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陆游欣赏诸葛亮飘逸大气的风范与气概胆识,对诸葛的吟诵反映了他对于人生的追求;另外一方面,陆游深感诸葛独力难以掌控群雄逐鹿的局面,最终只能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的遗憾,这种无力回天的感慨不仅是对诸葛,也是对他自己:陆游一生为国,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做梦都想为国打仗,却始终不能如愿,和诸葛亮颇为相似。

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

因为是南宋 可以说古代对诸葛亮的神级崇拜始于南宋

好吧 我解释一下 三国以后的朝代几乎都以曹魏为正统 而到了南宋因为南宋的处境与蜀汉相同 所以就有了蜀汉是正统的观念 也就直接影响了后世对诸葛亮的崇拜和渲染

书愤中陆游为什莫喜欢吟诵诸葛亮??!

历史背景:南宋,金人占据了长江以北,朝廷偏安江南,诗人非常希望有人能够带领宋朝官兵北上,收复失地,恢复大宋江山。

诸葛亮:拥护刘备建立蜀国,名义上刘备是汉朝后代,打的旗子是北上收复失地,恢复大汉江山。

因此陆游呤诵诸葛亮,不难理解。而且诸葛亮是忠诚和智慧的代表,在政局岌岌可危的南宋,陆游渴望有这么一个人物出现,是非常自然的。

书愤主要讲什么内容 陆游为什么喜欢赞美诸葛亮

陆游的书愤共有五首,其中最出名的是如下这首: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 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仿诸葛亮,施展抱负.

杜甫和陆游是相隔了五个世纪的诗人,他们却都喜欢吟咏诸葛亮。问:为什么他们会有如此相似的感情?

杜甫在成都呆了很久,还自建了自己的“草堂”,感慨诸葛亮能安邦定国、而自己和同一代人却只能看着国破家亡,所以伤感。

陆游则面对北方失陷、国破家亡、自己和同一代人却不能北伐中原,因此在剑门关—成都一代做官时,对诸葛亮的家国情怀倾佩不已。