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对日本的影响,有人说中国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最为杰出的是孔子和王阳明,加上半个曾国藩。也有人说中国只有孔子和王阳明两个人可以称为圣人。还有人说中国历史之中,文人用兵当以诸葛亮、王阳明、毛泽东三人为最。明史曾说”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也有人说日本能迅速窜升与欧美列强分庭抗礼,这一切都归功于明治维新的成功。但是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究其原因根本不是因为日帝明治的政治手腕有多少过人之处,也不是因为德川家族无能,而完全是因为日本人充分效法了王阳明,在日本,阳明学一度被奉为显学”,对其革新运动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以至成为明治维新的最重要精神武器。东乡平八郎这位号称军神的大将,却总把一方印章佩在身边,上面刻着七个字一生低首拜阳明”。王明阳的《阳明学》、《传习录》对日本近代影响甚深,所以日本近代时期的不少著名人物崇拜中国的王阳明。

日本近代时期的不少著名人物为什么崇拜中国的王阳明?

《王阳明全集》传入日本后,推动日本的明治维新,而且还影响整整的几代日本人。包括现在的稻盛和夫等等企业家。王阳明的思想彻底改造了日本,为日本的腾飞打下了基础。遵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这个真理因为突破了中国遵循的圣贤学说,所以在中国被打入另册,但却在日本开花结果,引领日本不断向前,进入现代社会。所以说,在学习方面,日本比中国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也更能塑造一个民族的品格。

扩展资料

狂者胸次是王阳明屡次提到的一个境界,而在宋朝理学那里,更多提及的是圣人气象。他的心学也正是对理学的一次内部突破。

理学从天地生生之道出发,指出了万物无不有理,仁义礼智是天赋本性,之所以有善有恶,是因为被不同的气质之性所遮蔽,因此要存天理、去人欲;而王阳明则从心与理的这个缺口入手,从内心体认出发,提出心即理也,良知不需外求,本就在各人心中。

对于传统的儒家来说,做人就要修好自身道德,然后以道德给天下以安定,这是传统儒家当中的最高成就。而王阳明就达成了这个超级成就。王阳明出身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就是一个状元,在家庭的文化熏陶下王阳明非常轻松的就考取了进士。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王阳明

日本人为什么会尊崇王阳明呢?

影响力有多大。阳明心学自问世以后,之前在《谈谈王阳明的“心即理”》中提到,它为解放人的思想和内心,开启了一扇历史性的大门。阳明心学说,心即理啊,所有的心之想都是天理。正因此解放了人的内心,人们从朱子的理学中解脱出来了。因此,深受一些达官贵族、学者士大夫等人的追捧,尤其是在中下层的民众影响更大(因为这部分人最受思想压迫)。

阳明心学除了在中国声名远播,对周边的国家有产生了巨大的思想冲击。特别是日本和朝鲜。因为,在明代,日本和朝鲜依然是中国的附属国,在外交上有往来。阳明四十二岁时, 曾在浙江为官,与日本禅僧了庵桂悟会晤。阳明先生话多,大力在他面前宣讲自己的学说,并得到了他的高度认同。于是,桂悟和尚回去日本后,开始在其国内与同道友人讲阳明心学(此时还不能算传播,只能说日本的江湖中开始有了阳明的传说)。

到明万历年间,阳明先生的大作就正式传入了日本。十六世纪中期, 被称为日本阳明心学的“元祖”的中江藤树在日本正式传播阳明心学。后来,又出现了一批心学大师。其中有一个叫三轮执斋的大师最先注解了《传习录》(甚至早于中国本土,可见日本人的先见之明)。佐藤一斋提出朱陆(王) 会同的理论,从而使得日本阳明心学搏得了官方地位。大盐平八郎将张载太虚说与阳明心学结合起来, 发展了阳明心学, 他本人甚至在阳明心学的鼓舞下, 闹起了起义。虽说起义失败,最终自杀,,却发出了倒幕运动的信号。在这之后的维新志士,如梁川星岩、西乡隆盛、吉田松阴等, 都是阳明心学的忠实粉丝。他们以阳明心学为团结下层武士、平民的纽带和驱动力, 开展倒幕和维新运动。因此,学术界一致认为,阳明心学深刻影响了日本的明治维新。

为什么日本人那么推崇王阳明的学说

阳明心学对日本最大的作用是推动了明治维新的发展。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很多重要人物都研究过阳明学,他们十分看重阳明学中强调人的精神力量和意志、强调实践的说法,要求以实际行动变革社会。因此有很多人认为阳明学是明治维新的原动力。所以说这也是日本人至今都非常推崇阳明心学的重要原因。

王阳明生前曾与一个名叫了庵的日本和尚有过交往,时间是在明朝正德八年,王阳明与带领日本一个贸易使团出使中国的了庵禅师在宁波结识,两人还在一起讨论了佛家学说学,王阳明给了庵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主张,宣传了自己的“心学”思想,在了庵准备回国时,王阳明写了一篇《送日本正使了庵和尚归国序》的文章为之送行,这也证明了“阳明心学”从此时就已经传入了日本。

而阳明心学传入日本有史料记载的时间应该在王阳明去世80多年后,他的代表作《传习录》在1602年传入日本。在幕府时期,儒家理学是日本的官方之学,阳明学传入后,通过中江藤树、佐藤一斋、大盐中斋等一系列日本学者先后传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从此阳明心学在日本开始崭露头角。

扩展资料:

王阳明本名叫做王守仁,这个名字来自于《论语》的"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他少年聪慧,虽然直到五岁都不会说话,不过他早已默记了许多书籍。等到他能开口说话时,已经通晓各种事理。王阳明十三岁时,与私塾和老师探讨天下大事,便立志要读书做一个圣贤的人。后来明英宗被蒙古俘虏,王阳明又立志学好兵书,报效社稷。

少年的早慧让他从小就勤于思考,不断寻求真理。因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把南宋思想家朱熹尊为祖先,在当时,百姓学习的儒家经典都是朱熹批注的。人们探讨学术问题都采用朱熹的思路,而朱熹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坚决倡导者,他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认为世间万物都来自于"理","理"也就存在于万物之中。

朱熹的这一观点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奉为真理,于是王阳明最初也是按照朱熹的办法来思考。朱熹认为,人要是想成为圣贤,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来找寻存在于万物中的"理",最终达到"物格知至"的境界。

为了成为"圣贤",王阳明便四处"格物"。新婚之夜,他悄悄跑到院子里,盯着院中的竹子看了足足三天三夜,却一无所获。失望之下,王阳明开始怀疑朱熹的理论到底是否可行。

弘治十二年(1499),王阳明曲折考中进士,踏上仕途;七年后的明武宗正德元(1506),他因上疏抗争刘瑾专权,被痛打四十大板,贬到偏远的龙场。

在上任途中,他察觉有杀手跟随,便伪造跳水自尽的现场逃脱追杀。艰难到了龙场,他才发现,这里不但生活条件艰苦、气候难以适应、语言还互不相同,各族人民在这里聚居,导致这里社会混乱,民风剽悍。

他努力克服外在的不利条件,积极教化百姓,给大家讲道论理,很快得到了百姓的爱戴。

在空闲时间,他常常自己待在石洞里读书,久而久之,王阳明突然提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观点,在王阳明自己看来,想要成为圣人,光靠自己就够了,以前总是从事物中寻找"理",想借此成为圣人的思路是错误的。

此外,他发展了南宋哲学家陆九渊"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和"心即理也"的观点,提出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的哲学思想。他认为,世间万物及其中蕴含的"理"就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中,想要参透"理",需要的不是求诸外物,而是拷问本心。

他不但自己体悟,还在晚年开办书院,向学员讲授"心学",影响深远。他的思想蕴含的人性解放、思想自由的光芒不可磨灭。到了近代,无数革命志士对他的思想推崇备至,时至今日,还有许多人从中吸取营养,获益匪浅,他的龙场悟道,真可谓是意义深远。

日本人对王阳明更是大为推崇,曾参与指挥日本海军大败俄国海军的,创下近代黄种人大败白种人先例的东乡平八郎,一生崇拜王阳明。根《名邑余姚》记载,东乡平八郎始终随时带着一块写有“一生伏首拜阳明”的印章。

时至今日,日本企业家最崇拜两位中国人,一位是孔子,另一位便是王阳明。日本著名企业家,日航CEO,在日本商界被誉为“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在他著作《活法》中,大部分的观点都源自王阳明心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阳明

日本人为什么要崇拜王阳明,这对于中国有什么启示?

与国内部分清高之士,对王阳明先生抹黑与批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在近代以来,对于王阳明一直非常崇拜,例如很多明治维新领导者都称自己是王阳明的粉丝,是王阳明的忠实的学生,例如“一生低首拜阳明”等。

在日本,曾经掀起一股王阳明热,尤其是在日本明治维新前后,以王阳明先生思想为蓝本,为变法与改革进行思想宣传。格物致知以及知行合一在日本深入人心,成为当时的显学。

无论王阳明的强调的人本主义思想,自强思想以及创新思想,还是其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以及军事思想等,都被当时日本人所追捧。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有一位外相曾经说过,不读王艳明先生,就不知道什么叫智慧。日本以及财阀也说过,如果没有王阳明,日本的维新思想将寸步难行。

为此当时在日本成立一系列的王阳明学社等。并且在军事学院以及东京、大阪等高校设置专门的王阳明思想学科。有的知识分子从小就教授自己儿女王阳明思想,诚然在当时王阳明影响是非常大。几乎全民都学习王阳明思想。日本虽然自己思想比较少,但是其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能够将其他民族的思想为我所用,成为改革与变法的重要思想武器,这也是日本民族非常可怕之处。

但是在国内呢?学习王阳明先生的不多,甚至大学生有很多不知道王阳明先生是何许人也,这诚然是一个民族的悲哀。虽然王阳明先生的思想有所谓的不好地方,但是其核心内容依然是支撑中华民族脊梁与品质的支柱,现代很多美德都是深受王阳明先生的理想。

其实,王阳明先生对优秀的中国人也是产生深远的影响的,例如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以及戊戌变法的人士、蒋介石等人,都对于王阳明先生做出非常高的评价,并且深受其精华思想影响。网络上说毛泽东一直想要达到王阳明,其实就是流言蜚语。这些伟大的人,都积极学习王阳明,何况我们呢?

士等,这些言语使人非常痛心。当然他们批评任何人都是他们的自由,但为了黑别人,不择手段其实是非常龌龊的,当今有些批评王阳明先生的人,其实他们不懂王阳明,甚至量王阳明先生的书都没有读过,这些根本没有资格对于一代伟人指指点点,因为他们在学识与道德等方面,根本没有资格触及王阳明,因而他们的所谓指责只能是贻笑大方,只能彰显自己的无知。

自己不读书不可拍,自己无知也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明明无知,明明愚蠢,却用闲言碎语污蔑圣贤,以管中窥豹概述群星,以自己偏见与愚蠢掩饰知识与智慧,这些行为只能被别人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