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在杭州六和寺圆寂。

人物评价:力大无穷如莽夫;个性十足花和尚。率直粗犷,勇而有谋,胆大心细,慷慨大方,仗义疏财,爱恨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鲁达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心地厚实,体格阔大。论粗鲁处,他也有些粗鲁;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

人物生平: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居13位。姓鲁名达,出家后法名智深,人称花和尚。 鲁达刚开始任经略府提辖,为救金翠莲,他三拳打死郑屠,被官府追捕。后来鲁达到五台山文殊院落发为僧,方丈赐其名智深。”智深在寺中难守佛门清规,大闹五台山

《水浒传》中鲁智深在招安之际选择杭州六和寺,你如何看待他的选择?

鲁智深的选择,在我看来非常好,可以说他才是梁山108位英雄,真正的好汉。他在这里圆寂,表示自己已经功德圆满,完成了人生的修行,将要去往一个境界更高地方。不同于宋江等人贪慕功名,落得个悲惨结局。

水浒梁山虽有108位能人异士,可真正能够配得上“好汉”二字的人,也不过只有两三个。鲁智深就是一个入世修行的高人,能够欣赏他性格行为的人,只有智真、智清两位长老。

鲁智深在看待事物上,有着同他人不一样看法。平生就喜好打抱不平,虽然杀人很多,却也积攒下了无数功德。

一、鲁智深的选择很正确

鲁智深一生率性而活,结交朋友做事情,全凭自己喜好,并不会屈从于权威。在征讨方腊回来,路过杭州六和寺时候,便选择在这里停下。

智真长老是一位得道高僧,他送给鲁智深的四句偈言,最后全部应验。也可以说鲁智深的选择,正是听从了这四句偈言。能够预料到自己圆寂,说明鲁智深也已经是得道高僧。

二、淡泊功名与名利,真正的入世高人

鲁智深为人最看重情义二字,他为了朋友可以两肋插刀,为了互不相识的人,可以背上人命官司打抱不平。对于金钱视作粪土,对于名利看做云烟。

他会选择留在六合寺,一方面在于自己功德圆满,另一方面也看透了一众梁山兄弟。看到梁山兄弟各自盘算, 利欲熏心的状态,鲁智深大失所望。

一生不愿为名利所累的他,在六合寺这里,想到了智真长老送给自己的偈言,也在这里沐浴更衣圆寂,走完了人生这一程。

事实证明鲁智深的选择非常正确,他留下了生前生后名。如果和宋江等人一样,想着朝廷加官进爵,下场必然和他们一样。

江潮圆寂——鲁智深人物评价

        有一个人,他鲁莽、莽撞,甚至有些仗势欺人;那个人,在街头时,有着“拳打镇关西”的侠客精神和在寺庙中“大闹五台山”的本性流露;还是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完成了毕生的理想。他就是鲁智深。即使一个人物,又是一种不平凡的人生。让我们一起领略她的人生吧!

        鲁智深,原名鲁达,因为是略相公手下的一名提辖,又被称为“鲁提辖”。在《水浒传》中鲁提辖第一次出场,是在史进寻找他师父时偶然遇见。他二人相谈甚欢,走着走着,又遇见史进的开手师傅——打虎将李忠。但经过叫他喝酒不爽快,对金公父女较为吝啬等迹象,对他定义是:不爽快、吝啬。发自内心的不喜欢他。后来,他来到桥下的郑屠肉店,为了给金公父女俩报仇,杀死了屠夫郑屠,杀死他后怕被关入大牢,开始他的亡命天涯。后来在途中遇到金公父女,金公为了报答曾经的恩泽,带他来到了五台山避难。但是,他却三番五次地破戒吃酒,最终被逐下山去。而在离开的路上,却又不断的帮助别人。到了大相国寺,有展现了他独有的力量。之后又在野松林救了林冲,上了梁山,也是当上了梁山泊寨的一把手。后来再次上五台山参禅,最终修得正果圆寂。

        其实在这一路上,虽说是鲁智深的人生风雨,但其实也是他修行的过程。在开始的“拳打镇关西”,展现出了他身上的侠客精神;“大闹五台山”我们这好像看到的是一个最本质的鲁智深;而在“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中,更是进一步的开始了自己的修行;而最后江潮圆寂的时候,真正的应验了长老曾经对众僧所说的“正果”……而且,虽然他一路上总是不停地杀生,违反了佛家的戒律,但是他不像李逵一样随意杀生(见一个杀一个),而是扬善除恶。反过来说,鲁智深为什么能修得“正果”?正是因为他身上有一种“智”。这种“智”,其实就是他身上那种潜质。只有不断的磨练它,才能像鲁智深一样向世界开出一朵花。为此,我为他提下了此诗:

一日经略作提辖,留悯金公父女家。

近金买肉戏关西,垂名青史望天涯。

欲生登得佛参禅,回得风雪五台山。

破戒醉酒享狗肉,逐遇瓦罐桃花村。

后则正气紫仙丹,负安徽经五台山。

闻潮江信取圆寂,方若天门我是我。

你如何看待鲁智深圆寂的情节?

小时候看《水浒传》,最喜欢的人物角色是武松,长大后再看的时候,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被莽撞的鲁智深圈粉儿,他最后圆寂的那一刻,让人心中有万千思绪翻涌。

看过《水浒传》的朋友们肯定都知道,作为一个出家人,鲁智深毫无疑问是不合格的,他的诸多表现都不符合出家人的规范,而“圆寂”对于一个修行之人来说又确实是最大的褒奖,那么为什么像鲁智深这样不合格的出家人最终能够得以圆寂呢?

我想这与鲁智深独特的慈悲气质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水浒传》刚开始的时候,作者就交代给我们鲁智深因为替人打抱不平而摊上了人命官司的事,为了躲避官府的追击,他才被迫成为了一名和尚,刚进寺庙的时候,长老就称他有佛缘,我想这对他圆寂是很重要的一个先决条件。

正是因为鲁智深有佛缘,所以在他屡次触犯清规戒律的时候,都被留在了寺院里继续修行,但我想,这里所说的“佛缘”肯定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恪守规范,而是属于鲁智深的特有的“佛缘”。

鲁智深虽然行为粗犷,可他确是真正的慈悲之人,这慈悲体现在他对普通小人物的同情和关怀,面对生计艰难的金翠莲父女,鲁智深丝毫没有犹豫地为他们打抱不平,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鲁智深真正的做到了粗中有细,成功帮助金翠莲与其父逃脱。

鲁智深的慈悲,还体现在他对于兄弟的情义,面对着被流放受尽折磨的禁军教头林冲,鲁智深数次救他于危难之中。

除此之外,鲁智深还和其他的梁山好汉不同,他从不滥杀无辜,他把所有的悲悯情怀都放在了社会底层人物身上,我想这应当是真正的佛法济世精神。

说说对鲁智深的评价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花和尚。他本名鲁达,是渭州经略府提辖,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为了躲避官府缉捕便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智深。后又因搭救林冲,流落江湖,与杨志、武松一同在二龙山落草。

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泊,排第十三位,上应天孤星,担任步军头领。他在征四寇的战役中累立战功,生擒方腊后在杭州圆寂,追赠义烈昭暨禅师。

鲁达一出场就显得气宇轩昂,气度不凡。身长八尺,腰阔十围。三拳打死了镇关西。无奈之下,只好抛家舍业,浪迹天涯。鲁达的出手完全出于义愤,义薄云天,“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是真正的“替天行道”。

鲁达生性豁达,嫉恶如仇,他反对宋江的招安大计,无奈领导者意志已决,最后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招安后,鲁达随着大军四出征讨,屡立奇功。

扩展资料:

武松大闹孟州后,在张青的推荐下,投奔二龙山入伙。 鲁智深欣然接纳武松,让他做了三寨主。后来,曹正、施恩、张青、孙二娘也相继上山。鲁智深便让他们做小头领,一同把守山门。

宋江接掌梁山泊后,改聚义厅为忠义堂,并在忠义堂周围设立四座旱寨。鲁智深坐镇前军寨,在七位守寨头领中位列第三。梁山排座次时,鲁智深排第十三位,星号天孤星。他是步军十头领之首,与武松一同把守山前南路第二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智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