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萎缩是指部分胆囊结石病人,由于胆囊炎症的反复发作,胆囊壁逐渐产生炎症增生、纤维化以后慢慢形成疤痕,如此反复发作,胆囊逐渐萎缩,甚至紧贴于胆结石上,完全失去收缩和浓缩胆汁的功能。这种情况医学上又称“硬化萎缩性皱缩胆囊”。

b超显示多少为胆囊萎缩

成人正常胆囊长约8--12cm。胆囊结石病人确诊为胆囊萎缩胆囊长约为4到6厘米。由于胆囊炎症的反复发作,胆囊壁逐渐产生炎症增生、纤维化,以后慢慢形成疤痕。如此反复发作,胆囊逐渐萎缩,甚至紧贴于胆结石上,完全失去收缩和浓缩胆汁的功能。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萎缩性胆囊炎”,又称“硬化萎缩性皱缩胆囊”。

B超检查胆萎缩是怎么回事?

部分胆囊结石病人,由于胆囊炎症的反复发作,胆囊壁逐渐产生炎症增生、纤维化,以后慢慢形成疤痕。如此反复发作,胆囊逐渐萎缩,甚至紧贴于胆结石上,完全失去收缩和浓缩胆汁的功能。这种情况在医学上口旷萎缩性胆囊炎”,又称“硬化萎缩性皱缩胆囊”。它实际上是慢性结石性胆囊炎长期发作的结果,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结石性胆囊炎。

萎缩后的胆囊壁变厚,从正常的1~2毫米增至5—6毫米,甚至可达1厘米。胆囊失去弹性,胆囊变硬且小,有的不及原来的一半大。胆囊失去原来那种呈淡蓝色、薄薄的囊状形态,它与胆管、十二指肠或部分结石紧密粘连在一起,里面紧紧地包裹着一堆结石。结石之间既无空隙,也无胆汁。

萎缩性胆囊炎病人常反复发作右上腹疼痛,平时也隐隐作痛,并有胃纳差、嗳气、腹胀等消化道症状。B超检查见胆囊体积很小,直径不超过3—4厘米,壁厚,无收缩功能,口服胆囊造影剂检查时,胆囊多不能显影。

胆囊起着储存和浓缩胆汁的作用,萎缩的胆囊不仅失去了这方面的生理功能,没有作用了,而且还有可能继发一些其他的病变。除偶可出现右上腹痛、腹胀、嗳气等症状外,萎缩胆囊里面的结石,还会压迫邻近的胆总管引起黄疸,即“阻塞性黄疸”。萎缩性胆囊炎并发癌症的概率高,比胆囊功能

正常者高12—60倍之多。

萎缩性胆囊炎药物治疗很难奏效,经腹腔镜胆囊切开取石的意义也不大。所以,胆囊萎缩一致被所有肝胆外科医生认为是胆囊切除的手术指征,即应做胆囊切除手术。不过,这种手术的难度较大,稍有不慎极易造成附近胆管或胆道的损伤。因此,当检查得知胆囊已萎缩时,宜选择条件较好的医院请有经验的医生手术,以免造成令人遗憾的后患。

胆萎缩了怎么办?

胆萎缩了马上去医院就诊。

胆囊体积缩小常见于胆囊管综合征,临床辅助检查静脉注入CCK后胆囊体积缩小不超过45%。

胆囊管综合征(BiliarCysticDuctSyndrome)是指胆囊管的机械性非结石性部分梗阻,引起胆汁排出不畅,胆囊内压升高所致的一组以胆绞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本征也称胆囊管部分阻塞综合征,胆囊运动障碍综合征,原发性慢性胆囊管炎,Cozzolino胆囊管综合征。

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分类及肝功能实验基本正常。

2、十二指肠胆汁引流,B胆汁出现延迟,用胆囊收缩素刺激后,B胆汁到6~20分钟后才流出,且量少、持续时间长。

3、口服胆囊造影剂或放射性核素胆系扫描,可见胆囊充盈良好,但有排空延迟及胆囊管改变,36小时后胆囊仍显影,同时显示胆囊管狭窄、扭曲、细长等改变,总胆管影淡或不显影,静脉注入CCK后胆囊体积缩小不超过45%。99mTc-HIDA核素胆系扫描,胆囊排空延迟4小时以上。

4、有餐后胆绞痛或右上腹不适,但无寒战高热、黄疸和白细胞升高。

5、B型超声、CT、X线胆囊造影等检查未发现胆囊结石和占位性病变。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胆囊体积缩小

胆囊萎缩怎么办

胆囊是贮藏胆汁的器官,当人进食后,胆囊收缩,大量胆汁由胆囊排出进入十二指肠,参与消化。 你患胆囊结石多年,胆石长期刺激胆囊壁,使胆囊壁水肿、纤维组织增生,胆囊的收缩功能越来越差,甚至完全消失。所谓胆囊萎缩,是一个几乎完全没有收缩功能的废胆囊。丧失了生理功能的废胆囊对人体没有用处,由于它是存在于体内的病灶,有“惹是生非”的潜在危险,还可能诱发癌症 。据资料显示, 胆石症患者发生胆囊癌者达3%~14%,对人体是一个隐患。故你继续服消炎利胆药已无意义,应接受医生的建议,及时做胆囊切除为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