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个,依次是杨次妃、贺次妃、赵次妃。

补充:朱翊镠是明穆宗朱载垕第四子,第一代潞王。生母孝定太后李氏,与万历帝同母。隆庆四年二岁时受封潞王。居京师二十年,朱翊镠受尽恩宠,万历帝曾赐其田地万顷。万历十七年二十二岁时就藩卫辉府。在藩二十六年,在王位三十五年。万历四十二年孝定太后去世,讣告到卫辉,朱翊镠悲痛不已,不久即病逝。年四十七岁。谥号简王。

求新乡潞王陵的主人潞简王和次妃赵氏的资料

朱翊镠(1568——1614 )安徽凤阳人。明穆宗第四子,第一代潞王。生母孝定太后李氏,与万历帝同母。隆庆四年(1570)二岁时受封潞王。居京师二十年,朱翊镠受尽恩宠,万历帝曾赐其田地万顷。万历十七年(1589)二十二岁时就藩卫辉府。在藩二十六年,在王位三十五年。万历四十二年(1614)孝定太后崩,讣告到卫辉,朱翊镠悲痛不已,不久即病逝。年四十七岁。谥号简王。葬于新乡市境内。

赵氏生前是潞王的“随封侍媵”,死后才追封为次妃。她比潞王小两岁,但比潞王早死了十三年,赵氏聪明、美丽、善良,倍受潞王恩宠,因此死后,潞王竟冒犯“天规”,超越规制为次妃建造陵墓,而且同潞王墓并肩而立,共枕一山,同蹬一水.

据史料记载,赵氏小时候家住京郊,父母双亡。在她11岁那年,朝廷招宫女,让村里上交一个小女孩,谁都不愿意交出自己的女儿,村里就把赵氏交了上去。李太后看赵氏长得伶俐聪颖,比自己的小儿子小两岁,就把她留在身边做贴身宫女。在朱翊鏐“之国就藩”,也就是离京到卫辉就任潞王时,跟随李太后多年的赵氏已成长为品行端正、聪慧大度、善解人意的漂亮姑娘,李太后特选她随封侍滕。随其就藩的还有潞王正妃李氏。

赵氏虽然名义上是侍从,但因其为李太后钦赐,地位特殊,潞王必然敬她三分。又据说赵氏心地善良,乐善好施,通明事理,不但在当地百姓中口碑甚好,深受爱戴,而且她还想尽办法阻止潞王祸害百姓。李太后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被立太子,严格教训培养成皇帝,对潞王则深深溺爱,潞王就成为宫中的宝贝蛋,他与母亲感情颇深。明代中后期的藩王只要就藩,就再也不能离开半步,甚至于不能出城。潞王极度想念母亲,就在潞王府修建望京楼,试图站高望见京城的母亲。为建楼百姓伤亡惨重,潞王还在下令增高再增高,赵氏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传说有一天,赵氏又陪潞王登楼远望,突然她拉住潞王急切地说:“看到宫里了!”潞王一看,就是就是,“看!李太后正在梳头!”潞王细看,就是就是——好了,够高了,不修了!其实是赵氏事先安排丫鬟在十里外修了一座小的类似皇宫的房子,并于同一时间坐在房中梳头,由于距离远,潞王又思母心切,就误认为看到了母亲。就这样,赵氏机智的救百姓于危难,贤善之名至今不衰。同时潞王对赵氏也是宠爱有加,于万历29年赵氏去世后上书朝廷请求封妃。按照规制,仆人是不能封妃的,但万历皇帝念其品质优秀,侍藩有功,念及胞弟之情,特下圣旨“难拘常例,特允王请追封尔为次妃”。因此,潞王才敢冒犯天规,超规越制修建了和他并肩而立,共枕一山,同蹬一水的次妃墓。

参考百度百科

明宪宗有几个女儿?

有四个吧。

长子宪怀太子朱翊釴

次子靖悼王朱翊铃

三子明神宗。

四子潞简王朱翊镠女

蓬莱公主,早逝。

太和公主,早逝。隆庆元年与蓬莱公主同日追册。

寿阳公主,万历九年下嫁侯拱辰。国本议起,拱辰掌宗人府,亦具疏力争。卒赠太傅,谥荣康。

永宁公主,下嫁梁邦瑞。万历三十五年薨。

瑞安公主,神宗同母妹。万历十三年下嫁万炜。崇祯时,主累加大长公主。

所产子及庶子万长祚、万弘祚皆官都督。万炜官至太傅,管宗人府印。尝以亲臣侍经筵,每文华进讲,佩刀入直。李建泰西征,命炜以太牢告庙,年七十余矣。1644年甲申国变,同子长祚死于贼。弘祚投水死,长祚妻李氏亦赴井死。

延庆公主,万历十五年下嫁王昺。昺尝救御史刘光复,触帝怒,削职。明光宗立,复官。

栖霞公主朱尧姜,隆庆六年九月薨(《明史》无载,见《霞公主圹志》、《宛署杂记》、《神宗实录》

潞王的末代璐王

朱常淓(1607—1646)祖籍安徽凤阳人,出生于卫辉。明神宗(朱翊钧)侄,潞简王朱翊镠第一子,母曰杨次妃。万历四十六年(1618)闰四月袭封潞王。隆武帝追谥曰闵王。崇祯十七年二月二日,闯军刘芳亮攻占怀庆府(今沁阳)。即东进河南省卫辉,潞王府危在旦夕。二月十九日朱常淓决定弃城出逃。先逃到无锡、南京再到杭州。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下旬,弘光帝被俘的消息传到杭州,于是马士英、阮大铖、朱大典、袁宏勋、张秉贞、何纶等商量请当时在杭州的朱常淓监国,六月初七日(1645年6月30日),邹太后(朱由崧嫡母,恪贞仁寿皇太后)命朱常淓监国,懿旨曰:“尔亲为叔父,贤冠诸藩。昔宣庙东征,襄、郑监国,祖宪俱在,今可遵行。”初八日(7月1日)称监国于杭州,次日,黄道周建议朱常淓在十日内即位称帝,但朱常淓却根据马士英的意见派陈洪范作为监国潞王的代表与清军和谈。十一日(7月4日)清军逼近杭州,马士英、阮大铖、朱大典等均各自逃命,而陈洪范回到杭州与张秉贞等劝潞王投降。十四日(7月7日)降清城失。之后与朱由崧等诸藩王以及弘光朝廷的一些被俘官员一起被送至北京。翌年四月初九日(1646年5月23日)与朱由崧等九王俱被杀,罪曰:“谋不轨”(即谋拥立朱常淓造反)。

顺治三年五月,鲁王(潞王朱常淓)与荆王、衡王朱由木取等十一位明宗室,以私藏金玉银印,图谋不轨之罪名,遭清政府杀害,潞王府也被抄没。

三年五月,清廷下定决心悍然杀降杀俘虏,剪除一批具有极大权威性的明朝帝位继承人。十七日,“京师纷传故明诸王私匿印信谋为不轨。及行查,果获鲁(潞)王、荆王、衡王世子金玉银印,鲁(潞)王等十一人伏诛”。据此,被杀者中有鲁王朱以海,但他后半生一直在浙闽沿海抗清,最后在金门病死,从来没有落入清人法网。鲁王应为潞王之讹,清人因政治需要,在修《实录》时有意鱼目混珠,隐去潞王等名号。私家记载(陆圻:《纤言》中,《南京太子》)道出了真相:顺治三年“四月初九日,有得蜡丸飞书告诸王同谋灭清者。同日,太子、弘光、潞王、秦王等九王俱被戮于市”。潞王朱常淓是极端怯懦软弱的人,弘光被俘后他虽一度被迫在杭州监国,但其实他一点没有抗清的意思。当时,明总兵方国安、元科叔侄至杭州,“欲拥立潞王,据杭守。潞王不许,逐国安等,遣使迎降并约满人袭击诸营。国安与元科及裨将王庆甫等与满兵战涌金门下,潞王使人以酒食从城上饷满兵。元科愤,因弃去,东渡”。潞王恐怕是明朝宗室中投降满清的第一人,但这也并非他本人自愿,因为清军一向有屠城的习惯,扬州嘉定的惨案在前,潞王不得不为杭州治下的百姓考虑,只得忍辱负重,杭人感恩,因此尊称他为“潞佛”。说他在成为罟鱼穿兽(鱼网中的鱼和已捕获的野兽)之后反而会“谋为不轨”,实在很滑稽。-----“豫王以弘光所选淑女配‘太子’。数月后豫王北行,‘太子’及弘光随之,潞王寻亦至北”。-----为掩盖杀害朱慈烺的史实,但也让一个最大的复明政治代表人物仍然“生活”在世上,实际上愚蠢地制造出一个政治包袱,使原来杀害朱慈烺的好处丧失大半,甚至化为乌有。清廷不得不自己来改正错误,把一个只有感激清朝份儿的伪太子诬陷到“谋为不轨”的一群中收拾掉。所以清廷此次杀害的,有包括潞王在内的诸王、王世子九人,加伪太子王之明、弘光帝朱由崧共11人。这些人已落人清朝掌握,无所作为,在政治上已经死亡,即使像潞王那样已全身心投向清朝,疏中自称:“念原藩卫郡(指河南卫辉府,府治汲县)蹇遭逆闯之祸,避难杭城,深虑投庇无所.幸际王师南下救民水火,即率众投诚,远迎入境。”对清廷给以“曰费”、“房屋”感激不尽,表示要“结草衔环”、“举家焚顶”祝颂清朝统治者“圣寿无疆”’。(载自南明史·顾诚著)但因其明朝宗室血统,仍被视为潜在危险而必须全部清除。这是很突出的。以谋反、隐匿为罪名横遭杀害的明朝宗室更为多见。

清廷又就宣大总督李镒奏报,清查明代藩宗禄,颁发谕旨称:“明朝宗室故绝者产业入官,见在者分别等次酌给赡田,入民册内,其则例户部定拟。”顺治六年(1649)五月,湖川总督罗缔锦就清查明楚宗封典,重申户部咨文:“明朝遗宗除原赐与田产清查入官外,其无名封散宗革去宗室名色,自置地土房屋准其照旧为业,与庶民一例当差。”这些政策不仅贬斥了明朝宗室的身份,而且使其丧失了复明经济力量。皇帝轮流做,宗室也换班,这是自然的。说明没收明朝宗室财富等政策,只是阐述清廷为打掉复明的现实可能性所做的努力。(载自《清初争夺全国统治权的斗争过程和清廷获胜的原因》何龄修)所以说历代的政治争斗都是十分残酷的。潞王只是王朝更替的一个牺牲品。

新乡潞简王之墓,保存现状最好的一座明代藩王陵墓|郑周游

|

新乡位于河南中北部,与郑州隔黄河相望。1949年5月新乡和平解放,设新乡市。1949年8月,设平原省,新乡成为平原省省会。但好像景不长,1952年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19次会议决定,撤销平原省。六十余年的时光过去了,“平原省”早已成为了 历史 ,但“平原”至今仍然“活”在新乡市人心中,平原路、平原商场、平原博物院无一不透露着新乡人对“平原”的怀念。

平原省成立之初,本就是“弱弱联合”,加之撤销建制已逾六十年,新乡不仅早已没有了省会本该有的繁荣,甚至和河南省很多城市相比,都显得落后了许多。从新乡火车站下车,就地坐上公交,直奔“万里之遥”的潞简王陵。潞简王陵是潞简王朱翊镠与次妃赵氏的墓园,是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座明代藩王陵墓,也是目前保存现状最好的一座明代藩王陵墓。潞简王墓,于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潞简王陵由东西两个墓区组成,东墓区安葬潞简王朱翊镠,西墓区安葬次妃赵氏。

潞简王墓墓主朱翊镠,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明穆宗朱载垕第四子,明神宗朱翊钧(万历皇帝)唯一同母弟弟。万历皇帝对潞王恩宠有加,万历十七年(1589年)潞王二十二岁时就藩卫辉府。但不幸的是,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孝定太后驾崩,讣告到卫辉,朱翊镠悲痛不已,不久病逝,年仅四十七岁。

万历皇帝对弟弟的早逝伤心万分,以高规格为潞王举行葬礼,陵墓规制仿照万历皇帝定陵,被誉为“中原定陵”。潞简王墓区由“潞藩佳城”牌坊、神道、城门楼、“维岳降灵”牌坊、祾恩门、拜台、棂星门、宝顶、地宫等主题建筑 祖成 。

次妃墓区与潞简王墓区遥遥相望,是潞简王朱翊镠赵妃的墓园。赵妃生于隆庆四年(1570年),卒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年仅三十一岁。次妃赵氏原是潞王母亲孝定李太后的贴身 丫环 ,因其美丽聪慧在潞王封藩后赐做潞王侍媵,深得潞王喜爱,死后潞王奏请万历皇帝追封其为次妃,并为其单独营建亲王规格陵墓。次妃墓是明代帝王墓葬中唯一一处为次妃营建的规模宏大的陵园,清代《康熙新乡县志》明言其“营造逾制”。

次妃墓区由白石牌坊、祾恩门、祾恩殿、棂星门、宝顶、地宫等主题建筑 祖成 。此外,在次妃墓东西两侧个修建有一座丫鬟坟。根据当地传说,两个丫鬟为姐妹关系,因家境贫穷,卖身葬父,幸得赵氏收留教养,后赵氏不幸早逝,姐妹二人茶饭不思、服毒自尽,并留下遗愿,希望能在阴间继续服侍赵氏。潞王深受感动,在次妃墓两侧修建丫鬟坟,以安葬姐妹二人。

但令人遗憾的是,20世纪30年代,潞简王墓及次妃墓被土匪盗掘,几近一空,祾恩殿也在20世纪40年代新乡解放战争中被毁。由于地处偏远,游客罕至,偌大的墓区倍显荒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