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具有以下几个规则:

1、论题必须明确且统一;

2、论据必须真实而不是循环论证;

3、论据要能推出论题;

4、论证方式必须合乎逻辑推理;

5、从多个方面来回答问题,不能片面,要两分法和重点论。

逻辑学中有哪些论证方式,哪些论证方法

论证方式有:演绎论证、归纳论证、直接论证、间接论证。

论证的主要方法有:

1、事实论证

也叫举例论证,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从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从对许多个别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归纳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的推理形式。

2、道理论证

道理论证的目的是要证明论点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由于论点一般是从具体的材料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其实质是归纳法,而归纳法在很多条件下是很难完全的,因此,有理论加以衡量,就能够保证其可靠性。

3、类比论证

类比论证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论两者在其他属性上也有相同或相似,其逻辑形式为:A具有a、b、c、d的属性,B具有a、b、c的属性,所以,B可能具有d的属性,属于形式逻辑中的归纳推理。

4、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是用比喻作论证,拿比喻者之理去论证被比喻者(论题)之理。在比喻论证中,比喻者是一组形象事例,其中包含着一定的关系和道理,被比喻者则是一种抽象的道理。

扩展资料:

关于间接论证的注意事项:

1、只有论题的矛盾判断才能作为矛盾论题。论题的反对判断不能作为矛盾论题。因为,我们由一个判断的反对判断是假的,不能必然推出这个判断是真的。

2、在利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从否定后件“q”进而否定前件(矛盾论题)“p”时,必须注意,如果p则q 是否真正成立。只有在“如果p则q”真时,才能由否定“q”进而否定矛盾论题“p”。

很多逻辑读物讲到反证法。所谓反证法就是间接论证。因为反证法就是由证明矛盾论题是假的,进而证明论题是真的。

3、间接论证是根据排中律(即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都是假的)进行的。论题与矛盾论题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根据排中律,既然矛盾论题是假的,那么论题必然是真的。

公考判断推理的论证命题都有什么原则?

判断推理中的论证是很多考生都觉得棘手的一类题型。不会答、不知道该怎么答,错误率高,却无从下手。最主要是很多考生都忽视它在考试中应该遵循的一些原则。

一、公平公正原则

在命题中的一个首要原则就是对学生一视同仁,也就是说真正体现公职考试的公平性。试题作为对知识水平的测试,应尽力避免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任何人接受测试,都应该享有充分被公平对待的权利,并保证无专业背景之间的差异。即判断推理考试的论证也同样如此,对任何一个考生都是公平的。具体地说,虽然判断推理论证题是一种基于一个段落,所涉及内容像阅读理解的文章一样,内容包罗万象,但读懂文章,回答问题,无需任何学科,专业的特定知识,你回答问题所需的一切信息均以包容在段落之中,考生只需着重从论证本身的角度来思维。尽管有些考题涉及其他专业及逻辑学中的专业术语,但并不需要正式的专业的逻辑学知识来解答,只是一些解题思路及方法蕴含于教师授课之中。

二、假设正确原则

假设正确原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假设、支持、削弱和评价这四类推理思路自下而上的考题,在问题部分典型的问法是下面选项哪个如果正确最能支持,哪个选项如果可行最能削弱,基于以上观点的合理评价等。使得选项在即使违反常识或专业的情况下,我们也不能质疑其正确性。应牢记的是,在选项内容本身无可置疑的情况下,通过考查推理能否成立,有无缺陷,去实现问题的目的。选项中所表述的信息、观点或事实是否正确,并不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也就是说,选项中所呈现的事实是否正确并不重要,我们关心的只是这个选项在假设正确的情况下是否能满足问题的要求。二是对推论类推理思路自上而下的考题,我们要认为,题干段落所描述的内容都是正确的,即题干内容在即使违反常识或专业知识的情况下,我们也要假设其是正确的。也就是说,段落中所呈现的观点或事实是否正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体会推理方法是否成立,有何缺陷,以及如何通过问题的目的去评价他,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从题干出发,进一步往下推,能推出什么样的结论。

逻辑论证的方法

五种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

哎,孩子们到百度百科搜索吧,我看过了,谁最先贴出,采纳谁

最佳答案

1、 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3、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5、引用论证: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论证三要素:

1、论点:

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逻辑学上,论点就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它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明确地表示着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它是一个意思明确的表判断的陈述句。

2、论据:

用来确定论题真实性的判断,它是使论题成立并使人信服的理由或根据,它所回答的是“用什么来论证”的问题。

可作为论据的判断一般有两类:一类是已被确认的关于事实的判断,另一类论据是表述科学原理的判断(包括定义、公理、定律、原理等)有些论证是分层次的,在确定某一判断(论题)的真实性过程中,如果引用的论据(第一层论据)本身还不是很明显真实性的判断,就要引用其他判断(第二层论据)对这些论据进行论证。

如此类推,还可以有第三层论据、第四层论据等。在一个论证中,只能有一个论题,论据一般有多个。

3、论证方法:

是指论据和论题之间的联系方式,即论证过程中所采用的推理形式,它所回答的是“怎样用论据论证论题”的问题。一个论证过程可以只包含一个推理,也可以包含一系列推理。

逻辑思维语言~论证

逻辑思维是人际沟通的基石,是推动科学进步的一种基础性力量。起源于西方,它重视一种因果关系。中医就因逻辑关系不明晰,未得到世界认可。 学点逻辑知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交流、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此前我写过《逻辑思维的思想框架》、《逻辑学的基本原理》,这都是逻辑学的入门知识,是麦克伦尼(美)《简单的逻辑学》的读书整理。这是第三篇。

论证是逻辑学的核心内容,是逻辑思维的具体表现形式。简单地说,就是 根据已知正确的第一个观点,推断出第二个观点,而第二个观点之所以正确,是由于第一个观点的正确 。

论证有两个基本要素构成:前提(第一个观点)、结论(第二个观点)。前提和结论都是一个命题。

(命题是一个判断陈述。 人脑善于比较,通过两两相比,发现事物之间的完全相同、部分相同、完全不同,从而产生判断、命题,再通过命题之间的联结,产生各种观念、产生对这个世界的连贯认识。)

为了使论证正确有力,除了前提正确、符合事实、与结论密切相关外,我们还要关注论证结构的有效性,才能使结论有说服力;简单地说,就是要内容(正确)真实、结构(形式)合理。

论证形式最著名的是 三段论 ,反映了人类思维的习惯性运作。三段论用符号表示就是:

第一个命题是大前提,第二个是小前提,第三个是结论。M、S、P表示命题中涉及的事物,M代表“中项”,P代表“大项”,S代表“小项”。中项尤其重要,因为它的任务是搭建起联结其他两项的桥梁,论证的成功与否有赖于中项。

三段论推理的根据是,首先确定某一部分是属于整体的,然后得出某一部分的组成成员也是属于整体的。

在三段论中,尽量使用肯定命题,使得思维清晰、积极;中项至少要有一次是周延的,这样才能在大项和小项之间起到联结作用,才能演绎出必然的而不是可能的结论;结论的周延性受前提控制。

周延 是指一个概念外围范围被全部断定的情况。比如:所有的化学家都是科学家,“化学家”就是周延的。通常:全称(全称、特称也是个概念范围,全部、部分,类同周延、不周延)肯定命题主项(命题前半部分)周延,谓项(命题后半部分)不周延;特称肯定命题主项不周延,谓项也不周延。因此,中项至少一次是全称肯定命题的主项。

例:

“所有的化学家都是科学家,王明是化学家,所以王明是科学家”是正确的;

“小王是化学家,小张是化学家,所以小王就是小张”,是错误的,中项不周延;

“每个化学家都是科学家,每个化学家都努力工作,所以,每个努力工作的人都是科学家”。错误,“每个努力工作的人”在结论中是周延(全称)的,在小前提中是不周延(特称、部分)的。

从前提到结论,通常有两种推理方法:归纳论证与演绎论证。演绎论证是从一般到个别,而归纳论证则恰恰相反。更准确地区分两者的方法是:演绎论证得出的是必然性结论,而归纳论证只能得出可能性结论。

我们日常用的较多的是 演绎论证 。常见的演绎论证包括: 联言论证、选言论证和条件论证 。

联言论证的象征性表示为:A·B(A和B,A和B都代表一个完整的命题);“A·B,所以A(B)”是正确的论证形式。

选言论证的象征性表示为:AvB(A或者B)。A、B是相互排斥的,不相容的;它们不能同时为真。一个为真,另一个必为假;也不能同时为假。如果它们同时为假,这个命题就带有欺骗性。

条件论证,有时又称假言论证,它的象征形式为A→B,A所以,B(A又称前件;B又称后件)或者A→B,-B所以,-A。意为:如果A成立,则B必然成立;因为A,所以B。条件论证是联言论证与选言论证的结合。

归纳论证 的目的是对大量的事物推理作出可信的一般性结论(即有高度可能性)。常见的是类比论证。

类比论证 推理的逻辑是:在已知A、B有足够多毋庸置疑的相同特性的基础上,通过A推导出B的其他特性。

2018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