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必达法则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分子分母分别求导再求极限来确定未定式值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分子分母分别求导再求极限来确定未定式的值。在运用洛必达法则之前,首先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分子分母的极限是否都等于零或者无穷大;二是分子分母在限定的区域内是否分别可导;如果两个条件都满足,求导并判断求导之后的极限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直接得到答案;如果不存在,说明此种未定式不可用洛必达法则来解决;如果不确定,即结果仍然为未定式,再在验证的基础上继续使用洛必达法则。

洛必达法则的使用条件是什么?

三个条件。\r\n1 分子分母同趋向于0或无穷大 。\r\n2 在变量所趋向的值的去心邻域内,分子和分母均可导 。\r\n3 分子和分母分别求完导后比值存在或趋向于无穷大。\r\n洛必达法则(L'Hôpital's rule)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分子分母分别求导再求极限来确定未定式值的方法。法国数学家洛必达(Marquis de l'Hôpital)在他1696年的著作《阐明曲线的无穷小分析》(Analyse des infiniment petits pour l'intelligence des lignes courbes)发表了这法则,因此以他为命名。但一般认为这法则是由瑞士数学家约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首先发现,因此也被叫作伯努利法则(Bernoulli's rule)。

洛必达法则的应用条件是什么?

洛必达法则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分子分母分别求导再求极限来确定未定式值的方法。

在运用洛必达法则之前,首先要完成两项任务:分子分母的极限是否都等于零(或者无穷大);分子分母在限定的区域内是否分别可导。

如果这两个条件都满足,接着求导并判断求导之后的极限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直接得到答案;如果不存在,则说明此种未定式不可用洛必达法则来解决;如果不确定,即结果仍然为未定式,再在验证的基础上继续使用洛必达法则。

扩展资料

极限思想的思维功能:

极限思想在现代数学乃至物理学等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是由它本身固有的思维功能所决定的。极限思想揭示了变量与常量、无限与有限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在数学领域中的应用。

借助极限思想,人们可以从有限认识无限,从“不变”认识“变”,从“直线构成形”认识“曲线构成形”,从量变去认识质变,从近似认识精确。

“无限”与’有限‘概念本质不同,但是二者又有联系,“无限”是大脑抽象思维的概念,存在于大脑里。“有限”是客观实际存在的千变万化的事物的“量”的映射,符合客观实际规律的“无限”属于整体,按公理,整体大于局部思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洛必达法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极限

洛必达法则的条件

洛必达法则的使用有三个条件:

1、极限满足0/0或/,否则不能使用洛必达法则。

2、f(x),g(x)在x0去心领域内可导,且g'(x)≠0;否则不能使用洛必达法则。

只要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洛必达法则才可以使用。

条件一很好判断,即极限的分子和分母同时趋向0或者趋向无穷,记住一定是同时趋向,不能一个趋向0,一个趋向无穷。

条件二,表示分子分母在x0这个点的可导,而且分母导数不能为0。

条件三,表示极限使用洛必达法则后,极限要存在,如果用来洛必达法则之后极限不存在,那就不能使用洛必达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