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10月,伦琴发现通电的阴极射线管有放电产生光线现象,他决定仔细研究。伦琴一连做了7个星期的秘密实验。

11月8日,他用黑纸把阴极射线管严密地包起来,只留下一条窄缝。这次他发现电流通过时,两米外一个涂了氰亚铂酸钡的屏幕发出明亮的荧光。伦琴证明了这种效应是一种看不见的射线引起的,它能穿过纸和2至3厘米厚的木板,能穿过薄铝片,但不能穿过较厚的金属和其他致密物质。如果把手放在射线管与荧光屏之间,可以看到手上的骨骼。

12月28日,他宣布了自己的新发现,并将这个性质不明的射线

伦琴如何发现X线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威廉·伦琴在实验室里从事阴极射线的实验工作,一个偶然事件吸引了他的注意。当时,房间一片漆黑,放电管用黑纸包严。他突然发现在不超过1米远的小桌上有一块亚铂氰化钡做成的荧光屏发出闪光。

他感觉很奇怪,就移远荧光屏继续试验。只见荧光屏的闪光,仍随放电过程的节拍断续出现。他取来各种不同的物品,包括书本、木板、铝片等等,放在放电管和荧光屏之间,发现不同的物品效果很不一样。有的挡不住,有的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

伦琴意识到这可能是某种特殊的射线,它具有特别强的穿透力,从来没有观察到过。于是立刻集中全部精力进行彻底的研究。他一连许多天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连自己的助手和家人都不告知。

他把密封在木盒中的砝码放在这一射线的照射下拍照,得到了模糊的砝码照片;他把指南针拿来拍照,得到金属边框的深迹;他把金属片拿来拍照,拍出了金属片内部不均匀的情况。他深深地沉浸在这一新奇现象的探讨中,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平时一直帮他工作的伦琴夫人感到他举止反常,以为他有什么事情瞒着自己,甚至产生了怀疑;6个星期过去了,伦琴已经确认这是一种新的射线,才告诉自己的亲人。

1895年12月22日,他邀请夫人来到实验室,用他夫人的手拍下了第一张人手X射线照片1895年年底,他以通信方式将这一发现公之于众。题为《一种新射线(初步通信)》。

发现X射线的消息很快传遍全球。由于这一射线有强大的穿透力,因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扩展资料

X射线的应用

1895年德国伦琴物理学家发现X线后不久,大量的实验发现接触放射线物质使得皮肤烧伤。受电疗法和腐蚀剂腐蚀性物质的医学应用影响,医师开始尝试使用放射治疗皮肤病变。

X射线有强大的穿透力,能够透过人体显示骨骼和薄金属中的缺陷,在医疗上和金属检测上有重大的应用价值。X射线迅速被医学界广泛利用,成为透视人体、检查伤病的有力工具,后来又发展到用于金属探伤,对工业技术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北京市科协(蝌蚪五线谱)-伦琴发现X射线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健康网-11.8国际放射日:一束神奇的电磁波!了解一下

伦琴是怎么发现X射线的呢?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研究克鲁克斯管的真空放电时,发现了性质不明的X射线。他激动得难以自我抑制,一连几天关在沃兹堡大学的一间实验室里进行试验。伦琴的废寝忘食惹怒了他的夫人。几天后,他把夫人带到自己的实验室,向她讲述了自己的新发现,并把一张黑纸包好的照相底片放在她的手掌底下,然后暴露在克鲁克斯管照射下,拍得了历史上第一张人体X光照片。这张珍贵的X光照片显现出伦琴夫人的手骨结构,连那枚结婚金戒指的轮廓也在照片上留下了清晰的影子。

在伦琴发现X射线后不出一个月,维也纳医院就试着用X射线来指示人体内断骨位置的所在部位。189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位教授从一张X光照片中清楚地发现,由于一次打猎的意外事故射入受害者手中的猎枪子弹铁砂,从此,人们进一步了解到X射线具有穿透肌肉等软组织、拍摄骨骼和埋入人体内的金属的本领。经过几十年来的不断努力改进和推广应用,现在X光诊断已成为任何一家正规医院必备的诊断手段了。

X射线轰动一时,风靡欧美大陆。各种报刊上充斥着手脚骨头的恐怖照片,美国著名的“LIEF”(生活)杂志于1896年发表了一幅开玩笑的漫画。画的上半部为3对男女体态婀娜地去赴宴,画的下半部竟仿照X光透视对应地画出了这6个人的骨骼架。人们对这项新发现的无知到了可笑的地步。

伦琴是怎么发现X射线的?

1895年11月8日傍晚,伦琴正在维尔茨堡大学的一个实验室做一项关于阴极射线的实验。他用黑纸将阴极射线管完全掩遮好,使之与外界相隔绝,然后把窗帘放下。当他打开高压电源,检查有没有光线从管中漏出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一道绿光从附近的一个板凳射出。他把高压电源关掉,光线也随着消失。板凳是不会发出光的,敏感的伦琴立刻点灯,发现板凳上摆着自己原来做实验时用的一块硬纸板,硬纸板上涂了一层荧光材料。

伦琴知道从阴极射线管中散出的阴极射线有效射程仅有2.5厘米,显然是不会跑出这么远的。那这是什么光使荧光材料闪光的呢!伦琴很快意识到有某种未知光线被发现了,并且这种光线能穿过黑纸包层,激发涂料的晶体发出荧光。伦琴惊喜万分!他再次打开开关,用一本书挡在阴极射线管与硬纸板之间,发现硬纸板依然有光。他先后在阴极射线管与硬纸板之间放了木头、玻璃、硬橡胶等等,但都不能挡住这种光线。

医疗中运用X射线进行身体检查

伦琴在实验室里整整做了7个星期的实验,终于确定这是一种尚不为人类所知的新射线。由于对它的性质还不十分了解,所以定名为X射线。后来,科学界为了纪念它的发现者,将之称为“伦琴射线”。

伦琴是如何发明X射线的?

透视肉体的“法眼”

——X射线的发明

生物学的创始人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德曾说过:“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的确如此,X射线的发现就可以清楚的告诉我们这一点。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伦琴(1845年~1923年),德国实验物理学家。1845年3月27日生于伦内普。3岁时全家迁居荷兰并入荷兰籍。1865年迁居瑞士苏黎世,伦琴进入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1868年毕业。1869年获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并担任了物理学教授A·孔脱的助手;1870年随同孔脱返回德国,1871年随他到维尔茨堡大学和1872年又随他到斯特拉斯堡大学工作。

X射线的发现过程,是一个充满了偶然性的故事。

1858年,德国的盖斯勒制成了低压气体放电管。1859年,德国的普吕克尔利用盖斯勒管进行放电实验时看到了正对着阴极的玻璃管壁上产生出绿色的辉光。1876年,德国的戈尔兹坦提出,玻璃壁上的辉光是由阴极产生的某种射线所引起的,他把这种射线命名为阴极射线。后来,对阴极射线的组成和性质以及这种射线所引起的荧光现象的研究,分别导致了电子和X射线的发现。1879年,英国的汤姆逊用实验方法证实了阴极射线的粒子就是电子。物理学家克鲁克斯在做放电管阴极射线实验时,已发现放在管子附近的照相底片有感光迹象。但由于他观察不细,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缺乏必要的准备,便与一项重大发现失之交臂。

1895年,在德国中部的巴伐利亚,伦琴博士正在进行有关密封玻璃管里的发光现象的试验。这就是:在装有两个电极的真空玻璃管(雷钠管)电极上进行加上高电压的实验。这项实验本身并不新鲜,是当时的科学家都知道的,一加上高电压,管内就会发光。但是对于发光的原因,却是不得而知。

1895年11月8日下午,伦琴和夫人吃完了饭,回到实验室里,要再次观察雷钠管的发光现象。他从架子上拿下一只雷钠管,用黑色纸套严严实实地包了起来。接着,他关紧门窗,房间顿时陷入了一片黑暗,然后给雷钠管接通高压电源,让管子放电,以便检查黑色纸套是否漏光。正当他准备开始正式实验时,突然发现一种奇异的现象:附近的小工作台上有一块涂了氰亚铂酸钡的纸板发出一片明亮的荧光。而切断电源后,荧光也随之消失了。

伦琴发现这一现象后,又仔细观察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他让一系列放电通过阴极射线管,结果纸板上出现了同样的闪光。他确信,纸板发出的荧光,不可能是阴极射线形成的,因为阴极射线的能量连几厘米以上的空气都穿不透,而雷钠管离小工作台有两米多远,阴极射线是无法穿越这样长的距离的。

于是,伦琴又把纸板移开,换上照相胶板,结果胶板感光了。接着,他又在雷钠管和照相底板之间放上几种东西:钥匙、自己常用的猎枪。令人惊奇的是,就连钥匙和猎枪金属部分的细小之处都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了。这真是一个惊人的发现!

接着,伦琴又让他的夫人把手放在雷钠管和胶板中间,结果,夫人手上的每块骨头以及手上戴的戒指都照出来了。

这一偶然发现使伦琴感到兴奋,他把其他的研究工作搁置下来,专心致志地研究这种射线的性质,对于这种未知的射线,伦琴把它命名为“X射线”。经过几周的紧张工作,他发现了下列事实:(1)X射线除了能引起氰亚铂酸钡发荧光外,还能引起许多其他化学制品发荧光。(2)X射线能穿透许多普通光所不能穿透的物质;特别是能直接穿过肌肉但却不能透过骨骼。(3)X射线沿直线运行,与带电粒子不同,X射线不会因磁场的作用而发生偏移。

从那天起,伦琴就住在了实验室,夜以继日地进行着研究试验,终于在1895年12月28日发表了研究报告《一种新的射线——初步报告》,向维尔茨堡物理学医学协会作了报告,宣布他发现了X射线,阐述这种射线具有直线传播、穿透力强、不随磁场偏转等性质。

1896年1月5日,关于X射线的重大报道在维也纳日报上刊出,立即引起全世界的注意。在美国报道此事4天之后,就有人用X射线发现了患者脚上的子弹。X射线很快就进入了医学领域。当时英国一位著名外科医生托马斯·亨利称之为“诊断史上的一个最大的里程碑”。

1901年,伦琴由于发现X射线的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是获得该项奖的头一个人。

为了永久纪念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德国人民在柏林市的波茨坦桥上竖立起伦琴的青铜塑像。国际学术界还作出决定,用“伦琴”来命名X或Y射线的照射量单位。

伦琴是怎样发现x射线的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校长兼物理研究所所长伦琴教授(1845~1923年),在他从事阴极射线的研究时,发现了X射线。
伦琴
1895年11月8日傍晚,他研究阴极射线。为了防止外界光线对放电管的影响,也为了不使管内的可见光漏出管外,他把房间全部弄黑,还用黑色硬纸给放电管做了个封套。为了检查封套是否漏光,他给放电管接上电源(茹科夫线圈的电极),他看到封套没有漏光而满意。可是当他切断电源后,却意外地发现一米以外的一个小工作台上有闪光,闪光是从一块荧光屏上发出的。然而阴极射线只能在空气中进行几个厘米,这是别人和他自己的实验早已证实的结论。于是他重复刚才的实验,把屏一步步地移远,直到2米以外仍可见到屏上有荧光。伦琴认为这不是阴极射线了。伦琴经过反复实验,确信这是种尚未为人所知的新射线,便取名为X射线。他发现X射线可穿透千页书、2~3厘米厚的木板、几厘米厚的硬橡皮、15毫米厚的铝板等等。可是1.5毫米的铅板几乎就完全把X射线挡住了。他偶然发现X射线可以穿透肌肉照出手骨轮廓,于是有一次他夫人到实验室来看他时,他请她把手放在用黑纸包严的照相底片上,然后用X射线对准照射15分钟,显影后,底片上清晰地呈现出他夫人的手骨像,手指上的结婚戒指也很清楚。这是一张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它表明了人类可借助X射线,隔着皮肉去透视骨骼。1895年12月28日伦琴向维尔茨堡物理医学学会递交了第一篇X射线的论文“一种新射线——初步报告”,报告中叙述了实验的装置,做法,初步发现的X射线的性质等等。X射线的发现,又很快地导致了一项新发现——放射性的发现。[1]
自伦琴发现X射线后,许多物理学家都在积极地研究和探索,1905年和190
双手X光图片
9年,巴克拉曾先后发现X射线的偏振现象,但对X射线究竟是一种电磁波还是微粒辐射,仍不清楚。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发现了X射线通过晶体时产生衍射现象,证明了X射线的波动性和晶体内部结构的周期性,发表了《X射线的干涉现象》一文。
劳厄的文章发表不久,就引起英国布拉格父子的关注,老布拉格(WH.Bragg)已是利兹大学的物理学教授,而小布拉格(WL.Bragg)则刚从剑桥大学毕业,在卡文迪许实验室。由于都是X射线微粒论者,两人都试图用X射线的微粒理论来解释劳厄的照片,但他们的尝试未能取得成功。小布拉格经过反复研究,成功地解释了劳厄的实验事实。他以更简洁的方式,清楚地解释了X射线晶体衍射的形成,并提出了著名的布拉格公式:nX=Zdsino这一结果不仅证明了小布拉格的解释的正确性,更重要的是证明了能够用X射线来获取晶体结构的信息。
1912年11月,年仅22岁的小布位格以《晶体对短波长电磁波衍射》为题向剑桥哲学学会报告了上述研究结果。老布拉格则于1913年元月设计出第一台X射线分光计,并利用这台仪器,发现了特征X射线。小布拉格在用特征X射线分析了一些碱金属卤化物的晶体结构之后,与其父亲合作,成功地测定出了金刚石的晶体结构,并用劳厄法进行了验证。金刚石结构的测定完美地说明了化学家长期以来认为的碳原子的四个键按正四面体形状排列的结论。这对尚处于新生阶段的X射线晶体学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它充分显示了X射线衍射用于分析晶体结构的有效性,使其开始为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普遍接受。[2]
它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1895年、放射线-1896年、电子-1897年)之一,这一发现标志着现代物理学的产生。
X射线是由于原子中的电子在能量相差悬殊的两个能级之间的跃迁而产生的粒子流,是波长介于紫外线和γ射线 之间的电磁波。其波长很短约介于0.01~100埃之间。由德国物理学家W.K.伦琴于1895年发现,故又称伦琴射线。
伦琴射线具有很高的穿透本领,能透过许多对可见光不透明的物质,如墨纸、木料等。这种肉眼看不见的射线可以使很多固体材料发生可见的荧光,使照相底片感光以及空气电离等效应。波长小于0.1埃的称超硬X射线,在0.1~1埃范围内的称硬X射线,1~100埃范围内的称软X射线。
X射线最初用于医学成像诊断和 X射线结晶学。X射线也是游离辐射等这一类对人体有危害的射线。

X光透视是怎样发现的?

X光透视是由德国科学家伦琴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并深研得到的。

1895年12月22日,伦琴正在做一个试验,当时,他正用一个嵌有两个金属电极的放电管做阴极射线试验。在试验中,他偶然发现当放电管一开始工作时,放在临近实验台上的涂青亚铂钡纸屏就出现荧光。他把纸屏移到离放电管2米远的地方,结果放电管一工作,纸屏仍有荧光。伦琴十分惊讶,并决定进一步去研究。他用一层黑色的厚纸板遮住放电管,结果荧光仍出现在纸屏上。伦琴非常高兴,继续做试验,发现这束奇怪的光可穿透纸板、衣服、甚至厚厚的书本。他又大胆地将手放在放电管前,结果手的骨骼影像清晰地显映在荧屏上,伦琴兴奋至极,他发现了一种新射线。这种射线肉眼看不见,但穿透力很强。这种新射线没有名字,因为数学上常用X表示未知数,所以伦琴就叫它X射线,人们也称其为伦琴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