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是鲁迅的小说作品集,于1926年8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现编入《鲁迅全集》。本书共收入其1924年至1925年所作小说十一篇。

首篇《祝福》写于1924年2月16日,写祥林嫂毫无希望、就是有点希望也要被扑灭的一生。末篇《离婚》写于1925年11月6日。整部小说集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

此外,另外9篇分别为:《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

彷徨包括哪些作品?

《彷徨》中的作品有:《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共十一篇。

《彷徨》中共收了《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11篇小说。作品表达了作者彻底的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精神,是中国革命思想的镜子。作品主要包括农民和知识分子两类题材。前者以《祝福》和《示众》为代表;后者以《在酒楼上》和《孤独者》为代表。

背景

《彷徨》是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共收1924至1925年所作小说十一篇,除《孤独者》和《伤逝》两篇未单独发表外,其他九篇结集前都曾在北京和上海的杂志及报纸副刊上发表。

《彷徨》的写作时期,正值五四落潮,新文化运动阵营内部出现分化,作者一面因“成了游勇,布不成阵了”而“感到寂寞”“荒凉”,“一面总结过去的经验,寻找新的战友,部署新的战斗。”《彷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问世的。

彷徨包括哪些作品?

彷徨包括《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

《彷徨》是近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小说集,于1926年8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后编入《鲁迅全集》。

主题思想

在《彷徨》中,鲁迅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上:提出国民性改造和民族彻底解放等主题,贯穿着反对封建主义的重大主题。

首先,《彷徨》充分表现了在封建制度鄱封建宗法势力长期统治下,农村广大贫苦农民遭受残酷经济剥削和精挫奴役的悲剧命运。例如《祝福》的深刻性正是在于描写了祥林嫂在封建神权下所感到的恐怖。

《彷徨》包括哪些作品?

《彷徨》包括《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共十一篇。

书名寓“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的孤独感 ,但扉页自题《离骚》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明不懈追求真理的决心。

主旨思想

小说一方面承袭了《呐喊》集中的批判热情,着重揭示了那个时期的知识分子和农民的精神苦痛,另一方面又努力探索“五四”退潮之后,早年革命知识分子热情衰减、落伍沉沦的现实原因,描绘他们心灵变化的历程,思考他们新的出路。

在这部小说集里,充分显示了作者在革命低潮期追求真理的精神,当然也流露出了作者寂寞苦闷的情绪。集中所收的《祝福》、《在酒楼上》、《肥皂》、《孤独者》、《伤逝》、《离婚》等小说,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上述内容和作者的创作倾向,是现代短篇小说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彷徨》在艺术表现上,诚如作者自己所说,技巧比《呐喊》要好一些,更加圆熟了。发掘生活的深入,人物描写的细腻,结构形式的更加完整,白描、抒情的交互运用,语言表现的丰富内涵,标志着鲁迅小说艺术的成熟,也标志着中国现代短篇小说艺术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