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郑和家谱》中详细记载了明成祖赐郑姓的由来,郑和在靖难之役中才华出众,战功显赫,永乐二年正月初一,明成祖上朝嘉奖靖难之役的有功之臣,朱棣回忆起当年郑和在郑村坝的英勇顽强,表现十分突出,便亲笔书写了一个斗大的郑字赐给马和为姓,并封郑和为内官监太监,皇帝亲自赐姓,在当时被视为臣子的最大荣耀,马和由此改姓郑和。 

郑和为什么被赐姓郑?

郑和被赐郑姓是与1399年的郑村坝之战中立功有关。也有观点认为,“赐姓郑”与郑村坝战役无关,亦无特别含义。

1399年(建文元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在靖难之役中立有功勋,但未言明具体的立功地点。有学者推测,郑和立功应该是在1399年的郑村坝之战中,而郑和被赐姓“郑”也与这一立功地点有关。

扩展资料

郑和人物生平:

1405年6月1日(永乐三年五月五日,端阳日),李至刚为郑和之父墓碑撰铭。同年7月11日(六月十五日)朱棣命正使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

1407年10月2日(永乐五年九月二日),郑和率船队回国,将陈祖义等献上,陈祖义等被问斩。施进卿被封为旧港宣慰使。旧港擒贼有功将士获赏。不久,因郑和说天妃在下西洋中多有感应,朱棣下令派朱焯前往新落城的龙江天妃庙祭告。

1409年10月(永乐七年九月),郑和第三次率船队从太仓刘家港启航,费信、马欢等人会同前往,到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和

郑和,本来姓马,为何被赐姓“郑”?

他在燕王争夺帝位中,为他立下战功,所以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至于朱姓那是国姓,就算功劳再大,肯定也不能赐予宦官的。
郑和(1371年-1433年),回族, 明朝太监 ,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 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于明洪 武四年(1371年)出生,是马哈只第二子,郑和有姐妹四人。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 南,马和仅十岁,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走至南京,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 棣的燕王府。永乐元年(1403年),姚道衍和尚收马和为菩萨戒弟子 ,法名福吉祥 。
在靖难之变中,马和在河北郑州(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另一说为“燕京郑村坝”,今日北京东坝村 )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并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 。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 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郑和收纳长兄马文铭之长子为嫡,名郑文铭,字恩来,世袭锦衣卫千户,居南京三山街(今马府街)马府。清朝太平天国时期,马府毁于战火,室家荡然无存 。郑和后裔至今已传至第21代。

朱棣为什么赐郑和姓“郑”

因为郑和在在靖难之役中有功,朱棣赐郑和姓郑,并升任为内官监太监。

1399年(建文元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在靖难之役中立有功勋, 但未言明具体的立功地点。有学者推测,郑和立功应该是在1399年的郑村坝之战中,而郑和被赐姓“郑”也与这一立功地点有关。


扩展资料:

郑和为明朝所做的贡献

1、建立海外联盟:时帖木儿帝国强大,威胁明之西陲,成祖遣使联系海外诸国建立联盟,以作牵制。

2、发展国际贸易:成祖为加强社会经济发展,遣使打通往南洋之路,以增进国际贸易。

3、夸耀富强:成祖遣使南下,以宣扬明室之富强,树主威信。

4、宣扬国威:郑和多次下西洋,恩威并施,西洋三十余国遣使入贡,明国威远播。

5、刺激经济发展:海外贸易开拓后,迅速发展,推动我国手工业生产。

6、增加航海知识:郑和下西洋所绘制之航海图及其随员之著述,丰富中国之航海、地理知识,对东西交通贡献甚大。

7、国人外移日增:郑和下西洋后,明室在海外之声望日隆,华侨地位日高,激发国人移民南洋之兴趣,奠定华侨在南洋之地位。

8、传播中国文代:郑和下西洋,中国文代亦随之传至海外,西洋各地均深梁染华风,诸蕃王子亦多来华留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和

郑和的本名是马三保,为什么最后要改姓了郑呢?

因为这是明成祖赐姓的。

因为他下西洋。下西洋有这么大的功绩可以被赐姓吗?那是必然的,我们这里可以聊一下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明成祖在位二十多年,营建北京,征讨蒙古,稳定辽东,明朝商业税非常低,不下西洋去弄钱,哪里有钱呢?舰队被废除之后,几个海岛国家都解决不了了,因为一打仗就没有钱,没钱士兵就去搜刮民脂民膏,去强抢百姓。明政府日常开销都难以维持,最后才被满清十几万人打败。

明朝路上交通不发达,没有非常好的贸易线,唯一能够依赖的就是郑和的西洋贸易线,才支撑了明政府庞大的开销。

当时海上局势不稳定,海上非常不安全,连来朝贡的使节船只都被打劫。郑和每次下西洋都能震慑到整个东南亚海域,对别国起到震慑作用,有效遏制了侵略势力,维护了海上的安全。并且还清剿海盗,安置海外流民,使沿海城市不会让流民侵扰,维护了边防的稳定。

中国当时发展的很不错,但是郑和到达的一些国家非常贫穷落后,处于原始社会的状态。经济文化都非常差。郑和下西洋还传播了中国古代文化,带去了很多中国特产工艺品等,也教给当地很多先进的技术,农业技术、生产技术,推动了西洋各国的发展。当然也把别的国家好的文化、艺术带来中国,比如西方比较出名的雕刻、绘画,丰富了中国的文化生活。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不仅仅开通了中国到东南亚甚至非洲的航路,也让世界各地经济贸易往来,使海上丝绸之路发生了变化,瓷器交易量剧增。明代景德镇专门为郑和下西洋生产瓷器。带动了很多中国工业链的发展与进步。

郑和船队的人员在一次次航海中完善了古代航海技术,对于天文学也有了更进一步的研究。

后世看到的繁华、前人付出了无数的代价。

马三宝自然是因为有功而被赐姓,郑和家谱中详细记载了赐姓由来。整合在“靖难之役”功劳显著,明成祖嘉奖“靖难之役”有功之臣,说他非常英勇表现突出,亲手写了一个郑给郑和,并且升为太监总管,在当时是非常大的荣誉了。

可惜他是太监,不然我觉得很可能跟郑成功一样 被赐姓朱。到底皇上还是觉得太j低人一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