

MonoFusion通过普通手机或平板电脑摄像头拍摄3D深度图像,比如实现手机上的手势功能,微软还有相似的Depth4Free技术。

Beamatron渲染不同表面投影图像的技术(IllumiRoom用到)。

悬浮图像显示:在空气介质中显示图像,可以用于非接触的手势交互界面,悬浮对象也可以在原表面产生阴影(类似全息投影)。

Digits佩戴于手腕处的3D空间交互技术。

Kinect手语翻译。

远距离虚拟拥抱:通过将物理交互带至远距离沟通。这里的物理反馈不仅仅是振动或简单物理,微软称还将有“摩擦、触觉、电反馈、电刺激、三维反馈、振动、抖动、物理阻力、温度改变、运动、噪音、压力、表面材质、触控复制等,或者多项结合”。

离我们较近的:Cortana

Cortana背后极大地依赖Bing信息平台的服务和数据,以及微软研究院的技术研究,上述的任务都由一系列不同技术组合完成。Cortana的设计理念是基于“最顶尖的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算法”,自然语言处理、语义分析、语音技术、Bing Satori知识库和自学习系统等都是其中的核心技术。

具体请阅读此文了解Cortana技术详情。微软的愿景是将Cortana扩展到更多平台、更多领域的信息,更多人机交互方式–在现有的语音、文本之外,还有手势、体感等。对了,微软研究院Project Adam已经可以让Cortana识别狗狗的类型。

Skype Translator

Skype Translator将于今年年底前推出技术预览版。是Skype和微软机器翻译团队联合开发,整合了微软Skype语音和聊天技术、机器翻译技术、神经网络语音识别。其实在2010年相关技术原型已经在内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