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其父周伯宜。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是谁的儿子,他是怎样的家庭

鲁迅原名周树人,其父亲叫周伯宜(1861—1896) 母亲叫鲁瑞(1858—1943)。关于他家庭情况,鲁迅的家族是浙江绍兴会稽县的一个周氏大家族,鲁迅的祖父周福清是清朝的官员,周家在周福清时代很好,鲁迅的父亲周伯宜是周福清的大儿子,读书至秀才,但考试总是不中。当时清朝的官场作弊成风,周福清疏通官场,让周伯宜去作弊,不料被告发,周伯宜在考场被拘留。其时周福清在上海,听说儿子被抓就迅速回到绍兴,主动向回稽县衙自首。为了疏通关节,鲁迅的母亲变卖资产,向官府层层送礼,几经波折,周福清才由死刑变为“监候斩”,也就是说,周福清的命可以暂时保住,但每年行刑的时候他仍有被处崭的危险。于是家里人为保全他的性命,每年都要用大量的钱财去送礼,去贿赂官员。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六七年,周家遂由小康转入了困顿。就在周家元气大伤之际,鲁迅的父亲又卧病不起。这个时候,鲁迅只有十三四岁,他每天都要奔走于药铺与当铺之间。花了无数的钱,父亲的病仍未医好,周伯宜于一八九六年十月离开了人世。家道的衰败使鲁迅认识到了世态炎凉,他决定“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鲁迅的母亲鲁瑞看到鲁迅去意已决,就为儿子筹集了八元川资,送鲁迅进了江南水师学堂,其时鲁迅刚好十八岁。

鲁迅先生的家庭组成

1、周介孚:鲁迅祖父,本名致福,后改名福清,字震生,号介孚,一号梅仙。翰林出身,曾外放江西金溪县任知县,后因科场案入狱,使得周家开始走向衰落。周介孚“自由读书的主张与实践”为鲁迅“在传统教育的封闭体系中打开了一个缺口”。

2、蒋氏:鲁迅继祖母,周介孚后妻,周伯宜继母,她逝世时鲁迅亲自为她办理丧事,她性幽默,常给鲁迅讲民间故事,给他以民间文化的启迪,同时她隐忍的性格也给鲁迅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3、潘大凤:鲁迅庶祖母,周介孚之妾。

4、周伯宜:鲁迅父亲,本名周凤仪,字伯宜。他思想开明,是洋务运动的同情者。后为病魔所缠,他的病,使鲁迅饱尝了生活的困顿艰辛。

5、何氏:鲁迅外婆,会稽县皋阜镇人,父亲何元杰为翰林院编修。

6、鲁瑞:鲁迅母亲,她慈祥而刚毅,善良而果敢,思想比较开通,对鲁迅有极大影响。

7、周作人:鲁迅二弟,原名周遐寿,现代著名散文家。

8、端姑:鲁迅妹妹,未满一岁即殇,约比周建人大一岁。

9、周建人:鲁迅三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