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桩的形成:清明前后,将梅幼树或老桩基部萌蘖枝进行压条繁殖。翌春剪离母树,移栽他处。母树经压条时修剪刺激,当年便在基部再发生几个强壮的萌蘖枝。次春又可继续压条,由于多年反复压条作业,母树基部就形成膨大而畸形的桩头,有时白蚁侵入桩头,咬食木质,到一定时间清除白蚁后则成为舍利桩头,更显苍古。

舍利桩的拓展知识:盆景的舍利干,古拙、粗犷、张扬、奔放,有非常强的山度感。天然的或精工雕凿的舍利干,与枝叶交相辉映,色彩对比强烈,凹凸起伏.刚柔相济.极具美感,深受盆景爱好者青睐。天然形成的舍利干,是

什么叫舍利桩

你好  有一种盆景叫做舍利

 采挖山桩,特别是失去控制的乱采乱挖,一方面造成了水土流失,破坏了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由于采挖者大多是山民,他们多数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所采树桩死亡比率很高,浪费了大量的有限资源。而自培素材则正好相反,从播种、压条或扦插开始培育,不仅克服了采挖山桩的诸多弊端,而且增加了林木资源。 
树桩盆景(本文指用山桩制作的盆景,下同)因自身特点和诸多要求,很难进入寻常百姓家庭。自培盆景(本文是指用自培素材制作的盆景,下同)则正好相反,可以进入千家万户,对于盆景文化的宣传、普通和应用,对于盆景行业的发展和壮大,对于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二、成型时间 
一般爱好者认为,山采树桩在栽种时已经很粗大,因而成型较快;自培素材因为是从种子或小苗开始培养,成型较慢。但进行深入分析时我们会发现:许多速生树种自培成型时间比山采树桩成型时间要短,有的经过技术处理甚至短了许多。 
神奇的大自然给我们造就了千姿百态的树桩。有经验的盆景人知道,再美的树桩,美不过一两个部位,并不是所有的部位都符合盆景的艺术要求,所以需要再造型。对不理想的部位如根路、坡脚、桩身、枝干等,在大小、方向、位置、曲直诸方面,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再生、造型和养护,并且造型过程不断循环,需要很长时间。一般的树桩基本成型需要十几年,长的需要几十年,已成为业内共识。 
自培素材成型时间比树桩快,那是因为它在优越的人为环境下生长,可以连续地进行人工调整和控制,实行跟踪造型和管理。 
自培素材因为成型时间比树桩快,所以桩头显得比树桩小。但是小的桩头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步增粗。总体来说,人工营造的生长环境要大大优于山桩原生地的生长环境,所以生长速度较快。就以速生树种为例,20龄的树木可以说是“青年”树,因树种不同,按一般养护,其生长速度是前期慢中期快,平均应在每年增粗0.8厘米至1.3厘米之间,那么20年的素材也有20多厘米,在盆景树木中也能算“大树”了。 
现在业内已有不少制作者利用速生品种的自培素材,制作古老的大树盆景,其成型时间大大缩短,被誉为盆景造型技术的一场“革命 ”。用这种方法制作的盆景,既粗大又古老,而且成型快,造型形式灵活,可以随心造景,使制作者满意。笔者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种: 
1.捆绑合栽法 就是把自培素材培养到一定时候进行捆绑合栽,经过一两年的加工和处理,就可以生长在一起了。目前在我国岭南地区,不少人用此法制作大榕树盆景,效果非常好。 
2.贴干嵌入法 将优美的枯桩按需要画线打槽,将同种树木素材沿著枯桩栽下,并将素材枝干沿著枯桩嵌入槽内后固定,经过两三年养护,就可以合二为一了,可以做得天衣无缝,真是神奇至极。目前主要在柏树、梅花等珍贵品种的雕刻和舍利桩上应用。 
3.模型缠绕法 将设计好的盆景样式(主干以下)用软质木头做成模型,把素材沿著模型四周种下,均匀排列并按需要缠绕后固定,三年左右即可长在一起,桩身凹凸不平,苍古奇特。在欧美盆景界经常有这方面的展示。

三、观赏要素 
自培素材在人为的环境中生长,可以在生长过程中跟踪造型,用技术手段对素材进行前期艺术加工,就素材总体而言,比一般树桩要美,而且造型形式比树桩灵活。自培素材每个部位的观赏要素都可以进行人工控制,因而桩身自然、比率协调、线条优美。 
而树桩只能在有限的部位和要素上受到控制,所以需要重新裁截,将好的要素保留,不好的除去,按照自培素材的养护过程进行再生再造后,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外观。而且这种再造是有限的、被动的,不像自培素材那样随心造景、灵活多变。(

四、应用范围 
自培素材因为成型早、桩体小、样式多样、造型灵活,大大提高了素材的应用范围,被广泛应用到树木盆景、山水盆景、树石盆景、丛林盆景、微型盆景等盆景类型中。素材的艺术加工手段增多,意境表现空间也被扩大。而树桩素材则多数被应用到一盆一树的树木盆景中,其意境的表现往往受到许多限制。 
不同作者有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不同的手法就需要用不同形式的素材来表现。自培素材因为是定向培养,可以制作多种样式,所以作者能得到称心如意的材料,并且选择余地较大。而用树桩素材来表现某个特定主题时,总有“百里挑一”的烦恼。 
用特定的素材来表现特定的主题,在作品制作初期,“材”与“ 题”的融合并不十分完美,因此还需要组合后的调整。对树桩素材来说,不仅调整余地小,而且调整过程长,自培素材则相反,调整的灵活性较大,过程也相对缩短了许多。 
所以,自培素材在应用范围、意境表现、作品调整等方面为盆景艺术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请参考 来自网络的资源

满意请采纳不满意请追问

石榴桩或柏 中所说的舍利 是什么意思

舍利又叫神枝吧。大多用在松柏之类的树比较多,扒了皮抽了筋的露出白骨。还有其他树种也有舍利杆的造型,大多用枯死的枝做舍利,也有人把活枝做舍利杆。。比如曾先桦老师的一盆罗汉松就是。。。多看看书吧。去买本曾老师的盆景书,很实用的。。。。 查看原帖>>
采纳哦

黄荆舍利桩怎样形成的

用围栏围成的。
聚伞花序排成圆锥花序式,顶生,长10-27厘米,花序梗密生灰白色绒毛;花萼钟状,顶端有5裂齿,外有灰白色绒毛;花冠淡紫色,外有微柔毛,顶端5裂,二唇形;雄蕊伸出花冠管外;子房近无毛。

什么是佛舍利?

佛舍利神奇奥妙、疑案又发生在紫禁城慈宁宫里,令胜人神往、又成为胜人难以破解之谜。

佛舍利的科学含义是什么呢?据文献记载:舍利为梵语SZYIYZ的音译,又译“设列罗”,意为“身骨”,指死者火葬后残余骨烬。通常指释迦牟尼火葬后,遗留下来的一种固体物。如佛舍利子、佛牙舍利、佛指舍利。佛教经典中舍利有两类:一为法身舍利,即释迦牟尼所说的佛教经典。二为生身舍利,既释迦牟尼火葬后,遗留下来的固体物。这一类舍利又可分为三种,按照(法苑珠林)的说法:一是骨舍利,白色;二是发舍利:黑色;三是肉舍利,红色。但皆因圆明皎洁,坚固不碎,迥非世间珠宝可比。此外,菩萨、罗汉等也有舍利。惟其坚固程度不同。

敬仰和安奉舍利,是从释迦牟尼的舍利开始的。释迦牟尼火葬后,摩揭陀国王阿阖世王等七个国王,分别派遣使者到火葬地拘尸那城,向当地的末罗要求分给佛舍利。最初末罗人不肯分给,经卢那调解,才将佛舍利平分给八王。各国分到舍利后,回国建塔安奉并定期举行纪念会。徒卢那将原来装舍利的空瓶带回去,建立了一个瓶塔。最后迟到的孔雀王分不到舍利,只好将释迦牟尼火葬后留下的炭和骨灰带回去,也建塔安奉。因而释迦牟尼的舍利被分为十处:①摩揭陀王,阿阖世王;②毗会离国,戾车毗族;③迦毗罗国释迦族;④阿勒伽波,跋离族;⑤罗摩邑,拘利耶族;⑥毗塔底波邑,波罗门;⑦波婆邑,未罗族;⑧拘尸那罗市,末罗族;⑨荜芭莉邑,孔雀族;⑩香姓波罗门,徒卢那。以上分舍利造塔安奉大事,原出巴利语之《涅经》,汉译佛经中也有记载。所谓:“八王起八塔,金瓶及灰炭;如是阎浮提,始起于十塔。”

到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弘扬佛教,并发掘“八王”修建的佛骨舍利塔,取出舍利,重建新塔安奉。从而增加了对佛骨舍利的崇敬。阿育王将所得舍利,分别盛入84000个宝函,进一步扩大了佛舍利的安奉范围。阿育王弘扬佛教,造84000个塔供养舍利,在中国的有17所。今据《法苑珠林》列名如下:①西晋会稽郧县塔。②东晋金陵长干塔。③石赵青州东城塔。④姚秦河东蒲板塔。⑤周岐州岐山南塔。(即法门寺塔)⑥周瓜州城东人塔。⑦周沙州城人大乘寺塔。⑧周洛州故都西塔。⑨周凉洲姑臧故塔。⑩周甘州长删丹县故塔。周晋州霍山南塔。齐代州城内大乘寺塔。隋益州福感寺塔。隋怀州妙乐寺塔。隋并州净明寺产塔。隋并州榆社县塔。隋魏州临黄县塔。

1981年11月27日上午,北京房山县文化科及云居寺文物保管所人员在雷音洞内清理地面,见佛座后边地下五公分处有一方石,不觉有些诧异掀开方石,下有一穴,穴中有一石函。此时现场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专家。人们想到了史书上关于石经山藏有佛舍利的记载,于是小心往外拔取。经过紧张劳碌,上午12时15分,五重封函全部取出。佛舍利藏于内函中,共两颗,黍粒般大小,米黄色,为肉舍利。现场拍照后,封函及佛舍利被北京市文物局送往北京保藏,随后,佛教文物专家逐一打开封函,进行了反复研究。时过5年零5个月,1987年4月28日,北京市政府举行中外记者新闻发布会宣布了这一重大发现。次日,各大报刊纷纷报道新闻发布会的情况及佛舍利发现的经过。

外函汉白玉大石函。长宽各49厘米。通高508厘米,此函为明增制。函盖刻有172字铭文。

次函为青石函。长宽各30厘米,通高24厘米。内原有四五升灵骨,1981年发函时未见,看来是让明人取出了。

三函为汉白玉石函。长宽各132厘米,通高13厘米。属明人增制。

四函为镀金银函。长立各385厘米,高5厘米。顶部有莲花,四坡中部饰莲花,两侧为忍冬草花纹。函体四面有线刻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图案。周边饰莲花及忍冬草,錾工极精。内藏木质彩绘香珠1颗,珍珠11颗。此函为隋佛舍利二函。被明人镀金文饰了。函内的木珍、珍珠等物,均为明人安放。

佛舍利内函为一白玉函,长宽各12厘米,高17厘米,为明人增制。内有两颗米黄色黍粒般大小的肉舍利及两颗珍珠。

显而易见,1981年发现的佛舍利“两颗”与原隋佛舍利外函青石函字铭文记载“内安置佛舍利三粒”不相符合,少一粒佛舍利而多出颗珍珠,于是就成了桩令人费解的疑案。

三角梅老桩有舍利好吗

好呀,带舍立三角梅寓意比较好,寓意着吉祥、欢庆。因为三角梅吉祥的花卉,很适合在家中摆放,寓意着富贵发财,也可以将它摆放到门店中,代表着生意兴隆。
三角梅生命力非常顽强,在生长过程中遇到各种环境变化都不会影响它的生长。三角梅可以在高温、低温以及强光照射的环境下生长。

徽派盆景的艺术境界

在盆景创作中,种种盆景艺术表现手法的灵活运用,可以创作出理想的盆景艺术品。一个成功的盆景作品,必须具有美的生境、美的画境和美的意境。总之,是有的之景,托景言志,借景言情。 (一)美的生境生境美是盆景创作必须达到的第一境界。生境美即自然美、生活美;应含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亦即天然图画是也。生境是画境、意境的源泉和前提,这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盆景艺术创作中的反映。为了达到使人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盆景的体量、形式、色彩、布局、风格等,只能使自然美增色,而不能压抑和破坏自然美。
l.形质之美主要为植物材料的根、干、枝、叶、花、果的形质美和山石材料的纹理、断面、结构等形质美。如黄山松的主干被累累鳞甲,古趣盎然;珍珠黄杨的细叶圆润如玉,红绿相间;拘杞的鲜果喷红吐朱,胜似玛瑙珠串;杜鹃的花冠如翩翩彩蝶,在枝头寻芳弄香、追嬉闹春;木的根蔸枯态嶙峋、浑如铁铸。石材如砂积石的细密孔穴和芦管结构、斧劈石的直纹竖理、龟纹石的天然皴皱、宣石润白的石质等也非常雅观。
2.色彩之美色彩之美具有感情效果。这是因为色彩的刺激,能使人产生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反应,从而影响人的感情和情绪。它主要指植物根、干、枝、叶、花、果和山石材料的色彩和光泽。植物如翠竹碧玉般绿秆、红枫燃霞般赤叶、梅花冰肌玉肤般英华、火棘红精赤足般圆果等;山石材料如砚石墨玉般光泽、宣石白玉般肤色、萤石翡翠般绿色等。
3.动声之美主要表现 在植物材料上,如风吹草动,疏声薄影;松树则林涛阵阵,颇有高山旷林野趣。表现 在山水盆景上,则有瀑布飞溅、云雾缭绕。
4.变化之美植物材料,在春天表现为新芽吐绿,一片生机;夏天则叶色鲜浓、花香袭人,给人以日新月异之感;金秋则丹枫似火、银桂飘香、榴果压枝,犹有收获之喜;冬天则梅花傲雪绽放,更具刚毅不屈的精神,催人振奋,叫人上进。表现 在山光水色上则春山秀丽、夏山浓郁、秋山萧疏、冬山枯寂等等。
5.整体之美植物、山石材料,在各自具备的个体美的基础上,将各部分的形态和色彩有机地结合起来,山石、植物经艺术加工后进行组景,因此较之于单个或单个之一部分,则表现出更集中、更完善之美,这就是整体美。整体美除了自然美之外,更主要的是生活美。 龙桩盆景主要用梅花,也有用碧桃、罗汉松树种素材进行造型。整体形象犹如一条游龙,有龙头(罗汉松不作龙头)、龙身、龙爪和龙尾。
龙头的培养:龙头培养与压条繁殖有关。清明前后,将梅幼树或老桩基部萌蘖枝进行压条繁殖。翌春剪离母树,移栽他处。母树经压条时修剪刺激,当年便在基部再发生几个强壮的萌蘖枝。次春又可继续压条,由于多年反复压条作业,母树基部就形成膨大而畸形的桩头,有时白蚁侵入桩头,咬食木质,到一定时间清除白蚁后则成为舍利桩头,更显苍古。当龙头培养几年后,可在龙头上萌发的萌蘖枝中选择一强壮而较长的萌枝作龙身造型。
龙身造型:先在桩基部旁立一竹竿或木杆,下部插入土内,作为造型支柱。然后将选奸的梅主干(应有2~3米高)作左右S形弯曲(游龙弯),每弯之间
用棕榈叶条扎缚固定,二弯的中间位置也用棕榈叶条将梅干扎缚在支柱上固定,同时在将梅干作S形弯曲时就注意使梅干间隔穿插在枝柱两侧。相邻两弯的宽度视龙身高度而定,一般15~25厘米,下部稍宽,上部稍窄。弯的多少视梅枝长短和需要而定。如需龙身更高而选的梅于不够长,则可在第一年做好的龙身顶部选一饱满芽,并在芽的上方短截,同时加强肥水管理,促使该芽长出较强的延长干,第二年继续作S弯,以达到所需的高度,这延长干所作的弯的平面一般应与上年弯的平面一致,也可错开一小角度,如错角则为掉弯。和控制花枝多少。
龙身主干在开始放龙爪枝时,龙爪枝一般较细弱,横伸不出去时可用细竹竿横扎在龙身主干上以便支撑龙爪枝。
龙爪枝的设置是两侧对称,而且下部的外伸较长,上部较短,个造型大致为等腰梯形。
龙尾蓄枝:当进行龙身造型时,将龙身主干顶梢攀直,并用棕叶条扎缚枉支柱上,同时将干梢短截,剪口下几个芽萌发成小主枝,次年将这些枝留4~7厘米进行短截。强度修剪刺激其上再萌发一些枝条,第三年将这些枝留10—15厘米修剪,顶部就形成由许多侧枝组成的比较广的枝群,这就是龙尾。
至此,梅花龙桩盆景造型作业基本告一段落,以后就进入养桩阶段。养桩阶段是一漫长的过程。需十余年或几十年的功夫。一定要达到桩头、主粗壮、皮皴色老时才有观赏价值。在养桩阶段主要的工作址修剪调整姿态,施肥加速生长,复盆促进发根和枝干老苍。修剪
一般在春季花后进行。修剪对调整树势和桩景姿态很有作用。操作时除剪去枯枝、纤弱枝外,对过密枝应疏剪,对强枝应轻剪,较弱枝应重剪。在上下树势方面,应该是上部树势稍强于下部,这样整体树势容易平衡。如果下部树势过强,上部势必衰弱,中、上部枝就容易枯此。出现这种情况,对下部众多的萌蘖枝要么进行压条,要么剪去。梅化施肥在歙县卖花渔村一般在秋末冬初施以猪粪,也可施复合肥(早春)。发芽时最好再施一些人粪尿肥。所谓复盆是指在梅花地栽的情况下根长得很长,小侧根却少,这不但影响以后起桩上盆,而且树势也容易减弱。因此每隔三四年将梅树掘起,修剪一下根系,再换个地方栽下去,这就是复盆。经过复盆,根盘小了,但吸收根增多了,树势在复盆当年可能有些减弱,但很快可以恢复并转强。正式上盆时也容易服盆。
梅花龙桩有低桩、中桩、高桩之分。低桩高度在1米左右,中桩在1米以上,高桩在2米以上。在旧时,龙桩一般都成对制作和出售,每对造型、高低要一致,严格时梅花品种也相同。 三台式盆景的素构‘主要有梅花、圆柏、罗汉松等。现以罗汉松为例谈造型的方法。
罗汉松为罗汉松科常绿乔木,叶条状披针形,有长叶和短叶之分。罗汉松枝干在幼时较柔软,老时则硬。罗汉松造型操作应在秋冬和春中四月以前进行。发芽后,枝干含水分较多,弯曲时容易折断。
三台式盆景主干弯曲二弯半,其枝片为三台。中间为顶台,位置最高,二侧各一台,位置稍低且在同一水平线上。整个造型呈一等腰:角形。每台片的形状基本上为低馒头形、圆头形(顶台)或椭圆形(侧台)。具体操作如下:
用80~150厘米左右高的树苗,粗度在1~3厘米直径斜栽于地(或盆内),为防止在主干弯曲的树干折断,需要主干的一侧(近地一侧)用一根劈得很薄的三层竹篾或一根10号铁丝靠贴于主干(铁丝头插入树干基部土内),然后用麻皮(或塑料包装软带)将竹篾(或铁丝)连同树干缠扎在一起,从基部一直到顶部。然后进行树干弯曲(用游龙弯)。具体做法是先用左手抓住树干基部,使它不能移动,右手把捌千从向右斜卧的一侧慢慢地推弯到相反的方向,使成弓形,立即用麻绳(也可用棕叶条、塑料包装软带——下同)一‘头系在捌干基部,一头系到树干弓弯的上端着力点处,使弓弯固定。第二弯距第一弯大约30厘米,用左手抓住第二弯起点处(第一弯着力点前),使其不能移动,再用右手慢慢地将树头向第一弯的方向攀回,也成弓形,立即用麻绳一头系在第一弯结束处的弯背上,一头系到第二弯结束端的着力点处,以固定弓弯。最后半弯是在眶第二弯15—10厘米处,用左手抓住弯的起点处,右手慢慢地将树干向第二弯的方向推,但此弯不要过大,使树头缓缓斜向上伸即可。也用麻绳如法固定起来。此弯完成后,将上面半弯的树干(梢部)留10—15厘米后剪去顶部(如树干此处有侧枝应尽量保留,仅剪去枝梢)。在第一弯和第二弯的外侧放一主枝向外伸出,并进行水平面S形弯曲或竖平面S形弯,一般弯1弯半。应注意的是第一横出主枝应稍上托些,第二主枝横出时应稍下压些,使两台台片在同一水平面上。然后短剪这二主枝的枝梢,并剪去主干上多余的小枝,这样三台式造型基本告一段落。最后用一竹竿穿插在主干二弯之间,并插入树干基部土中,作为支柱,防止因主干细小而变形。开春以后,三
台的口十腋内可发出新侧枝。翌春对这些新枝再留2—3厘米进行短剪或当年夏天就开始进行摘心,促发小枝。这样每台枝片不几年就可形成整齐美观和丰满的台片。
三台式盆景虽不需培养龙头,但也应经10年左右的养桩过程,同时也需“复盆”,目的使主干有一定粗度、弯曲处自然生动,枝干呈现老态。台片经调整、修剪后形成紧凑、丰满、整齐、大小适宜的优美造型。这样再上盆,稍露主要侧根,观赏价值就可提高了。
三台式盆景可以进行改造和变化。例如下面两侧的台片如果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而是一高一低或者二台片中一台向外伸长些,则三台就不是等腰三角形而是不等边三角形了,于是就产生了动势。又如将树横栽于签筒盆中,并使三台式中第一弯台作顶台,第二台片向斜下伸长作延伸台片,而将原顶台作中台片,则成为悬崖式。再如将三台式中除去最下面一台,则成为旗形树冠,也有较强的动势。如果在三台式主干上多留几个主枝,并做成大小不同的台片,这就成了曲干多台自然式盆景所以三台式盆景是规则式盆景向自然式盆景发展过程中的过渡款式。这在徽派盆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台式盆景一般为中小型,大型很少(圆柏三台式盆景有大型的),可置于几案上欣赏,也可放在阳台上,厅堂内欣赏。它体现出“小中见大”这一盆景主要特点,也是难能可贵的。 特点是主干用螺旋弯,即徽州花农所说的磨盘弯蟠扎,而出枝也都在弯的外侧,枝片虽有前有后,但基本上是左右出枝。一般中小型盆景,主干只2~3弯,邻近弯之间的水平间距15—20厘米或更小。扭旋式常用于梅花、罗汉松、圆柏、紫薇、小n十栀子花等树种的主干造型。
扭旋式主干造型的具体做法是:先在桩苗一侧立一牢固支柱(插入土中),将桩苗基部向支柱方向攀弯,靠在支柱下端,立即用棕榈叶条(或麻皮——下同)将桩苗扎缚在支柱上,使其不能移动,再将桩苗上段斜上绕支柱半圈,又靠在支柱上(即在第一扎点支柱反侧上端),又用棕榈叶条将桩苗扎缚支柱上,使其不能移动。还将桩苗上段斜向上绕支柱半圈,又靠在支柱上(即在第一扎点处支柱同侧上方),还用棕榈叶条将桩苗扎缚在支柱上,如此而上,直到根据造型需要几弯,扎儿弯,过长之桩苗上殴剪去,促发顶枝。这样扭旋式主干造型便告一段落。
主干扭旋式造型还可以先将主干作S形游龙弯,再将由S形弯曲而形成的竖平面作顺时针或反时针水平旋转,旋转角度90—180度,这样S形各弯都得变形,单一的平面也被打破,从而形成扭旋式造型,然后将各弯主干扎缚在支柱上固定(也需在主干较细时用此法)。
主干弯好之后,将主干顶梢留适当长度后短剪,并在主干各弯的外侧放出主枝。注意上下主枝不要重叠,而且前面主枝(观赏面)应向左或右侧斜出。主枝选定后,主干上其他枝条可剪去。主枝为水平横出或向下作弧弯再伸出,然后作水平或上下S形弯,弯可作1—3弯(一般下部主枝2~3弯, I:部主枝1—2弯)。弯后短截过长枝段,促使剪口以下萌发较强且多个侧枝,侧枝纤摘心或冬春短剪后又发多个小侧枝,如此反复儿年,则成小枝群,即为台片。罗汉松和圆柏的台片不但司‘采取摘心和修剪的力、法来扩展和加密,而且可用细铁丝将侧枝缠绕后弯曲枝条来摆布,使小枝均匀分布在同一水平面上,使台片提早形成。已经形成的台片,为了保持姿态,每年应经常摘心和冬春修剪。 徽州花农历史上把上述按一定款式蟠扎、培养成型的树桩盆景如游龙、三台式等视为正款,而将未能按一定规则蟠扎、培养成的树桩盆景列为杂桩,也叫野款。所谓杂桩,是因桩景形式多样,又不同于正款桩,所以称杂。所谓野款,就是仿照山野自然树木形态的款式,也就是自然式树桩盆景。杂桩可以是因失去蟠扎时机而不能蟠扎正款的家育家养树桩,如梅桩、柏桩、罗汉松等进行树冠造型而成,也有到山野选取有欣赏价值的野桩进行树冠造型而成。如榆桩、三角枫桩、紫藤桩、紫薇、黄山松等,还有一些灌木如天竺、虎刺、木绣球、雀舌花(小叶栀子)、杜鹃、贴梗海棠、腊梅等。
杂桩主干一般不进行蟠扎(一些灌木如杜鹃、贴梗海棠等也进行蟠扎)或进行主干高位蟠扎,对主枝、侧枝常进行蟠扎或修剪造型。造型一般是做台片,也有经修剪形成自然:l《枝(如梅花),主枝位置,姿势、高低,台片的形状、大小和多少一般因树造型,因型而定。因此桩景的优劣全凭作者的艺术鉴赏能力和造型技能。杂桩款式多种多样,有单台、双台、多台、 自然树冠;有直干、斜干、曲干、悬崖曲干;有一本多干(南天竹)、丛林(虎刺),不一而足。其具体制作仅能举几例说明。
卖花渔村花农在上世纪70年代或以前所作的杂桩(野款)盆景,反映了传统杂桩的制作方法和面貌,不难看出,这就是徽派传统自然式盆景。它和现代自然式盆景相比,不大注意各种对比关
系,而且台片也很粗放,有野味而缺乏韵味。它与以前文人自娱式盆景相比,也缺乏画意。但它毕竟是徽派现代自然式盆景的先驱之一。其实现代徽派自然式盆景就是在传统杂桩、传统三台式和传统文人自娱式盆景的基础上再借鉴国内其他盆景派别的一些技法发展起来的。 微派传统水石盆景主要素材有砂积石、太湖石和石灰石等盆大都用黟县青石凿成,多为深盆,有长方形、圆形等。
山石大都挑选形状奇特的自然石入盆,有的虽经人为加工,但不留痕迹。有单峰、双峰;有峰、峦、丘、麓、谷之状。有的也凿有洞穴、山石上种植虎耳草、菖蒲、藓、蕨之类。石置石盆中,盆面大部为山石所占,水面很小。有的山石下部凿有洞穴,水漫洞中,有极小游鱼出没。景物虽小,但是山青水幽,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苗培喜好还是苗培栋好?

苗培喜好还是苗培栋好?目前我国盆景所用素材大多来源于山采,从种子或小苗开始培养的盆景素材(本文称“白培素材’,)在全行业所占的比重不大。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盆景制作和经营者,没有对自培素材和山采树桩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和研究造成的。本文试图对白培素材技术层面进行分析。
需要说明的是,笔者并不反对采挖山桩,只是认为采挖应当规范,做到有序、合理、科学。采挖山桩,特别是失去控制的滥采滥挖,一方面造成了水土流失,破坏了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由于采挖者大多是山民,他们多数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所采树桩死亡率很高,浪费了大量的有限资源。而自培素材则正好相反,从播种、压条或扦插开始培育,不仅克服了采挖山桩的诸多弊端,还提供了众多素材,有着十分巨大的社会效益。
一般的盆景爱好者都认为,山采树桩在栽种时已经很粗大,因而成型较快;自培素材因为是从种子或小苗开始培养,成型较慢。从表面上看是这样,但进行深入分析时我们会发现:许多速生树种自培成型时间比山采树桩成型时间要短,有的经过技术处理甚至短了许多。神奇的大自然给我们造就了千姿百态的树桩,有经验的盆景人知道,再美的树桩,美不过一二个部位,并不是所有的部位都符合盆景的艺术要求,所以需要再造。对不理想的部位如根路、坡脚、桩身、枝干等,在大小、方向、位置、曲直诸方面,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再生、造型和养护,并且其过程不断循环,需要很长时间。一般的树桩基本成型需要十几年,长的需要几十年,已成为业内共识。
那么,自培素材到基本成型需要多长时间呢?可以肯定地说,比树桩成型时间要短,只不过桩头要小些。自培素材成型时间比山采树桩快,那是因为它在优越的人为环境下生长,可以连续进行人工调整和控制,实行跟踪造型和管理。

现在业内已有不少制作者利用速生品种的自培素材,制作古老的大树盆景,其成型时间被大大缩短。用这种方法制作的盆景,既粗大又古老,而且成型快,造型形式灵活,可以随心造景。笔者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种:
1、捆绑合栽法。就是把自培素材培养到一定时候进行捆绑合栽,经过一二年的加工和处理,就可以生长在一起了。目前在我国岭南地区,不少人用此法制作榕树盆景,交蜾非常好。
2、贴干嵌入法。将优美的枯桩按需要画线打槽,将同种树木素材沿枯桩栽下,并将素材枝干沿枯桩嵌入槽内后固定,经过两三年养护,就可以合二为一了。目.前主要在柏树、梅花等珍贵品种的雕刻和舍利桩上应用。
3、模型缠绕法。将设计好的盆景样式(主干以下)用软质木头做成模型,把素材沿模型四周种下,均匀排列并按需要缠绕后固定,三年左右即可长在一起,桩身凸凹不平,苍古奇特。在欧美盆景界经常有这方面的展示。

自培素材在人为的环境中生长,可以在树木生长过程中跟踪造型,运用技术手段对素材进行前期艺术加工,就素材总体而言,比一般树桩要美,而且造型形式比树桩灵活。
自培素材每个部位的观赏要素都可以进行人工控制,因而桩身自然、比例协调、线条优美。而山采树桩只能在有限的部位和要素上人为控制,所以需要重新裁截,将好的要素保留,不好的除去,按照自培素材的养护过程进行再生再造后,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外观。
自培素材因为成型早、桩体小,样式多样、造型灵活,大大提高了素材的应用范围,被广泛应用到树木盆景、山水盆景、山石盆景、组合盆景、丛林盆景、微型盆景等盆景类型中。素材的艺术加工手段增多,意境表现空间也被扩大。而山采树桩素材则多数被应用到一树一盆的树木盆景中,其意境的表现往往受到许多限制。

如何防止电动车进电梯?

目前物业虽然每幢楼都贴着‘楼道停放电动车,夺命只需100秒’;’电动车禁止上楼‘的警告,但几乎没几个把电瓶车停到楼下非机动车库,5层以下基本都是把拖线板垂下来‘飞线’充电,5层以上几乎都是把电瓶车停在家门口或楼道里充电。”有的高层楼房电动车进入电梯上楼的比比皆是,虽然物业经常会开展电瓶车楼道清理整治,但收效甚微,“有时,前脚刚把电瓶车抬到楼下,居民后脚又推进电梯上楼了”。
如何防止电动车上楼?
每一起电瓶车火灾的发生都是短时间内发生的,电动车燃烧其毒烟以每秒1米的速度快速向上,尤其现在住高层的越来越多,火势蔓延后对楼上居民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很大危害,那么我们对电瓶车进楼道的识别和管控是每个小区安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但完全依赖人工对电瓶车进楼道识别管控的工作也给小区和物业带来很大工作量,物业通过采用科学措施安装电动车禁入电梯设备可有效解决难题,电瓶车进入电梯报警设备产品体积小,但设备内部相当于一个小手机,方便悬挂于电梯厢轿内不会占用很大的空间,安装也非常方便,通电就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