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名称由来《论语》是我国儒家经典之一,是由孔子的弟子编辑而成的。它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对我国思想史和文化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叫论语的原因,要追溯到我国古代人写作的体例。古代书籍的写作体例,人体分为“著作”、 “编述”, “钞纂”三大类。由钞 (抄)纂而成的书籍,古人称为“论”。《论语》的“论”宇,实为排比资料、纂辑成编之意, “语”者,语录也,是集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汉书艺文志》在解释《论语》一书得名由来时说: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接,闻于夫子
论语为什么叫论语?这两个字到底代表什么意思?
关于这一点,历史上还是有争议的。
首先,“论”,读音阳平,不是去声。《说文》:“论,议也。”也即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另外,有时它也有“诉说”的意思,比如杜甫《咏怀古迹》:“分明怨恨曲中论。”但在这里似乎都解不通。有人认为“论”是所谓“相与辑而论纂”(《汉书·艺文志》)之意,然而“论纂”一词,显然有生造之嫌,故后世多有不从者。由于《论语》的作者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所以这个题目有尊敬、敬仰的意思是可以肯定的。大约就是“讲述、汇编、议论、说明”一类的意思。
其次,关于古代编书体例。似乎除了《论语》极少有所谓抄纂而称为“论”的著作。余嘉锡先生曾经指出:“古人着书既多单篇别行,不自编次,则其本多寡不同。加以暴秦焚书,图籍散乱,老屋坏壁,久无全书。故有以数篇为一本者,有以数十篇为一本者,此有彼无,纷然不一。分之则残缺,合之则重复。”同时余先生还指出:“古人着书,其初仅有小题(
指篇题),?并无大题(指书题)。”且“多单篇别行,本无专集,往往随作数篇,即以行世
。传其学者,各以所得,为题书名。”意即古人著书时,一开始仅题写篇名,并无书名。他们写好的文章多数是以单篇流传于世,没有形成集子,而且往往是随作随行
(流传),学生们得到以后才各自为它起个书名。比如在《史记》的《管子列传》、《庄子列传》、《商君列传》、《屈原列传》及《汉书》的《东方朔传》中所引他们各自的著述时,都是只有篇名而无书名。余嘉锡先生还认为:“古书书名,本非作者所自题。后人既为之编次成书,知其为某家之学,则题其氏若名以为识别;无名氏者,乃约书中之意以为之名。所传之本多寡不一,编次者亦不一,则其书名不能尽同。刘向校书之时,乃斟酌义例以题其书。”由此亦可见《论语》之由来殊不可解。
当然,如果一定要给出一个解释,个人觉得还是班固的说法比较可信。不过,由于时代久远,即使班固也无法确切知道其中委婉。
《论语》为什么叫“论语”
语可论者”——《论语》之名义,“论”是“论纂”的意思,“论语”的“语”是“语言”的意思。
《文选·辨命论注》引《傅子》也说:
“昔仲尼既没,仲弓之徒追论夫子之言,谓之《论语》。”
从这两段话里,我们得到两点概念:
(1)“论语”“论”是“论纂”的意思,“论语”的“语”是“语言”的意思。“论语”就是把“接闻于夫子之语”“论纂”起来的意思。
(2)“论语”的名字是当时就有的,不是后来别人给它的。
关于“论语”命名的意义,后来还有些不同的说法,譬如由刘熙在《释名·释典·艺》中表达的有关于“论语”的观点可知他认为“论语”的意义便是“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话”。“论语”这一书名是当日的编纂者给它命名的,意义是语言的论纂。
《论语》为什么又叫作《论语》?
《论语》的写作背景: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春秋战国时代是最动荡也最具特色的一个时期。当时周王朝在各路诸侯眼中已形同虚设,道德政治失去往日的效力,新兴政治势力纷纷崛起,群雄竞出,大国争霸,国体、人性、伦理道德等都急待一种更新的思想体系来解决。
鲁昭公二十五年,鲁国内乱,孔子离开鲁国去齐国,他希望在齐国实践他的政治理想而未果。孔子在齐不得志,返回鲁国,又开始收徒授业;
同时,结合春秋后期的社会现实,系统地总结前人的文化思想遗产,深入地研究社会政治和伦理道德等重大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见解与主张,为后人留下许多精辟的论说。《论语》即是他的语录集。
扩展资料:
《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不仅篇幅较长,而且注重记述,算得上一篇结构完整的记叙文,人物形象鲜明,思想倾向通过人物表情、动作、对话自然地显露出来,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
《论语》之名是如何由来的?
《论浯》是一部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典籍,也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论语》之名,乃编纂者所定,一般认为,“论”即论次编纂,“语”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语经论纂,故称《论语》。《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论语又叫什么
论语》为何叫《论语》,《论语》是啥意思?
解释起来,还是一件蛮麻烦的事儿。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关于孔子言行思想的记录。里面,也记录有少量重要弟子的言行,比如《子张第十九》,记录了子张、子夏、子游、曾子等人的言行。
《论语》开始编辑成书,当于战国初期,在孔子死后。后来肯定有过多次增益。
最早的时候,《论语》不叫《论语》,曾被称为《传》、《经》、《记》、《论语说》、《语》、《论》、《孔子》等等。
这些名称,延续使用了约三百年左右,直到西汉文帝时期,才统一为《论语》。
不仅《论语》一开始不叫《论语》,而且不止一个版本——汉初,至少三个。
这三个《论语》版本,分为“今文”和“古文”两类。
所谓“今文”版本,就是以汉隶书写的版本;“古文”版本,则以秦及以前的文字写成。
“今文”版本,又分《鲁论》和《齐论》。
《鲁论》,是鲁国儒家学派所传,传人有夏侯胜、萧望之、韦贤及其儿子玄成。
《齐论》,是齐国儒家学派所传,传人有王卿、庸生和王吉。
鲁共王坏孔子宅修建宫舍,于壁中得《古论语》,为“古文”。
孔子十世孙孔安国,他也是司马迁的老师,曾训解《古论语》,但其本已不传。
汉末,郑玄对《鲁论》篇章参考《齐论》《古论》作注。郑本流传至今,而《齐论》《古论》失传。
至三国时期,魏国孙邕、郑冲、曹义、荀凯、何晏五人联名上表,进《论语集解》。后,《集解》盛行于世,而汉魏其他注家著作皆亡。
梁时,皇侃作《论语义疏》。
宋代咸平年间,时任国子祭酒、翰林院侍讲学士的邢昺,凤真宗诏令改定何晏本《论语注疏》,颁于学宫。
后,朱熹以《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并作《集注》。以后至明清,皆以“朱注”为考取功名之必读书。
孔子的经典语录为啥要被称作《论语》?
《论语》,成书于战国前期,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那么,孔子的经典语录为啥要被称作《论语》?
一、论是“言论”的论《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文心雕龙·征圣》记载“夫子风采,溢于格言”。可见,这本书主要记录的就是孔子及其弟子各种言论,既然是“言论”,娶主要的字,所以为“论”。而且,“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
二、语是指“语录”“言行”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因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综上,将孔子的经典语录称作《论语》,以上纯属抛砖引玉,针对此问题你有什么想法吗?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与我交流,期待你的分享。
《论语》为什么叫「论语」
《论语》名称由来 <<论语》是我国儒家经典之一,是由孔子(公元前551--479年)的弟子编辑而成的。它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对我国思想史和文化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部书为什么叫《论语》呢?这要追溯到我国古代人写作的体例。古代书籍的写作体例,人体分为“著作”、 “编述”, “钞(抄)纂”三大类。由钞 (抄)纂而成的书籍,古人称为“论”。《论语》的“论”宇,实为排比资料、纂辑成编之意, “语”者,语录也,是集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汉书·艺文志》在解释《论语》一书得名由来时说: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夫子即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称之‘论语’。”由此可知, “论语”实为辑纂孔夫子及其弟子语录之意。
论语名称的由来
《论语》名称的由来
<<论语》是我国儒家经典之一,是由孔子(公元前551--479年)的弟子编辑而成的。它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对我国思想史和文化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部书为什么叫《论语》呢?这要追溯到我国古代人写作的体例。古代书籍的写作体例,人体分为“著作”、 “编述”, “钞(抄)纂”三大类。由钞 (抄)纂而成的书籍,古人称为“论”。《论语》的“论”宇,实为排比资料、纂辑成编之意, “语”者,语录也,是集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汉书·艺文志》在解释《论语》一书得名由来时说: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夫子即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称之‘论语’。”由此可知, “论语”实为辑纂孔夫子及其弟子语录之意。
为什么把孔子的语录叫《论语》,《论语》是什么意思?
《论语》成书于战国前期,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是根据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全书共20篇492章,主要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等;集中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那么,孔子的经典语录为啥要被称作《论语》?
论是“言论”的论,论又有纂的意思,“语”指“语录”、“言行”、经典语句,箴言。
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文心雕龙·征圣》记载“夫子风采,溢于格言”。可见,这本书主要记录的就是孔子及其弟子各种言论,既然是“言论”,取主要的字,所以为“论”。而且,《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论语》还刻画了一些孔子弟子的诸多形象。例如,子路的率性鲁莽,颜回的温雅贤德,子贡的聪慧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与不凡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孔子对众位弟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自身不同的素质、优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和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