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意字,是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合成的一个新汉字,这种造字法就叫作会意,属于六书中的一种。用会意造字法造出的汉字就是会意字。会意字分为异体会意字和同体会意字。

1、异体会意字,用不同的字组成。如武,从戈从止。止是趾本字,戈下有脚,表示人拿着武器走,有征伐或显示武力的意思。

2、同体会意字,用相同的字组成。如从字是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向前走,表示跟从。比,表示两人接近并立。

“法”字和水无关,为何是三点水偏旁?有什么含义?

“法”字与水并无关系,为何要以三点水为偏旁呢?

法  就是公平公正

“法”是个意会字,就是一个字要表达的意思是他不同部分的意义组合起来构成的,就叫意会字。“法”字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三点水偏旁和右边的“去”组成。三点水就是指水的意思,水本身就是一个公平公正的象征,不是俗语就常说“要一碗水端平”,不管什么容器,只要稍有偏差倾斜水就能显现出来。所以用三点水表示“法”字的偏旁部首,就是要表明法就像水一样公平公正,一视同仁。

《说文》收录的两种“灋”的繁体字形态,还收录了“法”的简化字形态。这是自东晋后隶化的字体,东汉也出现过“法”的简化字,但是一直到唐宋时期,“灋”的形态依然会出现。

法 就是惩恶扬善

说完三点水,那另外一边“去”世表示什么呢?其实我们现在的“法”字是简化以后的字体了,繁体的应该写成这样的“灋”。简化之后,少了一个“廌”字,这是个神话中的神兽的名字,有被叫做獬豸,是一种头上长犄角,身后有尾巴的小神兽。

这个廌,据说能分辨是非,知晓善恶,分的清好坏忠奸,如果遇见有争斗,就能用犄角顶不正直的一方,咬犯错的人。所以“灋”里面加上小神兽廌的,寓意就是在廌的判断之下,分辨出是非对错,更好的去惩恶扬善。

虽然我们现在“法”字没有小神兽,但是它始终存在,并没有离开,法院那门口,法学殿堂上都有它的形象。厦门市思明区的人民法院在一次庭审中就首次使用了法槌,法槌的手柄上刻有麦穗和齿轮的图案,而法槌的锤头上就雕刻了代表正义廌的形象。

会意字有哪些

会意字:众、炎、森、晶、矗、淼、品、武、从、比、灶、尘、国、孬、保、伐、戍、付、伍、休、析、相、采、困、男等等。

1、众(拼音:zhò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是许多人,引申为许多。又引申指一般、普通。

造句有:画中的段祺瑞身穿抢眼而庄严的军服,与一众军事领袖并排而坐,列席在白露柳树的田园背景之前。

2、炎(拼音:yán)是汉语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炎古字形从二火,本义一般认为指火光上升。又可泛指焚烧。由焚烧引申为热、极热,如“炎热”、“炎夏”;由热又喻指炙手的权势。

“炎”还指炎症,即身体某部分发生红、肿、热、痛等的症状,如肝炎、发炎。又读作yàn,义指火光、火焰,这一意义的“炎”后作从炎、臽声的“燄”,又作“焰”。

造句有:它能有助于缓解晒伤的灼痛感、痒和发炎。

3、森(读音sēn)是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说文》中说“森,木多貌。”可见,“森”的本义是树木茂密的样子。后引申为众多。又由本义引申为阴森,幽暗的样子。

造句有:爱心是一块竖立于森森里的路标,使徘徊踟蹰的人看到前途的光明。

4、晶(拼音:jī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晶”和“曐(星)”本是同一个字,古字形像天上的群星,本义是指星。后加声符生分化出形声字“曐(星)”,而“晶”成为表示星光专义字。“晶”由星光又引申为“明亮、闪耀”之义。

造句有:他那满胸满肚的毛都亮晶晶的沾满了汗水。

5、淼是一个汉语汉字,读音为miǎo,品字结构,由三个“水”字组成。会意,从三水。又作“渺”。本义:水大的样子。

造句有:向前远望,满眼银光的水痕。淼淼碧波,层层水浪,风在自由的滑翔。清爽的水气,从浪尖,从石缝升起来。

什么是会意?它同象形、指事有什么区别?

会意是一种造字法,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

比如"射”字。金文字形,象箭在弦上,手(寸)在发放。小篆把弓矢形讹变成“身”字,误。

本义:用弓发箭使中远处目标。

区别:

1、有形可象者为象形,无形可象,而且表达某事者,则为指事。象形为可见,为阴,指事为不可见,为阳。

2、“象形法”造字,一般都是有形可象的指物名词.如“日、月、水、山”等。

指事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些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

3、用形声造字法造的字是合体字,而用象形、指事造字法造的字是独体字。

4、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文字形体结构,转注、假借是文字的使用方式。


扩展资料:

在各种组合的形声字中,左形右声的类型最多,几乎占现代常用形声字的80%,其次是左声右形类,,约占6%。

其余几种结构的形声字就比较少了,一些常用的形旁,在形声字中的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律,例如:单人旁、木字旁、竖心旁、绞丝旁、衣字旁、示字旁等形旁一般都在字的左边。

立刀旁、戈字旁、鸟字旁、欠字旁等形旁一般都在字的右边,草字头、竹字头、宝盖头、雨字头等形旁都在字的上面。

心字底、四点底(火字的变形)、皿字底等形旁都在字的下面.这种结构从秦汉时的篆书发展为隶书后就已经固定下来了。

现代汉字系统以形声字为主。这众多的形声字,都是由数量有限的形旁和声旁组合而成的。

据有关资料统计,构成现代形声字的形旁约有250个,声旁约有1300个。这些形旁、声旁互相配合,就构成了汉字的形声字系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意


形声字、象形字、会意字是什么???

象形
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艸”(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写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形声
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监”,表示它的发音与“监”字相近;“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
会意
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