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当时袁世凯首鼠两端,勾结革命党,而曾国藩忠心耿耿,曾国藩借丁忧之名弃职回家,是为了发泄对官场结党欺压的不满,不是跟皇帝过不去,曾国藩晚年跟慈禧辞职是因为湘军暮气已沉,很难有很大作为,但是曾经曾国藩忠心耿耿,为了不失去民心,所以慈禧不杀曾国潘。

慈禧,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1853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同治帝,晋封懿妃,1857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

慈禧独掌大权,连恭亲王都惨遭打压,为何动不了曾国藩?

慈禧太后经常收拾恭亲王。在1865年,翰林院编修蔡寿祺一纸奏折直指恭亲王奕欣“贪墨”“骄盈”“揽权”“徇私”,慈禧太后便以恭亲王目无君上为由,免去包括议政王在内的所有职务。在慈禧太后的屡次收拾后,恭亲王从一个精明能干的贤王,变成一个碌碌无为的庸王,令人感叹万千。

令人不解的是,慈禧太后在晚清时期掌握实权,基本到了想收拾谁就收拾谁的地步,连权倾朝野的恭亲王都不能逃脱她的掌心,为何她不敢动曾国藩一根汗毛呢?1864年,曾国藩兄弟攻陷天京后,朝廷命曾国藩将太平天国的金库查明,报部备拨。可是,太平天国留下的金银珠宝,早就被曾国藩兄弟的部队洗劫一空,不留分毫。为了给朝廷一个交代,曾国藩打了一封报告,称:“克复老巢,而全无财货,实出微臣意计之外,亦为从来罕闻之事。”慈禧太后虽然很生气,但并没将曾国藩怎么着。

1870年,走马上任才两年的两江总督马新贻,意外被刺客张汶祥所杀,因伤重不治身亡。当时,朝野议论纷纷,许多说法都将幕后指使者指向曾国藩和湘军。慈禧太后故意对曾国藩说:“马新贻此事岂不甚奇?”曾国藩诚惶诚恐地回答:“这事很奇。”慈禧太后默然不语,派曾国藩前去审理此案。显然,慈禧太后有意将此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慈禧太后不敢动曾国藩一根汗毛,原因当然是因为他有一支湘军。

曾国藩创建湘军以来,与太平军作战了10多年,成为大清王朝最有力的保卫者。清朝曾经寄以厚望的八旗军队、绿营和蒙古马队,都在太平军面前败下阵来。慈禧太后只能依靠曾国藩的湘军来维系统治。如果慈禧太后要收拾曾国藩,唯一的结果就是清朝提前覆灭。两害相权取其轻,慈禧太后自然不愿意轻易招惹曾国藩。所以,慈禧太后宁愿对曾国藩忍让三分,也不会去找他的麻烦。

慈禧太后经常收拾恭亲王,为何不敢动曾国藩呢?

慈禧太后经常收拾恭亲王。

第一次是在1865年,翰林院编修蔡寿祺一纸奏折直指恭亲王奕欣"贪墨""骄盈""揽权""徇私",说:"臣愚以为议政王若于此时引为己过,归政朝廷,退居藩邸,请别择懿亲议政,多任老成,参赞密勿,方可保全名位,永荷天眷。"慈禧太后便以恭亲王目无君上为由,免去包括议政王在内的所有职务。

第二次是在1874年,同治皇帝启动重修圆明园的计划,遭到恭亲王等10名朝廷重臣的阻扰。同治皇帝勃然大怒,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革除恭亲王"世袭罔替"的权力,将亲王爵位降为郡王爵位,相当于去掉了他的"铁帽子王"。

第三次是在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后,由于清军在前期作战中接连失利,慈禧太后利用这个机会再次收拾恭亲王,以恭亲王"委靡因循"为由,免除他的所有职务,并将他的班子成员,即武英殿大学士宝鋆、吏部尚书李鸿藻、兵部尚书景廉、工部尚书翁同龢全部逐出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在慈禧太后的屡次收拾后,恭亲王从一个精明能干的贤王,变成一个碌碌无为的庸王,令人感叹万千。

令人不解的是,慈禧太后在晚清时期掌握实权,基本到了想收拾谁就收拾谁的地步,连权倾朝野的恭亲王都不能逃脱她的掌心,为何她不敢动曾国藩一根汗毛呢?

1864年,曾国藩兄弟攻陷天京后,朝廷命曾国藩将太平天国的金库查明,报部备拨。可是,太平天国留下的金银珠宝,早就被曾国藩兄弟的部队洗劫一空,不留分毫。为了给朝廷一个交代,曾国藩打了一封报告,称:"克复老巢,而全无财货,实出微臣意计之外,亦为从来罕闻之事。"

慈禧太后虽然很生气,但并没将曾国藩怎么着。

1870年,走马上任才两年的两江总督马新贻,意外被刺客张汶祥所杀,因伤重不治身亡。这就是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案"。当时,朝野议论纷纷,许多说法都将幕后指使者指向曾国藩和湘军。慈禧太后故意对曾国藩说:"马新贻此事岂不甚奇?"曾国藩诚惶诚恐地回答:"这事很奇。"

慈禧太后默然不语,派曾国藩前去审理此案。显然,慈禧太后有意将此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慈禧太后不敢动曾国藩一根汗毛,第一个原因当然是因为他有一支湘军。

曾国藩创建湘军以来,与太平军作战了10多年,成为大清王朝最有力的保卫者。清朝曾经寄以厚望的八旗军队、绿营和蒙古马队,都在太平军面前败下阵来。慈禧太后只能依靠曾国藩的湘军来维系统治。如果慈禧太后要收拾曾国藩,唯一的结果就是清朝提前覆灭。

两害相权取其轻,慈禧太后自然不愿意轻易招惹曾国藩。

基于此,1864年曾国藩兄弟灭掉太平天国后,慈禧太后立即采取各种手段,逼迫曾国藩裁撤湘军,并将他调出两江地区,改任直隶总督,放在眼鼻子下面。

在那以后,曾国藩的湘军已经裁撤了绝大部分,曾国藩本人也被控制在直隶地区。这时候慈禧太后就能够收拾曾国藩了吗?

并不能。这就是第二个原因:曾国藩势力遍及各省,已经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当时,全国八大总督和十五大巡抚中,大部分都是曾国藩的人,或者与曾国藩关系紧密。比如,两江总督是曾国藩的学生李鸿章,湖广总督是李鸿章的哥哥李瀚章,云贵总督是湘军老将刘岳昭。

另外,从表面上看,陕甘总督左宗棠与曾国藩不和,可谁知道他们是不是在唱戏给朝廷看呢?

所以,慈禧太后宁愿对曾国藩忍让三分,也不会去找他的麻烦。

参考资料:

《清史稿》等】

为什么慈禧不杀曾国潘?

袁世凯首鼠两端,勾结革命党,曾国藩忠心耿耿

曾国藩借丁忧之名弃职回家,是为了发泄对官场结党欺压的不满,不是跟皇帝过不去,曾国藩晚年跟慈禧辞职是因为湘军暮气已沉,很难有很大作为,还得靠李鸿章他们剿匪,两次撂挑子都不是跟朝廷作对

慈禧太后权倾朝野,为何却唯独不敢碰曾国藩?

首先曾国藩有一支湘军,所以慈禧不敢轻易的动曾国藩。曾国藩创建的湘军,城市清朝最有力的军队,原本清朝寄予厚望的八旗军队和蒙古军队都对太平军没有办法,但是曾国藩的湘军却能和太平军作战10多年,未曾出现重大败绩,帮助慈禧解决了统治王朝的很大隐患,所以在慈禧清楚的知道想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只能仰仗于曾国藩的湘军,用湘军去对抗太平天国的太平军。如果慈禧想要收拾曾国藩的话,那么等待慈禧的将是他统治多年的草堂,被太平天国所占领,再也不能维持对王朝的统治,这是慈禧所不想看到的,所以不会轻易动曾国藩。

因此在曾国藩消灭了太平天国之后,慈禧就开始逼迫曾国藩消除湘军的权力,削弱曾国藩手中握有的军权。

第2个原因就是曾国藩所拥有的势力遍布朝野,牵扯到曾国藩一个人很可能会影响大局。所以慈禧也不敢轻易的动曾国藩。当时在清朝八大总督还有十五大巡抚当中,有很多都是曾国藩手下的人,或者是和曾国藩有着牵扯关系的人。因此如果慈禧收拾曾国藩的话,很有可能会影响朝堂中的大局。

所以一直以来,虽然慈禧知道曾国藩手中握有的权力太多,甚至有不听慈禧调遣的意思,比如曾经曾国藩在攻陷天京之后,将太平天国中拥有的财宝悉数揽于自己的手中,但是却在回朝廷复命的时候告诉慈禧,太平天国没有存在一些珠宝,全部都被毁掉。而慈禧虽然在知道曾国藩欺骗她的时候很生气,也不敢轻易的动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