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一般来说分三类人吧,第一类就是属于自己很久没玩了,然后心里有一种回归的冲动,然后发表一些这类的问题,然后再回答中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然后再重回战场证明自己,第二类就是属于黑粉,喜欢带节奏,自己不喜欢玩这个游戏,觉得玩这个游戏的人都是渣渣,所以要别人也不要玩这个游戏,自有一种强迫自大症,自己不玩的东西别人也不要玩,还有一类就水军,收了好处,黑别的游戏的。
如何看待不愿意社交整天玩游戏的人?
电子产品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绑架了我们的生活,吃饭玩手机,睡觉玩手机,起床的一件事情,也是抓手机,甚至在路上走手机也会看几眼。年轻人对于游戏的吸引很少能够抵挡的了。我们一起的同事,一到吃饭时间先掏出手机打一局游戏再说,也不会管其他人是不是给他饭已经端来了,对周遭的事情,也漠不关心。
社会是复杂的,这是人类进程的一个阶段,不管如何正确引导,始终有人走向这个深渊而不能自拔,始终要有人去充当这个社会角色,真的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啊!对于游戏的风靡,在我们意识清晰的时候,只能自勉,认清自己是否能把控。
沉迷游戏也不全是坏事情,如果你在游戏公司上班,你的工作是打游戏,沉迷游戏说不定还会给你带来灵感呢!对你的工作反而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当然这个只是及其少数的。
如何看待那些一天到晚都在玩游戏的人?
生活中因学历、机遇甚至是家庭成长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导致这类人彻底的迷失自我,陷入游戏中,是典型的额玩物丧志的代表人群,早些年很火的“网瘾”一词就是从此类人群产生的标签。
游戏终究只应该是游戏,也只能是游戏,无非就是把咱们小时候的“弹珠”、“跳皮筋”的娱乐方式换了一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全新娱乐方式而已,我们终究要分清现实与网络,不能过度沉迷于游戏!
由来
网络成瘾名词最初是美国的精神科医生伊万·戈登伯格想拿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手册开涮,因为酗酒、赌博成瘾等"行为障碍"缺乏生理基础而编造出的概念。
通过比照病态赌的定义,他编造了"手指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作出敲打键盘的动作"等7条诊断标准,声称自己发现了"网瘾"这种精神疾病。戈登伯格对网络成瘾的定义被媒体广泛报道后,使得网瘾是否应该被归为一种精神错乱而有所争议。
后戈登伯格声明该假设只是在一个社区论坛里当成玩笑提出的,是自己的恶搞。在1997年他曾对《纽约客》周刊表示:"如果你把成瘾概念扩大到人的每一种行为,你会发现人们读书会成瘾,跑步会成瘾,与人交往也会成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