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雨天气对日本农业有影响。

原因如下:

日本列岛山地为主,沿海平原狭窄,使得河流大多很短,流域面积也就不大日本列岛山地海拔较高,并且离海边较近,河流落差较大,因此水流很湍急,有较为丰富的水能资源流量受季节影响变化较大,夏季有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集中而且降水量多,河流流量最大,流程短日本最长的河流是信浓川,全长约367公里。

其次是利根川,全长为322公里。全国共有干流流程100公里以上的河流40余条,其中干流流程200公里以上的河流仅有10条。流域面积小据官方

日本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及其特点,并分析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一、自然环境特点

1、岛屿众多,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其它6800多个小岛屿,因此也被称为“千岛之国”。

2、海洋之国。日本东部和南部为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别和朝鲜、韩国、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相望。

3、日本多山。山地成脊状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将日本的国土分割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大多数山为火山。

4、国土森林覆盖率高达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是日本最高峰,被日本人尊称为:圣岳。

5、纬度差异大。全国横跨纬度达25°,南北气温差异十分显著。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四季分明的温带气候,位于南部的冲绳则属于亚热带,而北部的北海道却属于亚寒带。

二、自然资源特点

1、海洋资源丰富。日本海岸线全长33889公里。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因此其海岸线十分复杂。西部日本海一侧多悬崖峭壁,港口稀少,东部太平洋一侧多入海口,形成许多天然良港。

2、鱼类资源丰富。在东部太平洋一侧自南向北均被日本暖流环绕、东北部形成千岛寒流,西部日本海一侧是对马暖流和里曼寒流。在寒流和暖流交汇处,鱼类资源丰富,成为天然渔场。

3、日本自然资源贫乏,除煤炭、天然气、硫磺等极少量矿产资源外,其他工业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料、燃料等都要从海外进口。

三、有利条件

1、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著名的渔场之一——北海道渔场,其成因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北海道渔场为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

2、丰富的海洋资源使得日本是世界第二大渔业国,于1989年创下1190万吨渔获,浅海鱼占50%总量养殖鱼则占33%以上,最受欢迎的有沙丁鱼、金枪鱼、螃蟹、牡蛎、秋刀鱼、鲔鱼和日本鰤鱼。日本有世界最大渔船船队和全球15%的渔获量占有率。

3、因日本属于火山活动多发地域,所以埋藏的矿物资源种类丰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矿业比较发达。

四、不利条件

1、地震频发。日本群岛地处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火山、地震活动频繁,危害较大的地震平均3年就要发生1次。

2、耕地有限。日本平原面积狭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达2924人/平方公里,为世界第26位。

3、火山频发。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在全国都时常会发生火山活动。

扩展资料

日本自然资源的具体情况:

日本自然资源贫乏,除煤炭、天然气、硫磺等极少量矿产资源外,其他工业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料、燃料等都要从海外进口。但是,日本森林和渔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占日本陆地面积的69%,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北海道和日本海是世界著名的大渔场,盛产700多种鱼类。

日本的植物种类繁多。在日本本土生长着约5560种植物。约有1950种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为日本本土原生植物,约占日本所有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35%。约有1600种被子植物和高裸子植物为日本当地的原生植物。截止到2011年11月,共有超过6万种生物在日本生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本

制约日本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制约日本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农业人口锐减

日本农业人口平均年龄已高达67岁,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农户不得不放弃务农。另外,艰苦的劳动环境、没有固定休息日,加之收入不稳定令日本年轻人对农业生产敬而远之。

2、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由于农业的小规模经营,过多的生产资料投入,以及政府过度的农产品价格保护政策,使日本农产品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国际竞争力低下。

3、“小而乱”的自然地理环境

作为岛国,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山地多,可用来做耕地的土地少。小而乱的地形条件将日本的农用土地分割为各个小块。

为了扩大耕地面积,日本农民曾经在山地和丘陵地上大量开垦。虽然一开始增加了土地产出,但由于本身脆弱的自然条件,出现了水土流失现象。

扩展资料:

在农业产业的不同层面,农业问题的展开是非均衡的。日本在现代化进程中成功地解决了产业素质层面的农业问题,但还没有解决好产业职能和产业开放层面的农业问题。日本农业在完成了现代化任务之后还面临着诸多“后现代”问题。

由于日本气候湿润,极易引发病虫害,再加上二战后,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而出现的劳动力不足和老龄化等问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类物质,既对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从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为什么同样是岛国,日本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英国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日本是季风气候,全年降水较多,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条件好,适合水稻种植;
英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降水均匀,纬度高,气温低,光热水组合条件不好,但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所以乳畜业发达。

日本农业生产特点及农作物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风是一种重要的大气活动形式,它的风向随着冬夏的转换发生近乎相反的变化。我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就是利用季风七下西洋的。
世界上有许多地区都有季风气候,但以亚洲东部和南部的中国、日本、朝鲜、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等地最为显著。
青藏高原峡谷季风气候的特点,首先是风向的转换。冬季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天气寒冷干燥;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天气炎热潮湿。冬夏风向近于相反,这是最重要的特征。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南部,面临太平洋,这种海陆分布使我国成为一个典型的季风气候国家。
由于夏季风来自海洋,湿热的气团易成云致雨,因而靠海洋越近,湿热的气团越强,降水也越多;远离海洋的内陆,则雨量稀少,而且降水的开始时间从沿海逐渐推向内陆,降水结束的时间正好相反,这是第二个特征。
由于高大的山体可以阻挡住部分云团的移动,降水的可能性就大,特别是迎着风的山坡,这是第三个特征:雨量的分布山地多于平原,山地的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第四个特征是雨量集中在夏季,占全年的一半以上。因为夏季风来自海洋,雨量多;冬季风来自大陆,雨量就少。
我国以及东亚、南亚地区之所以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除了和其他季风地区的相似条件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作用。
由于夏季风带来了充沛的雨水,可以满足农作物生长“雨热同期”的条件,有利水稻一类高产粮食作物的生长,所以,南亚、东南亚、中国、朝鲜和日本等国都是世界水稻的集中产区。当然,夏季风和冬季风的变换并不是定期、定位、等强度的,不同年份会有较大变化,这就有可能发生水旱灾害。

日本农业特点

日本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水稻种植业。有以下特点:

1、小农经营。亚洲的水稻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单位,由于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

2、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3、机械化水平低。

4、水利工程量大。

5、科技水平低。

扩展资料:

日本的自然环境

1、位置: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陆地面积约37.8万平方公里,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他7200多个小岛屿组成,因此被称为“千岛之国”。

2、气候:

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具有海洋性特征,所处位置受到季风及洋流交汇的影响,因此也降雨充沛。

3、地形:

多山,山地成脊状,把国土面积分为成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因为日本群岛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剧烈,国内多火山。

4、水文:

以季风气候为主,降水集中且降水量多,流量少,冬季则小。

参考资料:大众网-日本:粮食自给率低 农业面临严峻挑战

日本农业特点是怎么样的?

日本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水稻种植业,水稻种植也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有以下几方面特点:小农经营.亚洲的水稻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单位,由于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亚洲的水稻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单位,由于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具有海洋性特征,所处位置受到季风及洋流交汇的影响,因此也降雨充沛。

服务业

日本的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业、航运业、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占GDP的最大比重,且处于世界领导地位,东京是全国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世界金融、航运和服务中心之一。

日本有世界资产最庞大的银行邮储银行,三菱UFJ金融集团、瑞穗金融集团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在世界金融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东京证券交易所是仅次于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世界第二大证券交易所。

分析日本主要河流山脉地形气候农业工业的主要表现

地形、地势
日本境内多山,山地成脊状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将日本的国土分割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国土森林覆盖率高达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富士山被日本人尊称为:圣岳 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带,多为冲积平原,规模较小,较大的平原有关东平原、石狩平原、越后平原、浓尾平原、十胜平原等。日本平原面积狭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达3054人/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二,仅次于埃及(3503人/平方公里)。 日本位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的地方,火山活动频繁,给当地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麻烦。全国有20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区。在火山分布地区,景色优美,温泉资源丰富,成为著名的观光疗养地。
河流、平原、湖泊
日本境内河流流程短水能资源丰富,最长的信浓川长约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积672.8平方公里。 日本的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向东西两侧流入太平洋和日本海。由于日本东西狭窄,加之山势陡峭,河流多短而急促。在梅雨和台风季节,水量增大,容易形成洪水。为此,日本修筑了大量的堤防和水库,用于防洪。河水广泛用于生活用水、农业和工业用水、水力发电。
海岸线和海洋
日本海岸线全长33889公里。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因此其海岸线十分复杂。西部日本海一侧多悬崖峭壁,港口稀少,东部太平洋一侧多入海口,形成许多天然良港。 在东部太平洋一侧自南向北均被日本暖流(黑潮)环绕、东北部形成千岛寒流(亲潮),西部日本海一侧是对马暖流和里曼寒流。在寒流和暖流交汇处,鱼类资源丰富,成为天然渔场。 由于地处海洋的包围之中,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秋两季多台风,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气温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3500毫米,最高达4000毫米以上。近年,导致海水升温的厄尔尼诺现象也对日本产生影响,主要是梅雨持续时间延长,容易形成冷夏和暖冬。
地貌地质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为西太平洋岛弧-海岸山脉-海沟组合的一部分。全国68%的地域是山地。日本最高的山是著名的富士山,海拔3,776米。由于平原较少,日本很多山上都种植农作物,最大的平原为关东平原。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在全国都时常会发生火山活动。严重的地震则每一个世纪都会发生几次;近年发生的阪神大地震、新舄县中越地震都是里氏6级以上的强震,受到世界各国关注。日本的温泉很多,并且已经发展成为旅游景点。 由于日本的岛屿呈北东向延伸得很长,南北跨越纬度约20度,因此有许多种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大部分是温带季风气候,南部的九州岛、四国、琉球群岛有副热带季风气候。北部的岛屿夏天温暖,冬天则十分漫长、寒冷,还时常有大量降雪。而中西部地区则冬天比较干燥,很少下雪,夏天潮湿。

日本地形气候对河流,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短,小,急
三个字就可以概括了
日本列岛山地为主,沿海平原狭窄,使得河流大多很短,当然流域面积也就不大
日本列岛山地海拔较高(普遍1000-2000m),并且离海边较近,河流落差较大,因此水流很湍急,有较为丰富的水能资源
流量受季节影响变化较大,夏季有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集中而且降水量多,河流流量最大,冬季很少
流程短
日本最长的河流是信浓川,全长约367公里。其次是利根川,全长为322公里。全国共有干流流程100公里以上的河流40余条,其中干流流程200公里以上的河流仅有10条。
流域面积小
据官方统计,日本共有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64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5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河流有44条。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是利根川(16840平方公里),然后依次是石狩川(14330平方公里)、信浓川(11900平方公里)、北上川(10150平方公里),余者皆不足10000平方公里。
落差大
如前所述,由于日本地势多山且山势陡峭,山地与海岸之间的距离很短,河流从山地流出后很快流入海洋,加上日本雨量充沛,因而使河流的落差很大,水流湍急,激流和瀑布众多。
水流量因季节不同而有很大差别
日本各地四季分明,都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季节之间降水量变化显著,因而使河流的水流量的季节性变化很大,有些河流夏秋汛期常常泛滥成灾,而到冬季则往往水枯断流。

日本农业发展地理条件

从3个方面,1自然条件,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热量。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土壤肥沃,大量火山灰。沿海平原。水源充足。
2科学技术,生产技术,设备
3社会经济,市场,交通,消费需求,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